康品方
- 作品数:131 被引量:544H指数:11
-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 NFATc1、MAPK及CTGF在心房颤动病人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活化T细胞核因子c1(NFATc1)、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心房颤动病人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心房颤动病人139例作为心房颤动组(房颤组),选取同期窦性心律的健康体检者105名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组血清中NFATc1、MAPK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TGF的表达。比较2组受试者血生化指标及心脏彩超检查指标。分析NFATc1、MAPK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内径(LAD)的相关性,探讨心房颤动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房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NFATc1、MAPK、CTGF水平及LAD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LVEF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NFATc1、MAPK水平与LVEF均呈明显负相关关系(r=-0.195、-0.189,P<0.01),与LAD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288、0.244,P<0.01)。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FATc1、MAPK水平升高及LAD增大均为心房颤动发病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心房颤动病人血清中NFATc1、MAPK、CTGF水平的升高可能与心肌纤维化有关。
- 雷思思姚卓亚卢园园张恒赖薇薇李辉康品方徐家丽
- 关键词:心房颤动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 同型半胱氨酸及高敏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病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疑似或已确诊CHD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病人128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33例)、双支病变组(32例)、三支病变组(29例)及非CHD组(34例);检测并比较各组Hcy及hs-CRP水平。结果: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CHD病人的Hcy和hs-CRP水平也随之升高(P<0.01);三支冠状动脉病变病人高Hcy的比例高于非CHD组和单支病变组(P<0.05);CHD病人Hcy与hs-CRP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CHD病人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Hcy和hs-CRP水平亦随之增高,同时两者之间具有相关性;Hcy加重冠状动脉病变的机制之一可能是炎症反应。
- 耿旭马宾王洪巨张恒李妙男康品方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
- SGLT-2抑制剂在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诊疗中的研究现状被引量:1
- 2020年
-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 inhibitors,SGLT-2)目前为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二线治疗用药。随着近些年来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风险有着逐年升高的趋势,且大量临床试验已证实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SGLT-2抑制剂,可有效降低其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了解SGLT-2抑制剂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心力衰竭的相关作用机制十分重要,有助于更好的控制及预防2型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杨海晨康品方张恒
- 关键词:心力衰竭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和心房颤动的研究进展
- 2021年
- 在临床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心房颤动(AF),简称房颤,是最多发的持续性心律失常,这两种疾病都是急性冠脉综合征、肺动脉栓塞和脑卒中等心血管急症的危险因素,且都与死亡率的增加密切相关。OSA与AF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目前认为,OSA导致AF风险增加的机制包括呼吸暂停时自主神经系统被激活、胸内压力改变、间歇性低氧血症、炎症介质和肥胖等其他危险因素。所有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心房重构和心房扩张,从而导致AF的持续。已有研究表明,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有效地预防OSA的发生及AF的发生、发展和复发。尽早发现、尽早治疗OSA对于AF的一级和二级预防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综述目前OSA与AF之间的关系,探讨二者之间可能的发病机制,以指导临床诊治及预防。
- 高琦唐碧康品方
- 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心房颤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 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氯吡格雷抵抗及PCI术后不良预后分析被引量:16
- 2017年
-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规范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后氯吡格雷抵抗(CR)及PCI术后近期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方法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107例ACS患者按是否合并T2DM随机分成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通过血栓弹力图(TEG)测定两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负荷量24 h后ADP途径的血小板抑制率;根据冠脉造影结果计算血管病变支数和Gensini评分。根据糖尿病组中患者入院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正常或偏高进行亚组分析。电话随访患者PCI术后6个月,比较CR组与非CR组之间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此外,对CR组中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亚组分析,比较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合并T2DM的ACS患者中13例(38.2%)出现CR,非糖尿病患者中11例(15.1%)出现CR,糖尿病组患者CR的发生率、多支病变发生率、病变复杂程度均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亚组分析发现,Hb A1c偏高组相比正常组,患者CR发生率更高(P<0.05)。CR组与非CR组相比,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更高;CR组亚组分析发现,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相比非糖尿病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更高(P<0.05)。结论合并糖尿病的ACS患者更易出现CR,且冠脉多支病变发生率较高、病变程度更为复杂,糖尿病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抑制效果欠佳与患者近期血糖控制不佳相关。CR患者PCI术后近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预后不良,合并糖尿病的CR患者易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
- 李东戈黄宇理康品方王洪巨胡司淦唐碧
- 关键词:2型糖尿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氯吡格雷抵抗不良心血管事件
- Ca^(2+)/CaN/NFATc信号通路及其抑制剂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21年
- 综述Ca^(2+)/钙调磷酸酶(CaN)/NFATc信号通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机制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心血管疾病的诊疗提供新的依据。
- 朱明利唐碧康品方张先林
-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钙调磷酸酶活化T淋巴细胞抑制剂
- Pannexin-1半通道调控NLRP3/Caspase-1介导高血压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焦亡
- 2023年
- 目的:探索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上NLRP3/Caspase-1介导的细胞焦亡与疾病的关系及Pannexin-1(Panx-1)半通道对其的调控。方法:采集EH患者及健康受试者外周血,收集外周血浆,ELISA法检测外周血浆中IL-1β含量;免疫磁珠法分选单核细胞,并通过RT-qPCR、Western blot法测定外周血单核细胞上Panx-1、NLRP3炎症体相关分子、效应分子IL-1β及焦亡蛋白GSDMD的表达。体外培养两组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使用免疫荧光法检测Panx-1的表达及定位。在体外培养的EH患者单核细胞上,使用Panx-1半通道抑制剂丙磺舒及特异性siRNA进行预处理,再给予NLRP3炎症体通路激活剂脂多糖(LPS)活化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ELISA法分析培养上清中IL-1β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单核细胞上各目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健康受试组相比,EH组患者外周血浆中IL-1β含量升高;外周血单核细胞上Panx-1、NLRP3炎症体相关分子及GSDMD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上调;单核细胞上Panx-1蛋白表达增强且主要定位于细胞膜。在体外培养的EH患者单核细胞上,不同干预处理对细胞活力无显著影响。LPS可致细胞培养上清中IL-1β含量升高,单核细胞上NLRP3炎症体相关分子及GSDMD的蛋白表达量上调;而经丙磺舒及Panx-1 siRNA预处理细胞后,LPS上述活化效应被拮抗。结论:EH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上NLRP3/Caspase-1的活化介导了单核细胞焦亡,且其活化受Panx-1半通道调控。
- 朱建杨燕徐淑楠高娜康品方王洪巨
- 关键词:IL-1Β
- Notch信号通路和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7年
- Notch信号传导途径首先是1900年早期在Otto L.Mohr的黑腹果蝇中观察到的。而Notch基因首次被克隆出来是在1983年。Notch可调节细胞分化、凋亡、增殖和形态发生,并且对细胞生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Notch介导的信号传递在心血管发育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 陶敏康品方张恒
- 关键词:NOTCH信号通路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心肌病
- 沙库巴曲缬沙坦在心力衰竭药物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0年
- 心力衰竭(HF)是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减弱的临床综合征,典型表现是心脏向组织提供足够的血液和氧气的能力降低,经过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最终造成心脏循环障碍。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具有发病率、病死率高的特点。新型心力衰竭治疗药物-沙库巴曲缬沙坦(LCZ696)是近年来被批准的一种新型脑啡肽酶与血管紧张素AT1受体联合阻滞剂,大量研究表明,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心力衰竭、高血压和心肌梗死后状态等有治疗作用。本文就现阶段沙库巴曲缬沙坦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效用做一综述。
- 刘晨阳唐碧康品方
- 关键词:心力衰竭脑啡肽酶
- 心房颤动病人血清SLC7A11、FGF23水平检测及临床意义
- 2023年
- 目的:检测心房颤动(AF)病人与窦性心律者血清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的水平,分析二者与AF之间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住院的AF病人118例作为观察组,根据相关指南分为阵发性AF组67例和非阵发性AF组51例。对照组选取窦性心律健康者96名。选择酶联吸附免疫实验法(ELISA)测出血清中SLC7A11、FGF23浓度;比较3组病人的临床资料及血清学指标,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SLC7A11、FGF23水平与超声心动图中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内径(LV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缩短分数(FS)相关性。采用多元logsitic回归分析AF病人AF发生持续相关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血清SLC7A11在阵发性AF组和非阵发性AF组均下降(P<0.01),且非阵发性AF组中SLC7A11低于阵发性AF组(P<0.01),血清FGF23在阵发性AF组和非阵发性AF组均升高(P<0.01),且非阵发性AF组中FGF23高于阵发性AF组(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LAD与血清SLC7A11呈负相关关系(r=-0.534,P<0.01),与血清FGF23呈正相关关系(r=0.532,P<0.01)。多元logsi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LC7A11是AF独立的保护因素(OR=0.231,P<0.01),而FGF23是独立危险因素(OR=1.097,P<0.01)。结论:SLC7A11、FGF23可能与AF的发病、进展有关。
- 刘薇薇卢园园冷俊杰高崎康品方张宁汝
- 关键词:心房颤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