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庄琴

作品数:20 被引量:43H指数:4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镇江市科技支撑计划(社会发展)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细胞
  • 6篇蛋白
  • 4篇骨髓
  • 4篇干细胞
  • 3篇分化
  • 2篇血清
  • 2篇血清铁
  • 2篇血清铁蛋白
  • 2篇音猬因子
  • 2篇诱导分化
  • 2篇造血
  • 2篇造血干
  • 2篇造血干细胞
  • 2篇神经细胞
  • 2篇神经元
  • 2篇输血
  • 2篇输血相关
  • 2篇铁蛋白
  • 2篇贫血
  • 2篇黏膜

机构

  • 16篇江苏大学附属...
  • 6篇江苏大学
  • 4篇苏州大学附属...

作者

  • 19篇庄琴
  • 12篇朱彦
  • 11篇陆益龙
  • 7篇罗敏
  • 7篇施小凤
  • 6篇张志坚
  • 6篇巴荣
  • 6篇费小明
  • 5篇王丽霞
  • 4篇龚爱华
  • 4篇余先球
  • 3篇姜平
  • 3篇陈谦
  • 3篇崔颜宏
  • 3篇孙湘兰
  • 3篇陈静
  • 2篇徐又佳
  • 2篇张广莲
  • 2篇王韵
  • 2篇贺清华

传媒

  • 5篇江苏医药
  • 4篇江苏大学学报...
  • 2篇神经解剖学杂...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新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第12届全国...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造血干细胞“干性”的保持作用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造血干细胞(HSCs)"干性"的保持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免疫磁珠分离纯化脐血HSCs-CD34+细胞,并分组培养:A组,CD34+细胞单独培养;B组,加细胞因子;C组,加细胞因子和MSCs(直接接触);D组,加细胞因子和MSCs(不接触);E组,加MSCs(直接接触);F组,加MSCs(不接触)。0、7、14d分别计扩增倍数、单位细胞数形成集落能力、CD34+比率,计数7d时各组CD34+、CD34+CD38-比率。结果随着时间延长扩增倍数增加(尤其B组),形成集落的能力和CD34+细胞比率渐下降,但E、F组下降不明显。结论以MSCs为滋养层,对HSCs扩增作用不明显,但可更好地保持HSCs的"干性";这种保持"干性"的作用依赖于细胞与细胞间的相互黏附作用。
施小凤尤海燕巴荣朱彦费小明陆益龙罗敏庄琴余先球王丽霞张广莲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干性
大鼠鼻黏膜外胚层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和神经元的诱导分化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建立鼻黏膜外胚层间充质干细胞(ectomesenchymal stem cells,ECTO-MSCs)的体外培养方法,探讨该细胞的干细胞特性(stemness)和分化潜能。方法:在观察ECTO-MSCs在大鼠鼻腔呼吸黏膜内分布特征的基础上,体外培养扩增ECTO-MSCs,并用干细胞标志蛋白巢蛋白、CD133、CD44、波形蛋白的抗体进行免疫荧光染色,鉴定该细胞的干细胞特性;分别用成骨诱导培养基(含地塞米松、维生素C和β-甘油磷酸钠)及神经诱导培养基(neurobasal培养液中加入B27、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全反式维A酸、音猬因子)诱导ECTO-MSCs向成骨细胞和神经细胞定向分化;用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评价其诱导分化效果。结果:用成骨诱导剂诱导培养后,ECTO-MSCs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增强,在细胞表面形成大量的茜素红染色阳性的钙结节;用神经诱导培养基诱导培养后,ECTO-MSCs变化为神经细胞样形态,细胞高表达神经细胞标志蛋白NF-200,细胞发出细长突起并互相连接成神经网络。结论:大鼠鼻腔呼吸黏膜内广泛存在ECTO-MSCs,该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作为种子细胞用于自体移植修复骨和神经组织损伤。
贺清华周月鹏陈谦刘锦波吴滢庄琴孙湘兰龚爱华姜平张志坚
关键词:鼻黏膜诱导分化成骨细胞神经细胞
急性红血病一例及文献复习
2007年
施小凤朱彦傅晋翔陆益龙罗敏庄琴巴荣
关键词:急性红血病文献复习腹痛腹泻重度贫血无出血湿罗音
SHH基因修饰的大鼠鼻黏膜外胚层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的诱导分化
2018年
目的:探讨音猬因子(sonic hedgehog,SHH)基因转染对大鼠鼻黏膜外胚层间充质干细胞(ectomesenchymal stem cell,EMSCs)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影响。方法:利用组织贴壁法分离、培养和纯化EMSCs,SHH基因重组腺病毒转染EMSCs(SHH-EMSCs),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转染前后EMSCs的干细胞标志蛋白巢蛋白、波形蛋白和Connexin-43,蛋白质印迹检测SHH蛋白表达。诱导分化实验分为4组:SHH-EMSCs诱导组、SHH-EMSCs正常培养组、EMSCs诱导组、EMSCs正常培养组;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分化过程中细胞形态变化;免疫荧光染色和蛋白质印迹检测诱导后轴突膜蛋白(GAP-43)、β-3微管蛋白(TUBB3)、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髓鞘碱性蛋白(MBP)的表达。并将SHH-EMSCs悬液注入大鼠脊髓组织内,观察该细胞在脊髓内存活和分化情况。结果: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经SHH基因转染后的EMSCs巢蛋白、波形蛋白和Connexin-43阳性率达90%;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SHH蛋白表达明显升高。SHH-EMSCs诱导组培养7 d后,细胞呈现双极、多极和锥形的典型神经细胞样形态;免疫荧光染色和蛋白质印迹结果表明SHH-EMSCs诱导组GAP-43、TUBB3、MBP和Smoothen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GFAP在4组细胞中均为弱表达,无显著差异。SHH-EMSCs在大鼠脊髓内存活情况良好且表达TUBB3。结论:SHH基因转染的EMSCs具有更高的向神经样细胞分化效率,并可在脊髓内存活; EMSCs可望成为移植脊修复髓损伤的一种新的种子细胞。
毕士奇吕德明杨开元戴瑶庄琴黄秋生张志坚崔学文
关键词:鼻黏膜音猬因子神经样细胞分化
三氧化二砷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间质干细胞整合素-β_1表达的影响研究
2011年
目的体外观察不同浓度三氧化二砷(ATO)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整合素-β1表达水平及生长的影响,探讨ATO对CML患者BMSCs可能发生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抽取慢性期CML患者骨髓液,分离单个核细胞行BMSCs体外培养,取第3、4代BMSCs,用不同浓度ATO处理,48h后提取总RN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整合素-β1 mRNA表达水平,72h后观察BMSCs形态。结果 ATO可抑制CML患者BMSCs体外生长,并呈浓度依赖性;对照组BMSCs整合素-β1基因表达水平为0.123±0.041,BM-SCs在1.0μmol/L及2.5μmol/L浓度ATO作用下整合素-β1表达升高,分别为0.658±0.129和0.426±0.090,5.0μmol/L浓度ATO可明显抑制整合素-β1表达(0.041±0.020)。结论不同浓度ATO对BMSCs整合素-β1表达存在不同影响,对整合素-β1表达变化的干预有可能成为该类疾病新的治疗靶向。
庄琴余先球陆益龙巴荣朱彦
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间质干细胞三氧化二砷
FGFR2、MMP-1和CCL7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微环境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研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FGFR2)、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和趋化因子7(CCL7)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微环境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体外分离、培养MM患者(A组)和健康人群(B组)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镜下观察细胞形态,采用RT-PCR检测FGFR2、MMP-1和CCL7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两组BMSCs均以梭形为主,细胞形态无明显差别。与B组相比,A组FGFR2和CCL7基因表达降低(0.0126±0.0293vs.0.0015±0.0013和0.1156±0.2616vs.0.0014±0.0022)(P<0.05),而MMP-1基因表达增加(0.0480±0.0650vs.0.1216±0.2152)(P<0.05)。结论 FGFR2、MMP-1和CCL7在MM患者的BMSCs中表达异常,可能在MM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夏雷杨姣徐欣欣陈诗婧陆化汤郁朱彦陆益龙庄琴王丽霞王韵费小明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基质金属蛋白酶-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造血干细胞“干性”的保持作用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造血干细胞(MSCs)“干性(stemness)”的保持作用,并探讨其机制。结论:1.HSCs“干性”的保持依赖于严格的微环境(niche 龛),体外加细胞因子的培养扩增打破了微环...
施小凤王丽霞张广莲尤海燕巴荣朱彦费小明陆益龙罗敏庄琴余先球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造血干细胞
纤维蛋白支架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和胶质瘢痕形成的影响被引量:6
2009年
观察纤维蛋白-纤粘连蛋白-层粘连蛋白复合支架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和胶质瘢痕形成的影响,评价该支架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可行性。本研究将圆柱状复合支架移植入大鼠脊髓完全横断缺损部位,同时以该模型动物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4w、8w、12w对动物下肢运动功能进行BBB评分。然后取出支架/脊髓组织,用免疫荧光双标和免疫印迹技术分析损伤部位神经纤维再生和胶质细胞增生情况;并用透射电镜观察支架移植部位的组织学结构。结果显示:术后4~12w支架移植组动物BBB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于术后4w,移植组可见支架内有少量神经纤维,此后神经纤维逐渐增多,而胶质细胞增生不明显;对照组脊髓损伤局部可见坏死空洞,空洞周边胶质细胞增生明显。免疫印迹检测结果表明,移植组神经丝蛋白(NF-200)相对含量高于对照组;对照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相对含量高于实验组。以上结果提示:纤维蛋白支架移植可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并抑制胶质瘢痕形成。纤维蛋白(原)作为生物材料用于构建修复脊髓损伤的组织工程支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崔颜宏王穆彬陈静龚爱华步雪峰孙湘兰谷晓楚庄琴钱雷敏姜平张志坚
关键词:纤维蛋白纤粘连蛋白脊髓损伤神经丝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化疗后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其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寻血液系统恶性肿瘤(h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HMs)化疗后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构建其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并用H-L卡方检验、ROC曲线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肝功能损害、感染、凝血功能异常、化疗强度、急性白血病、肥胖症是HMs化疗后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H-L卡方检验(χ2=13.236,P=0.067),ROC曲线下面积为0.870,95%CI(0.844,0.895),说明模型具有较好的校准度及鉴别效度;验证组验证该模型的灵敏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一致率分别是72.7%、87.4%、87.3%、73.0%、80.0%。结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HMs化疗后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情况。
雷芳朱彦王丽霞王韵陆益龙罗鸣庄琴汤郁费小明
关键词:血液肿瘤LOGISTIC模型
反复头晕、乏力、发热——查房选录(306)
2007年
施小凤朱彦陆益龙罗敏巴荣蒋茜庄琴
关键词:乏力查房选录发热血细胞比容手足麻木视物不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