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丽萍 作品数:8 被引量:24 H指数:3 供职机构: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影像特点及临床诊治体会 被引量:8 2016年 背景与目的: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hepatic epithelioid haemangioendothelioma,HEHE)是一种极为罕见的血管源性肿瘤,临床及影像诊断很容易误诊。本研究通过总结HEHE的临床及影像特点,为今后HEHE的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参考。方法:回顾分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住院的5例经病理证实的HEHE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特征、病理特点及临床治疗的疗效。结果:5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范围26-65岁,平均45.6岁,2例肝内多中心发生,3例全身多组织、多中心发生。B超为等低回声,病灶内无明显血流信号。CT平扫为等低密度,MR平扫为低T1高T2信号,内密度及信号不均匀,CT/MR增强扫描时病灶呈“慢进慢出”式明显、环状强化特点。PET/CT为明显高FDG摄取,且呈延迟显像的特点。DSA造影下见肿瘤血管纤细,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术后病灶碘油沉积不理想。显微镜下肿瘤细胞呈上皮样分化并出现细胞质内血管腔形成,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例均呈CD31和CD34阳性。5例患者均存活,其中2例经TACE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和(或)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肿瘤局部控制效果显著。结论:HEHE具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目前对于全身多组织、多中心发生的晚期患者,TACE联合HIFU和(或)RFA可能是最有效的方法。 宁周雨 陈其文 朱晓燕 徐立涛 王海永 庄丽萍 张晨月 孟志强关键词: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肝动脉化疗栓塞 高强度聚焦超声 射频消融术 人胰腺癌吉西他滨耐药细胞株的构建及其与亲本细胞株miRNA、mRNA表达谱差异研究 目的:构建人胰腺腺癌吉西他滨耐药细胞株SW1990/GEM,并分析其与亲本细胞株SW1990的miRNA及mRNA表达谱差异.方法:采用间歇浓度梯度倍增法诱导建立人胰腺腺癌吉西他滨耐药细胞株SW1990/GEM,检测其生... 沈晔华 潘岩 庄丽萍 徐立涛 孟志强 陈震 陈颢 刘鲁明干扰素辅助治疗肝细胞癌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评价手术、消融、动脉栓塞化疗等治疗措施后辅助用干扰素(IFN)治疗病毒陛肝炎相关性肝细胞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和互联网检索灰色文献,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并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随饥对照试验(RCT),共计857例,其中WIg组442例,对照组41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根治性治疗后辅助用IFN治疗能降低肝癌1年复发率[相对危险度(RR)=0.71,95%可信区间(CI)为0.51~0.991、3年复发率(RR=0.86,950/0 CI 为0.76~0.98)、4年复发率(RR=0.79,95%CI为0.68~0.91)提高患者1年生存率(RR=1.09,950/0CI为1.01~1.18)、2年生存率(RR=1.25,95%CI为1.04~1.50),且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2、5年复发率和3、4、5年生存率的差异在组间无统计学意义。一项针对晚期肝细胞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辅助用IFN治疗的RCT结果显示,TACE-IFN联合能降低患者的肝癌复发率,改善患者2年的无疾病生存率和2年的总生存率,但1年的无疾病生存率和1年的总生存率在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FN辅助治疗病毒性肝炎相关性肝细胞癌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复发率,提高患者生存率,且患者对IFN的不良反应能较好耐受。 庄丽萍 曾宪涛 孟志强关键词:肝细胞 干扰素类 META分析 不可逆电穿孔治疗胰腺癌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观察胰腺癌移植瘤不可逆电穿孔(IRE)术后肿瘤细胞凋亡情况,探讨IRE技术对胰腺癌移植瘤的抗肿瘤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12只荷载VX2胰腺癌移植瘤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IRE治疗组(10只)和对照组(2只)。治疗组胰腺移植瘤行IRE治疗,对照组不进行处理。治疗后第1、3、5、7、14d各处死2只,取血分离血浆或血清检测血肝肾功能及淀粉酶、肌酸激酶、caspose.3、TNF-α、VEGF、肌钙蛋白I水平。取移植瘤行常规病理学检查,采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瘤组织Bcl-2、HSP70、VEGF表达。结果对照组及IRE1、3、5、7、14d组移植瘤平均最大径分别为2.0、2.0、1.8、1.7、1.5、1.3cm。治疗组移植瘤的治疗坏死区域和正常区域边界清晰,坏死区边缘可见大量红细胞及炎症细胞,治疗后14d治疗区边缘出现肿瘤再生迹象。对照组瘤组织及IRE1、3、5、7、14d组移植瘤治疗区边缘组织TUNEL阳性细胞数分别为52、78、98、135、196、217个/每200倍视野,随时间延长而增加;Bcl-2阳性细胞百分数分别为39.3%、37.5%、51.9%、17.7%、31.O%、34.5%,总体呈下降趋势;HSP70阳性细胞百分数分别为12.6%、33.6%、27.4%、24.3%、31.4%、23.4%,术后均升高;VEGF阳性细胞百分数分别为28.3%、27.2%、12.3%、8.7%、32.2%、12.2%,术后有所下降;血caspase-3水平分别为0.185、0.345、0.312、0.210、0.558、0.173μg/L,术后不同程度升高,7d达峰值;血TNF-α水平分别为24.48、60.54、61.83、28.59、44.71、64.78ng/L,术后维持在较高水平,14d达峰值;血VEGF水平分别为75.18、123.76、178.66、58.2、68.68、64.09ng/L,术后3d达峰值,之后下降;血淀粉酶活性于术后1d升高,3dYF始下降,14d恢复正常;血肌酸激酶有不同程度升高;肝肾功能均 宁周雨 王鹏 陈颢 解婧 朱晓燕 陈其文 高嵩 徐立涛 庄丽萍 宋利斌 姜峰 孟志强关键词:胰腺肿瘤 细胞凋亡 血清甲胎蛋白升高胰腺癌28例文献分析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了解血清甲胎蛋白(AFP)升高胰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有效治疗措施和预后。方法检索中文数据库CNKI、万方、维普和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纳入相关临床研究或病例报道,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等。结果共纳入24篇文献报道的28例血清AFP升高的胰腺癌患者。经统计,AFP升高的胰腺癌易发生于中老年男性。大部分患者在就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并且肝转移率高。病理类型以腺泡细胞癌为主,但不一定符合肝样癌的病理诊断。早期患者仍以手术切除为主,中晚期采用综合治疗。病理诊断符合胰腺肝样癌的患者对治疗措施的敏感性可能与肝细胞肝癌相似。AFP是判断疗效的重要指标。目前尚无对照研究比较血清AFP升高胰腺癌与AFP正常胰腺癌肝转移发生率及生存方面的差异,但从研究的统计数据看,并未显示出更差的预后。结论血清AFP升高胰腺癌患者的预后、有效治疗措施以及AFP异质体表达情况尚无定论,还需进一步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动态检测AFP及其异质体对这种类型胰腺癌的诊断、疗效、预后的判断有重要意义。 庄丽萍 孟志强关键词:胰腺癌 甲胎蛋白 文献计量学 不可逆电穿孔消融技术治疗兔肌肉VX_2移植瘤的研究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通过观察不可逆电穿孔(irreversible electroporation,IRE)消融技术应用于治疗兔肌肉VX_2移植瘤的疗效及安全性,以期为该技术应用于临床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方法:建立兔肌肉VX_2移植瘤模型(10只),随机分为IRE治疗组(8只)和对照组(2只,不予以IRE治疗)。分别于IRE治疗的当日处死对照组的兔子、治疗后第1、3、5和14天时分批处死IRE治疗组的兔子(每组2只),同时收集血浆和血清;肿瘤组织行HE染色,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cl-2、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肌肉VX_2移植瘤中的表达情况;应用TUNEL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细胞凋亡的情况;ELISA法检测血浆中caspase 3、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VEGF的分泌情况,以及血清中实验兔肝肾功能指标、肌酸激酶-MB同功酶(creatine kinase-MB isoenzyme,CK-MB)及心肌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Ⅰ,CTnⅠ)的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IRE治疗组中治疗区域和正常组织区域边界清晰,IRE治疗后第3天时,移植瘤组织的边缘区可见大量红细胞以及炎性细胞的浸润,第14天时术区肌肉组织出现纤维化。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IRE能有效地增加兔子机体中caspase 3和TNF-α的分泌水平(P值均<0.01),而降低VEGF的分泌水平。同时IRE治疗后,能够降低术区肿瘤组织中Bcl-2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P值均<0.01),但HSP70的表达水平不一。TUNEL检测结果显示,IRE治疗组移植瘤组织中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增加。术后实验兔的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以及CK-MB的表达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CTnⅠ的水平未见升高。结论:IRE能够通过诱导细胞凋亡、产生特异的抗肿瘤免疫效应及抑制血管生成来抑制肌肉移植瘤的生长,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肌肉肿瘤局部� 宁周雨 王鹏 陈颢 陈其文 徐立涛 庄丽萍 宋利斌 高嵩 姜峰 孟志强关键词:电化学疗法 肿瘤移植 不可逆电穿孔治疗肝癌的临床前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通过研究肝脏移植瘤不可逆电穿孔(Irreversible Electroporation,IRE)术后细胞凋亡情况,观察IRE技术对肝脏移植瘤的抗肿瘤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2只新西兰大白兔肝脏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IRE治疗组和阴性对照组。治疗组对肝脏移植瘤给予IRE治疗,阴性对照组不予处理。治疗后第1d、3d、5d、7d、14d各处死2只,取血清进行肝肾功能、淀粉酶及肌酸激酶检测,ELISA方法检测血浆肌钙蛋白I(CTn I)、Caspase-3、TNF-α、VEGF因子水平。TUNEL法检测肿瘤组织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cl-2、HSP70和VEGF在肝脏移植瘤中的表达。[结果]治疗过程中,新西兰大白兔出现脉冲式全身震颤,但可控。术后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治疗后新西兰大白兔除肌酸激酶水平明显升高外,血清淀粉酶、肝肾功能均正常。血浆ELISA结果显示IRE有效地增加机体Caspase-3、TNF-α的分泌,同时降低VEGF表达,而且CTn I水平未见明显异常升高。HE染色显示治疗组坏死区域和正常区域边界清晰,坏死边缘区可见大量红细胞以及炎症细胞浸润,治疗后14d治疗区边缘出现肿瘤再生迹象。TUNEL法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IRE治疗不同时间组可以明显增加肝脏移植瘤组织凋亡。免疫组化结果表明,IRE治疗能够降低Bcl-2以及VEGF的表达,同时增加HSP70在移植瘤中的表达,增强IRE的抗肿瘤效应。[结论]IRE能够通过诱导细胞凋亡、产生特异的抗肿瘤免疫效应及抑制血管生成来抑制肝脏肿瘤的生长,治疗方法安全、有效,为其进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动物实验依据。 宁周雨 王鹏 陈颢 陈其文 王海永 高嵩 徐立涛 庄丽萍 宋利斌 姜峰 孟志强关键词:肝肿瘤 移植瘤 免疫功能 自身抗体在制备胰腺导管腺癌诊断试剂盒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医学生物检测技术领域,提供了10种自身抗体:抗TSPAN18,ENTPD1,IZUMO4,DHRS7C,ATP5G1,SECTM1,CPT1A,SLC39A14,SLC7A4,LDLRAD4抗体的新用途,具体是... 庄丽萍 孟志强 王鹏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