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常瑞霞

作品数:8 被引量:33H指数:4
供职机构: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3篇免疫
  • 2篇喹啉
  • 2篇耐多药
  • 2篇结核
  • 2篇抗原
  • 2篇安全性
  • 1篇毒性
  • 1篇血清
  • 1篇血清学
  • 1篇血清学标志
  • 1篇血清学标志物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相关参...
  • 1篇乙型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肝癌
  • 1篇人类免疫
  • 1篇人类免疫缺陷
  • 1篇人类免疫缺陷...

机构

  • 7篇郑州市第六人...

作者

  • 7篇常瑞霞
  • 2篇冯煦
  • 1篇于永敏
  • 1篇王昕
  • 1篇李小龙
  • 1篇李峰
  • 1篇史继静
  • 1篇孔庆飞
  • 1篇马峥
  • 1篇李格
  • 1篇陈永芳
  • 1篇夏玉朝
  • 1篇王平平

传媒

  • 1篇黑龙江医药科...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临床药物治疗...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保健医学研究...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航空航天医学...

年份

  • 4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贝达喹啉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疗效和安全性被引量:12
2021年
目的观察贝达喹啉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结防门诊就诊的90例耐多药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选择分组,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接受阿米卡星(Am)、对氨基水杨酸钠(Pas)、丙硫异烟胺(Pto)、吡嗪酰胺(Z)和左氧氟沙星(Lfx)的联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富马酸贝达喹啉片,治疗24周。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治疗后观察组痰菌转阴率(95.6%)、空洞闭合有效率(88.9%)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0.0%和68.9%),痰菌转阴时间[(4.1±0.4)d]短于对照组[(6.6±0.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4^(+)、CD4^(+)/CD8^(+)、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及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CD8^(+)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9%,对照组为1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达喹啉与常规抗结核药物联用可加速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病灶吸收,改善耐多药结核病患者免疫功能。
常瑞霞可春梅
关键词:耐多药结核病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安全性
贝达喹啉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免疫功能及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探讨贝达喹啉对耐多药肺结核的免疫功能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105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耐多药肺结核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贝达喹啉,均连续治疗24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痰菌转阴率、免疫功能指标及细胞因子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痰菌转阴率[50(94.34%)]高于对照组[42(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Ig)A、IgG和IgM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6和降钙素原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达喹啉可改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免疫功能和细胞因子水平,提高痰菌转阴率,可有效指导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用药治疗的效果。
班立芳马峥孔庆飞陈永芳夏玉朝李峰常瑞霞李小龙
关键词:耐多药肺结核免疫功能细胞因子
产褥期女性尿液白细胞检测应用沉渣法与干化学法效果对比研究
2020年
目的观察并比较产褥期女性尿液白细胞检测中应用沉渣法与干化学法的检测结果。方法采集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妇产科分娩的300份产妇尿液样本,分别采用显微镜检测法、尿沉渣检测法、尿干化学检测法和尿沉渣法联合尿干化学法进行检测,并以尿液显微镜检测法作为诊断产妇是否存在感染的"金"标准,对比三种方法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结果300份产妇尿液样本中尿液白细胞阳性89份、阴性211份,符合率:尿沉渣法联合尿干化学法(93.67%)>尿沉渣(86.00%)>尿干化学法(72.67%),敏感度:尿沉渣联合尿干化学法(85.71%)>尿沉渣(73.74%)>尿干化学法(53.47%),特异度:尿沉渣联合尿干化学法(97.52%)>尿沉渣(92.00%)>尿干化学法(82.41%),阳性预测值:尿沉渣联合尿干化学法(94.38%)>尿沉渣(82.02%)>尿干化学法(60.67%),阴性预测值:尿沉渣联合尿干化学法(93.37%)>尿沉渣(87.62%)>尿干化学法(77.73%),以上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褥期女性尿液白细胞检测中尿沉渣法联合尿干化学法检测优于二种方法分别检测,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常瑞霞
关键词:产褥期尿液常规检验白细胞尿干化学法
肿瘤抗原特异性CTL细胞联合树突状细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 探讨肿瘤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联合树突状细胞(DC)输注疗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采集30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诱导培养成肿瘤抗原特异性的DC细胞和CTL细胞后回输患者体内,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体征、肝功能、甲胎蛋白(AFP)、淋巴细胞亚群及生存质量等的变化.结果 DC-CTL治疗后患者的肝功能得到明显改善,AFP下降显著(985.2 ng/mlvs 630.7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CD3+、CD3+CD8+、CD3+ CD4+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升高,大部分患者的症状体征明显好转,生存质量提高.结论 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肿瘤抗原特异性CTL细胞联合DC细胞输注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史继静王昕常瑞霞崔中锋李格王平平
关键词: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原发性肝癌安全性
血小板相关参数和凝血指标在肺癌治疗中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分析血小板相关参数和凝血指标在肺癌治疗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75例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7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接受顺铂+吉西他滨(GP方案)化疗。对比两组患者化疗前后血小板相关参数[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凝血指标[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结果:观察组治疗前PCT、PLT、MPV比对照组高,治疗后比治疗前降低(均P<0.05)。观察组治疗前TT、PT、APTT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前FIB、D-D比对照组高,治疗后TT、PT、APTT、FIB、D-D均比治疗前低(均P<0.05)。治疗前,Ⅲ-Ⅳ期患者PT、TT显著高于Ⅰ-Ⅱ期,APTT、PLT、PCT、PDW、MPV和D-D显著低于Ⅰ-Ⅱ期(均P<0.05)。治疗后,TNM各分期患者凝血指标、血小板相关参数均较治疗前同TNM分期患者下降显著,且Ⅲ-Ⅳ期患者D-D、PDW低于Ⅰ-Ⅱ期,TT、PCT、PLT高于Ⅰ-Ⅱ期(均P<0.05)。结论:肺癌患者处于血液高凝、血小板活化等病理状态,化疗会进一步加剧凝血功能紊乱,故化疗期间密切监测上述指标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常瑞霞可春梅
关键词:肺癌血小板相关参数凝血指标化疗
HBsAg、cccDNA和pgRNA水平检测在慢性乙型肝炎诊治中的价值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合成前基因组RNA(pgRNA)水平检测在慢性乙型肝炎(CHB)诊治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4月在郑州市某医院接受治疗的83例CHB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pgRNA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BsAg水平;提取肝活检组织中的DNA进行cccDNA检测。比较治疗前不同分期患者pgRNA、HBsAg以及cccDNA水平。分析治疗前患者血清pgRNA与HBsAg、cccDNA的关系。比较患者在治疗前、治疗6个月、12个月时的pgRNA、HBsAg以及cccDNA水平。比较pgRNA、HBsAg以及cccDNA水平在判断CHB患者病情进展情况中的价值,包括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结果不同分期CHB患者的pgRN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CHB患者pgRNA水平均高于Ⅱ、Ⅲ、Ⅳ期患者,Ⅱ期CHB患者pgRNA水平高于Ⅲ、Ⅳ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所有CHB患者,pgRNA水平与HBsAg、cccDNA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5);对于Ⅰ、Ⅱ期CHB患者,pgRNA水平与HBsAg、cccDNA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5)。治疗6、12个月时,患者pgRN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12个月时,患者HBsAg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同时治疗12个月时,患者HBsAg水平低于治疗6个月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12个月时,患者cccDN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同时治疗12个月时,患者cccDNA水平低于治疗6个月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ccDNA与pgRNA的AUC均较高,可作为判断CHB患者病情进展情况的指标,且pgRNA的预测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均较高。结论对CHB患者进行HBsAg、pgRNA以及cccDNA等指标的检测,可帮助医师准确判断患者病情进展情况,为疗效的评估、临床方案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
李解军冯煦常瑞霞
关键词:血清学标志物表面抗原共价闭合环状DNA
AIDS患者ELISA法HIV抗体检测结果错误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及干预策略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研究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艾滋病(AIDS)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结果错误的影响因素及干预策略。方法:选取我院AIDS患者98例(2019-08~2020-08),均行ELISA法检测,统计ELISA法检测HIV抗体的结果,并分析检测抗体结果错误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98例AIDS患者经ELISA法检测结果中HIV抗体阳性92例,阴性6例;ELISA法诊断符合率为93.88%(92/98);漏诊患者中1例原因为标本中含有补体,1例为标本溶血,1例为标本污染,1例为标本处理不当,1例为试剂选取不当,1例为温度控制不佳。结论:ELISA法检测AIDS患者HIV抗体结果错误相关影响因素与标本、试剂、仪器、操作等多个环节均密切相关,临床应据此制定针对性干预策略,进一步提高检测准确性,为AIDS的排查筛除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唐杰于永敏冯煦常瑞霞
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法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干预策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