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保国
- 作品数:68 被引量:1,784H指数:18
-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北京市流动儿童安全感和学校归属感研究被引量:27
- 2009年
- 安全感和学校归属感对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探讨了北京市流动儿童的安全感和学校归属感状况及其与在京时间、父母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等因素的关系。采用安全感量表、学校归属感量表以及自编北京市儿童教育与生活现状调查问卷对北京市小学五年级和初中二年级440名流动儿童、216名城市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流动儿童的安全感和学校归属感低于城市儿童,校际差异显著,城市儿童和公办校流动儿童的安全感和学校归属感显著高于打工校流动儿童;(2)流动儿童内部,小学五年级的安全感显著高于初中二年级,男生的安全感显著低于女生,小学五年级的学校归属感显著高于初中二年级;(3)流动儿童进京时间和父亲受教育程度可以显著预测流动儿童安全感;(4)流动儿童安全感可以显著预测其学校归属感。
- 温颖李人龙师保国
- 关键词:流动儿童安全感学校归属感
-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智力和内部动机与创造性的关系被引量:203
- 2007年
- 以415名初二和高二年级学生为对象,采用修订后的《青少年科学创造性测验》,考察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ES)、智力和内部动机与创造性的关系。结果发现:(1)家庭SES、智力、内部动机与创造性之间有显著正相关。(2)作为环境因素,家庭SES对创造性有显著预测作用,其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等于或高于智力和内部动机等个体因素的系数。(3)家庭SES对创造性既有直接影响,同时通过智力又有间接影响;智力和内部动机对创造性分别有直接影响。
- 师保国申继亮
- 关键词:中学生智力内部动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 歧视知觉、社会支持和自尊对流动儿童幸福感的动态影响被引量:10
- 2014年
- 以北京市公立和打工子弟学校387名流动儿童为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他们进行了为期10个月的追踪研究,探讨了流动儿童的主观幸福感、歧视知觉随时间的变化特点,以及歧视知觉、社会支持与自尊对幸福感的预测作用。结果发现:随着时间的增加,流动儿童的歧视知觉显著降低、幸福感显著增加;自尊在社会支持和歧视知觉对幸福感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前测社会支持、自尊和歧视知觉共同影响前测幸福感;前测幸福感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后测幸福感;前测歧视知觉能够通过后测歧视知觉间接预测后测幸福感;前测社会支持能够显著负向预测后测歧视知觉;前测社会支持无法直接预测后测幸福感,但可以通过影响后测歧视知觉间接影响后测幸福感。
- 王芳师保国
- 关键词:流动儿童幸福感歧视知觉社会支持
- 论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催化剂”被引量:1
- 2008年
- 2008年9月1日,教育部发布了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1997年的版本相比,新规范明确提出教师应该“教书育人’,应该“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认为,无论是创新精神的激发,还是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 许晶晶师保国
-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培养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催化剂学生全面发展创新型国家教书育人
- 城乡流动与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关系
- 采用测验法、问卷法和访谈法,以909名小学五、六年级儿童为被试,考察了流动与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关系。具体来说,研究一比较了流动、农村与城市三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表现;研究二进一步比较了不同流动时间儿童的创造性思维表现,研究三...
- 师保国申继亮Jonathan A.Plucker林崇德
-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流动儿童
- 创造性测验的性别与材料差异效应被引量:15
- 2007年
- 以415名中学生为对象,采用修订后的《青少年科学创造性测验》考察了创造力的性别差异,并分析了不同测验材料对创造性表现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创造性总体上高中生显著优于初中生,但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2)在流畅性与灵活性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别、年级差异,在独特性上性别和年级的交互作用显著,表现为高中男生得分显著优于女生,而初中性别差异不显著;(3)不同性质的测验材料对创造性的影响不同,言语任务方面不存在显著的年级、性别差异,而图形任务方面则是高中生显著优于初中生,男生显著优于女生。
- 申继亮师保国
- 关键词:中学生性别差异
- 规范自然主义理论对心理学研究的启示被引量:3
- 2002年
- 随着L 劳丹 (1996 )最近观点的发表 ,规范自然主义再一次活跃于科学哲学的舞台之上。本文通过将这一理论与相对主义作比较 ,介绍了规范自然主义理论的七个论点 ,并进一步针对这些论点对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评价、研究范式、科学地位。
- 师保国廖承琳
- 关键词:相对主义逻辑实证主义研究范式心理学研究
- 国内流动儿童心理研究:回顾与展望被引量:28
- 2014年
- 采用文献分析的方法,对近20年来国内流动儿童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并从研究对象、内容、方法与结果等方面对其中103篇流动儿童心理实证研究进行了归纳与总结,提出了以往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未来开展流动儿童心理研究应借鉴积极心理学的思路,转换视角,包括:(1)全面考虑流动儿童的参照群体;(2)关注公立学校的流动儿童发展;(3)重视流动儿童的积极情绪体验与积极人格特质;(4)开展对流动儿童认知领域能力的研究;(5)增加流动儿童心理发展的追踪研究;(6)尝试流动儿童心理发展的干预训练研究。
- 师保国王芳刘霞康义然
- 关键词:流动儿童心理积极心理学
- 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自尊:社会支持与流动时间的作用被引量:16
- 2013年
-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503名流动儿童为对象考察了其歧视知觉与自尊的关系,以及社会支持和流动时间在其中的作用。结果发现:(1)在歧视知觉方面,公立学校流动儿童显著低于打工子弟学校儿童,小学生显著低于初中生;(2)在社会支持方面,公立学校流动儿童显著高于打工子弟学校儿童,小学生显著高于初中生;(3)流动儿童的歧视知觉与自尊呈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对二者关系起部分中介作用;流动时间对二者关系起调节作用,即对于流动时间达3.5-10.5年的儿童,歧视知觉对自尊的负向预测力最强。
- 邓小晴师保国
- 关键词:流动儿童歧视知觉自尊社会支持
- 打工子弟学校班级气氛的特点被引量:12
- 2008年
- 考察打工子弟学校班级气氛的特点,并与城市公立学校和农村公立学校进行比较。结果发现:(1)对于五年级男生,城市公立学校班级气氛总分显著高于打工子弟学校和农村公立学校,后两者没有显著差异;对于五年级女生,三类学校班级气氛不存在显著差异;(2)对于六年级学生,城市公立学校班级气氛总分显著高于打工子弟学校和农村学校,后两者没有显著差异;(3)打工子弟学校的班级气氛总分和内聚力维度得分存在显著的年级和性别因素交互作用,具体表现为五年级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六年级性别差异不显著;男生六年级得分显著高于五年级,女生年级差异不显著。
- 师保国申继亮许晶晶
- 关键词:班级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