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宿菲

作品数:17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生物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血管
  • 7篇血管内皮
  • 7篇血管内皮生长...
  • 7篇内皮
  • 7篇内皮生长因子
  • 5篇淋巴
  • 5篇淋巴管
  • 4篇受体
  • 4篇结肠
  • 4篇结肠癌
  • 4篇肠癌
  • 3篇血管内皮生长...
  • 3篇人结肠癌
  • 3篇淋巴道
  • 3篇淋巴道转移
  • 2篇血管内皮生长...
  • 2篇血管内皮生长...
  • 2篇血管内皮生长...
  • 2篇乳腺
  • 2篇乳腺癌

机构

  • 14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阿拉巴马大学
  • 1篇西藏藏医学院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黑龙江护理高...
  • 1篇西藏藏医药大...

作者

  • 14篇宿菲
  • 10篇刘宝全
  • 9篇张雅芳
  • 6篇马晶
  • 4篇李雪梅
  • 2篇陈明伟
  • 2篇肖建兵
  • 1篇王晓蕾
  • 1篇赵玲辉
  • 1篇张建国
  • 1篇李益民
  • 1篇高巍
  • 1篇陈一凡
  • 1篇邓超
  • 1篇杨慧科
  • 1篇杨树才
  • 1篇马晓燕
  • 1篇王建堃
  • 1篇付志军
  • 1篇李明

传媒

  • 4篇解剖科学进展
  • 2篇解剖学报
  • 2篇解剖学杂志
  • 1篇生命的化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神州
  • 1篇国际免疫学杂...
  • 1篇课程教育研究...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清miR-34a表达水平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血清miR-34a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包括78名确诊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和30名健康志愿者。每位患者在化疗开始前,第二个周期结束和新辅助化疗结束时抽取6ml静脉血。实时定量PCR检测血清miR-34a的表达,其与化疗响应的关系被分析。结果血清miR-34a的表达水平在乳腺癌患者化疗开始前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在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血清miR-34a的表达水平在化疗开始前,两周期结束时和化疗结束时均无显著差异。而血清miR-34a表达水平的变化是与治疗反应显著相关的。在治疗有效组,患者的血清miR-34a水平在化疗第二周期后和化疗结束时均低于化疗开始前(P=0.023和P=0.036),而无效组无显著变化。ROC曲线显示血清miR-34a表达水平的变化能准确地预测新辅助化疗的疗效。结论血清miR-34a是一个新的、非侵入性的生物标记物,能够准确地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
何春波宿菲齐秀英游凯刘利华张雅芳张建国刘宝全
关键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
藏红花素通过下调STAT3抑制乳腺癌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的表达
2024年
目的:探讨藏红花素(Crocin)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使用Crocin处理乳腺癌MDA-MB-231细胞和ZR-75-30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应用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3(STAT3)激动剂Colivelin干预Crocin处理2种乳腺癌细胞,分为对照组、Crocin组和Crocin+Colivelin组,RT-qPCR和免疫印迹检测VEGF-C mRNA和蛋白表达,免疫印迹检测STAT3和磷酸化STAT3(p-STAT3)表达。结果:Crocin能够抑制MDA-MB-231细胞和ZR-75-30细胞的增殖,且与药物浓度及时间呈正相关。2种乳腺癌细胞48 h的IC50值分别为2376μmol/L和2654μmol/L。Crocin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2种乳腺癌细胞的迁移能力明显降低,VEGF-C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同时p-STAT3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Crocin+Colivelin组的p-STAT3和VEGF-C表达水平恢复至接近对照组水平,且明显高于Crocin组。结论:Crocin能够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其机制涉及通过下调STAT3抑制乳腺癌细胞VEGF-C的表达。
马晓燕王永霞邓超吴寅玮宿菲毛春梅张雅芳刘宝全
关键词:藏红花素乳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及其受体3在人恶性黑色素瘤组织内的表达及意义
2009年
目的观察人恶性黑色素瘤组织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其受体3(VEGFR-3)的表达,探讨VEGF-C和VEGFR-3在恶性黑色素瘤淋巴管生成及淋巴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取人恶性黑色素瘤组织48例(石蜡标本30例,术后新鲜组织18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技术,观察VEGF-C和VEGFR-3蛋白及mRNA在恶性黑色素瘤组织内的表达情况。以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LYVE-1)标记淋巴管,计数恶性黑色素瘤组织淋巴管数密度。结果VEGF-C和VEGFR-3蛋白主要表达于恶性黑色素瘤细胞胞浆内,在肿瘤周围的血管和淋巴管内皮上也可见VEGFR-3蛋白表达,VEGF-C和VEGFR-3蛋白在淋巴结转移组恶性黑色素瘤组织内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在18例新鲜恶性黑色素瘤中,淋巴结转移组VEGF-C和VEGFR-3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LYVE-1表达于肿瘤间质内的淋巴管内皮细胞,淋巴结转移组恶性黑色素瘤组织中的淋巴管数密度(LMVD)为9.845±2.454,无淋巴结转移组恶性黑色素瘤组织中的淋巴管数密度为6.534±2.193,淋巴结转移组恶性黑色素瘤组织内的淋巴管数密度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结论恶性黑色素瘤组织内VEGF-C表达明显增高,并通过上调其受体VEGFR-3的表达促进恶性黑色素瘤组织内淋巴管的生成,从而促进恶性黑色素瘤的淋巴道转移。
马晶刘宝全王晓蕾宿菲李雪梅张雅芳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淋巴管生成恶性黑色素瘤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VEGF-A和C在人结肠癌淋巴管生成和淋巴道转移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和VEGF-C在人结肠癌组织的表达及与结肠癌淋巴管生成和淋巴道转移的关系。方法取人结肠癌组织91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VEGF-A和VEGF-C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应用D2-40标记结肠癌组织的淋巴管,观察结肠癌组织的淋巴管生成情况。结果结肠癌组织中VEGF-A和VEGF-C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织,VEGF-A和VEGF-C表达阳性的结肠癌组织的淋巴管密度(LVD)明显高于阴性组织,VEGF-A和VEGF-C的表达及LVD均与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相关。结论结肠癌组织VEGF-A和VEGF-C过表达与结肠癌的淋巴管生成和淋巴道转移相关。
陈一凡宿菲陈明伟马晶张雅芳刘宝全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人结肠癌淋巴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在小鼠碱烧伤后角膜的表达及其作用
2013年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在小鼠角膜碱烧伤后不同时间角膜组织内的表达,探讨VEGF-D在小鼠角膜碱烧伤后新生淋巴管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制作小鼠角膜碱烧伤模型,分别于碱烧伤后1d、3d、5d、7d、12d和18d取材。应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VEGF-D在正常角膜和碱烧伤后不同时间角膜内的表达,应用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标记淋巴管,观察小鼠碱烧伤角膜内新生淋巴管的形成情况。结果碱烧伤后1d、3d、5d,角膜内VEGF-D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角膜(P<0.01),于碱烧伤后3d,表达达到高峰。碱烧伤后7d,VEGF-D的表达下降至正常水平。在碱烧伤角膜内,可见阳性表达LYVE-1的新生淋巴管。结论 VEGF-D过表达可能参与小鼠角膜碱烧伤后新生淋巴管形成过程。
刘宝全王建堃付志军马晶张雅芳宿菲肖建兵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角膜碱烧伤淋巴管新生小鼠
转录调控网络及其蛋白互作网络的关联研究
生物信息学作为当今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平台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对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功能基因组学等数据之间规律的挖掘方法正在成为后基因组时代生命前沿科学研究中剖析海量数据的最佳工具。而基因芯片技术产生的大规模海...
宿菲
关键词:基因功能细胞凋亡细胞分化结肠癌
信息熵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2016年
信息论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逐渐被认识,信息论创立的标志是1948年香浓第一次提出了信息熵的概念。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熵等概念和方法已突破了香浓信息论的范围,被许多学科用于解决各自的实际问题,并且获得了成功。信息论已开始应用于生物医学的研究和应用,熵的概念也被引入现代生物医学的研究之中,成为现代医学研究的一种新思路、新方法。本文介绍了信息论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宿菲刘宝全王宏杨林丽
关键词:生物医学信息熵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在人结肠癌中的表达及淋巴道转移中的作用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在人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检测结肠癌组织中的微淋巴管密度(LMVD),探讨VEGF-D和VEGFR-3在淋巴管生成以及结肠癌淋巴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选择55例不同时期,不同分化程度的人结肠癌组织样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观察VEGF-D和VEGFR-3在人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应用Podoplanin标记淋巴管,检测结肠癌组织中的淋巴管密度。结果在55例结肠癌组织中,VEGF-D的阳性表达率为54.5%,明显高于在癌周正常组织内的表达(P<0.05);结肠癌组织中VEGFR-3表达的阳性率为69.1%,明显高于在癌周正常组织内的表达(P<0.01);并且VEGFR-3的表达与VEGF-D的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在结肠癌组织中,淋巴结转移阳性组,浸润深度超过肌层组,DukeC、D期的VEGF-D的表达水平和LMVD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浸润深度未超过肌层组,Duke A、B期(P<0.01),经计数淋巴管数量,癌组织中的LMVD明显高于癌周正常组织(P<0.01),并且LMVD与VEGF-D的表达显著相关(P<0.01)。结论结肠癌组织中VEGF-D的表达水平随着癌的浸润和转移程度的增强而增高,并且通过上调其受体VEGFR-3的表达而促进癌组织中淋巴管的生成,从而促进癌的浸润和转移。
刘宝全张雅芳马晶宿菲李益民赵玲辉
关键词:结肠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淋巴管密度
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学研究
2015年
在高等医学院校教学体系中,专业英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专业英语技能的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的医学院校在医学英语教学方面却呈现出一些问题,表现在教育观念滞后、缺乏科学的教材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专业能力的养成。本文就主要针对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
尚德思韩君伟宿菲
关键词:医学院校医学英语专业英语
红景天抗癌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0年
红景天是很多国家传统医学中常用的草药,其提取物具有抗炎、免疫调节和抗癌等多种生物活性。文章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影响细胞周期,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诱导自噬、调控肿瘤血管生成和逆转肿瘤耐药等六个方面概述了红景天及其活性提取物的抗癌活性,并详细介绍了红景天发挥上述作用涉及的分子机制及其信号通路,为红景天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张文博杨慧科宿菲宿菲
关键词:红景天抗癌分子机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