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丹
- 作品数:15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采用“五查八对”加强血液透析中心护理管理被引量:5
- 2001年
- 血液透析中心是一个专业性强、科技含量高的科室,与临床科室的护理工作规律有所不同,采用常规的“三查七对”制度难以覆盖血液透析中心护理工作全部。为预防护理差错的发生,我们根据血液透析工作规律及专科特点制定了“五查八对”的查对方法,从制度上杜绝了透析护理工作的差错发生。
- 杨芳季丹
- 关键词:血液透析中心预防护理差错透析时间超滤量查对方法查对制度
- 连续动静脉血液滤过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 1991年
- 连续性动静脉血液滤过(CAVH)是血液净化的一项新技术。其特点是不用血透机器,利用动静脉间的压差,使血液通过高通透性的小型血滤器,清除体内过多的水分,以对流方式清除溶质,是目前治疗急、慢性肾功衰竭(肾衰)合并高血容量综合征及心力衰竭(心衰)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季丹周展眉潘振邦
- 关键词:动静脉血液滤过血液净化护理
- 老年血透患者护理与生存质量
- 2001年
- 晏志军季丹
- 关键词:老年人血液透析护理
- 17号染色体短臂LOH是晚期大肠癌的基因标记
- 1998年
- 目的:探讨17pLOH与晚期大肠癌的关系。方法:运用SouthernBlot和RFLP(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analysis)法进行分析。结果:109例大肠癌的RFLP分析显示,17pLOH的频率在DukesD期(95%)高于DukesA、B、C各期(54%~68%),P=0.006;17pLOH频率在大肠癌远处器官转移组(95%)高于大肠癌不伴远处器官转移组(P=0.001);在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组中17pLOH的频率(71%),与无淋巴结转移组(64%)相比,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17pLOH是晚期大肠癌的重要基因标记,并提示临床预后不佳。
- 季晨阳季丹季丹HSGoh
- 关键词:大肠肿瘤P53基因等位基因
- p53基因失活与大肠腺癌病理改变的关系
- 1999年
- 目的探讨p53基因失活与大肠腺癌Dukes分期、转移等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Southemblot和RFLP分析大肠腺癌组织中17pLOH的改变:RT-PCR-SSCP检测大肠腺癌p53基因cDNA突变;两种单抗(PAb240.PAb1801)LSAB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肠腺癌p53蛋白表达,SPSS下Fisher'sexacttest处理结果。结果109例大肠腺癌中,17pLOH与Dukes'D期和远处转移有关(P<0.01);187例大肠腺癌中,p53基因cDNA突变与Dukes'C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100例大肠腺癌中,PAb240和PAb1801单抗阳性率分别为76%和62%,两种单抗相加总阳性率为82%。p53蛋白高表达与Dukes'分期及癌转移间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53基因失活参与大肠腺癌的病理发展各阶段和转移行为;高频率的p53基因cDNA突变和高频率17pLOH的出现,分别提示Dukes'C期和Dukes'D期的病理阶段形成,这两种p53基因的改变分别提示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分子生物学标记。免疫组化方法可检测突变型p53基因产物高表达。
- 季晨阳季丹SmithDRGohHS
- 关键词:P53基因腺癌大肠肿瘤基因失活
- 大肠肿瘤组织DCC基因产物表达的免疫组化研究
- 1997年
- DCC基因是大肠肿瘤相关的抑癌基因,位于18号染色体(18q21-qter)上.用抗DCC单克隆抗体(Ab-1)对85例大肠肿瘤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DCC基因产物在大肠肿瘤组织中表达有两个特点:①大肠肿瘤细胞对抗DCC单克隆抗体呈阴性反应;②大肠肿瘤间质呈阳性反应。大肠腺癌间质DCC反应阳性率为82%,高于大肠腺瘤(12/23,52%),X2检验P<0.01.在大肠腺癌中,伴有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的肿瘤间质DCC反应阳性率为90%,高于不伴转移者(16/23,70%)Fisher’sexact检验P<0.05.
- 季晨阳朱梅刚白淳衍季丹
- 关键词:大肠肿瘤DCC基因免疫组织化学
- 大肠腺癌17号染色体短臂等位基因丢失的病理意义被引量:1
- 1998年
- 对96例新鲜大肠腺癌组织17p等位基因丢失分析显示,17p等位基因丢失频率与大肠腺癌的部位、Dukes'分期和大肠癌转移相关。Dukes'D期17p等位基因丢失频率(94%)高于Dukes'A、B、C期(58~68%),P<0.01。大肠腺癌伴远处器官转移组17p等位基因丢失(93%)高于非远处器官转移组(65%),P<0.05。左半结肠17p等位基因丢失频率(75%),高于右半结肠(50%),P<0.05。上述结果表明,17p等位基因丢失可能是晚期大肠腺癌的生物学标记,显示大肠腺癌预后不佳。
- 季晨阳季丹DuncanRSmithHak-suGoh
- 关键词:腺癌等位基因基因丢失大肠肿瘤
- 大肠腺癌p53基因突变与p53基因蛋白表达的关系
- 1998年
- 目的为了解大肠癌p53基因突变与p53基因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用RT-PCR-SSCP方法检测100例新鲜大肠腺癌组织P53基因突变,以PAb1801单克隆抗体(单抗)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染色检测相同腺癌组织p53基因蛋白表达。结果在这100例大肠腺癌中,p53基因突变阳性率为51%,PAb1801单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级化)阳性率为62%。在p53基因突变检测阴性的49例中,24例PAb1801阴性,25例PAb1801阳性;51例p53基因突变检测阳性中,14例PAb1801阴性,37例PAb1801阳性,Fisher'sexacttestP=0.02。结论大肠腺癌p53基因突变是参与和影响p53基因蛋白表达的一个主要因素。
- 季晨阳季丹DuncanRSmithHak-suGoh
- 关键词:P53基因腺癌CDNA大肠肿瘤基因突变
- p53基因cDNA突变及其蛋白高表达与大肠癌预后关系
- 1998年
- 100份大肠癌组织,用RT-PCR-SSCP检测p53基因cDNA突变;PAb1801单抗免疫组化检测p53基因蛋白高表达并对大肠癌术后病人作5年生存随访,比较上述2结果与大肠癌预后的关系。100例大肠癌中,RT-PCR-SSCP显示51例大肠癌p53基因cDNA突变(51%),PAb1801阳性率62%。p53基因cDNA突变和p53基因蛋白高表达与Dukes分期无关,p53基因cDNA突变与p53基因蛋白高表达相关(P<0.05)。结果提示,PAb1801单抗检测p53基因蛋白高表达与大肠癌预后无关;p53基因cDNA突变与大肠癌预后相关(P<0.05)。p53基因cDNA突变与p53基因蛋白高表达直接相关(P<0.05)。p53基因cDNA突变是大肠癌预后差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P<0.05)。p53基因蛋白产物受多种因素影响不能反映大肠癌的预后。
- 季晨阳季丹
- 关键词:大肠肿瘤P53基因预后CDNA
- 平板型透析器在无肝素透析中的应用
- 1999年
- 对有高度出血危险的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时,使用常规抗凝方法往往会加重出血。为了保证尿毒症合并出血患者的安全血透,采用平板型透析器对71例患者实施无肝素透析96次,透析时间3h,血流量20Oml/min,观察透析器发生凝血情况及凝血与超滤率、血红蛋白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平板型透析器用于有出血倾向的尿毒症患者,尤其对超滤少于2000ml的患者是一种较理想的无肝素透析方法。
- 李兰英季丹晏志军
- 关键词:透析器无肝素透析出血倾向血透血流量平板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