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立

作品数:16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成都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精氨酸
  • 8篇精氨酸加压素
  • 8篇加压素
  • 8篇氨酸
  • 4篇体温
  • 3篇性别差异
  • 3篇源性
  • 3篇内源
  • 3篇内源性
  • 2篇血压
  • 2篇烟碱
  • 2篇生理
  • 2篇生理学
  • 2篇体温过高
  • 2篇阻断剂
  • 2篇理学
  • 2篇环境温度
  • 1篇代谢
  • 1篇毒扁豆碱
  • 1篇毒死蜱

机构

  • 16篇成都医学院
  • 2篇兰州军区兰州...
  • 1篇陇东学院

作者

  • 16篇孟立
  • 14篇杨永录
  • 11篇沈字玲
  • 6篇唐瑜
  • 6篇王念
  • 5篇黄涛
  • 4篇韩琴
  • 2篇李晓明
  • 2篇林友胜
  • 2篇呼海燕
  • 2篇张洁
  • 1篇钟顺玉
  • 1篇马松涛
  • 1篇孙兵
  • 1篇李欣
  • 1篇赖雁
  • 1篇李博萍
  • 1篇粟颍
  • 1篇胥建辉
  • 1篇罗蓉

传媒

  • 7篇成都医学院学...
  • 4篇医学研究杂志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四川生理科学...
  • 1篇四川生殖卫生...
  • 1篇国际比较生理...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化学毒性物质对体温调节功能影响的研究现状被引量:2
2012年
环境温度发生较大变化时,人和哺乳动物的体温仍能保持相对稳定。但某些化学毒性物质和药物却能引起啮齿类动物体温调节功能发生明显变化,而人和体格较大的哺乳动物暴露于化学毒性物质,体核温度仍然能维持稳定状态。具有临床意义的是热应激和冷应激能促进人体对化学毒性物质的生理和行为反应。由于恒温动物有维持体温恒定的能力,所以任何环境因素变化引起体温的改变,均被认为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沈字玲杨永录孟立
关键词:体温调节功能毒性物质哺乳动物啮齿类动物生物学意义体核温度
生理学开放性实验的探索被引量:3
2006年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一切生理学中的知识均来源于对生命现象的客观观察和实验。目前生理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注重传授知识,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帮助有限。我们尝试在临床医学本科专业生理学实验教学中,尝试学生独立自行设计部分实验,教师加以指导的开放性实验教学方法。通过训练以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为生理学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一个新的发展思路。
韩琴钟顺玉黄涛张洁孟立沈字玲马松涛
关键词:生理学创新思维
精氨酸加压素翻转脂多糖引起大鼠发热及其对痛觉敏感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研究外周给精氨酸加压素(AVP)对脂多糖(LPS)引起的大鼠发热和痛觉过敏的影响,以及与血清中IL-1β和PGE_2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实验用成年雄性SD大鼠,在23℃环境温度下,明暗时间各12 h。用无线遥测系统连续测量大鼠体核温度(Tc)、棕色脂肪温度(T_(BAT))和活动。10:00或11:30分别给大鼠腹腔注射LPS(50μg/kg)、AVP(10μg/kg)或V1a受体阻断剂(30μg/kg)。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1β和PGE_2的含量。用足底痛觉测试仪(Hargreaves test)测试大鼠热痛缩爪潜伏期的变化。结果:(1)腹腔注射LPS引起大鼠双相发热过程伴有痛觉过敏现象。(2)AVP能够翻转LPS引起的Tc和T_(BAT)升高反应,降低发热引起的痛觉敏感性。(3)外周给V1a受体阻断剂能提高LPS引起的发热反应,但不影响发热引起的痛觉敏感性变化。(4)AVP能抑制LPS引起的发热大鼠血液中IL-1β和PGE_2水平升高。结论:(1)外周给予AVP可通过抑制棕色脂肪产热以及降低血液中IL-1β和PGE_2的浓度而翻转LPS发热反应并降低发热伴随的痛觉敏感性升高现象。(2)内源性AVP也有限制LPS发热的作用,但可能不影响发热引起的痛觉阈值降低现象。
李博萍孟立罗蓉胥建辉杨永录
关键词:精氨酸加压素发热脂多糖痛觉过敏
内源性精氨酸加压素在昼光期大鼠紧张性体温调节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内源性精氨酸加压素(AVP)在昼光期大鼠紧张性体温调节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使用成年雄性SD大鼠,在22℃环境温度下,明暗时间各12 h,同步无线遥测体核温度(Tc)和棕色脂肪(BAT)温度。上午10:00给大鼠腹腔注射AVP(10μg/kg)或精氨酸加压素V1a(AVP V1a)受体阻断剂(30μg/kg)。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分别检测昼光期和暗光期大鼠血浆中AVP浓度。给AVP 60 min后测定血清中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和甘油浓度变化。给予AVP后间隔10 min记录大鼠的理毛活动。结果:(1)在昼光期中AVP V1a受体阻断剂能够升高Tc和BAT温度。(2)在昼光中Tc和BAT温度处于低温期时,血浆中AVP水平则明显提高。(3)腹腔注射AVP引起Tc快速降低时,伴有BAT温度明显降低和大鼠的理毛行为明显增加。(4)AVP可以降低血清游离脂肪酸与甘油浓度,提高血清甘油三酯的浓度。结论:(1)内源性AVP通过AVP V1a受体参与昼光期大鼠紧张性体温调节过程,因为在昼光期中不仅血浆AVP浓度明显高于暗光期,而且AVP V1a受体阻断剂也能明显升高Tc和BAT温度。(2)AVP能降低BAT温度、血中游离脂肪酸和甘油浓度,提高理毛活动,证明AVP引起低温的机制可能与抑制脂肪分解、降低BAT产热和提高散热反应有关。
杨永录赖雁唐瑜孟立林友胜
关键词:精氨酸加压素脂代谢
原发性高血压与体温变化关系的调查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与体温变化的关系。方法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的要求,对353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378名正常人的血压与体温的变化关系,采用标准化调查方法,在严格质控下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1)244例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有134名(54.9%)在入院时体温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109例女性者中有46名(42.2%)在入院时体温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2)134名男性患者出院时体温从36.12℃上升到36.49℃,46名女性患者的体温从36.11℃上升36.41℃。结论实验提示,大约有50%的原发性高血压可能与体温变化呈反向关系。
李晓明杨永录王念孟立
关键词:体温高血压
重复给烟碱引起大鼠降温耐受性反应及对活动和体重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重复给烟碱引起大鼠降温耐受性反应以及对活动和体重的影响。方法用无线遥测技术监测大鼠的体温和活动,观察连续5天重复注射小剂量烟碱(0.5 mg/kg)对SD大鼠体温、活动和体重的影响。结果①第一次给大鼠注射烟碱后可导致大约持续1.5 h的降温反应;但第三次注射烟碱后,雄性和雌性大鼠体温则与对照组相似。②重复给烟碱可以明显降低体重。③每次注射烟碱和生理盐水可引起动物的活动出现短暂的增加反应;从第二次到第五次注射烟碱后雌性大鼠的活动明显多于雄性大鼠。结论重复注射烟碱可导致雄性和雌性大鼠出现降温耐受性反应,但连续注射烟碱后,雌性大鼠的活动明显大于雄性大鼠。另外,重复给烟碱可降低雄性和雌性大鼠的生长速度。
杨永录黄涛孟立沈字玲韩琴
关键词:烟碱体温过高性别差异
氧化震颤素对AVP引起低温的影响与环境温度的关系
2012年
目的观察胆碱能激动剂氧化震颤素对精氨酸加压素(AVP)引起大鼠低温反应的影响及其与环境温度变化的关系。方法用无线遥控测温技术连续同步记录成年雌性SD大鼠体核温度(Tc)和活动变化。在中性(25℃)、热(30℃)和冷(18℃)环境中,分别观察AVP(10μg/kg)和氧化震颤素(0.25mg/kg)对大鼠Tc和活动的影响。结果分别给置于25℃、30℃和18℃环境中的大鼠注射AVP或氧化震颤素后,均能引起大鼠Tc迅速降低,但18℃环境中Tc的降低比25℃和30℃更明显。3种环境温度中,氧化震颤素均能使AVP引起的低温反应更明显,并持续更长时间。但18℃环境中,氧化震颤素增强AVP引起低温反应的作用明显大于25℃和30℃。结论①AVP引起的低温可能与体温调定点下移有关,因为在冷环境中AVP引起的低温反应更明显;②氧化震颤素能够增强AVP引起的大鼠低温反应,此作用在冷环境中最明显,提示氧化震颤素可能通过影响体温调定点参与AVP引起的低温反应。
沈字玲杨永录王念孟立唐瑜
关键词:精氨酸加压素环境温度
重复注射烟碱引起大鼠体温过高反应与性别差异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重复给烟碱对大鼠体温和活动的影响与性别差异。方法用无线遥测技术监测大鼠的体温和活动,连续观察5天重复注射烟碱((0.5mg/kg)对雄性和雌性SD大鼠体温和活动的影响。结果第1次给大鼠注射烟碱后可导致大约持续1·5h的降温反应。第4次注射烟碱后,雄性大鼠体温较对照组提高0.5℃;而雌性大鼠在第5次注射烟碱后,体温升高0·25℃。每次注射烟碱和生理盐水也可引起动物的活动出现短暂地升高反应,但雌性大鼠从第2次到第5次注射烟碱后活动反应明显大于雄性大鼠。结论重复注射烟碱可导致雄性和雌性大鼠出现体温过高反应,但雄性大鼠对烟碱引起的体温过高反应比雌性大鼠敏感。
杨永录沈字玲孟立黄涛李欣
关键词:烟碱体温过高性别差异
浅谈《生理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2009年
通过分析生理学课程特点,笔者认为在生理学教学改革中,教师应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宽泛的相关知识,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尽量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础与临床相结合,通过多种教学方式促进生理学教学发展。
呼海燕孟立沈字玲
关键词:生理学教学素质教育
长时间运动对正常大鼠体温和LPS发热反应的影响与IL-6的关系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长时间的运动训练对正常大鼠体温和细菌酯多糖(LPS)引起发热反应的影响与白细胞介素-6(IL-6)的关系。方法用无线遥测技术测量大鼠的体温和活动。使用转轮训练8周后,观察长时间运动训练对正常大鼠体温和LPS(50μg/kg)引起发热反应的影响。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测定血浆中的IL-6。结果①大鼠进行自愿转轮运动训练8周后,白天和夜间的体温均明显提高。在白天,运动组大鼠的体温平均较对照组升高0.4℃;在夜间,运动组较对照组升高0.5℃。②长时间运动训练可明显提高动物对LPS的发热反应,即在白天给LPS均能提高运动训练组和对照组动物的体温,但运动训练组的发热反应明显高于对照组。③在白天,运动和对照组的活动几乎是相同的;但在夜间,运动组的活动略高于对照组。④长时间运动训练能明显提高血浆中IL-6水平,尤其是给LPS后提高更明显。结论实验证明,长时间运动训练可明显提高大鼠的正常体温和对LPS的发热反应,其作用与血浆中IL-6提高有密切关系。
黄涛孟立沈字玲韩琴杨永录
关键词:体温白细胞介素-6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