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中青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重返工作适应性、希望水平和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究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中青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重返工作适应性、希望水平和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中青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随机信封法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n=45例,采用认知行为护理干预联合常规干预)和对照组(n=45例,采用常规干预),连续干预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重返工作适应性、希望水平、心理弹性、自我管理行为、代谢水平。结果: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重返工作适应性得分均有升高,且观察组重返工作部分得分为(33.51±5.17)分相较于对照组的(30.74±5.22)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希望水平得分均有升高,且观察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心理弹性得分均有升高,且观察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得分均有升高,且观察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磷(1.57±0.31)mmol/L低于对照组的(1.70±0.29)mmol/L,血钙(2.30±0.25)mmol/L分高于对照组的(2.19±0.22)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于中青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而言,更能提升重返工作适应性、希望水平、心理弹性及自我管理行为能力,更有利于改善代谢水平。
- 孙宁张存存胡高雪闫路捷梁冉
-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自我管理行为
- 气囊压力带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溶栓治疗中的护理干预
- 2021年
- 探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溶栓治疗中采取气囊压力带干预的具体情况,并且评价综合护理干预在其治疗过程中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在我院接收就诊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共抽取 30 例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的方法,研究组患者则采取综合护理方法,两组均采取气囊压力带的治疗方案,经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肢体周径差、肢体消肿率、血栓消除率的情况。结果:经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肢体消肿率以及血栓消除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肢体周径差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溶栓治疗中采用有效的护理干预,护理后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同时患者肢体消肿率以及血栓消除率也有了明显改善,有效优化患者的肢体周径差,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性意义,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荐使用。
- 黄智华孙宁冯苏梅缪可言
-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干预临床疗效
- 颈部透析患者防水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颈部透析患者防水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上固定带和保护带,所述上固定带的两个自由端分别设置有连接件,两个自由端的连接件可拆卸连接并可使所述上固定带环绕设置于患者颈部或与患者颈部分离;所述保护带自顶端至底端...
- 闫路捷孙宁
- 尿毒症皮肤瘙痒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的护理作用分析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对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分析护理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9月~2022年10月收治的80例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综合护理)与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比较2组皮肤瘙痒情况、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比较2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皮肤瘙痒评分、皮肤瘙痒时间,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皮肤瘙痒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皮肤瘙痒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进行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时,通过综合护理,能有效调节其心理状态,改善皮肤瘙痒情况,提升护理满意度,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胡高雪孙宁
- 关键词: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
- 急诊PCI血运重建的护理干预对评估有效循环的价值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中对恢复有效循环的价值。方法:从心电图监护、心肌灌注情况、血流动力学改变、临床表现、情绪变化5个方面对196例急诊PCI患者进行护理观察及干预。结果:1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中发生室颤,均由护理人员早期识别,经抢救建立有效循环,PCI手术成功。结论:导管室护理人员早期识别患者术中危象,体现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在PCI手术中的辅助价值。
- 张彩英孙宁张彩芹郭莹
-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护理干预
- 优化护理流程在冠脉介入无植入治疗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
- 孙宁
- 急诊病人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影响因素分析
- 2015年
- [目的]分析我院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病人的治疗现状及影响病人接受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急诊入院的423例STEMI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423例病人中,48.7%的病人接受了急诊PCI治疗,其中79.6%的病人就诊时间≤6h,7.3%的病人发病到入院时间>12h。性别、文化程度、职业、付款方式、发病地点是影响病人接受急诊PCI治疗的原因。[结论]病人对疾病的严重性认识局限是未及时就诊的主要原因,未在时间窗就诊的病人是导致病人未接受急诊PCI治疗的主要因素。
- 张彩英孙宁郭莹管海丽朱中生谭飞龙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影响因素
- 链式流程护理管理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6
- 2016年
- [目的]探讨链式流程护理管理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0例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病人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护理管理,观察组应用链式流程进行护理管理,对比分析两组病人急救情况、护理质量、抢救成功率及并发症、护理风险、护理纠纷、病人满意情况差异。[结果]观察组病人预警时间、确诊时间、抢救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及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风险事件、护理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链式流程护理管理可提高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病人护理质量及救治成功率,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病人及其家属满意度。
- 孙宁张彩英郭莹张琨
- 关键词: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护理质量
- 人性化服务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被引量:25
- 2009年
- 目的探讨人性化服务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特点。方法将人性化护理措施在手术室的应用具体化,通过手术前访视人性化、使用规范化指导语、加强心理护理,适时进行健康教育,在手术中创造良好的人性化服务氛围(服务态度、麻醉配合、体位护理、注意保温、手术室布局设计的人性化),术后随访等方面进行总结。结果实施人性化护理,术前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术中能使患者顺利接受手术,术后能使患者积极配合医生顺利恢复。结论围手术期采用人性化护理能获得良好的护理效果,提高了整体护理质量。
- 孙宁
- 关键词:人性化服务手术室护理
- 33例高龄高危AMI患者急诊PCI术中风险评估及护理对策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探讨高龄高危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风险评估及护理对策。方法对33例高龄高危AMI患者急诊PCI术中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33例患者均完成手术,术中风险因素如低血压、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等得到有效控制,未发生冠状动脉急性闭塞、穿孔、心包填塞、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对高龄高危患者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对风险因素准确评估,预见性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孙宁张彩英郭莹王又平张彩芹
-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风险评估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