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可
- 作品数:32 被引量:266H指数:10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水利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土壤中微塑料的分离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19
- 2022年
- 微塑料一般是指粒径小于5 mm的塑料颗粒,具有稳定性高、粒径小及迁移性强等特性,能长期存在于土壤环境中,并且充当各种污染物迁移的载体,甚至通过植物富集等方式经食物链逐级传递,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然而,由于土壤基质的复杂性和分析技术的限制,关于土壤微塑料的研究尚存很多空白。开展土壤微塑料分析技术的研究是探索微塑料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和评估微塑料生态风险的基础。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环境样品中微塑料的分离提取和识别定量技术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及其对土壤样品的适用性,并对未来分析技术的发展方向提出展望。文章认为,密度分离法作为最常用的分离方法,操作简单且分离效果良好,但存在无法有效去除有机物和分离小塑料颗粒(<50μm)的问题;新兴的加压流体萃取技术会对微塑料结构造成一定破坏,但由于其自动化程度高、成本低、效率高,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其他替代方法(如油提法、磁性分离法等)的应用相对有限,其对土壤样品的适用性还有待研究。不同强度的消解方法均会对微塑料结构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且增强有机质消解效率往往以牺牲微塑料回收率为代价。现阶段的识别定量方法主要包括借助显微镜的目视鉴定方法、以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及其衍生技术为主的光谱分析方法以及与质谱或色谱等联用的热分析方法,这些方法在应用于土壤微塑料识别时存在耗时长、微塑料尺寸和样品量大小受限或破坏微塑料结构等诸多问题,将不同的方法进行组合有望解决这些不足。此外,由于研究者采用的分离检测方法的差异性,研究结果难以横向比较。考虑到现有分离检测方法的局限性,今后的研究重点应在于:(1)建立一套适合土壤中微塑料分离提取和识别定量的标准方法;(2)探索适合小颗�
- 陈雅兰孙可韩兰芳高博
- 关键词:土壤
- 有机质官能团及微孔特性对疏水性有机污染物吸附的影响机制被引量:16
- 2014年
- 作为重要的地质吸附剂,土壤/沉积物中的有机质是环境中疏水性有机污染物主要的汇.由于有机质的结构异质性,疏水性有机污染物一旦进入其中,会被吸附在不同的位点上,反应活性和生态风险进而会发生变化.对疏水性有机污染物在有机质上的吸附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其在环境中的分布,传输及生物有效性.本文就疏水性有机污染物在土壤/沉积物中的有机质上吸附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讨论了重要有机质组分(腐殖质和碳黑)的结构和吸附作用差异性,重点分析了有机质的微孔特性和官能团对吸附的影响机制.
- 韩兰芳孙可康明洁吴丰昌Baoshan XING
- 关键词:有机质疏水性有机污染物
- 零价铁参与的微波水热反应用于多氯联苯脱氯
- 使用还原铁粉的零价铁还原脱氯技术 曾被用于地下水中低浓度氯代烯烃和烷烃的处理,但若将该技术用于对高浓度POPs 类物质的处理,需要在高温和高压的条件下 进行(如超临界或亚临界)[1],这无疑增加 了处理成本,也增加了技术...
- 刘希涛孙可张桂香赵烨
- 关键词:零价铁地下水
- 零价铁参与的微波水热反应用于多氯联苯脱氯
- <正>使用还原铁粉的零价铁还原脱氯技术曾被用于地下水中低浓度氯代烯烃和烷烃的处理,但若将该技术用于对高浓度POPs类物质的处理,需要在高温和高压的条件下进行(如超临界或亚临界),这无疑增加了处理成本,也增加了技术实现的难...
- 刘希涛孙可张桂香赵烨
- 文献传递
- AG-MP-1M阴离子交换树脂分离-表面热电质谱法测定沉积物中的铅同位素组成被引量:6
- 2008年
- 利用新型阴离子交换树脂分离沉积物中的重金属Pb,采用表面热电离质谱法(TIMS)测定了沉积物样品中的Pb同位素组成。新型树脂为大孔径阴离子树脂AG-MP-1M,淋洗液采用低浓度的盐酸,避免了使用难以纯化的氢溴酸,可有效地降低试剂空白。通过对铅同位素标准物质NIST NBS-981的重复测试,方法的精密度(<0.5%,2s)和准确度均达到了应用研究的要求。对5个实际沉积物样品中的铅同位素组成进行测定,获得了理想的分析效果。
- 高博涂湘林刘颖孙可胡光黔曾文梁细荣盛国英傅家谟
- 关键词:同位素组成阴离子交换树脂沉积物
- 离子强度、Cd2+和pH对生物炭吸附西玛津的影响被引量:5
- 2015年
- 本研究考察了离子强度、重金属(Cd2+)和pH对200℃和400℃热解条件下制备的玉米秸秆生物炭(分别记作CS200和CS400)吸附西玛津的影响。结果表明:炭化程度较高的CS400对西玛津的吸附能力(logKoc)高于炭化程度较低的CS200,因为CS400具有较强的疏水性、较多的芳香碳和较大的比表面积。尽管H–键作用可能会发生,但是CS400的主导吸附机制为疏水作用、电荷转移(π–π*)作用和孔填充作用,而CS200的主导吸附机制为分配作用。两种生物炭对西玛津的吸附几乎未因离子强度增大和Cd2+的存在而受到影响,表明西玛津和生物炭之间未发生离子交换和Cd2+并没有起到键桥离子的作用。低的pH有利于两种生物炭对西玛津的吸附。负载西玛津后,CS400的zeta电位显著降低证实了电荷转移(π–π*)的重要作用,而CS200的zeta电位降低不明显说明分配作用为主导。Cd2+的存在几乎未改变两种生物炭吸附西玛津的zeta电位表明特定位点的表面吸附并不是生物炭吸附Cd2+的主导机制。离子交换可能是生物炭吸附Cd2+的主导机制,这也很好解释了CS200比CS400吸附更多的Cd2+和Cd2+的存在对两种生物炭吸附西玛津几乎未产生影响的原因。
- 张桂香郭文帝何秋生闫雨龙孙可刘希涛
- 关键词:离子强度重金属PH生物炭
- 矿物质对生物炭结构和稳定性的影响
-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生物炭还田技术被认为是缓解全球温室效应的重要途径之一.该技术的有效性直接取决于生物炭的稳定性,因此探究生物炭的稳定机制对于研究全球碳循环以及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 杨妍孙可
- 生物炭中溶解性有机碳的分子结构特征及矿物对其影响
- 生物炭中的溶解性有机碳(B-DOC)在环境中大量存在,但B-DOC的释放特征和分子结构仍不清楚。本研究选取不同生物质原料(猪粪和水稻秸秆),将其与两种典型矿物(蒙脱土和针铁矿)和两种金属化合物(FeCl3和AlCl3)进...
- 孙可孙昊冉韩兰芳
- 关键词:生物炭溶解性有机碳矿物分子结构
- 共沉淀引发的溶解性有机质在水铁矿/水界面的分子分馏特性被引量:3
- 2022年
- 土壤矿物与溶解性有机质(DOM)的相互作用会引起DOM在矿物/水界面的结构分馏,进而影响DOM在土壤中的长期保存及其环境行为。水铁矿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可通过两种不同方式(表面吸附或共沉淀)与DOM结合。目前,鲜有研究从分子尺度上揭示共沉淀反应诱发的DOM在水铁矿/水界面的结构分馏特性。为此,通过共沉淀方式在碳/铁比(C/Fe)不同的溶液中制备水铁矿-DOM复合体,将传统光谱手段(如,紫外(UV)-可见光光谱、Fe K边X射线吸收光谱(XAS)等)和近年来兴起的电喷雾-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ESI-FT-ICR-MS)相结合,从分子水平解析共沉淀过程中DOM在水铁矿/水界面的结构分馏行为。结果显示:水铁矿-DOM复合体中Fe主要以水铁矿的形式存在,所占比例与C/Fe值有关,介于68.0%~95.9%之间。UV和ESI-FT-ICR-MS分析共同表明,在共沉淀过程中,水铁矿优先固定DOM中具有高分子量的富含氧的芳香性组分(主要为燃烧过程中产生的致密多环芳香类物质和维管植物来源的多酚类物质),表明无论表面吸附还是共沉淀,水铁矿均倾向于固定芳香性强的高分子量组分。此外,本研究率先发现水铁矿对DOM的结构选择性随反应时间呈一定动态变化,表现为:燃烧过程中产生的致密多环芳香类组分优先被固定在复合体中,随着反应推进,维管植物来源的多酚类组分被固定。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水铁矿形成过程中,通过共沉淀作用影响DOM环境地球化学行为的分子分馏机制。
- 韩兰芳杨妍孙可
- 关键词:共沉淀溶解性有机质分子水平
- 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壤和沉积物中凝聚态有机质及其对有机污染物吸附行为的影响
- 疏水性有机污染物(HOCs)的吸附和解吸控制着它们在环境中的分布、传输、生物可利用性和生态效应,它们与土壤和沉积物中有机质(NOM)之间的吸附机制已经成为环境研究的一个热点。但由于土壤和沉积物中有机质的非均质性,所以,到...
- 孙可
- 关键词:级分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