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涛
- 作品数:17 被引量:58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慢性前列腺炎中医外治法近况被引量:6
- 2010年
- 慢性前列腺炎属于中医"精浊""白淫"等范畴,是中青年男性的常见病、高发病。目前西医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尚无理想药物,中医中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大量丰富的诊疗经验,创立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现就近年来中医药外治慢性前列腺炎近况总结如下。
- 杨静哲苏全新贾玉森王伊光孔涛代宏亮
- 关键词:慢性前列腺炎中医外治法
- 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联合Peyton四步教学法在中医泌尿男科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 2025年
-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联合Peyton四步教学法在中医泌尿男科本科生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4年3-9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泌尿男科进行临床实习的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2020级五年制本科医学生34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联合教学组和对照组,每组17名。联合教学组采用PBL联合Peyton四步教学法进行临床带教,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进行临床带教。实习4周后,进行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理论考核为闭卷形式,技能考核包括临床接诊能力考核与临床操作考核,临床接诊能力以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CEX)量表进行评价,临床操作考核以对应的评分标准进行评价。比较两组的考核成绩。结果理论考核方面,联合教学组成绩为(43.06±2.77)分,优于对照组的(36.12±4.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教学组Mini-CEX量表中采集病史、体格检查、临床判断、治疗方案4个方面的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教学组的技能考核成绩为(18.18±1.55)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5.53±1.9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教学组考核总成绩为(88.06±4.02)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06±4.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L联合Peyton四步教学法有利于提高中医泌尿男科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
- 陈小均张志杰王成李孔涛
- 关键词:中医泌尿男科实践教学
-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应用中药序贯疗法的效果观察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后中药序贯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21年1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诊治的55例NMIBC患者资料,根据灌注期间是否服用中药分为对照组31例、中药组24例。TURBt后,对照组规律行膀胱灌注治疗,中药组给予膀胱灌注加口服中药治疗。对比2组不良反应、复发情况。结果对照组不良反应1级12例、≥2级8例,发生率为64.5%(20/31);中药组不良反应1级5例、≥2级2例,发生率为29.2%(7/24)。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9,P=0.03)。2组均无肝肾功能异常及胃肠道反应。对照组复发11例,复发率为35.5%;中药组复发2例,复发率为8.3%。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3,P=0.03)。中药组低危、中危、高危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无复发生存时间为11.5(3~24)个月,中药组无复发生存时间为24(3~24)个月,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无复发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结论中药序贯治疗联合表柔比星膀胱灌注,可降低灌注的不良反应及术后复发率,延长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时间。
- 陈小均孔涛王成李张志杰
- 关键词: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药序贯疗法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临床疗效Meta分析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分析、比较中西医联合治疗与单纯西医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990年1月至2014年8月发表的有关中西医联合治疗与单纯西医治疗慢性胆囊炎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利用Revman 5.2分析软件对疗效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文献40篇,包括4743例慢性胆囊炎患者。纳入文献质量属于低、中质量,全部文献评价得分在1~2。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西医联合治疗比单纯西医治疗存在明显优势,有效率RR=1.20(95%CI:1.15~1.25)。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 李伟孔涛
- 关键词:慢性胆囊炎中医治法中西医学比较研究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
- 附睾多发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 2024年
- 附睾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国内外仅报道数例,并且都是单发的肿瘤。报告1例附睾多发性IMT病例,患者自行发现右侧阴囊内肿物1年,肿物进行性增大。超声检查提示右侧阴囊内多发实性结节,行右侧阴囊探查术+肿物切除术,术中发现右侧附睾多发类圆形质韧肿物,术后肿物病理证实为IMT,术后随访6个月,未见肿物复发。通过回顾相关文献,认为附睾IMT与发生在附睾的其他肿物临床症状类似,术前一般难以诊断,该肿瘤会进行性增大,有低度恶性潜能,故建议手术切除肿物,术后患者无需特殊治疗,一般不会复发,但需定期复查。
- 陈小均刘豫月孔涛王成李刘昭文张志杰
- 关键词:附睾
- Slug沉默抑制缺氧诱导的前列腺癌细胞LNCaP上皮间质转化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Slug基因沉默对前列腺癌细胞LNCaP缺氧后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过程的影响及其相关的分子机理。方法:利用shRNA转染技术建立Slug沉默LNCaP细胞系,通过缺氧诱导EMT。采用western blot检测EMT发生的标志分子E-cadherin和N-cadherin蛋白的表达水平变化。Transwell侵袭实验评价细胞侵袭能力的改变。结果:成功建立Slug-shRNA稳定转染细胞系;缺氧诱导后,对照组E-cadherin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而N-cadherin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但是,在Slug沉默组,二者表达无明显变化;Slug沉默抑制了缺氧诱导的细胞侵袭能力的增加。结论:Slug基因沉默能够抑制缺氧诱导前列腺癌细胞EMT的发生;Slug与前列腺癌转移密切相关。
- 赵艳红吴军兵孔涛
- 关键词:前列腺癌SLUG基因上皮细胞间质转化
- 姜黄素对人膀胱癌T24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人膀胱癌T24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培养人膀胱癌T24细胞,施加不同浓度姜黄素,观察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碘化丙啶染色)。结果姜黄素各组较对照组凋亡率升高,存在剂量-效应关系。结论姜黄素促进人膀胱癌T24细胞凋亡。
- 孔涛贾玉森王伊光杨静哲代宏亮王成李盛玉文
- 关键词:姜黄素膀胱癌T24细胞凋亡
- 前列欣胶囊对慢性前列腺炎伴抑郁症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观察前列欣胶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单中心开放性临床试验疗法,对40例明确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伴抑郁症患者口服前列欣胶囊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每次6粒,每天3次,饭后服用,疗程8周;对治疗前后疗效进行分析;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抑郁症的临床疗效。结果:患者慢性前列腺炎治愈率20%,显效率30%,有效率22.5%,总有效率82.5%;抑郁症HAMD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前列欣胶囊对慢性前列腺炎伴有抑郁症患者有显著的疗效。
- 郭秀娟孔涛
- 关键词:前列欣胶囊慢性前列腺炎抑郁症
- 灵泽片联合盐酸坦洛新治疗肾虚血瘀型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观察灵泽片联合盐酸坦洛新缓解胶囊治疗肾虚血瘀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肾虚血瘀型BPH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2组均服用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治疗,治疗组加用灵泽片联合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以及夜尿次数评分、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法(IPSS)评分、尿流率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62%,对照组为85.7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夜尿次数评分、IP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夜尿次数评分、IPSS评分均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2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尿流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尿流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尿流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灵泽片联合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治疗肾虚血瘀型BPH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夜尿次数,提高尿流率,疗效优于单纯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治疗。
- 王成李王伊光张瑾孔涛
-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肾虚血瘀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尿流率
- 超声引导下枕大神经新径路脉冲射频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枕大神经脉冲射频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选取颈源性头痛患者60例,采用超声引导下枕大神经新径路穿刺,穿刺成功后行脉冲射频,联合神经阻滞治疗。每周评价治疗效果及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VAS评分为(8.54±1.13)分;治疗后第1、2、3、4周的疼痛VAS评分分别为(5.43±1.28)分、(3.69±1.42)分、(2.61±1.84)分、(1.48±0.62)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期间及治疗后未出现颈髓损伤、脊神经、椎动脉损伤、出血、血肿及感染等局部并发症和全身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枕大神经新径路脉冲射频联合神经阻滞,定位精准,安全可靠,对颈源性头痛疗效显著。
- 王鑫孔涛
- 关键词:颈源性头痛脉冲射频超声引导枕大神经神经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