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田龙
- 作品数:18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共大连市委党校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 公诉案件适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实践考量
- 2013年
- 公诉工作是检察机关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重要环节,公诉工作开展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检察阶段的实施和运行效果,因此,如何加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公诉工作中的适用具有重要意义。
- 姜田龙朱仁政于冰
- 关键词: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公诉案件考量公诉工作检察机关运行效果
- 略论群体性事件中的比例原则——从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辣椒水事件”说起被引量:1
- 2012年
-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辣椒水事件"持续发酵,校警对该起群体性事件的处置违反行政法上的比例原则。处置群体性事件应遵守比例原则,比例原则包含妥当性、必要性、均衡性三个要素,比例原则的审查和适用有其自身的程式安排。在实践中,比例原则要求处置群体性事件应坚持合法性原则和谦抑性原则。
- 姜田龙
-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比例原则
- 论辩护权必然是有效辩护权
- 2024年
- 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离不开被追诉人辩护权的保障和律师的有效参与。我国相关法律和制度关于“辩护”内容的语义表达和演变,逐步明确地呈现这一理念:法律赋予被追诉人辩护权即等同于赋予其“有效辩护权”。这一理念与设立刑事辩护制度的伦理基础相契合,是应对和解决我国当前辩护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的需要,是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无论是从法律帮助的内容、法律帮助的提供者来看,还是从“有效法律帮助”的适用阶段和目的、该制度实际运行状况来看,“有效法律帮助”都不能等同于“有效辩护”。
- 姜田龙
- 关键词:辩护权有效辩护
-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法理冲突与调适被引量:3
- 2015年
- 附条件不起诉在保障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权益的同时,也存在缺憾和问题。该制度确立之初所存在的法理冲突是产生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该制度与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不协调、与相对不起诉的界限不明晰、对受害人司法救济的缺位是法理冲突的主要体现。消弭这些冲突应从统一和细化相关法律文件、拓宽附条件不起诉的适用范围、强化司法救济手段等方面着力。
- 姜田龙龙天鸣黄子桐
- 关键词:附条件不起诉未成年人相对不起诉法理冲突
- 用机制设计理论规制人际根脉干扰公正选人问题研究
- 2013年
- 从学者针对近期国内媒体所披露的部分官员子女利用其长辈所形成的人际根脉超常规晋升的案例得到的研究成果来看,这种人际根脉对干部选任的影响巨大,且在全国范围内不是孤立的、个别的现象,《南方周末》2011年刊登的《中县“政治家族”现象调查》一文揭示出“政治家族”在当地十分普遍,“占据了各部门的重要职位,令人触目惊心”,而且,“近几年来流传的‘官二代’现象,在这里亦有非常具体的体现”。
- 姜田龙
- 关键词:机制设计理论人际公正规制《南方周末》干部选任
- 机制设计理论视角下的法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被引量:2
- 2020年
- 法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内在联系。机制设计理论有助于发现法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二者之间的内在作用机制。法治、国家治理现代化均符合机制设计理论的约束条件。信息效率和激励相容是实现法治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动力和机制。
- 姜田龙
- 关键词:法治信息效率
- 论法律文书说理的实现路径——以陆某某销售假药案不起诉决定书为例
- 2020年
- 陆某某销售假药案不起诉决定是我国刑事司法实践法律文书说理的成功案例。该案不起诉决定书中的说理方面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刑事诉讼法律文书说理应优先采用“三阶层”犯罪论体系,以法律适用和解释为基础,通过讲清法理来升华情理,维护检察权威,实现公平正义。
- 姜田龙王嘉傲
- 关键词:法律文书不起诉决定
- 推进依法行政应当树立的几个理念被引量:1
- 2012年
- 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从理念到方式的革命性变化,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迈出的重要一步,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各级政府和所有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法治观念,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严格依法办事,不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
- 姜田龙李鹏
- 关键词:依法行政法治政府
- 辽宁自贸区法律服务市场的新变化及应对被引量:2
- 2018年
- 辽宁自贸区建设需要法治保障,律师应成为自贸区法律服务建设的重要主体。辽宁自贸区法律服务市场呈现服务领域扩大化、服务需求差异化、服务对象国际化、服务竞争激烈化的新变化。司法行政机关、律师事务所和律师应从四个方面进行应对。
- 姜田龙
- 关键词:法律服务司法行政律师
- 贯彻疑罪从无原则的实践要求
- 2014年
- 在刑事诉讼活动中落实疑罪从无原则是《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加强人权司法保障"的重要内容。我国刑事诉讼法已确立疑罪从无原则。该原则是司法人员和普通民众应信奉的法治理念,是不证自明的法律规则,也是被追诉人的一项法定权利。贯彻该原则需要刑事诉讼中各主体的共同努力。
- 姜田龙
- 关键词:疑罪从无无罪推定刑事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