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海涛

作品数:7 被引量:36H指数:2
供职机构: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江苏省科技厅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黄斑
  • 3篇视网膜
  • 3篇网膜
  • 2篇水肿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黄斑水肿
  • 2篇病变
  • 1篇单抗
  • 1篇新生血管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病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清
  • 1篇眼轮匝肌
  • 1篇远期
  • 1篇远期并发症
  • 1篇增殖
  • 1篇增殖性

机构

  • 7篇连云港市第一...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作者

  • 7篇姜海涛
  • 3篇王雪
  • 2篇刘炳乾
  • 2篇卢百阳
  • 1篇陶玥
  • 1篇吴星伟
  • 1篇张自平
  • 1篇刘晓娟
  • 1篇尹莉莉
  • 1篇顾青

传媒

  • 1篇中国中医眼科...
  • 1篇中华医学美学...
  • 1篇海军医学杂志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中国药物应用...
  • 1篇创伤与急危重...
  • 1篇江苏省第十五...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4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Vogt-小柳原田综合症的早期诊断
姜海涛
抗VEGF注射治疗对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患者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观察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观察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注射治疗对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患者脉络膜新生血管的远期抑制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于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接受治疗的200例(216只眼)PCV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玻璃体腔抗VEGF注射治疗,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检查、间接检眼镜检查、眼压检查、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及黄斑前膜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检查。观察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段最小分辨角对数视力(logMAR)、眼压、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FT)、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BCVA及mfERG值。结果患者治疗后7 d、3个月、1年logMAR值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1年logMAR值明显低于治疗后7 d,治疗后1年logMAR值明显低于治疗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7 d、3个月、1年CFT及CRT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1年CFT及CRT明显低于治疗后7 d,且治疗后CFT及CRT明显低于治疗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2周~6个月患者治疗前CRT明显高于病程6个月~2年患者,BCVA低于病程6个月~2年患者。治疗后CRT低于病程6个月~2年患者,BCVA低于病程6个月~2年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的Ring1、Ring2、Ring4、Ring5值及治疗后3个月和1年的Ring1、Ring2、Ring3、Ring4、Ring5值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的Ring1、Ring2、Ring3、Ring4、Ring5值明显高于治疗后7 d和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VEGF注射治疗能有效恢复PCV患者视力,且对PCV患者脉络膜新生血管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刘炳乾卢百阳王雪姜海涛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脉络膜新生血管疗效
灵杞黄斑颗粒含药血清预处理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衰老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中药灵杞黄斑颗粒(LQHB)含药血清预处理对氧化应激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衰老的保护作用。方法运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不同剂量LQHB含药血清,以过氧化氢(H2O2)(150μmol/L)诱导建立体外人RPE细胞衰老模型,分为正常对照(NC)组、模型(M)组、模型+空白血清(MB)组、模型+低剂量药物血清(ML)组和模型+高剂量药物血清(MH)组,分别采用MTS法、流式细胞法检测各组RPE细胞的活力和周期,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试剂盒检测各组RPE细胞的衰老情况。相关统计分析采用SAS 9.13统计学软件。结果模型组RPE细胞活力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而LQHB含药血清组细胞活力虽低于正常对照组,但高于模型组。LQHB含药血清组停滞在G1期的RPE细胞较模型组少。模型组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活性染色阳性的细胞高达70%,而正常对照组仅占5%,LQHB含药血清组衰老细胞百分比介于两者之间,但不同剂量间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结论 LQHB含药血清对氧化应激诱导的人RPE细胞衰老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刘晓娟姜海涛尹莉莉吴星伟顾青
关键词: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Fox术和改良Fox术及改良眼轮匝肌折叠术矫正下睑内翻的临床效果被引量:21
2018年
目的探讨Fox术、改良Fox术及改良眼轮匝肌折叠术在矫正下睑内翻的术后临床效果。方法分析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250例老年性下睑内翻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比较改良眼轮匝肌折叠术(A组)、Fox术(B组)及改良Fox术(C组)在矫正下睑内翻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A组未见皮肤红肿,B组和C组分别检出8眼和2眼皮肤轻度红肿,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未见睑缘充血,B组检出6眼睑缘充血,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随访发现,A组满意度为(8.23±1.08)分,B组为(7.54±1.09)分,C组为(9.26±1.94)分,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远期复发率显示,C组复发率最低,其次为A组,B组复发率最高,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改良Fox术矫正患者下睑内翻手术后满意度更高,复发率更低,远期疗效更确切。
王雪姜海涛
关键词:下睑内翻满意度
利用577nm阈值下微脉冲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探讨利用577nm阈值下微脉冲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64眼DME患者临床资料,行577nm阈值下微脉冲激光术者26例35眼,行传统格栅样激光术者22例29眼。比较术前及术后1、3、6mo时BCVA(LogMAR)、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FT)、平均光敏感度(MS)及平均视野缺损(MD)变化,分析两组患者眼底硬性渗出持续时间及并发症。结果:术后1、3、6mo时,两组视力(0.30±0.09 vs 0.35±0.10、0.19±0.07 vs 0.26±0.09、0.13±0.04 vs 0.18±0.05)及CFT (349.26±21.80μm vs 364.37±23.91μm、314.46±20.49μm vs 335.07±22.68μm、328.35±21.74μm vs 352.43±23.60μm)均较术前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同一时间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MS、MD水平均较术前提升,且明显高于同一时间对照组5.83±1.16dB vs 4.22±1.04dB、6.38±1.29dB vs 4.49±1.17dB、6.75±1.22dB vs 4.68±1.20dB,-5.53±1.41dB vs-7.66±1.52dB、-5.09±1.30dB vs-7.26±1.39dB、-4.68±1.14dB vs-7.05±1.26dB)(均P<0.05)。观察组眼底硬性渗出持续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3.39±0.80mo vs 4.25±1.14mo)(P<0.05)。术后6mo内,观察组眼球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1/35)vs 24%(7/29)](P<0.05),而前房炎性反应、视野缺损、高眼压及角膜水肿发生率比较均无差异(P>0.05)。结论:577nm阈值下微脉冲激光术治疗DME安全有效。
陶玥姜海涛刘加勇
关键词:糖尿病黄斑水肿
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远期并发症严重黄斑裂孔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探讨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远期并发症严重黄斑裂孔进行手术治疗的疗效,并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自2018年8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发生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并有严重黄斑裂孔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240例,所有患者均为Ⅱ~Ⅲ期黄斑裂孔,且黄斑裂孔发病时间>1年。检测患者在接受黄斑裂孔手术治疗前、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记录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近视、远视、散光、眼压等临床资料,评估患者预后,并分析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手术治疗前、后环形区域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总平均值(T-TA)、下方120°范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平均值(I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后,上方120°范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平均值(SA)大于手术治疗前,环形区域的神经纤维指数值(NFI)小于手术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5年、糖化血红蛋白>6.56%、眼压>21 mmHg为影响手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严重黄斑裂孔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远期并发症严重黄斑裂孔的疗效理想,糖尿病病程>5年、糖化血红蛋白>6.56%、眼压>21 mmHg为影响手术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刘炳乾姜海涛卢百阳张自平
关键词: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裂孔手术治疗
雷珠单抗联合微脉冲激光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评估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黄斑区微脉冲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发生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ME)的疗效评估。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数据分析,选取自2020年2月-2022年12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90例BRVO继发ME患者(全部是单眼患病),按照其治疗手段的不同分成2组,对照组(45例)实施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研究组(45例)实施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黄斑区微脉冲激光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1、3、6个月的临床疗效等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后1、3、6个月BCVA、CMT均低于治疗前,其中对照组治疗后3、6个月均低于治疗后1个月,而研究组治疗后1、3、6个月各个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此外,治疗后6个月研究组BCVA(0.29±0.05)、CMT(205.37±13.84)均低于对照组(0.40±0.06,236.58±15.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6个月内雷珠单抗注射次数(3.51±0.88)少于对照组(4.25±1.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复发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于BRVO继发ME的患者实施黄斑区微脉冲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王雪姜海涛任增金
关键词: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黄斑水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