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斌
- 作品数:13 被引量:45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天文地球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Al_2O_3基复相陶瓷及其韧化机理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07年
- Al2O3结构陶瓷具有高强度和硬度且耐磨等诸多优点,但其脆性大,从而制约了其应用。针对Al2O3结构陶瓷的韧化,研究者提出一些增韧机制,主要是采用第二相对其进行韧化,制备Al2O3基复相陶瓷。本文对Al2O3基复相陶瓷的研究进展及其韧化机理进行了综述。
- 彭鹏姜斌高金宝房明浩刘艳改黄朝晖
- 关键词:AL2O3复相陶瓷增韧结构陶瓷
- 一种低导热GdMgAl<Sub>11</Sub>O<Sub>19</Sub>耐高温陶瓷材料及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导热镁基六铝酸钆(GdMgAl<Sub>11</Sub>O<Sub>19</Sub>)耐高温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隔热材料技术领域。其特点是:按GdMgAl<Sub>11</Sub>O<Sub>19<...
- 姜斌房明浩黄朝晖刘艳改
- 文献传递
- 固相反应合成Sr_(1+x)Zr_4P_(6-2x)Si_(2x)O_(24)磷酸盐粉体
- 2009年
- 以SrCO3、SiO2、ZrO2和(NH4)H2PO4为实验原料,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出磷酸盐Sr1+xZr4P6-2xSi2xO24(x=0~0.4)粉体。XRD和SEM分析表明:在1100℃,4h温度下煅烧能够合成单相Sr1+xZr4P6-2xSi2xO24(x=0~0.4)粉体,1100℃,4h条件下制备的Sr1+xZr4P6-2xSi2xO24(x=0~0.4)粉体成球状,平均粒径在300~500nm之间。在1100℃煅烧温度下适当延长保温时间,有利于Sr1+xZr4P6-2xSi2xO24(x=0~0.4)单相粉体的形成。
- 姜斌房明浩彭鹏卫礼贤黄朝晖刘艳改
- 关键词:固相反应法热膨胀系数
- FeMo-Al_2O_3复相陶瓷的制备及其力学性能被引量:3
- 2010年
- 采用FeMo70合金和α-Al2O3粉体为原料,在1600℃保温2h下埋炭无压烧结制备得到FeMo-Al2O3复相陶瓷。研究了FeMo70合金微粉的加入量对FeMo-Al2O3复相陶瓷的物相组成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FeMo-Al2O3复相陶瓷中主要以α-Al2O3、Fe2Mo和Fe6Mo7N2三种物相形式存在。添加FeMo70合金后,Al2O3基体平均晶粒尺寸由4μm增大到15μm左右。FeMo-Al2O3复相陶瓷的洛氏硬度和断裂韧性均随FeMo70合金加入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当FeMo70合金的加入量为13wt%时洛氏硬度(HRA)和断裂韧性(KIC)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8.3和3.7MPa.m1/2。
- 刘凤娇房明浩黄赛芳姜斌刘艳改黄朝晖
- 关键词:抗弯强度断裂韧性洛氏硬度
- 鄂尔多斯盆地北缘大佘太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微相及其沉积环境分析
- 鄂尔多斯盆地北缘的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华北板块古亚洲造山带的交界处。大佘太地区位于阴山西段之南侧,内蒙乌拉特前旗的北部。区内奥陶系出露齐全,由下向上划分为:下奥陶统山黑拉组,中奥陶统二哈公组、乌兰胡洞组,上奥陶统白彦花山组。...
- 姜斌
- 关键词:微相分析碳酸盐岩奥陶系沉积环境
- 文献传递
- Gd^(3+)掺杂La_(1-x)Gd_xMgAl_(11)O_(19)(x=0~1)陶瓷的制备及热学性能被引量:4
- 2010年
- 以Al(OH)3,La2O3,Gd2O3和4MgCO3·Mg(OH)2·5H2O为原料,采用固相反应法在1500℃保温4h合成了镁基六铝酸镧钆(La1-xGdxMgAl11O19,x=0~1,LGMA)粉体。结果表明:合成的LGMA粉体具有畸变的磁铅石型晶体结构,形成一种镧钆共掺镁基六铝酸盐固溶体,LGMA晶粒发育良好,呈板片状,晶粒平均厚度约为350nm。采用无压烧结法在1700℃保温6h后LGMA陶瓷仍能保持其稳定的磁铅石结构。在LaMgAl11O19晶格中掺入钆离子能显著降低LGMA陶瓷的高温热导率,在800℃,GdMgAl11O19陶瓷的最低热导率为1.78W/(m·K),200~1200℃范围的平均线性热膨胀系数为9.39×10-6/K。GMA陶瓷具有较低热导率的主要原因是:在LaMgAl11O19晶格中原子质量较重的Gd3+取代La3+能够增强声子散射作用,Gd3+掺入后引起的晶格畸变对声子散射也具有重要作用。
- 姜斌房明浩黄朝晖刘艳改王小军
- 关键词:热导率
- 烧结温度对河津赤泥物相和物理性能的影响被引量:4
- 2009年
- 为了给赤泥的陶瓷化应用提供基础依据,以山西河津某铝厂赤泥为对象,研究了烧结温度对赤泥物相和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用赤泥的主要矿物相为钙铝黄长石和石英,有少量钠长石、钙钛榴石和钙铁榴石。在高于1 000℃的温度下烧结时,随着烧结温度的提高,赤泥中石英、钠长石和钙钛榴石的含量逐渐减少,钙铝黄长石和钙铁榴石含量逐渐增加。试验赤泥陶瓷化的适宜烧结温度为1 150℃,此时烧结赤泥的体积密度为1.82 g/cm3,吸水率为19.9%,气孔率为36.0%,抗压强度为58.8 MPa。高温下赤泥中钙铝黄长石和钙铁榴石含量的增加及玻璃液相的生成是提高烧结赤泥抗压强度,促进赤泥陶瓷化的关键因素。
- 刘雪吟姜斌黄朝晖房明浩刘艳改
- 关键词:赤泥陶瓷化物相物理性能
- Al_2O_3对LiTaO_3陶瓷烧结性能和微观组织的影响
- 2007年
- 把Al2O3添加到LiTaO3陶瓷中,研究了Al2O3对LiTaO3陶瓷烧结性能的影响,通过制备Al2O3/LiTaO3复相陶瓷,对其微观结构和LiTaO3晶粒内的电畴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Al2O3的加入对LiTaO3陶瓷的烧结起到了烧结助剂的作用,随着Al2O3含量的提高,复相陶瓷试样的相对密度随之增大,实验中1300℃无压烧结制备的含有9%Al2O3(体积分数,下同)颗粒的Al2O3/LiTaO3复相陶瓷的致密度最高,组织结构更为致密。在Al2O3/LiTaO3复相陶瓷的LiTaO3晶粒中观察到了90°电畴。
- 赵凯刘艳改房明浩黄朝晖姜斌安志彤
- 关键词:烧结性能致密度
- LiCoO_2合成过程对镁铝尖晶石陶瓷侵蚀的研究被引量:12
- 2011年
- 研究了LiCoO2合成粉体过程对镁铝尖晶石陶瓷的侵蚀,并探讨了相关侵蚀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经历10次的LiCoO2粉体合成过程后,镁铝尖晶石陶瓷的平均被侵蚀深度仅约100μm;其侵蚀机制为:含锂化合物先于含钴化合物对镁铝尖晶石陶瓷进行侵蚀并形成LixMyOz(M=Al/Mg)化合物,含钴化合物进一步侵蚀渗透形成LixM'yOz(M'=Al/Mg/Co)化合物并从LixMyOz(M=Al/Mg)化合物中析出。研究认为,用镁铝尖晶石陶瓷制备合成钴酸锂粉体用匣钵具有良好的抗侵蚀性能。
- 黄宏黄朝晖房明浩刘艳改姜斌
- 关键词:镁铝尖晶石
- 固相反应合成Srl+xZr4P6.2xSi2x024磷酸盐粉体
- 以SrCO3、SiO2、ZrO2和(NH4)H2PO4为实验原料,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出磷酸盐Sr1+xZr4P6-2xSi2xO24(x=0~0.4)粉体。XRD和SEM分析表明:在1100℃,4h温度下煅烧能够合成单相...
- 姜斌房明浩彭鹏卫礼贤黄朝晖刘艳改
- 关键词:陶瓷粉体磷酸盐合成工艺固相反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