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友珍

作品数:42 被引量:211H指数:8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资助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重点科研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细胞
  • 10篇糖尿
  • 10篇糖尿病
  • 7篇选择素
  • 7篇反应蛋白
  • 6篇性细胞
  • 6篇免疫
  • 6篇分子
  • 6篇2型糖尿
  • 6篇2型糖尿病
  • 5篇肾病
  • 5篇糖尿病肾病
  • 5篇酶联
  • 5篇酶联免疫
  • 5篇酶联免疫吸附
  • 5篇酶联免疫吸附...
  • 5篇免疫吸附
  • 5篇白细胞
  • 4篇蛋白
  • 4篇血清

机构

  • 32篇广西壮族自治...
  • 5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柳州市人民医...

作者

  • 37篇姜友珍
  • 12篇李爽
  • 7篇温玉洁
  • 5篇侯德凤
  • 4篇秦艳玲
  • 4篇张弘
  • 3篇周国庆
  • 3篇刘畅
  • 2篇邓辉
  • 2篇杨军
  • 2篇骆福秀
  • 2篇曹莉
  • 2篇李静
  • 2篇毛忠文
  • 2篇李党育
  • 2篇胡欣
  • 2篇黄晓明
  • 1篇袁霞
  • 1篇冼苏
  • 1篇汤桂芳

传媒

  • 4篇广西医科大学...
  • 3篇华夏医学
  • 3篇广西医学
  • 2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医药世界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吉林医学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新医学
  • 1篇华西医学
  • 1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现代医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华综合医学...
  • 1篇检验医学
  • 1篇抗感染药学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6
  • 3篇2004
  • 1篇2003
  • 5篇2002
  • 1篇2001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联合检测在ICU医院获得性细菌性肺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62
2016年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计数联合检测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获得性细菌性肺炎(简称获得性肺炎)早期诊治中的价值。方法选取ICU收治的获得性肺炎患者69例,同期选取非细菌性肺炎患者(病原体包括真菌、支原体、寄生虫、立克次体等)71例,分别于入院时、治疗第2天、治疗第7天及治疗结束时检测痰液PCT、血清PCT、血清CRP及WBC计数,同时进行痰涂片及病原学培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价各检测指标早期诊断获得性肺炎的临床价值。结果与非细菌性肺炎组比较,获得性肺炎组治疗第2天时血清PCT明显升高,治疗第7天时CRP明显升高,治疗结束时WBC计数明显降低;其余各时间点2个组之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获得性肺炎组入院时及治疗结束时WBC分类计数(以中性粒细胞百分率>70%为阳性)的阳性率与非细菌性肺炎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获得性肺炎组痰液PCT 4个时间点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天的血清PCT明显高于其他时间点(P<0.001);血清CRP入院时最高,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其浓度逐渐下降,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WBC计数入院时明显高于其他时间点(P<0.001),治疗第2天与治疗第7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恢复正常。非细菌性肺炎组痰液PCT和血清PCT 4个时间点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RP和WBC计数的变化与获得性肺炎组一致。获得性肺炎组分离培养居前3位的细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大肠埃希菌,治疗第2天时大肠埃希菌感染者血清PCT明显高于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者(P<0.05),WBC计数明显高于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者(P<0.05);其余项目3种细菌感染者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天血清PCT的ROC曲线下面积为
姜友珍李爽侯德风曹莉张黎杨军黄媛琛
关键词: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
PPD试验结果对胸腔积液找结核菌预测价值
2012年
目的研究PPD试验结果对患者胸腔积液找结核菌阳性率预测价值。方法对387例患者的PPD试验结果及其胸腔积液找结核菌阳性率进行回顾性分析,将PPD试验分为阴性、弱阳性、阳性、强阳性、强阳性合并水疱5组,观察5组胸腔积液找结核菌阳性率。结果 39例PPD试验阴性患者其胸腔积液找结核菌阳性率为2.56%,84例弱阳性患者其胸腔积液找结核菌阳性率为15.48%,159例阳性患者其胸腔积液找结核菌阳性率为16.98%,59例强阳性患者其胸腔积液找结核菌阳性率为23.73%,46例强阳性合并水疱患者其胸腔积液找结核菌阳性率为39.13%。结论 PPD试验强阳性合并水疱患者其胸腔积液找结核菌阳性率较高,对临床选择实施胸腔穿刺抽取胸腔积液诊治肺结核病有较高预测价值。
李爽刘畅张弘姜友珍李党育
关键词:PPD试验胸腔积液结核菌
三项指标联合检测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胱抑素C(Cys-C)、β2微球蛋白(β2-MG)、同型半胱氨酸(Hcy)在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该院113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按尿微量清蛋白(MALB)的排泄量分为肾功能正常组和轻度肾功能受损组,另外选择同期体检健康人员128例作为对照组,对各组血清Cys-C、β2-MG、Hcy含量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肾功能正常组血清Cys-C、β2-MG、Hcy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肾功能损伤组血清Cys-C、β2-MG、Hcy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三项联合检测其阳性率为85.07%,高于单项检测。结论联合检测血清Cys-C、β2-MG、Hcy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姜友珍
关键词: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Β2微球蛋白半胱氨酸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性血管病变与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关系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研究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 1(s ICAM- 1)和可溶性 E-选择素 (s E- selectin)水平的变化。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 6 7例 2型糖尿病患者和 2 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 1(s ICAM- 1)和可溶性 E-选择素 (s E- selectin)以及甘油三酯 (TG)水平。结果 :1血清 s ICAM- 1和 s E- selectin水平 :2型糖尿病患者组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1) ,2型糖尿病有微血管病变组又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 (P <0 .0 5 ) ,有大血管病变组也高于无大血管病变组(P <0 .0 5 ) ;2血清 s ICAM- 1水平 :2型糖尿病的高甘油三酯血症组 (A组 )、高甘油三酯血症合并高血压组 (B组 )均高于单纯高血压组 (C组 )和甘油三酯、血压正常组 (D组 ) (P均 <0 .0 5 ) ;3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 s ICAM- 1和 s E- selectin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r =0 .9985 ,P <0 .0 1)。结论 :1血清 s ICAM- 1和 s E- selectin参与了糖尿病大血管、微血管病变的发病过程 ,并可作为糖尿病病情变化的监测指标 ;2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 s ICAM-
温玉洁姜友珍
关键词:糖尿病性血管病变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可溶性E-选择素酶联免疫吸附法甘油三脂
下呼吸道患者E.coli和K.pneumoniae感染情况及耐药性分析
2008年
目的了解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流行及耐药性现状,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5年7月-2007年3月广西第二人民医院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痰和咽拭子培养物,经API20E鉴定系统鉴定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株并作药敏检测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905份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941株。其中,大肠埃希菌174株,检出率为5.99%,又其中产ESBLs116株,占66.7%,肺炎克雷伯菌259株,检出率8.92%,其中产ESBLs117株,占45.2%。两菌检出数分别占检出革兰阴性菌总数(658)的26.4%和39.4%。产ESBLs菌株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仅为0.00%、1.72%、2,59%,对头孢西丁、丁胺卡那耐药率相对也比较低,而对庆大霉素、阿莫西林/棒酸、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耐药率高达68.10%.95.69%,显著高于非产ESBLs菌株。结论下呼吸首感染患者中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高于大肠埃希菌,两菌检出数占革兰阴性菌较高比例。产ESBLs菌不仅对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而且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及磺胺类抗生素呈现多重耐药。
姜友珍侯德凤
关键词:下呼吸道感染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
广西桂林、柳州地区胆汁细菌培养菌谱及药物敏感试验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对广西相邻两地区桂林与柳州市胆道疾病患者胆汁中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药敏)情况进行对比研究,为两地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11年5月-2013年5月两地区两所大型三级甲等医院内胆道疾病患者术中留取胆汁进行需氧菌培养且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细菌数值分类分析鉴定系统进行鉴定以及纸片药敏扩散法进行药敏测定的临床资料。结果两医院近两年内分别进行了129例及63例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44.18%、53.96%。桂林地区共培养出65株病原菌,前5位依次是:大肠埃希菌25株、粪肠球菌14株、肺炎克雷伯肺炎亚种9株、屎肠球菌6株、铜绿假单胞菌4株。柳州地区共培养出43株病原菌,前5位依次是:大肠埃希菌19株、铜绿假单胞菌8株、产气肠杆菌5株、摩根摩根菌3株、鲍氏不动杆菌2株,两地区产超广谱13内酰胺酶的肠杆菌呈逐年增加趋势。两地区G’球菌对万古霉素、氨苄西林、青霉素敏感性较好;G-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性较好,而G菌对临床上用于胆道感染常用的第3代头孢菌素耐药率达55%~65%。结论两地区胆道感染常见菌略有不同,但两地区对G-杆菌经验用药可首选碳青霉烯类和头孢哌酮/舒巴坦。
李爽马丽梅侯德凤姜友珍杨军
关键词:胆汁细菌培养药物敏感试验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HBV DNA、HBeAg的相关性分析——附178例检测分析
2009年
目的:探讨HBV前S1抗原(pre-S1antigen,Pre-S1Ag)与HBV DNA、HBeAg的相关性,并评价Pre-S1Ag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78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乙肝)患者采用ELISA法检测Pre-S1Ag、HBeAg,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比较Pre-S1Ag、HBeAg与HBV DNA的诊断符合率,并根据HBV DNA载量分为低复制组、中等复制组及高复制组,分析HBV DNA载量与Pre-S1Ag阳性率的相关性。结果:178例的HBVDNA均为阳性,其中Pre-S1Ag阳性144例(80.9%),Pre-S1Ag阴性34例(19.1%);HBeAg阳性112例(62.9%),HBeAg阴性66例(37.1%)。Pre-S1Ag、HBeAg与HBV DNA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0.9%、62.9%,上述两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2例HBeAg阳性慢乙肝者中,Pre-S1Ag的阳性率80.4%;66例HBeAg阴性慢乙肝者中,Pre-S1Ag阳性率82%。HBV高复制组的Pre-S1Ag阳性率(93%)高于中等复制组(80%)和低复制组(64%),且HBV DNA载量与Pre-S1Ag的阳性率呈正相关(r=0.293,P<0.01)。结论:Pre-S1Ag与HBV DNA有较好的相关性,在无法开展HBV DNA检测的基层医院,对于HBeAg阴性慢乙肝患者应增加检测Pre-S1Ag,以提高检测的准确度。
汤桂芳袁霞陈瑞玲姜友珍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乙型肝炎E抗原
1-3-13-D葡聚糖、C-反应蛋白染、白细胞联合检测在侵袭性肺部真菌感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研究1-3-β-D葡聚糖(G试验)、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计数联合检测在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中的诊断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单中心观察性研究,纳入2013年至2015年近两年的广西区南溪山医院收治的医...
李爽姜友珍侯德风邓辉李莉红邓承晓
关键词:C-反应蛋白白细胞
文献传递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和可溶性E-选择素变化的研究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E-选择素(sCD62E)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67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
温玉洁姜友珍秦艳玲
关键词:糖尿病患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微血管病变
文献传递
糖尿病肾病与sICAM-1表达的关系探讨
2002年
目的 研究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水平的变化。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 12 7例 2型糖尿病患者 (2型糖尿病组 )和 2 0例健康对照者 (正常对照组 )血清sICAM -1水平 ,并测定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BUN、Cr、Ccr及UAE水平。据尿白蛋白量多少又分为有肾损害组 (微量和大量蛋白尿组 )和无肾损害组 (尿蛋白在正常范围 )。结果 ① 2型糖尿病组血清sICAM -1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②有肾病组 (微量蛋白尿组及大量蛋白尿组 )其sICAM -1水平又高于无肾病组及正常对照组 ,(P <0 .0 5~ 0 .0 1)。③sICAM -1的水平与甘油三酯呈正相关 (r=0 .44 ,P <0 .0 5 )。结论 血清sICAM -1参与了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病过程 ,是糖尿病病情变化尤其是糖尿病肾病的严重程度指标之一。
温玉洁胡欣姜友珍
关键词:SICAM-1糖尿病糖尿病肾病细胞粘着分子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