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伟娟

作品数:78 被引量:391H指数:1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核科学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会议论文
  • 36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2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37篇植入
  • 30篇放射性
  • 29篇植入治疗
  • 27篇肿瘤
  • 17篇放疗
  • 17篇超声
  • 16篇腺癌
  • 16篇粒子植入
  • 16篇复发
  • 15篇超声引导
  • 14篇组织间
  • 13篇组织间植入
  • 12篇调强
  • 12篇直肠
  • 12篇粒子植入治疗
  • 12篇颈部
  • 11篇头颈
  • 11篇头颈部
  • 11篇盆腔
  • 11篇前列腺

机构

  • 77篇北京大学第三...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江苏工业学院
  • 1篇北京医院
  • 1篇泰山医学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78篇姜伟娟
  • 76篇王俊杰
  • 38篇姜玉良
  • 38篇李金娜
  • 37篇田素青
  • 37篇刘江平
  • 23篇杨瑞杰
  • 22篇冉维强
  • 18篇江萍
  • 14篇袁惠书
  • 14篇曲昂
  • 14篇朱丽红
  • 13篇王皓
  • 9篇孟娜
  • 9篇黄毅
  • 9篇孙海涛
  • 5篇林蕾
  • 4篇张喜乐
  • 4篇姜树坤
  • 3篇廖安燕

传媒

  • 8篇中华放射医学...
  • 6篇中国微创外科...
  • 5篇中华放射肿瘤...
  • 3篇现代肿瘤医学
  • 3篇中华肿瘤防治...
  • 3篇第一届国际肿...
  • 3篇北京大学医学...
  • 3篇北京放射肿瘤...
  • 2篇第五届全国肿...
  • 2篇第五届上海国...
  • 2篇2007第六...
  • 2篇第四届中国肿...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肿瘤
  • 1篇癌症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9
  • 5篇2018
  • 4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11篇2009
  • 5篇2008
  • 11篇2007
  • 16篇2006
  • 4篇2005
7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会阴超声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早期前列腺癌
探讨经会阴超声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早期前列腺癌疗效和副反应。[方法 ]39例前列腺癌实施经会阴超声引导和适时计划指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10例单纯粒子治疗的匹配周边剂量(matched periphera...
王俊杰黄毅冉维强姜伟娟刘江平田素青
关键词:早期前列腺癌PSA超声引导
文献传递
经直肠超声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早期前列腺癌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引导放射性I 粒子植入治疗早期前列腺癌疗效和副反应。方法 39例前列腺癌实施术中超声引导和适时计划指导放射性I 粒子植入术。粒子治疗的匹配周边剂量(matched peripheral doses,MPD...
王俊杰姜伟娟刘江平田素青黄毅冉维强
文献传递
基于锥形束CT胸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三种固定方式的比较分析
利用图像引导设备研究三种固定装置对胸部肿瘤摆位误差大小的影响.胸部肿瘤放疗摆位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程度摆位误差。本研究由三组患者的摆位误差通过两两比较发现,翼型板联合真空垫固定能够降低胸部肿瘤患者的随机摆位误差,节省治疗...
姜树坤姜伟娟王俊杰王巍林蕾程程刘子毅赵田地王敏张喜乐杨瑞杰
关键词:胸部肿瘤摆位误差
子宫内膜癌螺旋断层放疗与静态调强放疗的剂量学比较被引量:3
2009年
背景与目的:螺旋断层放疗(helical tomotherapy,HT)在很多肿瘤治疗中体现了剂量学优势,但目前尚没有子宫内膜癌术后全盆腔HT的报道。本研究通过比较子宫内膜癌术后全盆腔HT与固定机架角静态调强放疗(step-and-shoot 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SaS-IMRT)剂量学的差异,探讨子宫内膜癌术后全盆腔HT是否具有剂量学优势。方法:选择10例接受子宫内膜癌术后全盆腔放疗患者,对每例患者分别设计全盆腔SaS-IMRT和HT计划。比较两组计划的靶区、危及器官和正常组织剂量分布。结果:SaS-IMRT和HT计划的平均PTV100是95.6%和95.8%(P=0.72)。两组计划平均适形指数都是0.87,平均均匀性指数是1.10和1.07(P=0.00)。与SaS-IMRT计划相比,HT计划直肠和膀胱平均剂量分别下降了1.3Gy和3.0Gy,小肠加结肠、盆腔骨接受中低剂量照射的体积增加,盆腔骨平均剂量增加1.1Gy。HT计划正常组织V5、V10、V20分别增加13.0%、18.0%和5.0%(P=0.00),平均剂量增加2.5Gy(P=0.00)。结论:与SaS-IMRT比较,HT靶区剂量更均匀,能够更好地保护膀胱和直肠。小肠和结肠、盆腔骨及正常组织接受中低剂量照射的体积增加,其临床意义尚需进一步研究。
杨瑞杰徐寿平姜伟娟王俊杰解传滨
关键词:调强放疗螺旋断层放疗剂量学
放射治疗毛囊闭锁三联征1例
患者,男,31岁。头面部、双腋窝、臀部及外阴反复结节、窦道、瘘管和溃疡形成伴疼痛15年。诊断:毛囊闭锁三联征;寻常型鱼鳞病;慢性心力衰竭, 扩张型心肌病;2型糖尿病;轻度贫血;低白蛋白血症。先后反复应用敏感抗生素、维甲酸...
江萍王俊杰申文江姜伟娟
关键词:毛囊闭锁三联征化脓性汗腺炎
超声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头颈部复发或转移癌被引量:14
2007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头颈部肿瘤的技术可行性和近期疗效。方法选择30例头颈部癌术后或放疗后复发或转移患者。局部浸润麻醉,超声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术。粒子针平行排列,间距1~1.5cm,原发肿瘤边缘外放1cm,转移瘤为影像学边界。利用Mick枪后退式植入粒子,粒子间距1cm。肿瘤周边匹配剂量(matched peripheral dose,MPD)90~160Gy,每颗粒子活度0.40~0.70mCi,每个病灶植入3~84颗粒子,中位粒子数24颗。10例粒子剂量低于130Gy者,术后1周加外放疗,每次2Gy,总剂量45~50Gy。术后24h拍头颈正侧位和胸部X线片,了解粒子移位或游走。结果随访3~33个月,中位数12个月。全组局部控制率为93.3%(28/30),2例因局部复发死亡。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51.7%和19.4%,中位生存期12个月。无严重皮肤反应。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头颈部癌疗效确切,尤其是对那些手术后或放疗复发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和微创的治疗手段。
王俊杰冉维强姜玉良刘江平李金娜姜伟娟江萍
关键词:植入术头颈部癌超声
早期宫颈癌术后患者同步放化疗的Ⅰ期临床研究
朱丽红姜伟娟王皓曲昂田素青姜玉良王俊杰
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或联合放化疗治疗复发直肠癌被引量:11
2005年
目的探讨超声或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复发直肠癌的技术可行性、近期疗效和副反应。方法15例直肠癌术后盆腔复发患者,女4例,男11例。硬膜外麻醉,2例经阴道超声引导,13例CT引导,行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肿瘤匹配周边剂量为90~110Gy,每颗粒子活度为0.50~0.70mCi,植入33~70颗。术后24~48h拍胸、盆腔X线片了解粒子是否发生移位。术后6例加三维适形放疗,4~6野/次,200~300cGy/次,5次/周,总剂量为4500~5000cGy,间隔4周。2例粒子治疗后加草酸铂、5-氟尿嘧啶和四氢叶酸化疗1个周期,随访3~15个月,根据CT扫描结果判断肿瘤大小。结果术后平均7天疼痛缓解,其中12例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例无变化,有效率93%(14/15)。9例肿瘤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4例局部进展,局部控制率73%(11/15)。2例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时死于肺转移。1例1颗粒子移位至盆壁,随访12个月无症状。无治疗相关并发症和副作用发生。结论经超声或CT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直肠癌具有安全、微创、并发症发生率低和疗效肯定等优势,粒子治疗后应配合外放疗和全身化疗,有望进一步提高疗效。
王俊杰袁惠书刘江平姜伟娟李金娜姜玉良田素青
关键词:复发直肠癌
^125I粒子植入联合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125I粒子植入联合内分泌治疗T3N0M0期前列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临床分期为T3N0M0前列腺癌患者22例,行经直肠超声引导^125I粒子植入联合内分泌治疗。靶区最小周边剂量为140—160Gy,尿道剂量〈400Gy。中位粒子数74颗(26—90颗),中位粒子活度1.55×10^7Bq(1.30×10^7~1.85×10^7)Bq。11例行去势手术,11例行药物去势联合抗雄激素治疗。结果2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粒子植入治疗。5年无生化失败生存率为70.6%,总生存率为81.8%。2例于粒子植入术后12个月出现生化失败,1例在术后90个月出现生化失败,重新给予内分泌治疗。粒子植入治疗后1级、2级尿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4.5%、9.1%,1级和2直肠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2.7%和9.1%,1例出现4级直肠反应。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联合内分泌治疗T3N0M0期前列腺癌创伤小、疗效好,可以考虑应用于不愿接受外放疗的患者。
姜伟娟王俊杰田素青姜玉良朱丽红孟娜杨瑞杰
关键词:^125I粒子植入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
每周紫杉醇和顺铂同步三维适形盆腔放疗原发宫颈癌的Ⅰ期临床研究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同步放化疗是局部进展期宫颈癌和无法手术切除早期宫颈癌的标准治疗,紫杉醇(PTx)联合顺铂(DDP)是同步放疗常用的化疗方案。本研究通过药物剂量递增试验,明确原发宫颈癌每周PTX和DDP同步三维适形盆腔放疗的最大耐受剂量(maximum tolerated dose,MTD)。方法选取2008-10-18-2013-05-15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经病理学确诊的FIGO分期为ⅠB1-ⅣA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阴性的初治原发宫颈癌患者18例。盆腔采用6、10MVX射线,4个野三维适彤外照射,照射剂量为50-50.4Gy/25-28次,其中在36-40Gy予盆腔中央挡铅,根据病情继续予宫旁加量10~20Gy/5~10次;192Ir高剂量率腔内照射,A点剂量为6Gy/次,共6~8次。化疗DDP剂量为每周40mg/m。保持不变,PTX分为每周10、20、30、40和50mg/m2 5个剂量组,共6个周期。每组3例患者,第5剂量组为剂量限制性不良反应(does-limiting toxicity,DLT)组,共6例患者。结果18例患者中位年龄46.5岁(32-66岁),均在8周内完成外照射和腔内照射。在前4个剂量组中,1例(第1剂量组)在拟行第6个周期化疗前1d出现2级非粒细胞减少性发热(菌血症性发热),伴3级恶心呕吐和电解质紊乱停化疗,完成5个周期化疗;其余11例完成6个周期化疗。在第5剂量组的6例患者中,1例出现4级白细胞减少,另外3例均因为出现3级白细胞减少无法恢复至正常导致化疗延迟2周以上中断化疗,仅有1例按时完成6个周期的化疗。结论原发宫颈癌三维适形盆腔照射联合每周PTx和DDP化疗的最大耐受剂量为6个周期的每周PTX40mg/m2和DDP40mg/m2,该方案具有安全性和可行性。
朱丽红姜伟娟田素青曲昂王俊杰胡克张福泉
关键词:宫颈癌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