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宝忠
- 作品数:18 被引量:124H指数:7
- 供职机构: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中间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与开放手术的临床对比研究被引量:28
- 2012年
- 目的对照分析由甲状腺中间入路行腔镜甲状腺手术与开放手术的临床疗效,探讨新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的可行性和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0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微创中心采用甲状腺中间入路完成的腔镜甲状腺切除术192例(腔镜组)和开放甲状腺切除术240例(开放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临床资料。结果腔镜组的手术时间为(112.5±42.7)min,明显长于开放组(52.6±30.8)min,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腔镜组术后第1天的引流量为(192.5±45.2)ml,明显多于开放组(44.0±28.7)m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观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甲状腺中间入路新手术径路行腔镜甲状腺手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具有美容效果好、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
- 姚宝忠李良杨颖秋岑宏苏远航汤聪
- 关键词:中间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甲状腺疾病
- 阑尾炎患者微创术后切口感染状况研究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患者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状况。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680例行阑尾切除术的急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行LA与LA中转开腹者为微创组,行开腹阑尾切除术者为开腹组,比较两组术后切口感染率及其他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216例(31.8%)患者行LA。微创组术后切口感染率为0.5%,显著低于开腹组的3.4%(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体质指数≥30.0 kg/m^2、伴发糖尿病、穿孔型阑尾炎、Ⅲ-Ⅳ类切口是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行LA是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与开腹阑尾切除术相比,LA可显著降低术后切口感染发生风险,且切口感染发生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李琰李良张军李文波姚宝忠汪杰姜友
- 关键词:阑尾炎阑尾切除术腹腔镜检查外科伤口感染
- CD133和趋化因子受体4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相关性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CD133、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以及两者之间的临床关联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53例手术切除胰腺癌标本中癌组织、癌旁非肿瘤组织、胰周淋巴组织及正常胰腺组织中CD133、CXCR4的阳性表达情况,分别比较两者阳性表达与临床特点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CD133及CXCR4阳性表达有无临床关联性。结果CD133、CXCR4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5.5%(40/53)、83.0%(44/53),CD133与CXCR4的共表达率为69.8%(37/53)。CD133、CXCR4的阳性表达与淋巴转移、病理分期、分化程度有关(P<0.05),CD133与CXCR4在蛋白表达水平上呈显著相关性(P<0.05)。CD133、CXCR4阳性表达组术后生存期明显短于阴性组(χ~2=4.675、5.527,P=0.031、0.019)。结论 CD133、CXCR4作为胰腺癌干细胞中的两个重要分子,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及后期转移密切相关,并可作为判断临床预后的有效指标。
- 姚宝忠李良江鸣张军鲁俊
- 关键词:胰腺肿瘤受体趋化因子CD133肿瘤干细胞
- 自体荧光基点光谱分析联合免疫胶体金技术在继发性甲旁亢术中识别异位微型旁腺的临床探索
- 2024年
- 目的研究近红外自体荧光基点光谱分析(near-infrared autofluorescence point-spectral analysis,NIAPSA)联合免疫胶体金技术(immune colloidal gold technique,ICGT)在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SHPT)术中识别异位微型旁腺组织并指导手术切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手术治疗的34例SHPT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于双侧颈中央区使用NIAPSA探测分析,结合肉眼辨认后以注射器针头穿刺取洗脱稀释液行ICGT检测。联合检测为阴性者仅全切正常解剖位置腺体,阳性者加行阳性侧颈中央区纤维脂肪组织廓清术。分析联合检测的识别效果、相关生化指标、术后临床症状转归、甲状腺功能与骨代谢情况。结果本组34例手术均成功,其中经NIAPSA联合ICGT检测后行甲状旁腺廓清术(clean parathyroidectomy,CPTX)8例,仅行甲状旁腺全切术(total parathyroidectomy,TPTX)26例;共切除甲状旁腺143枚,其中正常位置134枚(显著增生),异位9枚(4枚轻度增生,5枚未见明显增生)。本组颈中央区纤维脂肪组织内NIAPSA探测阳性共10例12处,联合ICGT识别阳性病例8例共9份样本,联合检测阳性的廓清样本经术后病理证实均为异位旁腺。NIAPSA阳性样本预测值为75.0%,阳性病例预测值为80.0%,NIAPSA联合ICGT阳性预测值为100%。术前、术后1 d、3 d、术后1周及1月、3月、6月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血钙、血磷、钙磷乘积(calcium-phosphorus product,CPP)、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PTH、血钙、血磷及CPP术后各时段均较术前明显改善,ALP自术后1周始至术后6月较术前改善(P<0.05)。PTH、血钙和CPP于术后1 d降至最低,血磷于术后1月降至最低,此后逐渐升高趋于正常;ALP自围术期开始向中远期缓慢降低。术后患者关节骨痛、皮肤瘙痒、肌无力症状明显改善,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术后各时间段有症状�
- 彭琨陈宏存姚宝忠宋伟涛李良
- 关键词:异位甲状旁腺
- LCBD联合腹腔镜与LC联合十二指肠镜疗效对比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CBDE)与LC联合内镜下Oddis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或内镜下十二指肠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7年5月行LCBDE治疗的4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同期行LC+EST(或EPBD)治疗的43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结果两组手术均无手术相关死亡发生。与LC+EST组相比,LCBDE组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率、结石残留率、严重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出血量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与十二指肠镜各自有相应的适应症,十二指肠镜适用于结石直径小,胆总管扩张不明显,或有上腹部手术史的患者,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更有住院时间短,费用低,出血少,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结石残留率低的优势。
- 张军李良李文波姜友姚宝忠杨仁保
- 关键词:肝外胆管结石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
- 腹腔镜全腹膜外与经腹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对比研究被引量:19
- 2013年
- 目的比较腹腔镜全腹膜外(TEP)与经腹腹膜前(TAPP)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10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行腹腔镜TEP疝修补术(TEP组)和腹腔镜TAPP疝修补术(TAPP组)的95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资料,比较TEP组和TAPP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所有患者的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病例。TEP组与TAPP组患者的手术时间[(65±16)min比(68±17)mini、术中出血量[(7.0±1.2)mL比(8.0±1.4)mL3、术后疼痛分数[(2.0±1.1)分比(1.8±1.1)分]、术后住院时间((3.1±1.4)d比(3.3±1.2)d]及恢复正常活动时间[(4.2±1.0)d比(4.5±1.2)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TEP组和TAPP组的手术费用分别为(8033+536)元和(9632+643)元,TAPP组较高(P=O.007)。术后发生并发症6例(6.3%,6/95),2组各3例,包括阴囊血(清)肿3例、暂时性感觉神经障碍1例,尿潴留2例,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1.000)。所有患者均获访,随访时间为1~35个月、(20.0±10.2)个月,无复发及慢性疼痛发生。结论TEP与TAPP疝修补术均是可行、安全及有效的术式,各有其优缺点,两者在手术并发症方面无明显差别。
- 江鸣姜友汪杰姚宝忠陈宏存张军李文波李良
- 关键词:腹股沟疝腹腔镜
- 甲状腺乳头状癌右侧喉返神经后方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右侧喉返神经深层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8例PT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右侧中央区淋巴结以喉返神经为界,分为Ⅵ-A区(浅层)与Ⅵ-B区(深层,即喉返神经后方淋巴结),分析右侧中央区Ⅵ-B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对右侧Ⅵ-A区淋巴结转移个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及Youden指数.结果 98例患者中有16例发生右侧Ⅵ-B区淋巴结转移(16.3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TC患者Ⅵ-B区淋巴结转移与患者肿瘤大小(x2=12.864,P<0.001)、肿瘤包膜侵犯(x2=16.354,P<0.001)、右侧Ⅵ-A区淋巴结是否转移(x2=16.065,P <0.001)、肿瘤数量(x2=15.593,P<0.001)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x2=21.098,P<0.001)相关,而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灶位置无关(均P>0.05).PTC患者Ⅵ-B区淋巴结转移与右侧Ⅵ-A区淋巴结转移个数相关,当右侧Ⅵ-A区淋巴结转移个数为2.5个时,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0.60%、70.00%,AUC为0.754,Youden指数为0.406.结论 对于PTC患者,原发肿瘤直径>1 cm、包膜侵犯、Ⅵ-A区淋巴结转移阳性、肿瘤多发、颈侧区淋巴结转移阳性均为Ⅵ-B区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素.当右侧Ⅵ-A区淋巴结转移个数≥3个时需行Ⅵ-B区淋巴结清扫.
- 陈宏存李良江鸣张军姚宝忠姜友廖理芳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乳头状瘤淋巴转移
- LCBDE联合胆道镜与LC联合十二指肠镜疗效对比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CBDE)和内镜下Oddis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或内镜下十二指肠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7年5月行LCBDE治疗的4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同期行LC+EST(或EPBD)治疗的43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结果两组手术均无手术相关死亡发生。与LC+EST组相比,LCBDE组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率、结石残留率、严重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出血量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与十二指肠镜各自有相应的适应症,十二指肠镜适用于结石直径小,胆总管扩张不明显,或有上腹部手术史的患者,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更有住院时间短,费用低,出血少,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结石残留率低的优势。
- 张军李良李文波姜友姚宝忠杨仁保
- 关键词:肝外胆管结石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
- 改良局部麻醉药在乳腺良性肿瘤微创旋切术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改良局部麻醉药在超声引导下Encor真空辅助旋切系统微创切除乳腺良性肿瘤中的应用。方法收集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间收治的40例乳腺良性肿瘤(BI-RADS 2-3级)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行改良局部麻醉药(利多卡因0.4 g+罗哌卡因0.2 g+肾上腺素0.5 ml)局部浸润麻醉后超声定位引导下Encor真空辅助旋切系统微创手术疗效。结果40例患者共发现69个肿块,均顺利微创切除。其中9例(双侧乳房多发肿物)出血量>15 ml,未影响手术操作;8例出现轻度的皮肤瘀血,2例出现血肿,经过细针抽吸、加压包扎等措施处理后,均恢复良好。患者对于术中麻醉效果、术后镇痛效果、治疗满意度均较高;术后随诊乳腺超声均未发现肿瘤残留或复发。结论利多卡因+罗哌卡因+肾上腺素应用于超声引导下Encor真空辅助旋切系统行乳腺良性肿物微创旋切术,术中麻醉效果佳,且术后镇痛效果好、并发症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姚宝忠李良陈宏存张军江鸣包文中
- 关键词:乳腺肿瘤微创旋切超声检查
- 肌耻骨孔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5
- 2012年
- 目的探讨肌耻骨孔(myopectineal orifice,MPO)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laparoscopy inguinal hernia repair,LIHR)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68例腹股沟疝患者临床资料,经腹腔腹膜前网片修补术(TAPP)手术组48例,完全腹膜外疝修补(TEP)手术组20例,对引起术后复发及并发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全组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55±14)min,主要并发症为阴囊血(清)肿5例(7.3%),暂时性神经感觉异常4例(5.8%),术后随访3个月至3年,无1例疝复发。结论熟悉腹腔镜下肌耻骨孔的解剖结构,是开展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关键,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腹股沟疝的复发,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 江鸣张军陈宏存姚宝忠鲁俊汪杰葛强李良
- 关键词:腹腔镜疝修补术手术后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