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妍
- 作品数:3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上海市普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普陀区卫生系统自主创新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桃浦小型企业管理者职业卫生认识的调查
- 2001年
- 夏妍沈钧张玉妹
- 2000—2019年上海市普陀区户籍居民主要慢性病早死情况及寿命损失被引量:12
- 2021年
- 目的了解主要慢性病对普陀区户籍居民寿命的影响,为采取更具针对性防控措施、尽早实现早死概率控制目标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普陀区户籍居民死因登记与报告系统收集2000—2019年死因资料,按照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进行死因编码并归类。采用Access 2010及Excel 2010建立死亡数据库,计算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的死亡率、早死概率、早死所致寿命损失(YLL)和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指标,并拟合模型,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或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评估4类慢性病所致的死亡及寿命损失变化趋势。结果2000—2019年,普陀区户籍居民4类慢性病早死概率从14.09%下降至9.11%(AAPC=-2.16%,t=-3.83,P<0.01),其中男性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早死概率分别从6.94%、9.98%、1.40%下降至4.57%、6.85%、0.45%(AAPC分别为-1.88%、-1.54%,APC=-4.71%,P<0.01),糖尿病早死概率从0.29%上升至1.01%(AAPC=6.62%,t=4.25,P<0.01);女性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早死概率分别从4.43%、5.39%、0.49%、0.49%下降至1.09%、4.27%、0.11%、0.30%(APC分别为-5.24%、-1.61%、-6.83%和-3.65%,P<0.01)。男性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的YLL率分别从52.82‰、64.46‰、2.34‰上升至66.35‰(AAPC=1.38%,P<0.01)、71.89‰(APC=0.83%,P<0.01)、10.51‰(AAPC=8.38%,P<0.01),其中糖尿病的上升速度最快,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YLL率从15.08‰下降至9.76‰(APC=-2.35%,P<0.01)。女性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的YLL率变化趋势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YLL率从7.60‰下降至3.77‰(APC=-3.47%,P<0.01)。男、女性4类疾病的AYLL均呈下降趋势(男性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APC分别为-1.32%、-0.92%,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AAPC分别为-1.41%、-0.92%,P<0.01;女性4类疾病APC分别为-2.44%、-1.20%、-2.01%、-1.94%,P<0
- 陈俊应颖沈渊朱晔夏妍杨丽娟
- 关键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 2006—2019年上海市普陀区户籍居民结直肠癌过早死亡变化趋势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了解上海市普陀区户籍居民结直肠癌死亡特征及早死情况,为完善防治方案,实现"健康2030"规划目标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6—2019年上海市普陀区户籍居民结直肠癌死亡资料,通过编制寿命表,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和早死概率等指标,并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反映指标的变化趋势。结果 2006—2019年,上海市普陀区户籍居民结直肠癌粗死亡率从25.97/10万上升至39.03/10万(APC=3.18%,P<0.01),上升速度大于恶性肿瘤总体水平;标化死亡率从12.90/10万下降至10.66/10万(APC=-1.19%,P<0.05),下降速度慢于恶性肿瘤总体水平;占恶性肿瘤死亡的比例从10.93%上升至13.69%(APC=1.61%,P<0.01)。男、女性3类指标的变化情况与总体相似。不同年龄组死亡率变化有所不同,筛查推荐的50~74岁组结直肠癌粗死亡率从43.13/10万上升至44.08/10万(APC=0.24%,P>0.05),过早死亡年龄段(30~69岁)粗死亡率从14.99/10万上升至22.18/10万(APC=3.47%,P<0.01),其中男性上升趋势明显(APC=5.18%,P<0.01),上升速度快于恶性肿瘤总体水平。结直肠癌死亡中70岁以下占比从34.53%增加至37.25%(APC=1.13%,P=0.05),其中男性上升趋势明显(APC=2.08%,P<0.01),上升速度快于恶性肿瘤总体水平。结直肠癌早死概率从7.86‰下降至6.84‰(APC=-0.69%,P>0.05),其中男性从7.69‰增加至8.45‰(APC=0.48%,P>0.05),女性从8.08‰下降至5.24‰(APC=-2.53%,P>0.05)。与恶性肿瘤总体变化情况相比,结直肠癌早死概率下降趋势不明显,男性结直肠癌早死概率年度变化有所增加。结论 2006—2019年上海市普陀区结直肠癌所致过早死亡情况并未明显缓解,应进一步探索并完善现有筛查方案,合理确定目标人群,开展针对性的筛查动员,提供更充分的经费保障,切实增强筛查效能,促进早死概率降低。
- 陈俊杨丽娟石飞娅夏妍朱晔沈渊
- 关键词:结直肠恶性肿瘤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