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玲

作品数:5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达州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西医
  • 2篇教学
  • 1篇蛋白
  • 1篇淀粉样
  • 1篇淀粉样蛋白
  • 1篇血性
  • 1篇指纹
  • 1篇指纹图
  • 1篇指纹图谱
  • 1篇中风
  • 1篇神经瘤
  • 1篇四物
  • 1篇桃红
  • 1篇天麻
  • 1篇天麻汤
  • 1篇缺血
  • 1篇缺血性中风
  • 1篇中西医
  • 1篇中西医结合
  • 1篇中医

机构

  • 5篇达州职业技术...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唐玲
  • 2篇唐荣伟
  • 1篇刘佳
  • 1篇潘正
  • 1篇范刚
  • 1篇祝瑜

传媒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中国药房
  • 1篇神州
  • 1篇健康之路
  • 1篇中国科教创新...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慕课和翻转课堂模式在中西医结合教学改革中应用被引量:1
2017年
随着当今科学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对医学领域也越来越重视,医疗卫生行业本就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医院对其人才的选拔也愈发严格,中西医结合在医学领域中占有很大比重,因此在中西医结合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强化教育质量和水平,紧跟时代潮流,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教学形式,慕课和翻转课堂模式的融入也是很有必要的,本文旨在分析我国中西医结合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探究慕课和翻转课堂在其教学过程中的改革应用。
唐玲
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桃红四物加减联合西医治疗缺血性中风临床分析
2017年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桃红四物加减联合西医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中风患者43例作为研究样本,以抽签的方法随机分为中医组(n=22)和西医组(n=21),西医组采取西医治疗,中医组予以半夏白术天麻汤+桃红四物汤治疗。而后对比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运动能力评分(ADL评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结果:治疗后中医组患者ADL评分以及NIHSS评分与西医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即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桃红四物加减联合西医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效果颇为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唐玲
关键词:半夏白术天麻汤缺血性中风
绿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β淀粉样蛋白25-35诱导小鼠神经瘤母细胞N2a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2018年
目的探讨绿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reen tea 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对β淀粉样蛋白25-35(beta-amyloid 25-35,Aβ_(25-35))诱导的小鼠神经瘤母细胞N2a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N2a细胞,用含50μg/m L水溶性Aβ_(25-35)片段的DMEM培养液作用于N2a细胞后,加入不同浓度的EGCG(5、10、20、40μmol/L)作用不同时间(24、48、72 h),同时设模型组(未用EGCG处理)及DMSO组(仅用0.1%的DMSO处理)。MTT法检测EGCG对N2a细胞存活率的影响;JC-1法检测EGCG对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EGCG对N2a细胞中caspase-3活性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EGCG对N2a细胞内Bax、Bcl-2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和DMSO组比较,20和40μmol/L的EGCG作用24 h时,N2a细胞存活率及caspase-3酶活性明显降低(P<0.05),A_(590)/A_(530)值显著升高(P<0.05);20μmol/L的EGCG作用24 h时,N2a细胞中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Bcl-2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EGCG对Aβ_(25-35)诱导的N2a细胞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EGCG调控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和caspase-3的表达水平有关。
唐玲唐荣伟刘佳祝瑜
关键词:Β淀粉样蛋白
中医内科教学方法应用实践被引量:2
2013年
中医内科是一门临床实践课程,它需要教师在中医内科教学中,将理论的知识和临床教学结合在一起.作为中医内科学教师,应该重视自身的教学方式,不断的改进教学的方法,这样才能够让中医内科学习的有效性加强.
唐玲
关键词:中医内科教师
乌梅的~1H-NMR指纹图谱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为乌梅的质量控制以及功效物质的全面检测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氘代甲醇-重水(1∶0.3,V/V)为提取溶剂,在25℃下采用标准的预饱和脉冲序列(ZGPR)压制水峰建立10批不同来源乌梅药材的氢核磁共振(~1H-NMR)指纹图谱,通过"加标准品定性"试验、数据库比对和相关文献比对进行信号归属,采用相关系数法计算10批不同来源乌梅药材~1H-NMR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法进行药材的质量评价。结果:从乌梅药材中同时检测出19种化合物,包括绿原酸、柠檬酸、丁二酸、乙酸、丙氨酸、缬氨酸、γ-氨基丁酸等。其中,乙酸、γ-氨基丁酸和丁二酸为首次从乌梅药材中检测到。10批乌梅药材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0.9,平均为0.974。PCA结果显示,前两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90.3%,与相似度评价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建立的~1H-NMR方法具有整体性和分析快等优点,可为乌梅的质量控制和功效物质的全面检测提供参考。
唐荣伟田玫瑰唐玲杜欢范刚潘正
关键词:乌梅指纹图谱主成分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