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汇娟
- 作品数:21 被引量:216H指数:7
-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武汉东湖浮游植物生态学研究
- 该文研究了武汉东湖浮游植物的季节演替与历史变化,并通过围隔实验分别研究了滤食性鱼类和营养盐对浮游植物的影响.东湖Ⅰ、Ⅱ站浮游植物生物量的最高值出现在冬季和春季,而Ⅲ站生物量的最高值则出现在夏季.由于受到滤食性鱼类摄食、较...
- 唐汇娟
- 关键词:浮游植物滤食性鱼类营养蓝藻水华底泥
- 文献传递
- 潭江下游及黄茅海入海口浮游植物现状被引量:2
- 2009年
- 2003年分别于8和12月对潭江下游及黄茅海入海口的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16个采样点不同时期的叶绿素a在0.28~37.50mg/m3范围内变动,冬季叶绿素a的含量显著高于夏季。16个采样点共观察到浮游植物58属,71种,其中绿藻门27种,硅藻门19种,蓝藻门12种,其余为隐藻、裸藻和甲藻类。16个采样点浮游藻类3次采样的平均丰度在11.2万~69.7万个/L。硅藻丰度最高,优势种为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meneghiniana),湖沼圆筛藻(Cosinodiscuslacustris),线形双菱藻(Surirellacaproni);绿藻丰度居其次,优势种为栅藻(Scerdesmusspp.)等绿球藻目的种类;隐藻主要由啮噬隐藻(Cryptomonaserosa)组成;蓝藻和其他藻类丰度比较低。根据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丰度,该调查水域属于中到富营养水平;浮游植物主要由淡水种类组成。
- 唐汇娟
- 关键词:浮游植物黄茅海
- 池养条件下卵形鲳鲹仔、稚鱼生长与摄食特性被引量:5
- 2009年
- 对人工培育的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早期发育阶段的摄食与生长特性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每日8:00—10:00及16:00—18:00卵形鲳鲹的饱满指数相对较高,卵形鲳鲹摄食节律属于晨昏型,仔鱼出膜后的13、18、23、28、35日龄卵形鲳鲹的日摄食率分别为43.04%、37.76%、37.64%、25.47%和22.12%,呈现逐步下降趋势;卵形鲳鲹仔、稚鱼全长(L)与日龄(t)回归方程为L=0.022 1t2-0.209 3t+2.803 1,R2=0.979 6,体高(h)与日龄(t)回归方程为h=0.013 3t2-0.169 0t+1.515 1,R2=0.980 6,体质量(m)与日龄(t)回归方程为m=0.2×10-6t3.998 8,R2=0.939 8,全长(L)与体质量(m)关系式为m=0.000 4L2+0.004 8L-0.023 2,R2=0.992 3.
- 甘炼郭邦勇刘丽赵会宏唐汇娟梁柳华
- 关键词:卵形鲳鲹仔鱼稚鱼摄食
- 底泥营养物质释放对围隔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被引量:2
- 2012年
- 采用围隔研究了底泥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试验用的8个围隔设置于武汉东湖,其中E1~E4围隔采用富营养的东湖Ⅰ站底泥,E5~E8围隔采用相对贫营养东湖Ⅲ站底泥;E1、E2及E5、E6围隔中注入湖水,其余围隔注入自来水.试验持续2个半月.研究结果表明,加入I站底泥的围隔中pH、总氮(TN)、总磷(TP)平均值显著高于加入Ⅲ站底泥的围隔.E1~E4围隔中自8月初形成持续的微囊藻水华,其生物量显著高于没有微囊藻水华的E7、E8围隔,E5、E6围隔则形成短期微囊藻水华.E1~E4围隔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远低于没有微囊藻水华的E7、E8围隔.上述结果表明,在浅水水体中,底泥对水质的影响要远远大于湖水,围隔中蓝藻水华发生的磷域值介于E5、E6和E7、E8围隔中磷含量之间,为0.06~0.10 mg/L.
- 唐汇娟
- 关键词:围隔富营养化底泥
- 潭江下游及黄茅海入海口底栖动物现状及水质分析被引量:3
- 2009年
- 通过对2003年8—12月潭江下游及黄茅海入海口16个采样点采集的17种底栖动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调查站住底栖动物的栖息密度范围为0—440ind/m^2,平均栖息密度为143.44ind/m^2。底栖动物的生物量范围为0—91.08g/m^2,平均生物量为21.71g/m^2。生物多样性在0—1.61,说明该调查水域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具有种类少,数量大,生物多样性指数不高的特点。如果按照多样性指数评价水体水质的标准,则该水体基本属于中污染到重污染类型,但同时软体动物高的生物量和密度指示该水体水体水质尚清洁。因此,在以底栖动物的多样性指数来评价水质时,还要结合环境指示种及优势种进行分析。
- 唐汇娟厉红梅
- 关键词:底栖动物水质分析黄茅海
- 东江流域吻鮈新记录被引量:1
- 2008年
- 在广东东江流域进行鱼类资源的调查过程中,发现吻鮈Rhinogobio typus的分布,对其分类性状进行了描述.
- 崔科甘练唐汇娟刘丽赵会宏
- 花鳗鲡成鱼肌肉脂肪酸组成分析被引量:4
- 2014年
- 为给花鳗鲡肉质营养评价及饲料研制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分析依据,对花鳗鲡肌肉粗营养成分与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花鳗鲡肌肉的水分含量为68.79%,蛋白质含量为17.58%,脂肪含量为10.86%,其中C14∶0、C15∶0、C16∶0、C18∶0,C16∶0等饱和脂肪酸(SFA)的相对含量为27.6%,C16∶1、C18∶1、C20∶1、C18∶1等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的相对含量为47.04%,C16∶3n-3、C18∶3n-3、C20∶5n-3、C22∶6n-3等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PUFA)的相对含量为9.4%,C18∶2n-6、C20∶4n-6、C18∶2n-6等n-6多不饱和脂肪酸(n-6PUFA)的相对含量为6.66%,多不饱和脂肪酸中DHA的相对含量为2.29%,EPA的相对含量为5.30%。分析结果显示,花鳗鲡肌肉中蛋白质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非常高,属于优质的蛋白和脂肪源。
- 甘炼周李柳李小霞朱少轩刘丽潘庆唐汇娟但学明
- 关键词:花鳗鲡肌肉脂肪酸
- 微囊藻的昼夜垂直变化及其迁移被引量:16
- 2003年
- 研究了浅水富营养湖泊中各理化因子和浮游植物(主要是微囊藻)的昼夜垂直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各理化因子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昼夜变化。受到光照的影响,在夜间,微囊藻由于呼吸作用消耗细胞内的多糖等物质,其细胞密度下降,微囊藻呈现出向水表层迁移的趋势,而在白天由于光合作用,细胞密度上升,导致微囊藻群体向水下层迁移。本实验还发现小群体的微囊藻在水下层停留的时间更长。同微囊藻所不同的是,其它的藻类并没有明显的垂直分布。
- 唐汇娟谢平陈非洲
- 关键词:微囊藻迁移
- 围隔中不同密度鲢对浮游植物的影响被引量:20
- 2006年
- 试验采用2.5 m×2.5 m围隔,共设置4个试验鱼密度:0、116、176、和316 g/m2,研究了不同密度的鲢对浮游植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仅在无鱼围隔中有大量个体较大的透明溞(Daphnia galeata)产生,并且在无鱼围隔中,浮游植物生物量最低,透明度显著的高于其他的围隔。与其它类似的围隔试验所不同的是:在无鱼围隔中没有蓝藻水华的发生。在有鱼围隔中,浮游甲壳动物始终由个体较小的微型裸腹溞占优势。并且浮游植物的生物量随着鲢密度的升高而降低。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在不同鲢密度的围隔中比较相似,与无鱼围隔相比,绿藻和裸藻生物量所占的比率较低,蓝藻生物量所占的比率较高。
- 唐汇娟谢平
- 关键词:浮游植物围隔
- 我国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现状被引量:4
- 2010年
- 目前水族产业发展日益得到世人关注,整体产业规模在140亿美金以上,且每年正以10%的速度发展,但我国水族方面科技人才相当缺乏,制约了水族产业的发展,为解决制约水族产业发展的问题,2003年上海海洋大学设立了水族科学与技术学科试点专业方向,随后又有4所农业院校开设该专业,通过比较各学校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情况,发现我国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存在师资力量缺乏、教材与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实习基地缺乏等问题,严重限制我国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教育的发展。
- 甘炼付京花唐汇娟崔科但学明
- 关键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