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膀胱
  • 3篇膀胱癌
  • 2篇电切
  • 2篇电切术
  • 2篇增生
  • 2篇尿道
  • 2篇前列腺
  • 2篇前列腺增生
  • 2篇肿瘤
  • 2篇疗效
  • 2篇复发
  • 1篇易感
  • 1篇易感性
  • 1篇易感性关系
  • 1篇手术
  • 1篇手术治疗
  • 1篇手术治疗效果
  • 1篇术后
  • 1篇术后复发
  • 1篇丝裂霉

机构

  • 6篇泸州医学院附...

作者

  • 6篇李绪鲲
  • 6篇王应洪
  • 6篇柯井卫
  • 6篇唐义权
  • 6篇罗松涛
  • 1篇唐伟
  • 1篇刘星

传媒

  • 1篇当代医学
  • 1篇吉林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河南外科学杂...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3
  • 3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细胞色素P450酶17基因T-34C多态性与前列腺癌易感性关系的Meta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酶17基因(CYP17)T-34C多态性与前列腺癌易感性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检索EMBase、Ovid、PubMed、Highwire press、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等数据库。查找国内外公开发表的CYP17 T-34C多态性与前列腺癌易感性关系的研究。以病例组及对照组CYP17T-34C等位基因分布的比值比(OR)为效应指标,应用Review Manager 4.2统计软件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选择随机效应模型或固定效应模型对OR进行合并分析。结果最终纳入分析文献19篇,高加索人群病例组4 832例,对照4 746例;东亚人群病例750例,对照1 033例。显性模式下:以野生纯合子TT为参照评估突变纯合子和杂合子(CC+TC)患前列腺癌的风险,高加索人群OR=0.91,95%CI(0.84,0.99),P=0.04;东亚人群OR=1.06,95%CI(0.84,1.34),P=0.63;隐形模式下:以野生纯合子和杂合子(TT+TC)为参照评估突变纯合子CC患前列腺癌的风险,高加索人群OR=0.95,95%CI(0.85,1.07),P=0.40;东亚人群OR=1.05,95%CI(0.85,1.29),P=0.68。结论CYP17 T-34C CC基因型或TC基因型可能是高加索人群中前列腺癌的保护因子。
罗松涛王应洪李绪鲲柯井卫唐义权
关键词:META分析
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5月至2011年12月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的患者56例做为研究对象,对其先采用电切环取石,气压弹道碎石,小切口膀胱碎石此3种手术方法取出膀胱结石,再使用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与术前相比前列腺评分明显下降,尿流率明显提高,残余尿明显减少(P<0.0001)。结论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疗效确切,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较快。
罗松涛王应洪李绪鲲柯井卫唐义权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膀胱结石手术疗效
同期经尿道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探讨同期行经尿道电切(TUR)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安全性及远期疗效。方法2003-12—2011-12,共收治浅表性膀胱癌患者90例,将合并BPH并同期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者42例作为试验组。浅表性膀胱癌仅行TURBt患者48例作为对照组。术后均给予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比较2组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率。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中位随访时间41(14~60)个月,试验组随访期间复发率35.7%(15/42);对照组复发率为41.7%(20/48)。绘制复发曲线经Log-rank检验,2组患者术后复发风险差别无统计学意义,HR=0.69(95%CI:0.56~1.34,P=0.27)。结论同期行TUR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合并BPH安全性有效,且不增加术后肿瘤复发风险。
罗松涛王应洪李绪鲲柯井卫唐义权
关键词:膀胱癌良性前列腺增生复发
膀胱部分切除术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探讨分析膀胱部分切除术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两种不同术式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经过治疗且术后能随访到的135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按术式分为两组,I组膀胱部分切除术64例,II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71例,通过分析其在术后两年内的复发程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程、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比较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结果:Ⅰ组和Ⅱ组的两年内复发率分别为37.5%和3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在手术时程、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比I组短,且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上,Ⅰ组易出现膀胱痉挛症状,Ⅱ组易出现膀胱穿孔与闭孔神经反射。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相对于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具有恢复快、创伤小的特点,其临床疗效更具优势。
罗松涛王应洪李绪鲲唐伟刘星柯井卫唐义权
关键词:膀胱部分切除术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临床疗效
膀胱癌患者肿瘤组织Ki-67、CK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膀胱癌组织中Ki-67与CK 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8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Ki-67、CK 7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将其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进行比较。结果本组88例膀胱癌患者中,Ki-67与CK 7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2%(38/88)与54.5%(48/88);浅表型膀胱癌组织中Ki-67阳性率显著低于浸润型(P<0.05),CK 7阳性率显著高于浸润型(P<0.05)。Ki-67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随分级的增高而增加,CK 7表达随分级的增加而降低。浅表性膀胱癌2年内复发患者中Ki-67阳性率为73.3%,非复发组为54.0%,复发组显著高于非复发组患者(P<0.05)。结论 Ki-67与CK 7表达与膀胱癌的临床及病理分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Ki-67表达阳性可能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罗松涛王应洪李绪鲲柯井卫唐义权
关键词:膀胱癌KI-67CK7免疫组织化学
吡柔比星与丝裂霉素膀胱内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比较吡柔比星与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对预防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复发的疗效与副反应。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87例浅表性膀胱癌术后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吡柔比星和丝裂霉素作膀胱灌注化疗,灌注化疗期间行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定期随访行膀胱镜或B超观评价肿瘤复发时间。结果:吡柔比星组41例,平均随访18.8个月,7例(17.1%)复发,丝裂霉素组46例,平均随访时间19.4个月,10例(21.7%)复发。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复发风险比较Hazard Ratio(HR)=0.71(95%CI:0.27~1.84,P=0.48);吡柔比星组局部副反应发生率为41.5%(17/41),全身副反应发生率为7.3%(3/41),膀丝裂霉素组局部副反应发生率为40.0%(17/46),全身副反应发生率为8.7%(4/4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柔比星与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及副反应方面无差异。
罗松涛王应洪李绪鲲柯井卫唐义权
关键词:吡柔比星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复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