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咸丰

作品数:28 被引量:115H指数:7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唐仲英育种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5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7篇棉花
  • 6篇栽培
  • 5篇栽培技术
  • 5篇西瓜
  • 5篇白粉
  • 5篇白粉病
  • 4篇抗性
  • 4篇技术规程
  • 4篇果实
  • 4篇果实发育
  • 3篇栽培技术规程
  • 3篇生理小种
  • 3篇无籽
  • 3篇小种
  • 3篇鳞茎
  • 3篇激素含量
  • 3篇果实发育期
  • 3篇发育期
  • 3篇丰产
  • 3篇白粉病抗性

机构

  • 17篇西北农林科技...
  • 11篇内蒙古农牧业...
  • 3篇内蒙古大学
  • 2篇河北农业大学
  • 2篇西安文理学院
  • 1篇国家蔬菜工程...
  • 1篇山东棉花研究...
  • 1篇杨凌职业技术...
  • 1篇汉中市农业技...

作者

  • 28篇咸丰
  • 10篇张显
  • 9篇张向前
  • 9篇路战远
  • 8篇张建中
  • 8篇程玉臣
  • 7篇马建祥
  • 6篇程智慧
  • 6篇白海
  • 4篇杨建强
  • 4篇张勇
  • 3篇张德健
  • 3篇王玉芬
  • 3篇陈立宇
  • 3篇张勇
  • 2篇王永琦
  • 2篇王军辉
  • 2篇赵英
  • 2篇刘燕
  • 1篇刘长命

传媒

  • 6篇内蒙古农业科...
  • 3篇西北植物学报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北方农业学报
  • 1篇北方园艺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棉花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西北园艺(蔬...
  • 1篇第十五次全国...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野生甜瓜‘云甜-930’对白粉病抗性的遗传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以经过多代自交选育的高抗白粉病材料野生甜瓜‘云甜-930’(P1)与感病栽培甜瓜‘华莱士’(P2)组配,构建了P1、P2、F1、B1、B2和F26个世代,对大棚栽培条件下各世代材料的白粉病自然发病状况进行考察,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的多世代联合分析法,研究野生甜瓜‘云甜-930’对白粉病的抗性遗传规律。结果显示:野生甜瓜‘云甜-930’对白粉病的抗性遗传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E-0),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相等,da和db均为-15.76,2对主基因的显性效应ha和hb分别为14.98和19.87,第2对主基因的显性效应大于第1对;2对主基因互作效应中除了显性×显性效应(l=-7.73)较小外,其它互作效应均较大,加性×加性效应i为31.46,加性×显性效应jab为-26.86,而显性×加性效应jba为-17.07。该组合的B1、B2和F2群体抗病性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3.31%、69.15%和97.61%,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18.83%、25.86%和0,环境变异在2.39%-7.86%之间。研究表明,野生甜瓜‘云甜-930’对白粉病的抗性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同时还受到环境的影响。在甜瓜抗白粉病育种中,在F2代主基因的选择效率最高。
咸丰张勇马建祥张显杨建强
关键词:白粉病抗性
野生甜瓜云甜-920白粉病抗性遗传研究
甜瓜(Cucumis melo L.)白粉病已成为甜瓜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降低了甜瓜的品质和产量,阻碍了甜瓜绿色生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甜瓜白粉病抗性的遗传规律比较复杂,由于甜瓜白粉病病源菌类型多样,生理小种分化迅速...
咸丰张显张勇马建祥杨建强
关键词:甜瓜白粉病抗性
文献传递
农牧交错区小麦免耕播种丰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被引量:1
2014年
1 适用范围 本规程制定了春小麦田免耕丰产耕种技术要点.适于农牧交错区秸秆覆盖地春小麦田.其它类似地区小麦田丰产耕种技术亦可参照执行。
路战远张德健张向前程玉臣王玉芬张建中白海咸丰
关键词:栽培技术规程农牧交错区春小麦田丰产高效免耕播种
农牧交错区玉米免耕播种节水丰产栽培技术规程被引量:1
2014年
1适用范围本规程制定了玉米田免耕丰产耕种技术要点.适于农牧交错区秸秆覆盖地玉米田.其它类似地区玉米田丰产耕种技术亦可参照执行。2技术内容免耕节水丰产耕种技术体系包括:(1)秸秆与表土处理;(2)播种量与种子处理;(3)免耕播种;(4)肥料管理;(5)灌水管理;(6)杂草与病虫害防治;(7)适时收获;(8)深松等。
张德健路战远张向前程玉臣王玉芬张建中白海咸丰
关键词:栽培技术规程农牧交错区免耕播种丰产节水秸秆覆盖
棉花栽培技术规程
2015年
经多年试验总结,该规程以"矮、密、早"为主要技术要素,规范了内蒙古西部棉区的棉花栽培技术,可系统指导内蒙古西部地区棉花栽培管理的整个过程,即包括棉花的播种、水肥管理、化学调控、病虫草害防治及适时采收等。
路战远咸丰张建中杨建强张向前白海程玉臣柴绍忠王定元苏和
关键词:棉花栽培技术规程
种植密度对内蒙古盐碱旱区不同棉花品种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为在内蒙古西部旱区盐碱地筛选适宜的品种和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在阿拉善盟左旗安排棉花不同密度(22.5万株·hm^(-2)、18万株·hm^(-2)、13.5万株·hm^(-2))与品种(天元一号、K066、中棉所50)试验,研究了密度对不同品种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密度对棉花生长发育与产量的效应因品种而异,密度和品种对产量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3个供试品种(系)均适合在该地区种植,天元一号和中棉所50合理密度为18万株·hm^(-2)左右,K066的合理密度为13.5万株·hm-2左右;在最佳密度下,3个品种的产量差异显著,以当地种植的棉花品种天元一号最好。随密度增加,叶面积指数、生物量呈增加趋势,而株高、茎直径、吐絮率、收获指数、铃重呈下降趋势。
罗振辛承松咸丰杨建强苏和董合忠
关键词:棉花生长发育
水杨酸对大蒜鳞茎形成及其保护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0
2007年
为探寻反季节栽培大蒜生产的理论和技术,实现新鲜大蒜的周年供应,丰富设施栽培结构模式和减轻连作障碍。以两个大蒜品种为试材,在反季节栽培条件下,研究了叶面水杨酸(SA)处理对大蒜鳞茎形成、产量及鳞茎形成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SA处理均能促进大蒜的鳞茎比率和假茎粗,抑制大蒜的株高和假茎长的增长,增加蒜瓣质量、蒜头质量和蒜头产量,提高大蒜鳞茎中POD、SOD的活性,抑制CAT的活性,且以200 mg/L处理的效果最显著。说明SA能显著促进大蒜鳞茎膨大和质量增加,以200 mg/L处理的效果最好,SA对大蒜植株生长有抑制作用;SA能够提高大蒜鳞茎中POD、SOD的活性,抑制CAT的活性。
咸丰程智慧关志华杜慧芳
关键词:大蒜鳞茎水杨酸保护酶活性
陕西关中地区瓜类白粉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定被引量:28
2010年
【目的】对陕西关中地区瓜类白粉病菌的生理小种进行了鉴定,为有效防治陕西关中地区瓜类白粉病及进行抗白粉病新品种的选育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国际通用的一整套甜瓜白粉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寄主,对陕西关中地区不同栽培条件下瓜类作物上收集的38份白粉病菌进行了显微观察和生理小种鉴定。【结果】显微和超显微观察结果表明,采集的38份白粉病菌均是单囊壳白粉菌,其中对IranH、Topmark、Vedrantais、PMR45和NantaisOblong等5个甜瓜鉴别寄主高度感病,而对PMR5、PMR6、Edisto47和WMR29等4个甜瓜鉴别寄主免疫,对PI124111、PI124112、PI414723和MR1等4个甜瓜鉴别寄主表现抗病,与单囊壳白粉菌的生理小种2F.的抗感反应一致。【结论】初步确定陕西关中地区瓜类白粉病菌生理小种为单囊壳白粉菌的生理小种2F.,未发现其他生理小种。
咸丰张勇马建祥张显杨建强许勇
关键词:瓜类白粉病生理小种小种鉴定
棉花覆膜滴灌节水栽培技术规程被引量:1
2015年
经多年试验总结,该规程以棉花"覆膜、滴灌"为技术要点、以"矮、密、早"为主要技术要素,规范了内蒙古西部棉区的棉花覆膜滴灌节水栽培技术,可系统指导内蒙古西部地区棉花节水栽培管理的整个过程,即包括棉花的播前准备、滴灌带的铺设、播种、水肥管理、化学调控、病虫草害防治及适时采收等。
路战远张建中咸丰杨建强张向前白海程玉臣柴绍忠王定元苏和
关键词:棉花覆膜滴灌节水栽培技术规程
西瓜无籽变异株果实发育期激素含量变化特征被引量:5
2011年
以辐射变异西瓜自交分离系内果实有籽株‘406F’和无籽株‘406S’为试验材料,采用形态学观察及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对其果实发育过程以及果肉与种子内源激素动态变化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两类西瓜果实纵横径随生育期推进呈相似的‘慢-快-慢’的‘单S’增长曲线,而果实重量及种子的变化则不同。‘406S’果实重量增加速率较恒定,其种子授粉后15 d停止生长,纵横径及重量开始降低;‘406F’果实重量变化呈‘快-慢-快’的‘双S’曲线,种子大小和重量随发育进程增加迅速。(2)两类西瓜果实发育期果肉与种子内源激素水平及峰值的时间有差异。‘406S’子房赤霉素(GAs)和玉米素核苷(ZRs)含量在授粉后0~3 d较高,且授粉后3~15 d果肉生长素(IAA)含量也高于有籽果实;‘406F’果肉GAs与ZRs含量则在授粉后6~21 d较高,且GAs含量变化与果实纵横径发育曲线相吻合。‘406S’种子IAA、GAs、ZRs含量相对较低,只有脱落酸(ABA)含量随种子退化进程增幅较大;‘406F’种子4种激素含量相对较高,且随种子的发育变幅较大。研究认为,无籽果实与有籽果实发育机制不同,果肉4种激素水平的差异对果实形状影响不大,但对重量增长影响较大;种子内源激素含量与种子发育关系密切,但无籽西瓜种子内源激素含量对果实发育无明显作用。
张勇张显程智慧马建祥咸丰
关键词:西瓜果实发育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