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琛
- 作品数:20 被引量:21H指数:2
-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 日语的条件表达方式:なら、ば、たら、と之辨异被引量:2
- 2005年
- 为使条件表达方式各句型间的关系和特征明朗化,可采取两种方法。第一,把各句型阶梯性分类;第二,运用恒常性与时间概念,条件对象的一般性与个别性,结果句的客观性与主观性等基本概念,使各句型更呈现出其特点,以思考各句型之间的互换可能。“なら”条件设定的独特性决定它本质上很难与其他句型互换。“ば、たら、と”在假定条件中因它们的结果句中存在着共同点而互换可能。但互换后其意义将根据各句型的特点产生变化。
- 周琛
- 老龄关怀的道德哲学基础被引量:3
- 2013年
- 在当代中国型"超载"老龄社会中,原有的孝道、敬老等个人及家庭的道德行为正逐步缺场。关怀是人的一种需求,也是一种价值判断。老龄关怀在实质上,其公共本质是对人的实体的尊重,是对类生命的尊重。老龄关怀的内涵指向对于老龄者的实体性承认,生命个体追求向实体的回归,其根源就是对于人的本源性的一种敬畏,是对人类生命源头的敬畏。"超载"社会老龄关怀的解决,首先应阐明老龄关怀的道德哲学基础,从而可能寻求文化上的互融以实现老龄关怀难题的伦理性突破。
- 周琛
- 关键词:道德哲学伦理生命
- 日本老龄认知症护理的伦理困境被引量:1
- 2021年
-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日本在实现老龄高质量生活方面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以自立支援为核心,拥有伦理的意识,关注生命伦理的日本护理伦理具有鲜明特点。随着老龄化社会的进程不断深入,老龄者不再被视为被动弱者,而是尊重其独立人的主体性尊严。特别值得探究的是,老龄认知症的护理领域面临着诸多的伦理问题,其一,自我决定与代理判断的顺序相异,呈现出老龄认知症个体与家庭的伦理难题;其二,个体尊严与资源分配的价值对立,呈现出老龄认知症个体与机构之间的伦理困境;其三,伦理与法律的兼顾难题,呈现出老龄认知症晚期护理的伦理思考。通过对诸多伦理困境的分析发现,老龄认知症护理遭遇伦理困境时有三种解决路径:直观路径、协商式路径和伦理分析路径。简言之,探明伦理困境之所在,使用伦理四原则、决疑论、关怀伦理等可以探索解决方案。此外,对于伦理价值的判断不仅应遵循伦理原则,还需从医学与法律视角思考及开放式对话,应以老龄认知症个体为核心,同时在家庭、社会组织、制度体系中取其平衡。最终,在老龄认知症护理领域应形成伦理共识,而这将有赖于长期的伦理实践。
- 周琛王晨晨
- 关键词:护理生命伦理伦理困境
- 老龄化社会的伦理新启蒙
- 现代老龄化社会的中国问题即'超载老龄化',它加大了文明的负荷,带来整体失衡,原有的家庭-社会-国家实体有机联结的体系面临崩溃,其本质是老龄生命质量的伦理风险,为此需要老龄化社会的伦理新启蒙.其一,作为道德情感的'孝'是'...
- 周琛
- 关键词:伦理学哲学思想生命质量老龄化社会
- 文献传递
- 伦理视角的财富再分配与老龄生命质量
- 中国的经济改革经过三十年的发展,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之间出现了断裂,形成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即90年代以来中国的阶层、城乡、贫富差距及其不断加大的趋势.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失衡最突出表现为经济增长所带来的财富没有被有效公平...
- 周琛
- 关键词:财富再分配公正伦理
- 文献传递
- 老龄生命质量的伦理关怀研究
- 中国的老龄化社会已经到来。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历程几百年不同,中国极其快速地在约五十年内分别从近代过渡到现代,又从现代直到当代。因而共同体性质的中国社会面临诸多难以回避的社会风险。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有三个鲜明的中国特点。...
- 周琛
- 关键词:生命质量伦理关怀老龄化社会
- 文献传递
- 个人道德、社会伦理的历史统一与老龄生存质量被引量:1
- 2008年
- 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正面临着严峻的老龄问题,这是拥有庞大人口的老龄生存质量的问题。政府已逐步对于养老金、医疗保障等基本方面作出社会伦理的支持,但尚未实现全民保障,特别是关于老龄抚养从本质上未能超越家庭养老的个人道德范畴。但家庭养老也正面临崩溃,从而产生中国2500年来价值道德的重大转换。当代,老龄生存质量因其紧迫性而成为优先课题。它的解决方向就是谋求实现个人道德与社会伦理的历史统一,这是借鉴康德、黑格尔的道德观以及丹麦老龄生存质量经验,结合中国老龄伦理的历史变迁及其发展成果,并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视角得出的结论。
- 周琛
- 关键词:个人道德社会伦理老龄社会
- 基于家庭形态的日本孝行演变轨迹被引量:1
- 2022年
- 在迈向深度老龄化的当下,如何让老人颐养天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日本和我国同样深受孝道影响,发展社会化养老的时间更早。为了在新时代背景下更好地利用“孝”建立中国特色养老体系,孝行在日本历史进程中的变迁及其在不同时代的作用值得探究。通过研究大家族形态时期、二战后泡沫崩溃前后家庭内养老时期以及社会化养老时期中不同家庭形态下的孝行变迁,分析得出孝行、社会、家庭三者相互影响的密切联系,三者的闭环决定了一个时代的养老状况。这一模型揭示了如何以孝行作为媒介,通过家庭和社会层面的改变而改善养老状况将是未来需要探讨的课题。
- 陈彬耀周琛
- 关键词:孝行家庭形态养老老龄化社会
- 独生子女时代老龄社会的伦理建议
- 老龄化是中国当代社会进程的重大特点之一,独生子女政策下形成了新的人口模式即4-2-1家庭结构,成为"独生"时代的主力军。在老龄人抚养方面中国自古都以孝敬的伦理观为指导思想,然而,中国正面对历史上第一次全面进入老龄化的境况...
- 周琛
- 关键词:伦理观老龄社会
- 文献传递
- 老龄关怀的“孝”伦理的现代转换被引量:2
- 2013年
- 通过研究《论语》"孝"的老龄关怀伦理基础,"孝""敬"的老龄社会伦理提升,及其与西方关怀伦理的融通,可以看出,在"孝"的老龄关怀伦理实现当代转换中,应对"仁爱"概念重新评价,应避免现代关怀伦理中与中国传统伦理难以呼应之处,即等级本分、德得统一、追求个人道德而缺失社会伦理的方面。
- 周琛
- 关键词: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