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然

作品数:12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压裂
  • 5篇储层
  • 3篇酸压
  • 3篇裂缝性
  • 3篇裂缝性储层
  • 3篇加砂
  • 3篇加砂压裂
  • 2篇盐岩
  • 2篇氧化碳
  • 2篇增产改造
  • 2篇水分散
  • 2篇水分散体
  • 2篇水分散体系
  • 2篇水力喷射
  • 2篇酸压裂
  • 2篇碳酸
  • 2篇碳酸盐
  • 2篇碳酸盐岩
  • 2篇碳酸盐岩储层
  • 2篇气藏

机构

  • 6篇中国石油天然...
  • 5篇川庆钻探工程...
  • 4篇低渗透油气田...
  • 2篇中国石油塔里...
  • 2篇能源集团
  • 1篇长江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
  • 1篇中国石油集团...

作者

  • 12篇周然
  • 6篇邹鸿江
  • 4篇郑维师
  • 4篇张承武
  • 4篇杨向同
  • 4篇袁学芳
  • 3篇冯觉勇
  • 2篇张承武
  • 2篇苏伟东
  • 2篇刘举
  • 2篇张福祥
  • 2篇张国钰
  • 2篇李勇
  • 1篇李威明
  • 1篇黄超
  • 1篇车明光
  • 1篇周长静
  • 1篇汪小宇
  • 1篇叶文勇
  • 1篇白建文

传媒

  • 5篇钻采工艺
  • 1篇西部探矿工程
  • 1篇油气井测试
  • 1篇钻井液与完井...
  • 1篇天然气勘探与...
  • 1篇第三届天然气...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常规油气藏二氧化碳压裂技术进展及展望被引量:2
2024年
非常规油气藏的开发掀起了一场世界范围内的油气革命,二氧化碳压裂技术有望成为助推这场油气革命的新的、有力的助推器。回顾过去,中国的二氧化碳压裂技术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在机理研究、工艺设计、产品研发及工程应用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进展。着眼当下,在CCUS的大背景下,二氧化碳压裂技术凭借其显著的增能助排优势、突出的单井提产优势以及大规模节水、碳利用的环保优势,应用规模迎来了爆发式的快速增长,但一些瓶颈问题和难题也进一步凸显。一是工程作业能力不足,难以满足非常规油气藏大规模体积压裂作业对注入排量和液量的需要;二是工程作业成本高,效益开发矛盾突出。展望未来,二氧化碳压裂技术下步将对标非常规油气藏体积压裂作业模式,使其在作业规模、投入产出方面能够达到与其相当的水平。重点工作包括:加速核心技术升级、加快建设以二氧化碳压裂为核心的全碳链的绿色示范工程、探索CCUS+二氧化碳压裂的新模式、评价二氧化碳压裂的碳埋存潜力及建立健全技术标准,推动技术成果转化,实现产业化。
孙虎孙虎王军闯苏伟东陈平王军闯周长静张承武杜焰
关键词:非常规油气增产机理泡沫压裂
一种新型抗凝析油起泡剂的研制与性能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针对起泡剂耐温、耐盐及抗凝析油的性能特点,结合中海油某油气田气藏的特点,同时根据表面活性剂的起泡和稳泡性能,研制出了一种新型抗凝析油起泡剂。对该新型抗凝析油起泡剂进行一系列性能评价,得出新型抗凝析油起泡剂在室温下蒸馏水含40%的凝析油中,泡沫质量分数77%,半衰期14.67min;在140℃下含40%的凝析油的某油田地层水中泡沫质量分数70%,半衰期5min。该起泡剂与某油田压裂液添加剂配伍性能良好,适合该压裂液体系。
蒋文学李楷周然赵倩云汪小宇李勇李养池
关键词:凝析油半衰期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超深高压裂缝性储层加砂压裂技术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针对大北、克深超深高压裂缝性砂岩储层改造的"三高"难题(施工泵压高、压裂液性能要求高、砂堵风险高),研究了降低井口施工泵压的对策,通过研发耐高温加重压裂液体系,配置大通径管柱结构,优选小粒径高强度支撑剂,配套高压施工设备和井口,应用小型测试压裂技术、支撑剂段塞技术、酸预处理技术等压前预处理技术,配合加砂压裂现场实施控制,形成了超深高压裂缝性砂岩储层改造技术,在大北、克深气田取得较好的增产改造效果。
郑维师邹鸿江周然张承武何毅吴军刘宇凡
关键词:超深加砂压裂
高温高压裂缝性储层分层加砂压裂技术及应用被引量:6
2013年
DB气田属于典型的超深高温高压巨厚裂缝性低渗气藏,改造难度大。分层压裂改造是开发该类储层,提高气田整体开发效果的有效手段。文章结合DB气田储层特征,开展了地应力剖面结合储层裂缝特征的分层技术研究,优化分层改造管柱结构配置及相关配套技术研究等。通过研究,形成适宜的分层压裂工艺技术,并在X102井首次应用,施工排量3.7~4.5m3/min,最大施工泵压102MPa,共注入地层液量1211m3,加砂76.9m3,最高砂浓度369kg/m3。通过压后效果评估表明,压裂形成了长的人工支撑裂缝,沟通天然裂缝系统;分层效果明显,储层得到有效动用,增产效果显著。该工艺成功应用,解决了DB气田分层压裂技术瓶颈,为气田高效开发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对库车山前同类区块也具有重要推广和借鉴意义。
邹鸿江袁学芳张承武车明光周然冯觉勇
关键词:高温高压深井裂缝性低渗气藏分层压裂
油管带压拖动分段喷射压裂在塔里木油田的应用
为提高塔里木水平井的单井产能和开发效率,探索塔里木油田高温、高压、超深水平井“安全高效”的完井工艺,利用带压作业装置拖动油管进行了水力喷射分段压裂的先导性试验,介绍了带压作业和水力喷砂分段压裂的技术原理、工艺特点。通过现...
张承武杨向同郑维师邹鸿江周然
关键词:塔里木油田带压作业水力喷射分段压裂
文献传递
水力压裂缝高控制技术发展现状被引量:4
2011年
水力压裂中裂缝高度的控制非常重要。多年来国内外在裂缝高度延伸理论研究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研究表明对缝高控制起主要作用的是生产层和遮挡层的应力差,其次是岩石特性和各种工程参数。在缝高控制的工程技术研究上形成了多项技术,其中人工隔层技术现场应用较多,但目前推广应用的较少。将缝高控制技术和缝高诊断技术结合是该技术发展的一个好的方向。
黄超李威明李雪原周然邹鸿江
关键词:人工隔层
二氧化碳干法加砂压裂增黏剂研制被引量:8
2017年
用于干法加砂压裂的二氧化碳黏度低,致使携砂困难,进而压裂造缝效果不理想。提高二氧化碳黏度是二氧化碳干法加砂压裂的关键技术之一。根据路易斯酸碱作用机理,选用具有路易斯碱属性的油酸甘油酯与环己烷和氯仿按照(2.6~4.3)(1.0~2.3)(1.6~2.6)比例混合,得到一种新型不含氟两亲性脂肪族液态二氧化碳增黏剂ZNJ。采用德国MARSⅡ型流变仪进行黏度测试,20~25℃、18~20 MPa下,体积分数为7%的ZNJ可使液态二氧化碳黏度提高至8.82m Pa·s;通过手摇泵控制加压,控制压力为10~20 MPa,在温度为7~18℃、剪切速率为170 s-1下,体系黏度变化不超过13%。在苏里格气田试验5井6层次,ZNJ体积分数为3%时,使用支撑剂为40/70目陶粒,最大单层加砂量10 m3,平均砂比6.1%,压裂施工压力平稳,裂缝延伸方位与常规压裂监测结果基本一致。以油酸甘油酯、环己烷和氯仿复配的增黏剂可以解决二氧化碳增黏问题。
白建文白建文周然高伟高伟高伟
关键词:压裂二氧化碳苏里格气田
用于酸压裂增产改造的固体酸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酸压裂增产改造的固体酸及其制备方法,常温条件下为惰性水不溶固体粉末或颗粒,其组成按重量份为10~85份可生成强酸的化合物、10~85份可水解生成有机酸的水不溶化合物和0.1~10份助熔剂;其水分散体系,...
张福祥张国钰袁学芳杨向同刘举冯觉勇周然刘会锋
用于酸压裂增产改造的固体酸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酸压裂增产改造的固体酸及其制备方法,常温条件下为惰性水不溶固体粉末或颗粒,其组成按重量份为10~85份可生成强酸的化合物、10~85份可水解生成有机酸的水不溶化合物和0.1~10份助熔剂;其水分散体系,...
张福祥张国钰袁学芳杨向同刘举冯觉勇周然刘会锋
文献传递
二氧化碳压裂机理的实验研究及矿场实践
2025年
为了揭示二氧化碳压裂造缝机理,采用二氧化碳压裂大型物理模拟实验、X射线衍射检测、岩石力学测试、岩样CT扫描及对现场压裂的水击压力响应、井下微地震裂缝监测解释等手段,从小尺寸岩样、大尺寸岩样及大尺度矿场3个尺度开展了实验及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超临界二氧化碳在岩石中具有极强的滤失穿透性,其形成的人工裂缝面积远小于常规水力压裂;(2)二氧化碳对地层岩石中的方解石和白云石具有明显的溶蚀作用,并导致岩石杨氏模量值、剪切模量值和抗压强度值减小,岩石脆性指数增大;(3)受二氧化碳浸泡的影响,岩石破裂后所形成的裂缝断面较粗糙、整合性差,即使在没有支撑剂支撑的条件下仍具有较好的导流能力,实现了人工裂缝的自支撑;(4)二氧化碳压裂瞬时停泵压力表现为小幅度长时间的波动,其压力传导特征与常规水力压裂存在着明显的区别;(5)超临界二氧化碳压裂的混合断裂机制较好地解释了二氧化碳压裂物模实验中声发射信号少、矿场压裂试验中微地震事件少的现象,证明了超临界二氧化碳压裂的混合断裂机制理论的合理性。结论认为,在没有支撑剂加入的情况下,二氧化碳形成的人工裂缝能够起到较好的油气增产作用,也由此证明了二氧化碳压裂自支撑理论的合理性。
苏伟东苏伟东叶文勇周然杜焰叶文勇何鑫岩
关键词:岩石力学溶蚀作用自支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