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莹
- 作品数:21 被引量:45H指数:5
- 供职机构:江苏省宏观经济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 我国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及其优化研究
- 工业化初、中期地区产业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已成为大国经济增长的一般特征,但在中国似乎存在一个“悖论”——经济增长始终伴随着持续的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化。进入新世纪以来,这一问题在新一轮经济增长讨论中再一次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 周志莹
- 关键词:产业结构区域产业结构趋同自主创新
- 文献传递
- 江苏城市科技进步水平综合评价及对策建议
- 2016年
-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江苏省科技进步水平近年来有长足发展,但区域内部不平衡问题仍然制约了江苏整体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空间。本文根据《江苏省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结果》,比较分析江苏省内各地级市科技进步综合评价情况,将全省各市分为四个层级,通过分析各层级间的优势及短板,提出各层级提升科技进步水平的对策建议。
- 周志莹
- 南京推进“走出去”战略布局优化及对策建议
- 2019年
- 南京开放型经济已经进入“全面开放”新阶段。文章基于南京产业优势和创新经济发展方向,提出构建南京“走出去”战略“631”重点产业体系;基于全球不同区域的发展条件,提出优化南京“走出去”战略全球多层次空间布局。同时,文章提出培育跨国经营企业群、加强政府支撑服务能力、提升政府监管保障水平、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以及构建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支撑的“走出去”促进体系的相关举措和政策建议。
- 周志莹
- 推进对外开放的发展路径与举措研究——以拉萨市为例
- 2017年
- 推进对外开放是拉萨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通过实证分析拉萨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分析对外开放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分析融入开放战略、建设开放通道、打造开放载体、培育开放产业的发展路径,最后提出了推进拉萨市对外开放的关键举措。
- 周志莹李晓清
- 关键词:一带一路开放型经济
- 江苏服务业领域利用外资的现状特征及建议被引量:10
- 2005年
- 随着中国入世过渡期即将结束,我国服务业将全面向外资开放,江苏服务业应该如何加大利用外资力度,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显得尤其重要。该文分析了江苏服务业发展的现状,以及目前外商投资江苏服务业领域各行业的特点,剖析了制约江苏服务业领域吸引外资的因素,并对江苏服务业领域提高利用外资水平提出了对策建议。
- 祖强周志莹
- 关键词:服务业外资利用投资环境
- 江苏丘陵地区开发与特色经济发展研究被引量:1
- 2006年
- 通过对江苏丘陵地区的调查研究,笔者详细介绍了江苏丘陵地区的分布状况,并按照中央以及省委文件精神,提出了丘区实现资源合理开发和科学利用的“四大原则”,且着重分析了丘区特色经济发展的“六大思路”。
- 储东涛卢名辉周志莹
- 关键词:特色经济
- 推进众创空间发展的路径选择与对策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发展众创空间是经济新常态下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和实现路径。为此,通过分析国家相关政策以及当前发展态势和问题,提出我国推进众创空间发展的路径选择,并围绕这些路径提出相应对策建议,更好地引导各类人群从事创新创业活动,打造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 周志莹
- 利用非并网风电进行海水淡化系统的优势分析
- 利用非并网风电进行海水淡化的系统,作为国家973计划风能项目研究成果之一,是风能多元化利用的典型案例。把风电作为海水淡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清洁能源供给,不但可以解决传统海水淡化系统高耗能,还可以解决风电上网难的问题。...
- 王刚周志莹顾为东
- 关键词:海水淡化系统可再生能源资源利用
- 非并网风电海水淡化效益优势分析
- 海水淡化是有效解决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途径,但其高耗能特性又制约了大规模应用.非并网风电不仅破解了风电上网难道,而且可以作为海水淡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清洁能源供给.本文分析了非并网风电海水淡化系统的特性,并把该系统...
- 王刚周志莹顾为东
- 关键词:海水淡化系统非并网风电能源利用
- 文献传递
- 长三角浅海辐射沙洲风能资源开发与非并网风电产业发展研究被引量:6
- 2009年
- 近年来,由于长三角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其中电力的缺口尤其明显,同时更面临着严峻的环境污染形势,迫切需要改变能源格局,改善生态环境,对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应用。位于长三角的东台、如东、大丰三市浅海辐射沙洲风能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地质条件优越、灾害性气象概率低、没有航道、没有大型渔场和地下线缆,又地处电力负荷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基础好、人才基础厚实、资本市场发育良好、内在动力强等优势,非常适合发展大规模、超大规模海上风电场,发展空间巨大,如开发其中15%的风能资源,即可兴建一个相当于年产4250×104t标煤(相当于年开采量2980×104t原油)、每年减排1.12×108tCO2的永续绿色能源基地,不占用耕地、不产生移民、也没有生态安全问题。本文针对海上大规模风电场间歇和波动的巨大电能难以为电网承受的难题,提出大规模非并网风电与高耗能负载相结合的新路径,建设若干"无碳型"高耗能绿色重化工产业,利用风能替代化石能源,实现"高碳能源向无碳能源"的跨越;建设一系列利用非并网风电直接进行大规模海水淡化和规模化制氢的产业基地,100%利用海上风电进行大规模海水淡化和制氢,由输电上岸变为输淡水上岸、输气上岸。
- 顾为东周志莹邱涛
- 关键词:长三角辐射沙洲风能海上风电场非并网风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