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世骥

作品数:28 被引量:151H指数:8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4篇超声
  • 11篇肝癌
  • 8篇微泡
  • 8篇细胞
  • 8篇聚焦超声
  • 8篇高强度聚焦超...
  • 8篇超声微泡
  • 5篇基因
  • 4篇血管
  • 4篇造影
  • 4篇造影剂
  • 4篇肿瘤
  • 4篇自杀
  • 4篇自杀基因
  • 4篇肝癌细胞
  • 4篇癌细胞
  • 4篇HSV1-T...
  • 3篇蛋白
  • 3篇缺氧
  • 3篇缺氧诱导

机构

  • 22篇重庆医科大学...
  • 7篇重庆医科大学
  • 3篇海口市人民医...
  • 3篇云南省肿瘤医...
  • 2篇重庆市第五人...
  • 1篇湖北医药学院
  • 1篇重庆黔江中心...
  • 1篇崇州市第二人...
  • 1篇綦江县人民医...

作者

  • 28篇周世骥
  • 15篇李生伟
  • 14篇刘长安
  • 9篇龚建平
  • 6篇唐勇
  • 6篇丁雄
  • 5篇谭晶
  • 4篇刘作金
  • 4篇李红阳
  • 3篇徐越
  • 3篇王继见
  • 3篇艾志国
  • 3篇王薇
  • 3篇王亚旭
  • 2篇朱鹏
  • 2篇蔡宇
  • 2篇廖伟
  • 2篇付志豪
  • 2篇乔正荣
  • 2篇张映林

传媒

  • 5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中华肝脏病杂...
  • 2篇中国现代普通...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生理科学进展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中国现代手术...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基础医学教育
  • 1篇临床医学进展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3
  • 2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6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强度聚焦超声不完全消融对体外培养肝癌细胞的影响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通过高强度聚焦超声不完全消融筛选残留肝癌细胞,探讨其生物学行为改变及对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在声功率5 W下,获得高强度聚焦超声辐照肝癌细胞的温度-时间关系,在某一温度下筛选出高强度聚焦超声不完全消融最佳肝癌细胞亚系并继续培养获得稳定子代。细胞活性实验检测细胞增殖率及热耐受性;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检测迁移和侵袭能力;观察内皮细胞管腔形成的变化。结果随着高强度聚焦超声照射时间增加,温度增加,细胞死亡率增加,在48℃及以上温度肝癌SMMC7721细胞基本全部死亡,而47℃筛选出的SMMC7721肝癌细胞亚系增殖率、热耐受性较正常肝癌细胞增强(P<0.05),运动能力、侵袭能力无明显变化(P>0.05);并能促进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管腔形成(P<0.05)。结论高强度聚焦超声能够杀灭肿瘤细胞,然而高强度聚焦超声不完全消融会促使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转变并能促进血管形成。
张映林陈蛟吴涯昆张文锋周世骥李生伟
关键词:肝癌高强度聚焦超声血管形成
全反式维甲酸增强携单纯疱疹病毒胸苷酸激酶基因的超声微泡对SMMC-7721细胞的旁观者效应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经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诱导后,单纯疱疹病毒胸苷酸激酶/丙氧鸟苷系统(HSV-TK/GCV)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旁观者效应的影响。方法免疫组化法观察经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前后SMMC-7721细胞连接蛋白Cx32的表达;将含有HSV-TK基因的质粒通过静电吸附在脂质微泡表面上,采用超声辐照转染并用倒置显微荧光镜及RT-PCR观察TK基因的转入及表达;MTT法观察经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后HSV-TK/GCV对肝癌细胞SMMC-7721的旁观者效应。结果经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后SMMC-7721细胞膜上Cx32表达明显增加,而胞质内仅少量表达;通过超声辐照后HSV-TK基因可顺利转入SMMC-7721细胞中并稳定表达;与对照组相比,经全反式维甲酸诱导组可明显提高HSV-TK/GCV对肝癌细胞SMMC-7721的旁观者效应(P<0.05)。结论全反式维甲酸可提高SMMC-7721细胞中连接蛋白Cx32的表达且能正确定位于细胞膜上,这可能与其能增强HSV-TK/GCV系统对肝癌细胞SMMC-7721的旁观者效应有关。
廖伟李生伟刘长安龚建平丁雄蔡宇周世骥
关键词:维甲酸超声微泡连接蛋白32
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9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5
2012年
20世纪90年代初Phillip等[1]和Fletcher等[2]先后报道了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aparoscopic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这是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之后,腹腔镜外科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飞跃,随着腹腔镜手术的发展与不断成熟,专业医师操作水平的提高、经验的日益丰富。
李红阳周世骥王薇谭晶丁雄李生伟龚建平刘长安
关键词:腹腔镜探查胆石症胆道探查取石术
RGD肽修饰的相变型纳米粒联合低强度聚焦超声对胃癌的体内外寻靶及显像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制备RGD肽修饰的载全氟己烷(PFH)高分子聚合物纳米粒(RGD-PFH-NPs),考察其基本特性、体内外靶向性,并联合低能量聚焦超声(LIFU)进行体内外超声成像。方法通过双乳化法和碳二亚胺法制备靶向纳米粒RGD-PFH-NPs;观察其形态和分布,测量其粒径、电位、连接率;考察其体外热致相变、LIFU致相变能力和体内外超声造影成像功能;通过靶向组和非靶向组观察纳米粒对人胃癌细胞株MGC803和荷瘤裸鼠肿瘤组织的靶向性。结果制备的样品为乳白色混悬液,光镜和透射电镜下为球形,大小均匀,分散性良好,粒径(259.3±42.6)nm,Zeta电位(-17.6±5.4)mV,RGD肽连接率为89.13%;70℃水浴及LIFU辐照下RGD-PFH-NPs均能发生明显相变,体内外二维超声模式和造影增强模式下均有良好的造影成像功能;靶向RGD-PFH-NPs组和非靶向PFH-NPs组与MGC803细胞结合率分别为82.59%、2.96%;肿瘤组织中靶向RGD-PFH-NPs组的纳米粒累积显著高于非靶向PFH-NPs组(P<0.05)。结论制备出的胃癌靶向相变型纳米粒RGD-PFH-NPs具有良好超声造影成像功能,对人胃癌细胞MGC803及胃癌组织有明显的靶向作用,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胃癌超声靶向造影剂。
刘章露曦王亚旭郝兰周世骥
关键词:胃癌纳米粒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大柴胡汤加减方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25例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大柴胡汤加减方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预后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SPA患者47例随机分为两组,中药+常规治疗组25例,常规治疗组22例.观察两组在并发症、继发感染、死亡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的差异;临床疗效评估采用APACHEⅡ评分系统.结果:中药+常规治疗组25例患者中,存活23例,死亡2例;常规治疗组22例患者中,存活17例,死亡5例;APACHEⅡ评分在中药+常规治疗组中下降显著,与常规治疗组在各时间点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药+常规治疗组在继发感染并发症、血淀粉酶及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和费用上均少于常规治疗组,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大柴胡汤加减治疗SAP疗效确切,可明显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用.
梅礼强周世骥唐先斌岳红
关键词:中药疗效安全性
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丙氧鸟苷自杀基因治疗对VX2荷瘤兔免疫力的影响
2011年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UF)联合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丙氧鸟苷(HSV-tk/GCV)治疗对VX2荷瘤兔的肿瘤免疫耐受和特异性抗肿瘤免疫的影响。方法将40只实验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肿瘤组、HIFU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10只,其中HIFU组给予HIFU单独治疗,联合组给予HIFU和HSV-tk/GCV联合治疗。于治疗后第13天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兔外周血CD4+CD25+Treg(Treg)细胞的数量变化情况,ELISA法检测外周血血浆IL-10,TGF-β的浓度,MTT法检测兔脾淋巴细胞对VX2肿瘤细胞的体外杀伤活性。结果肿瘤组外周血Treg细胞数量[(8.30±0.69)%]、IL-10水平[(67.82±4.52)pg/ml]和TGF-β水平[(6.55±0.45)μg/ml]相对于对照组[(5.30±0.45)%、(54.58±3.53)pg/ml、(5.51±0.27)μg/ml]均显著升高(P<0.01);HIFU组Treg细胞数量[(7.00±0.56)%]、IL-10水平[(60.32±4.70)pg/ml]、TGF-β水平[(6.22±0.19)μg/ml]明显低于肿瘤组(P<0.01,P<0.05);联合治疗组Treg细胞数量[(6.40±0.72)%]和TGF-β水平[(5.86±0.31)μg/ml]低于HIFU组(P<0.05),而IL-10水平[(58.79±4.42)pg/ml]变化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杀伤实验显示HIFU组和联合治疗组脾淋巴细胞对VX2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分别为(31.62±3.09)%、(29.48±2.68)%,明显高于对照组[(13.94±2.45)%]和肿瘤组[(12.00±2.96)%](P<0.01),但联合治疗组和HIFU组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FU联合HSV-tk/GCV治疗后,宿主肿瘤免疫耐受情况得到改善,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力增强。
徐越周世骥艾志国陈勇李生伟刘长安
关键词:HIFUHSV-TK/GCVTREG肿瘤免疫
超声微泡包裹单纯疱疹病毒Ⅰ型胸苷激酶自杀基因靶向治疗小鼠肝癌的效果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超声微泡携单纯疱疹病毒Ⅰ型胸苷激酶(HSV1-TK)基因在小鼠肝癌细胞H22移植瘤组织中的转染效果及联合更昔洛韦(CCV)后对肿瘤的抑瘤效应。方法建立小鼠肝癌(H22)皮下移植瘤模型40只,随机分成4组,分别经鼠尾静脉注射入等量磷酸盐缓冲液(A组)、HSV1-TK(B组)、HSV1-TK(C组)、HSV1-TK+做泡(D组),每次注射200μl,每隔3d注射1次,共注射3次;对C组、D组小鼠分别给予1MHz、2W/cm^2、5min超声辐照。首次注射HSV1 TK48h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组织中TK蛋白的表达情况,且各治疗组分别从腹腔注射GCV0.2ml(100mg·kg^-1·d^-1),连续注射14d。测肿瘤大小,计算抑瘤率,治疗结束后处死动物行病理学检查。数据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法。结果在超声引导下微泡包裹的HSV1-TK基因可以准确定位于肿瘤组织并靶向释放,在处理组中均有TK蛋白的表达,其中D组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抑瘤率在A组、B组、C组、D组中分别为0、3.90%±1.80%、22.70%±2.86%、41.25%±3.20%(C组、D组与B组相比,P值均〈0.05;D组与C组相比,P〈0.05)。HE染色结果显示D组较A组的坏死病变程度明娃减轻。结论超声辐照可破坏包裹HSV1-TK基因的微泡以定位释放,既增加了肝癌基因治疗的靶向性,又提高了外源基因的转染效率,从而增强了自杀基因对小鼠肝癌的杀伤效果。
周世骥刘长安龚建平刘作金唐勇李生伟徐越艾志国
关键词:肝细胞基因HSV1-TK超声微泡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对肝癌细胞裸鼠移植瘤低氧诱导因子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后的残余肝癌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HIF-1α)、P53和凋亡的变化及关系.方法 建立肝癌HpG2细胞系裸鼠移植瘤模型30只,采用CZF-Ⅱ型HIFU治疗仪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后1、3及5d和1及2周组.HE染色观察标本病理变化;TUNEL法检测残余癌组织凋亡及计算凋亡指数;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IF-1α、P53蛋白和mRNA水平.结果 治疗后有残余肿瘤细胞和大片坏死区域.与其他组相比,凋亡指数在3d组显著升高(P<0.05),在5d、1和2周组逐渐下降.HIF-1α和P53蛋白在各组中出现强弱不同的表达.HIF-1α和P53蛋白和mRNA在治疗后1~3d表达逐渐升高,在3d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在5d、1和2周组逐渐下降.结论 HIFU治疗肝癌细胞裸鼠移植瘤后可以促进残余癌细胞凋亡,此可能与HIF-1α、P53基因表达异常关系密切.
付志豪武伦乔正荣周世骥李生伟
关键词:肝癌低氧诱导因子高强度聚焦超声
精神疾病与胃肠道疾病风险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孟德尔随机化分析
2025年
本研究采用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探讨精神疾病与胃肠道疾病风险之间的因果关系。利用精神基因组学联盟(PGC)的GWAS数据,选取精神分裂症、重度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相关的SNP作为工具变量,并结合IEU数据库的胃肠道疾病数据,分析其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和慢性胃炎的影响。结果显示,重度抑郁症显著增加GERD (OR = 1.505, P = 2.57 × 10−13)和胃溃疡(OR = 1.294, P = 1.48 × 10−4)的风险,而PTSD也增加了GERD的风险(OR = 1.180, P = 0.003),但其他精神疾病与胃肠道疾病之间未发现显著相关性。本研究揭示了重度抑郁症和PTSD对GERD的潜在致病作用,同时发现重度抑郁症可能增加胃溃疡的风险,为精神疾病患者的胃肠道健康管理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This study utilized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psychiatric disorders and the risk of gastrointestinal (GIT) diseases. GWAS data from the Psychiatric Genomics Consortium (PGC) were used, selecting SNPs associated with schizophrenia,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bipolar disorder, and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as instrumental variables. GIT disease data were obtained from the IEU database to analyze their effects on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 gastric ulcer, duodenal ulcer, and chronic gastrit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risk of GERD (OR = 1.505, P = 2.57 × 10−13) and gastric ulcers (OR = 1.294, P = 1.48 × 10−4), while PTSD also increased the risk of GERD (OR = 1.180, P = 0.003). However, no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was found between other psychiatric disorders and GIT diseases. This study highlights the potential pathogenic role of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and PTSD in GERD and suggests that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ay also increase the risk of gastric ulcers, providing new scientific evidence for the gastrointestinal health
罗杰周世骥
关键词:胃肠道疾病精神疾病
负压十字缝合在回肠造口还纳术中的应用
2023年
目的探讨负压十字缝合技术用于回肠造口还纳术的可行性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1年3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胃肠外科应用负压十字缝合技术行回肠造口还纳术的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直肠癌13例,均为低位直肠癌(7例为超低位直肠癌),家族性息肉2例,外伤2例。负压十字缝合操作方法:①沿菱形切口切缘常规完成造口游离皮瓣及吻合,皮下放置简易负压引流球。②取菱形各边的中点各缝1针,可吸收缝线环形缝合皮内各边缘,拉紧结扎时中心不留缝隙。③采用敷贴严密关闭切口,引流球保持负压。记录患者的手术参数及切口感染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造口还纳,手术时间平均(100.7±56.6)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0.0±22.9)mL。无一例发生术后感染。术后第1 d疼痛VAS评分为(0.9±1.2)分,术后住院时间(9.8±2.5)d,伤口愈合时间(9.0±2.4)d,住院总费用(24104.7±8524.7)元。失访1例,余16例于术后半年随访,切口美容满意度评分平均(9.1±1.0)分。结论采用负压十字缝合技术行回肠造口还纳术,切口感染风险低,愈合时间短,同时兼具操作简单、经济适用、美观的特点,值得推广和应用。
盛琪周世骥
关键词:负压闭式引流切口感染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