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预防性治疗妊娠期无症状阴道念珠菌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母婴结局的影响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探讨预防性治疗妊娠期无症状念珠菌病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于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门诊初次产检的孕12~28周孕妇2 081例,将431例阴道念珠菌阳性的孕妇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215例和对照组216例。观察组采用克霉唑阴道上药100 mg/d,连续用药10 d;对照组予以孕期常规护理,未接受药物治疗。比较两组孕妇的早产发生情况和母婴结局。结果观察组孕妇的阴道念珠菌治愈率为94.0%(202/215),对照组的治愈率为58.8%(127/216),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早产发生率为5.1%(11/215),对照组为13.9%(30/216),两组早产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发生绒毛膜羊膜炎[5.1%(11/215)vs 6.0%(11/216)]、产后出血[1.9%(4/215)vs 1.4%(3/216)]和剖宫产率[21.9%(47/215)vs 29.2%(63/21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肺炎[3.3%(7/215)vs 2.8%(6/216)]、新生儿黄疸[6.5%(14/215)vs 5.1%(11/216)]和胎儿窘迫[5.2%(11/215)vs 6.0%(13/216)]的发生率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预防性治疗妊娠期无症状阴道念珠菌病可降低早产的发生率。
- 吴利荣胡晓继李少荣
- 关键词:妊娠阴道念珠菌病早产克霉唑
- 木犀草素对子痫前期大鼠滋养层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 2022年
- 目的探讨木犀草素(LUT)对子痫前期(PE)大鼠滋养层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取妊娠10 d 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20、40、60 mmol/L LUT(LUT-L、LUT-M、LUT-H)组,每组各12只,模型组和给药组大鼠皮下注射100 mg/(kg·d)亚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建立PE大鼠模型,对照组大鼠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天1次,注射6 d。妊娠16 d的大鼠分别予以20、40、60 mmol/L LUT腹腔注射,对照组、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天1次,注射5 d。测量各组大鼠妊娠10、16、21 d尾动脉血压及24 h尿蛋白水平;妊娠21 d,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滋养层组织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滋养层组织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Bax)、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PI3K(p-PI3K)、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AKT(p-Akt)、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磷酸化eNOS(p-eNOS)蛋白表达量。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妊娠10 d,各组大鼠尾动脉收缩压、舒张压、24 h尿蛋白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妊娠16 d,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LUT-L组、LUT-M组、LUT-H组大鼠尾动脉收缩压、舒张压、24 h尿蛋白含量升高(P均<0.05);妊娠21 d,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LUT-L组、LUT-M组、LUT-H组收缩压[(110.33±3.67)比(147.28±4.16),(131.29±4.31),(124.46±4.27),(118.54±4.18)mmHg]、24 h蛋白尿、细胞凋亡率[(1.38±0.34)%,(43.45±3.72)%,(39.21±3.53)%,(27.86±3.41)%,(23.21±3.28)%]和Bax蛋白表达量均升高;Bcl-2、p-PI3K/PI3K(1.06±0.09比0.25±0.02,0.37±0.03,0.57±0.06,0.73±0.08)、p-Akt/Akt(0.87±0.08比0.11±0.01,0.23±0.03,0.56±0.07,0.78±0.06)和p-eNOS/eNOS蛋白表达水平(0.85±0.07比0.09±0.01,0.16±0.02,0.38±0.04,0.69±0.07)均降低(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LUT-L组、LUT-M组、LUT-H组大鼠尾动脉收缩压、舒张压、滋养层组织细胞凋亡率和Bax蛋白表达量降低,Bcl-2、p-PI3K/PI
- 刘莎莎孙国强吴利荣
- 关键词:木犀草素子痫前期滋养层细胞凋亡信号通路
- AQP1、AQP8在病变宫颈上皮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究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1,AQP1)及水通道蛋白8(aquaporin-8,AQP8)在病变宫颈上皮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蛋白质印迹法对32例宫颈炎、95例宫颈癌及3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Ⅲ患者AQP1、AQP8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分析。结果:3组AQP1微血管密度及AQP8阳性表达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3组AQP1/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AQP8/GAPDH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患者AQP1、AQP8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浸润深度、肿瘤直径等显著相关(P<0.05)。结论:不同宫颈上皮组织病变程度的AQP1、AQP8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QP1、AQP8在宫颈癌病情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病理意义。
- 吴利荣
- 髂内动脉灌注化疗与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对比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探讨髂内动脉灌注化疗与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83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142)和对照组(n=141)。对照组给予髂内动脉灌注化疗,观察组给予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1年生存率及复发转移情况、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73.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10%)(Z=-4.649,P=0.000)。两组介入治疗后,观察组发热及腹痛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28.352,P=0.000;χ~2=30.789,P=0.000)。观察组1年生存率(96.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07%)(χ~2=4.638,P=0.031);局部复发率(14.08%)低于对照组(24.82%)(χ~2=5.082,P=0.024);远处转移率未见统计学差异(χ~2=0.678,P=0.410)。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率为35.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53%)(Z=-2.671,P=0.008)。结论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晚期宫颈癌患者近期临床疗效显著,患者1年生存率升高,局部复发率降低,生活质量得以改善,但发热、腹痛等栓塞综合征较为常见。临床中,我们在选择介入治疗方案时,还应综合考虑患者临床分期,综合确定治疗方案。
- 吴利荣韩阳谭明
- 关键词:子宫动脉化疗栓塞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宫颈癌复发转移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与远期脑血管病发生的关系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与远期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002-01—2012-01收治的238例妊娠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研究对象,选择同期诊治的320例正常孕产妇为对照组研究对象。比较2组患者临床特点及远期脑血管病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居住地区、体重指数、孕周、妊娠年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及文化程度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次及新生儿身高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患者脑血管病发病率为10.1%,显著高于对照组4.1%,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为脑血管病发病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妊娠高血压患者有自身疾病特点,是远期脑血管病发病的独立风险因素。
- 吴利荣张婧
-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脑血管病
- 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硅酮凝胶治疗剖宫产皮肤瘢痕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4
- 2016年
- 目的评价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硅酮凝胶治疗剖宫产皮肤瘢痕的疗效。方法 87例剖宫产皮肤瘢痕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即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硅酮凝胶治疗组(A组)、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组(B组)和硅酮凝胶治疗组(C组)。分别比较三组的温哥华瘢痕标度评分、整体疗效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后3个月,就A、B两组瘢痕评分相比较,A组优于B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A组的瘢痕评分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5)。治疗后6个月,A、B、C组三组总显效率分别为66.7%、40.0%和33.3%,A组显著高于B、C两组(P<0.017),A组中增生性瘢痕和凹陷性瘢痕均明显少于B组和C组,且有显著差异,三组的复发率分别为0.0%、1.4%和3.4%。三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A组不良反应最低且与B组和C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CO2点阵激光联合硅酮凝胶治疗剖宫产皮肤瘢痕比CO2点阵激光和硅酮凝胶单独治疗效果好,可以明显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吴利荣胡晓继李少荣谭明
- 关键词:剖宫产瘢痕
- 亮丙瑞林调控AMPK/COX-2通路对子宫肌瘤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探究亮丙瑞林对子宫肌瘤细胞增殖和凋亡及单磷酸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环氧合酶-2(AMPK/COX-2)通路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子宫肌瘤细胞,将其分为:对照组、亮丙瑞林低剂量组、亮丙瑞林中剂量组、亮丙瑞林高剂量组、高剂量+抑制剂组。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AnnexinV-FITC/PI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免疫印迹(WesternBlot)检测Bcl-2相关蛋白(Bax)、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磷酸化AMPK(p-AMPK)、AMPK、COX-2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亮丙瑞林低、中、高剂量组细胞增殖活力呈现下调趋势;凋亡率呈现上调趋势(P<0.05);细胞中Bax、Caspase-3与p-AMPK/AMPK蛋白表达升高,Bcl-2与COX-2蛋白表达降低,且均呈浓度依赖性(P<0.05)。与亮丙瑞林高剂量组相比,高剂量+抑制剂组细胞增殖活力、细胞中Bcl-2与COX-2蛋白表达升高,而凋亡率、细胞中Bax、Caspase-3与p-AMPK/AMPK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亮丙瑞林可能通过激活AMPK/COX-2通路抑制子宫肌瘤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 方娟吴利荣刘婷婷胡昌华
- 关键词:亮丙瑞林子宫肌瘤细胞
- 妊娠期HBV感染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分析妊娠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20年8月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武汉市汉阳医院妇产科接受治疗的106例妊娠期HBV感染患者,根据其是否合并ICP分为对照组(50例,未合并ICP)与研究组(56例,合并ICP),另取50名同期产检正常孕妇为正常组,比较三组一般资料、生理指标、新生儿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小于胎龄儿发生率等,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BV感染合并ICP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研究组、对照组HBV-脱氧核糖核苷酸(HBV-DNA)定量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三组孕妇羊水过少、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胎儿死亡等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组血总胆汁酸(TBA)、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高于对照组、正常组(P<0.05);研究组早产、胎膜早破、剖宫产、新生儿低出生体质量、小于胎龄儿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正常组,且对照组均高于正常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妊娠期HBV感染、妊娠期HBV感染合并ICP均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妊娠期HBV感染合并ICP会进一步促进不良妊娠结局发生,建议加强妊娠期HBV感染产前管理,预防ICP。
- 肖菊吴利荣肖波方娟孟婵
- 关键词:妊娠期HBV感染肝内胆汁淤积症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小于胎龄儿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circFOXP1和circMAP3K4基因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
- 2023年
- 目的探究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环状RNA叉头框蛋白P1(circFOXP1)和circMAP3K4基因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11月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汉阳医院妇产科收治的GDM患者128例为GDM组,同期选择在医院孕检的健康孕妇128例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血清circFOXP1和circMAP3K4基因表达;Pearson法分析GDM患者血清circFOXP1和circMAP3K4表达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circFOXP1和circMAP3K4对GDM的诊断价值。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GDM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GDM组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均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降低(t/P=23.019/<0.001、7.081/<0.001、36.805/<0.001、22.069/<0.001、3.341/0.001)。与对照组比较,GDM组患者血清circFOXP1基因表达降低,circMAP3K4基因表达升高(t/P=11.630/<0.001、12.061/<0.001)。GDM患者血清circFOXP1与circMAP3K4基因表达呈负相关(r/P=-0.302/0.001)。血清circFOXP1、circMAP3K4二者联合诊断GDM发生的AUC显著高于单独诊断(Z/P=2.207/<0.001、2.029/0.023)。FPG高、circFOXP1低表达和circMAP3K4高表达为GDM发生的危险因素[OR(95%CI)=2.017(1.280~3.178)、2.955(1.454~6.008)、3.154(1.735~5.734)]。结论GDM患者血清中circFOXP1呈低表达,circMAP3K4呈高表达,二者可以作为GDM的辅助诊断标志物。
- 肖波方娟张远远王燕吴利荣
-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
- 丹参素治疗妊娠期高血压大鼠效果及机制探讨被引量:11
- 2021年
- 目的观察丹参素治疗妊娠期高血压(PIH)大鼠的效果,并探讨其机制。方法SD孕鼠随机分为正常组,PIH组,丹参素低、中、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于妊娠第14天建立PIH模型;妊娠第18天,丹参素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分别经尾部肌肉注射5、10、20 mg/kg的丹参素和100 mg/kg的硫酸镁,1次/天,共给药3 d;PIH组只造模不给予其他药物;正常组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于妊娠第20天检测24 h尿蛋白量;妊娠第21天检测大鼠尾动脉收缩压;对各组大鼠行剖宫术,测定胎鼠身长、体质量,统计死胎率、畸形率;采用HE染色观察胎盘组织绒毛形态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胎盘组织中的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胎盘生长因子(PLGF)、磷酸化一氧化氮合酶(p-eNOs)蛋白。结果造模各组大鼠血压、24 h尿蛋白量、胎鼠畸形率、胎鼠死亡率、胎盘组织sFlt-1蛋白表达均高于正常组,胎盘质量、胎鼠体质量、体长、血清NO水平、胎盘组织PLGF和p-eNOS蛋白表达低于正常组(P均<0.05)。PIH组、阳性对照组及丹参素低、中、高剂量组的血压、24 h尿蛋白量依次降低(P均<0.05)。PIH组、阳性对照组、丹参素中剂量组、丹参素高剂量组大鼠胎盘质量、胎鼠体质量、体长依次增高,胎鼠畸形率、胎鼠死亡率、胎盘组织sFlt-1蛋白表达依次降低,血清NO水平、胎盘组织PLGF和p-eNOS蛋白表达依次升高(P均<0.05)。丹参素各组各项观察指标两两相比,P均<0.05。与PIH组相比,丹参素低、中、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大鼠胎盘组织绒毛数目减少、结构萎缩等病理损伤程度减轻。结论丹参素可降低PIH大鼠血压,其对PIH的治疗作用可能与抑制胎盘组织sFlt-1表达、上调PLGF表达,提高胎盘组织eNOs活性和血清NO合成,改善胎盘血管功能有关。
- 刘莎莎孙国强吴利荣
-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丹参素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胎盘生长因子血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