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兆苏

作品数:195 被引量:15,032H指数:4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北京心血管病高技术实验室资助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0篇期刊文章
  • 2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0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4篇血管
  • 70篇心血管
  • 70篇血管病
  • 63篇血压
  • 62篇心血管病
  • 45篇高血压
  • 38篇流行病
  • 38篇流行病学
  • 34篇发病
  • 24篇血管疾病
  • 23篇心血管疾病
  • 21篇基因
  • 18篇动脉
  • 18篇多态
  • 18篇多态性
  • 17篇代谢
  • 17篇脑血
  • 16篇脂蛋白
  • 14篇代谢综合
  • 14篇代谢综合征

机构

  • 104篇首都医科大学...
  • 77篇北京市心肺血...
  • 12篇北京安贞医院
  • 10篇国家心血管病...
  • 9篇北京大学
  • 8篇首都医科大学...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 6篇北京市结核病...
  • 5篇广东省人民医...
  • 5篇北京大学第一...
  • 5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福建医科大学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复旦大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95篇吴兆苏
  • 86篇赵冬
  • 67篇王薇
  • 62篇刘军
  • 61篇刘静
  • 53篇秦兰萍
  • 41篇孙佳艺
  • 35篇刘飒
  • 33篇曾哲淳
  • 29篇王文化
  • 28篇吴桂贤
  • 19篇王佐广
  • 19篇温绍君
  • 16篇王文
  • 11篇李岩
  • 10篇王绿娅
  • 8篇陈伟伟
  • 8篇刘力生
  • 8篇姚崇华
  • 8篇霍勇

传媒

  • 34篇中华心血管病...
  • 29篇心肺血管病杂...
  • 18篇中华流行病学...
  • 9篇中华高血压杂...
  • 8篇中华医学杂志
  • 8篇中国循环杂志
  • 6篇中华内科杂志
  • 3篇高血压杂志
  • 3篇中国动脉硬化...
  • 3篇中华预防医学...
  • 3篇中国肿瘤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中华老年心脑...
  • 3篇心脑血管病防...
  • 2篇岭南心血管病...
  • 2篇北京医学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2篇结核病与胸部...
  • 2篇心肺血管学报
  • 2篇内科理论与实...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1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6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7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14篇2008
  • 20篇2007
  • 20篇2006
  • 11篇2005
  • 8篇2004
  • 14篇2003
  • 14篇2002
19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11省市代谢综合征不同组分及其组合形式与心血管病发病的关系被引量:26
2008年
目的 研究代谢综合征(MS)不同组分及其组合形式与心血管病(CVD)发病危险的关系。方法 “中国多省市心血管病前瞻性队列研究”在11省市共入选35~64岁男女两性30378人,1992—2004年随访期间共发生急性CVD事件809例。采用《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定义的MS新标准分析MS的分布特征和MS各组分不同组合与CVD发病的关系。结果 (1)根据新标准,中国人群MS患病率为11.8%,男女分别为12、4%和9.0%,男性高于女性(P〈0.001)。(2)调整其他危险因素后,CVD危险随MS组分个数的增加而增加。仅有1个组分时,只有血压升高显著增加CVD危险;有2个组分时,10种组合中的5种显著增加CvD危险;≥3个组分(即MS)存在时共有16种组合,除4种罕见组合外,其他12种均显著增加CVD危险,其中危险最高的前7位均具有“腹部肥胖+血压升高”的特征。结论 MS各组分的不同组合形式所具有的CvD发病危险有很大差异,≥3组分,特别是包含腹部肥胖和血压升高者,可以较好地检出CVD危险较高的个体。
刘静赵冬王薇孙佳艺刘军王淼秦兰萍吴兆苏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前瞻性队列研究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与血脂、血糖的关系被引量:13
2003年
目的 研究胆固醇酯转运蛋白 (CETP)与各种类型的血脂异常和血糖异常的关系。方法  1999年 9月至 10月 ,在北京市自然人群中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进行危险因素的横断面调查。分析了 719名 4 5~ 6 4岁的男女两性的血浆CETP浓度与血脂、血糖的关系。结果  (1)在正常甘油三酯 (TG)组 ,CETP低于第 2 5百分位数与高于第 75百分位数时低高密并脂蛋白胆固醇 (HDL C)的患病率分别为 7 4 %和 5 3%。在高TG组 ,CETP低于第 2 5百分位数时低HDL C的患病率也仅为3 6 % ,与正常TG组相似 ;但CETP大于第 75百分位数时低HDL C的患病率为 35 7% ,是CETP低于第 2 5百分位数组的 10倍 ,且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和高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VLDL C)的患病率也最高。 (2 )高TG合并低HDL C组 ,CETP高于第 75百分位数者占 5 0 0 % ,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 <0 0 5 )。 (3)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调整了年龄、性别、吸烟、饮酒、肥胖、血糖和总胆固醇后 ,CETP大于第 75百分位数组与小于第 2 5百分位数组相比患高TG低HDL C型血脂异常的危险显著增加 ,OR =10 94 ,P =0 0 2 5。 (4 )高TG和 (或 )低HDL C者合并高血糖的患病率亦较高 (P <0 0 0 1) ,但仅在CETP较高者中 ,高血糖患病率增加有显著性 (P <0 0 0 1)。
刘静赵冬刘飒刘军秦兰萍吴兆苏
关键词:胆固醇酯转运蛋白血脂异常血糖异常高血糖病因学高血脂
中国11省市35~64岁人群应用不同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的比较被引量:90
2007年
目的比较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方案第三次报告(NCEP-ATPⅢ)、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和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建议的代谢综合征(MS)诊断标准在中国35~64岁人群中应用的差异。方法1992年对中国11省市35~64岁人群共29564人进行了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基线调查。1996—1999年又人选了35~64岁男女两性共3129人,分别应用三种标准计算该人群MS的患病率,分析不同标准时MS异常组分及危险因素聚集的检出情况,比较三种标准在中国人群中应用的一致性和差异。结果(1)应用ATPⅢ、IDF和CDS标准计算中国人群MS的年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18.7%、14.6%和9.0%。(2)ATPⅢ诊断MS中有77.8%的人有中心性肥胖,22.2%无中心性肥胖;IDF诊断为非MS者中还有4.6%的人有3个及以上危险因素聚集;CDS诊断为非MS者中还有11.2%的人有3个及以上危险因素聚集。(3)ATPⅢ和IDF诊断标准在中国人群中应用的一致性较好,男女两性的Kappa值分别为0.795和0.899;CDS诊断标准与另两种诊断标准的一致性不高。(4)男性腰围切点为85cm,女性腰围切点为80cm时,预测危险因素聚集的ROC曲线距离分别为0.40和0.34。其在所选择的切点中ROC曲线距离相对最短。结论在三种MS诊断标准中。ATPⅢ诊断中国人群MS的患病率及检出危险因素聚集的比例最高;适宜中国人群的最佳腰围切点为男性85cm、女性80cm。
李岩赵冬王薇王文化孙佳艺秦兰萍贾妍娜吴兆苏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患病率灵敏度特异度
中国35-64岁人群白细胞计数与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前瞻性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讨我国35-64岁人群白细胞计数水平与不同类型心血管病(包括急性冠心病事件和急性脑卒中事件)发病危险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对1992年建立的11省市35-64岁队列人群共21318人的基线白细胞计数水平和1992-2003年发生的急性冠心病事件和急性脑卒中事件的关系进行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白细胞计数水平与心血管病发病危险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白细胞计数从参照组4.0-4.9×10^9/L开始,随着白细胞计数水平的升高,缺血性心血管病事件及总心血管病事件累计人年发病率呈持续上升的变化,缺血性心血管病事件及总心血管病事件发病危险随白细胞计数的升高而增加。(2)白细胞计数水平与不同类型的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关系有所差别:与参照组(4.0-4.9×10^9/L)相比,随着白细胞计数的升高,急性冠心病事件发病危险及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发病危险上升;而出血性脑卒中事件与白细胞计数水平未见明显相关趋势。(3)多因素分析显示,当白细胞计数〉9.0×10^9/L时,总缺血性心血管病事件发病危险增加(95% CI:1.188-2.416),其RR是对照组的1.7倍。结论随着白细胞计数的升高,缺血性心血管病事件及总心血管病事件发病危险呈上升变化。
刘群赵冬王薇刘静孙佳艺刘军秦兰萍吴兆苏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脑血管意外白细胞计数
北京大学社区高血压病治疗率及控制率影响因素的研究被引量:98
1999年
目的了解影响高血压病治疗率和控制率的因素,从而有的放矢进行干预,控制心脑血管病的上升趋势。方法对北京大学社区的35~74岁的929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该组高血压病患者中,受教育水平高、有家族高血压病史、有合并症、了解正常血压标准者的治疗率高(P<005)。轻度高血压者、高血压病程短、体重正常、知晓正常血压标准者控制率高(P<005)。经常自测血压,以血压值作为治疗依据者,其控制率高(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与单因素分析相似。结论提高患者的健康保健知识,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是提高对高血压病治疗率和控制率的关键。
王薇赵冬姚丽王慧芳王慧芳周广华周广华乌云乌云周美然王文化刘飒
关键词:高血压治疗率控制率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概要被引量:946
2016年
我国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趋势明显,导致了心血管病的发病人数增加。总体上看,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心血管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为我国居民的首位死因。心血管病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防治心血管病刻不容缓。
陈伟伟高润霖刘力生朱曼璐王文王拥军吴兆苏李惠君顾东风杨跃进郑哲蒋立新胡盛寿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患病率死亡率
北京大学社区高胆固醇血症病人治疗控制现况研究被引量:1
2000年
为了解社区人群中高胆固醇血症病人的基本状况 ,1998年秋季我们对北京大学社区 554名血清总胆固醇 (TC) >2 2 0mg/dl者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1.本组病人合并冠心病、高血压者较多 ,超重和有冠心病家族史者比例较高。 2 .95%的病人知道哪些食物含胆固醇高 ,而只有 37.2 %的男性和 4 4 .1%的女性目前饮食基本符合高脂血症膳食控制方案的要求。 3.TC >2 4 0mg/dl者 ,只有 2 1.6 %的男性和 2 4 .7%的女性最近 3个月在服降血脂药 ,未药物治疗的病人半数以上认为没有症状 ,治不治没关系。 4 .合并有冠心病的病人 6 0 %以上没服降血脂药。
王文化赵冬周美然刘飒刘军姚丽吴兆苏
关键词:高胆固醇血症饮食控制
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简介被引量:12
2011年
近3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的生活和医疗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从总体看,人民的健康水平明显提高,期望寿命逐年延长。但近30年的研究表明,我国人群心血管病(主要是冠心病、脑卒中和周围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发病年龄提前,心血管病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吴兆苏
关键词:心血管病防治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死亡率发病率心理行为因素
性别因素对心肌梗塞急性期预后影响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
2000年
男女两性在心肌梗塞急性期预后上的差别是许多研究观察到的客观现象 ,但性别因素对此差别是否具有独立的作用尚未明确。本文以北京地区 70万自然人群心血管病监测区 1985年 1月 1日至 1990年12月 31日发生的 76 3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为研究样本 ,对性别因素对心肌梗塞急性期预后的影响作用进行分析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 :女性心梗病人急性期病死率 (35.6 % )明显高于男性 (2 1.8% )。在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方法调整了年龄、心功能不全等多个预后影响因素的作用后 ,女性急性期死亡的危险近 5倍于男性(RR =4 .99)。本研究结果有助于临床医生评价不同性别心梗病人的预后 ,同时也为今后从生理、病理角度探索性别因素与心梗急性期预后关系的本质提供了方向和依据。
赵冬吴兆苏姚丽周美然
关键词:性别心肌梗塞急性期预后
男性高血压前期与正常血压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正常血压、高血压前期及高血压患者血浆蛋白质组学差异。方法筛选正常血压者,高血压前期及高血压男性患者各26例,分离血浆,去除高丰度蛋白质,制备蛋白质样品,通过使用二维电泳结合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进行各组血浆蛋白质组的分析和鉴定,并通过Western blot进一步进行验证。结果在三组不同血压的患者血浆中存在着22个表达差异的蛋白质点,这些点与18种蛋白质在相关。主要涉及炎症与免疫、脂质代谢、转运蛋白质、凝血和纤溶、细胞增殖和凋亡以及抗氧化蛋白质。结论高血压前期患者血浆蛋白质组与正常血压及高血压患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别,高血压组也与正常血压组不同。高血压前期可能是高血压早期的一种表现。
王佐广陶燕铎刘雅刘洁琳陈新军文杰温绍君吴兆苏
关键词:高血压蛋白质组学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