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彤珍 作品数:15 被引量:117 H指数:5 供职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妊娠35~37周孕妇携带的B群无乳链球菌血清分型 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妊娠35~37周孕妇携带的无乳链球菌(GBS)血清型的分布特点。方法按照2010年美国CDC颁布的指南中的推荐对6000名妊娠35~37周的孕妇进行GBS常规筛查。阴道和直肠分泌物联合取样进行分离培养,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对疑似B群链球菌进行鉴定,使用多重PCR扩增及基因测序的方法对GBS菌株进行血清分型检测。结果共检出311株无乳链球菌,分为8个血清型。血清分型为Ⅰa型106例(34.1%),Ⅰb型53例(17.4%),Ⅲ型134例(43.1%),IV型6例(2.3%),II型5例(1.6%),VIII型3例(0.96%),V型2例(0.64%),IX型2例(0.64%)。结论北京地区妊娠35~37周孕妇携带的无乳链球菌血清分型主要为Ⅲ、Ⅰa型。 刘晶 李来收 吉彤珍 孟令欣 翟燕红关键词:无乳链球菌 孕妇 血清分型 孕妇B群无乳链球菌筛查及药敏对比分析 被引量:9 2016年 B群无乳链球菌(GBS)是孕妇围产期和新生儿感染的重要病原菌。该菌可寄居于妇女阴道和直肠,可引起妇女生殖道感染,尤其妇女在围产期感染可导致胎膜早破、早产、流产及宫内感染等一系列妊娠并发症;在分娩时新生儿经过产道可引起肺炎、脑膜炎、败血症等感染,严重者可造成新生儿死亡。因此如何合理选用抗生素治疗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对来我院做妊娠检查的妇女在35-37周时进行 B群无乳链球菌筛查,并将药敏结果做了对比性分析,希望能对临床用药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吉彤珍 刘晶关键词:无乳链球菌 药敏结果 B群 孕妇 新生儿感染 围产期感染 783例新生儿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分析新生儿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旨在为临床的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北京妇产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新生儿感染病原菌783株,使用梅里埃VITEK2COMPACT自动分析仪和K-B法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783株病原菌中共检出革兰阴性菌432株(55.17%),革兰阳性菌295株(37.68%),真菌56株(7.15%)。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331株(42.27%),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出77株(23.26%),肺炎克雷伯菌26株(3.32%),鲍曼不动杆菌26株(3.32%);革兰阳性菌检出率高的有表面葡萄球菌79株(10.09%),溶血葡萄球菌64株(8.17%),沃氏葡萄球菌18株(2.30%);粪肠球菌38株(4.85%),屎肠球菌25株(3.19%)。真菌检出率高的有白色念珠菌30株(3.83%),近平滑念珠菌17株(2.17%)。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的检出率为23.26%和7.69%。结论新生儿感染中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是检出率较高的病原菌,建议进行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根据药敏结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高阳 吉彤珍 杨冬梅 刘然关键词:新生儿 病原菌 耐药率 腹腔镜与开腹子宫切除术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0 2002年 目的 :研究腹腔镜子宫切除术 (L H)和开腹子宫切除术 (AH)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 70例有子宫切除指征的患者分为两组 ,分别行 L H和 AH各 35例 ,测定术前、术后 2 4小时指血白细胞 (WBC)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NGR) ,术前、术后 2 4小时和 48小时静脉血清白细胞介素 - 6 (IL- 6 )、白细胞介素 - 8(IL- 8)、免疫球蛋白 Ig G、Ig A、Ig M、C3、C反应蛋白 (CRP)水平。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用药、术后静脉输液日、住院日、和术后病率情况。结果 :AH组术后 2 4小时 WBC计数比术前明显增高 (P<0 .0 1) ,而 L H组增高不明显 (P>0 .0 5 ) ;两组术后 2 4小时的 NGR、术后 2 4和 48小时血清 IL- 6、IL- 8、CRP明显高于术前 (P<0 .0 1) ,但 AH组的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 L H组 (P<0 .0 1) ;两组术后 2 4和 48小时血清 Ig G均有下降 (P<0 .0 1) ,但 AH组较 L H组下降更明显 (P<0 .0 1) ;与 AH组相比 ,L H组术中出血少 ,术后镇痛用药少 ,输液少 ,术后病率低 ,住院日短。结论 :L H创伤较轻 ,引起机体免疫功能变化小 。 张建萍 卢丹 郑平 王维 吉彤珍 舒明炎关键词:腹腔镜子宫切除术 开腹子宫切除术 免疫功能 细胞因子 子宫切除术 脐带血红细胞压积筛查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评估 被引量:2 1996年 为寻找一种方便可行的筛查方法,提高我国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NP)的诊断率,对53例计划性剖宫广新生儿脐带血红细胞压积(UHCT)早期诊断NP的临床价值进行了观察与评估。结果:UHCT与出生2小时股静脉血红细胞压积(FHCT)相关良好,r=0.624,P<0.001;脐带血微量红细胞压积(UMHCT)与出生后FHCT相关不良。以UHCT≥0.58作为复查标准,111例新生儿中5例诊断为NP。5例中4例UHCT≥0.62。认为UHCT可作为筛查NP的首选方法,当UHCT≥0.62时高度怀疑NP,应复查FHCT。 张巍 黄醒华 吉彤珍 王汝琪 刘桂荣 刘桂荃 高晓秋关键词:新生儿 红细胞增多症 脐带血 红细胞压积 宫颈分泌物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被引量:1 2011年 近年来支原体引起的泌尿生殖道感染呈上升趋势,文献报道解脲支原体(Uu)感染较人型支原体(Mh)高^[1]。由于不规范使用广谱抗生素,使支原体耐药菌株不断增多,给临床治疗增加了困难。为能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现对2010年1~8月我院就诊的220例妇科病患者进行宫颈分泌物支原体培养,并对阳性标本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报告如下。 吉彤珍关键词:支原体培养 宫颈分泌物 药敏结果分析 泌尿生殖道感染 药物敏感性分析 NICU早产儿及老年人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分析 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比较NICU早产儿及老年人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MA)的药物耐药情况,分析其耐药变迁,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妇产医院送检的各类标本中NICU早产儿分离到15株SMA及清华大学医院送检的各类标本中老年患者分离出24株SMA,分别采用Microscan WalkAway40微生物鉴定仪和迪尔DL-96II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在早产儿组中,15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头孢他啶、替卡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6.67%、13.33%,对复方新诺明和左氧氟沙星均为不耐药;在老年人组中24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头孢他啶、替卡西林、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分别为58.33%、29.17%、29.17%,对左氧氟沙星不耐药。两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替卡西林耐药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头孢他啶、复方新诺明SXT的耐药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MA多发生于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中,这其中包含NICU的早产儿和长期住院、有免疫缺陷的老年患者,老年患者的耐药率高于早产儿可能与长疗程、广谱抗生素治疗有关。建议实行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手卫生、接触隔离、环境消毒,做好药敏试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以避免多重耐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产生和流行。 高阳 聂庆东 吉彤珍 刘然 刘晶关键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早产儿 老年患者 产科尿标本分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产科尿标本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旨在为临床患者的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北京妇产医院产科就诊患者尿液标本分离菌276株,使用法国梅里埃VITEK 2 COMPACT自动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手工药敏试验采用K-B法及E-test法。结果276株分离菌中共检出革兰阴性菌216株(78.26%),革兰阳性菌52株(18.84%),真菌5株(1.81%)。革兰阴性菌中主要致病菌大肠埃希菌185株(67%),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37株(20.00%);肺炎克雷伯菌16株(5.80%),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1株(6.25%);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替坦、碳青霉烯类药物、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均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头孢替坦、头孢吡肟、碳青霉烯类药物、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均不耐药;革兰阳性菌有粪肠球菌20株(7.25%),粪肠球菌未检出氨苄西林、利奈唑胺、左氧氟沙星、呋喃妥因、替加环素、万古霉素、苄青霉素、高浓度链霉素的耐药株;无乳链球菌12株(4.35%);表面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和人葡萄球菌共6株(2.17%);产单核李斯特菌3株(1.09%);真菌有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葡萄牙念珠菌共5株(1.81%);其他病原菌35株(12.68%)。结论产科尿标本中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是检出率较高的病原菌,应加强感染防控,根据药敏结果科学使用抗菌药物。 高阳 吉彤珍 杨冬梅 王华关键词:产科 尿标本 病原菌 耐药率 结核分支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 2004年 吉彤珍关键词:结核分支杆菌 耐药性 耐药机制 新生儿B族链球菌感染现状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12 2021年 目的了解孕妇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定植及新生儿早发型GBS疾病(earlyonset GBSdisease,GBS-EOD)的发生情况,并探讨GBS定植孕妇的子代发生GBS-EOD的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5月1日至2020年4月30日在厦门市妇幼保健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和漳州正兴医院建档的16384例孕妇及其分娩的16634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各研究中心采用统一的GBS筛查时间、培养方法和产时抗生素预防(intrapartum antibioticprophylaxis,IAP)适应证,调查孕妇GBS定植率和新生儿GBSEOD发生率,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GBS定植孕妇的子代发生GBS-EOD的影响因素。结果3所医院妊娠晚期孕妇GBS培养阳性率为11.29%(1850/16384),新生儿GBS-EOD发生率为0.96‰(16/16634)。GBS阳性组孕妇分娩活产儿收住院率高于GBS阴性组(P<0.05)。GBS阳性组孕妇分娩活产儿的GBS-EOD发生率[6.38‰(12/1881)]高于GBS阴性组[0.27‰(4/14725)](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盘拭子培养GBS阳性和新生儿出生时胃液培养GBS阳性是GBS定植孕妇子代发生GBS-EOD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而充分IAP为保护因素(P<0.05)。结论孕妇妊娠晚期GBS定植对其子代有不良影响。明确孕妇产前GBS定植状态,并依据IAP适应证给予充分IAP是减少其子代发生GBS-EOD的重要措施。 祝垚 高磊 黄仲玲 吴佳音 倪艳 王亚娟 吉彤珍 魏金柱 张春秀 巴瑞华 欧芬芬 马斯敏 何明嫄 林榕 彭斌 林新祝关键词:细菌定植 新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