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琳琳

作品数:34 被引量:273H指数:11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8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1篇有机碳
  • 9篇溶解性有机碳
  • 7篇太湖
  • 5篇水华
  • 5篇
  • 5篇沉积物
  • 4篇生物可利用性
  • 4篇可利用性
  • 4篇蓝藻
  • 4篇赋存
  • 3篇营养化
  • 3篇有机氮
  • 3篇植物
  • 3篇蓝藻水华
  • 3篇教学
  • 3篇河流
  • 3篇浮游植物
  • 3篇赋存形态
  • 3篇富营养化
  • 3篇巢湖

机构

  • 22篇南通大学
  • 17篇中国科学院
  • 6篇合肥工业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西...
  • 4篇安徽省环境科...
  • 3篇兰州交通大学
  • 2篇河海大学
  • 2篇桂林矿产地质...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安徽省环境保...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工业大学
  • 1篇云南大学
  • 1篇江苏省淡水水...

作者

  • 33篇叶琳琳
  • 11篇刘波
  • 11篇孔繁翔
  • 10篇吴晓东
  • 10篇闫德智
  • 9篇张民
  • 7篇于洋
  • 7篇史小丽
  • 5篇潘成荣
  • 4篇阳振
  • 4篇汪家权
  • 3篇张之源
  • 3篇刘静静
  • 3篇蒋慧
  • 3篇李大命
  • 3篇赵力
  • 3篇刘桂民
  • 3篇马小亮
  • 3篇徐海燕
  • 2篇姚红

传媒

  • 4篇环境科学学报
  • 4篇湖泊科学
  • 3篇环境科学
  • 2篇生态学报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技...
  • 2篇水资源保护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2篇实验室科学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环境化学
  • 1篇分析试验室
  • 1篇Agricu...
  • 1篇南通大学学报...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大学教育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生生态系统蓝藻固氮作用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23
2014年
固氮蓝藻在水生生态系统中占优势是由多种因素所引起的,如营养盐浓度及形态、氮磷比、水温和微量元素等.一般认为,湖泊中正磷酸盐浓度≥0.01 mg/L、溶解性无机氮浓度≤0.1 mg/L时,固氮蓝藻出现,并且低的氮磷比是表征水体中固氮蓝藻出现的重要指标,但引起固氮与非固氮蓝藻分异的驱动机制还需要深入研究.此外,光照、无机氮浓度与形态、异形胞丰度和溶解性有机物对蓝藻固氮速率有重要影响,进而决定蓝藻氮释放通量及对水体中氮库的贡献作用.固氮蓝藻是贫营养盐海域和海洋生态系统中氮库的重要贡献者,但在富营养化湖泊中,其贡献作用还存在争议.因此就目前国内外对固氮蓝藻相关研究做综述,以期待业界同行能够对蓝藻固氮作用及其氮释放对水生生态系统中氮循环的贡献引起重视.
叶琳琳张民孔繁翔阳振史小丽闫德智刘波
关键词:固氮蓝藻氮库水生生态系统
瓦埠湖沉积物内源磷的赋存、释放及其控制研究
本文以瓦埠湖沉积物为研究对象,结合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巢湖-瓦埠湖内源磷素迁移动力学研究》(01045210),国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减轻巢湖富营养化项目》(2005DFA90390),安徽省优秀青年基金(20...
叶琳琳
关键词:沉积物
文献传递
应用新型调制荧光成像系统(Imaging-PAM)原位评估底泥毒性的方法被引量:1
2010年
应用新型调制叶绿素荧光成像系统Imaging-PAM,通过最大叶绿素荧光量子产量(Fv/Fm)、实际荧光量子产量(YⅡ)指标的测定原位评估了友谊河底泥对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nus)的毒性效应.数据显示,在友谊河底泥悬浮液中,栅藻的Fv/Fm和YⅡ值在12h前快速上升,12h后呈现出时间-效应型曲线,72h时Fv/Fm和YⅡ分别下降至对照的44%和35%,Fv/Fm和YⅡ的半抑制时间分别为57h和45h.同时,通过对友谊河底泥样品中重金属含量的检测,计算地积累指数(Igeo),得出友谊河底泥中的Hg、Zn和Cu分别为严重污染,重污染和偏重污染水平,这可能是影响藻类光合作用的主要污染物.本研究为进行底泥毒性评估提供了新的原位分析方法。
虞龙苗秀珍于洋张民阳振叶琳琳孔繁翔
关键词:斜生栅藻
提高“环境系统分析”课程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
2019年
针对目前环境科学专业环境系统分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考核方式和教学手段单一的问题,提出了通过课程关联式教学方法消除学生畏难心理、采用学以致用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利用课后习题,翻转课堂、增加上机实验课程、开展团队教学,科研反哺教学、改变考核方式、采用多媒体和板书并重的教学手段等几点建议以期能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质量,从而培养具有较强创新、实践和科研能力的环境科学专业人才。
叶琳琳姚红游珍赵力
关键词:环境系统分析科研反哺教学上机实验
巢湖·瓦埠湖沉积物中氮赋存形态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该试验研究了巢湖和瓦埠湖沉积物中氮的组成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巢湖、瓦埠湖总氮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533和0.265g/kg,氮的主要组成均为有机氮(94%);有机指数显示,瓦埠湖遭受的有机污染程度低于巢湖。
刘静静叶琳琳潘成荣汪家权
关键词:沉积物赋存形态巢湖
巢湖溶解性有机物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8
2015年
为研究巢湖溶解性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于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每月在巢湖3个不同湖区17个点位采集表层水样,测定了水体溶解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和溶解性有机氮(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DON)浓度.结果表明,东部、中部和西部这3个湖区DON浓度具有显著差异(P<0.01,n=13),这可能与西湖区入湖河流的外源输入以及DON的可利用性有关.水华期间,水体总氮总磷比、总溶解性氮磷比以及溶解性无机氮(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DIN)与溶解性活性磷(soluble reactive phosphorus,SRP)比值迅速降低,其中西湖区DIN/SRP在2013年8月降至5±7,表明水体出现氮限制.此外,DON浓度迅速降低,西部湖区叶绿素浓度与DON显著负相关(r=-0.265,P<0.05,n=91),表明在氮限制条件下,DON具有一定生物可利用性.DOC浓度不存在显著空间差异,水温是控制这3个湖区DOC浓度变化的重要因素.东部和中部湖区DOC浓度还受叶绿素和硝态氮浓度的影响.此外,巢湖DOC/DON变幅较大,由于含氮化合物更易降解,因此DON是影响碳氮比值的主导因子,是表征DOM可利用性的重要组分.
叶琳琳吴晓东刘波闫德智张玫琪周阳
关键词:巢湖影响因素溶解性有机碳溶解性有机氮
太湖水华期间有毒和无毒微囊藻种群丰度的动态变化被引量:5
2012年
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太湖3个湖区(梅梁湾、贡湖湾和湖心)水体中有毒和无毒微囊藻基因型丰度及有毒微囊藻比例的季节变化(2010年4—9月),并与环境因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有毒微囊藻基因型丰度及所占比例存在季节和空间差异:从4—8月,有毒微囊藻基因型丰度及其比例呈逐渐增加趋势,到9月开始下降;梅梁湾水体中有毒微囊藻基因型丰度及其比例高于贡湖湾和湖心。梅梁湾、贡湖湾和湖心有毒微囊藻在微囊藻种群中的比例变化范围分别为(26.2±0.8)%—(64.3±2.2)%、(4.4±0.2)%—(22.1±1.8)%和(10.4±0.4)%—(20.6±1.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有毒微囊藻丰度、总微囊藻丰度和叶绿素a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均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有毒微囊藻比例与磷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和磷浓度是决定太湖有毒微囊藻种群丰度及其比例的关键因子。
李大命叶琳琳于洋张民阳振孔繁翔
关键词:蓝藻水华荧光定量PCR太湖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典型植被下河流溶解性有机碳的生物可利用性被引量:5
2018年
选取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12条河流样品进行分析,结合流域内植被类型、流量大小、多年冻土面积与河流溶解性有机碳(DOC)的质量浓度、化学组成、生物可利用性之间的关系及分解动力学进行讨论.结果表明,分别在高寒草甸(AM)、高寒沼泽草甸-高寒草甸(ASM-AM)、高寒草甸-高寒草原(AM-AS)、高寒草甸-高寒草原-裸地(AM-AS-BL)为主的流域内,河流DOC的质量浓度依次为(5.17±0.21)、(5.02±0.50)、(3.55±0.25)和(2.79±0.41)mg·L-1,DOC的生物可降解性程度(BDOC)依次为(23.54±2.62)%、(23.66±3.31)%、(18.17±5.26)%和(11.72±15.56)%;相应地,流域内植被覆盖度越小,河流DOC的芳香性程度越大,DOC的可生物降解性和降解速率随着降低,并且BDOC在培养的过程中的反应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原理;此外,连续多年冻土区河流的BDOC大于非连续多年冻土区的河流BDOC,大河的BDOC小于源头小河的BDOC.研究表明,流域内植被类型是影响多年冻土区河流BDOC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流量大小和多年冻土对BDOC也有一定的影响.
马小亮刘桂民吴晓东徐海燕叶琳琳张晓兰白炜
关键词:河流
三江源高寒草甸下溪流溶解性有机碳的季节性输移特征被引量:4
2018年
溶解性有机碳(DOC)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河流DOC输移动态及其对气候变化和多年冻土退化的响应还不清楚。对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区高寒草甸下8条小流域河流于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进行逐月采集水样,同步测定流量,在室内对DOC浓度进行分析,研究河流DOC浓度和输移通量的逐月变化规律以及对降雨和温度逐月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 DOC的年平均浓度介于4. 05±1. 20~6. 55±2. 86 mg·L^(-1)之间,均值为5. 30 mg·L-1; DOC平均浓度与流域内高寒沼泽草甸(ASM)覆盖面积比例呈显著线性负相关,而与高寒草甸(AM)呈显著线性正相关;此外,有多年冻土发育的流域内河流平均DOC浓度明显高于无多年冻土发育的流域。(2) DOC浓度随季节性气温的变化呈现较大的变异性,在-8~2℃气温回升的过程中,DOC平均浓度随气温的升高呈急剧上升的趋势,在随后2~13℃气温继续升高到最高的过程中,DOC平均浓度又急速降低,而在之后13~-8℃气温下降的过程中,DOC平均浓度呈一个缓慢降低的趋势,并在12月达到最低。(3) DOC平均输移通量也显示出较大的季节差异,其范围为0. 006±0. 000 5~3. 01±0. 74 kg·km^(-2)·d^(-1),均值为1. 12±0. 81 kg·km^(-2)·d^(-1); DOC输移通量与流域内平均径流量显著线性正相关,DOC的输移主要集中在春季融雪期和夏季丰雨期。气候变暖会导致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增加,因此,温度增加导致DOC输移增加的结果提示,气候变暖可能会增加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区河流对有机碳输移和释放。
马小亮刘桂民吴晓东徐海燕叶琳琳张晓兰
关键词:溶解性有机碳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多年冻土
环境条件变化对瓦埠湖沉积物磷释放的影响被引量:39
2006年
拟议中的“引江济淮”调水工程涉及到长江、淮河两大河流,瓦埠湖为其中的一个重要湖泊,其水质是否受到调水的影响为该工程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分析了外界环境因子变化对瓦埠湖底泥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以及干、湿沉积物样品磷释放的差异,环境因子分别选取了不同磷浓度的上覆水、光照、pH、温度、DO、微生物、水体扰动等。结果表明:湿样释磷能力明显高于风干样品;上覆水体磷的浓度对底泥释磷能力有较强的调节作用;光照对底泥释磷影响不明显,但温度对底泥的释磷有较明显的影响,磷的最大释放量与之呈正相关;水动力条件的改变可在短期内使底泥达到最高的释放量,而DO、pH的改变也可不同程度地增加底泥的释磷能力。综合瓦埠湖底泥的释磷特征与湖泊水文状况,认为调水工程使得底泥释磷的地球化学行为较易实现。
潘成荣张之源叶琳琳郑志侠汪家权
关键词:底泥磷释放环境因子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