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晖

作品数:14 被引量:60H指数:5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武汉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动脉瘤
  • 7篇颅内
  • 7篇颅内动脉
  • 7篇颅内动脉瘤
  • 6篇膜下
  • 4篇血肿
  • 4篇硬膜
  • 4篇硬膜下
  • 4篇硬膜下积液
  • 4篇积液
  • 3篇动脉
  • 3篇颅脑
  • 3篇出血
  • 2篇血管
  • 2篇硬膜下血肿
  • 2篇治疗重型颅脑...
  • 2篇手术
  • 2篇术后
  • 2篇术后脑积水
  • 2篇栓塞

机构

  • 14篇武汉大学

作者

  • 14篇叶晖
  • 8篇李斐
  • 6篇陈治标
  • 6篇陈谦学
  • 3篇王军民
  • 1篇蔡强
  • 1篇田道锋
  • 1篇张萍
  • 1篇宋平

传媒

  • 3篇卒中与神经疾...
  • 2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华西医学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第16届中南...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锥颅与颅骨钻孔血肿腔置管引流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对比
周龙柳再明叶晖
最新MRI技术在指导颅内动脉瘤临床治疗中应用进展被引量:3
2022年
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s,IAs)是指发生在颅内动脉血管壁上囊状的病理性扩张,其中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UIAs)的发生率约为3%。IAs的发病机制复杂,导致其破裂的确切生物学过程尚不明确,一旦破裂将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其致死率和致残率极高,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严重的负担。
周龙柯于勇柳再明叶晖李斐宋平李知阳王文举魏航宇(综述)蔡强陈谦学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动脉血管壁MRI技术发病机制致死率病理性
硬膜下积液演变成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断与治疗
叶晖陈治标
硬膜下积液演变成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探讨硬膜下积液演变成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8例硬膜下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硬膜下积液演变成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98例患者中有20例演变成慢性硬膜下血肿为血肿组,余下未发生血肿的78例为积液组。2组患者之间比较硬膜下积液出现时间、积液宽度、积液的CT值是否早期手术治疗等指标差异有显著性(P<0.05);2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形成的患者,15例行手术治疗,5例内科保守治疗,全部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硬膜下积液出现时间、积液宽度、积液的CT值以及是否早期手术治疗可能是患者硬膜下积液演变成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相关危险因素。
叶晖柳再明周龙陈治标
关键词:硬膜下积液慢性硬膜下血肿
脑肿瘤合并颅内动脉瘤二例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11
2019年
近年来随着影像诊疗技术的发展,脑肿瘤合并颅内动脉瘤的诊疗率有明显提高,Kim 等 [1]研究显示脑肿瘤合并颅内动脉瘤的发生率已经达到 7.7%,且实际值可能高于此结果,因为并非所有脑肿瘤患者都会把脑血管影像学检查作为常规检查.
周龙陈谦学田道锋柳再明叶晖李斐
关键词:脑肿瘤颅内动脉瘤
颅内破裂动脉瘤手术时机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不同手术时机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12月在本院神经外科确诊的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80例,根据医师建议和患者自愿分为早期治疗组(入院1~3 d进行手术治疗)和延期治疗组(入院4~14 d进行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并对2组患者的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手术前2组血清TNF-α,IL-6,IL-1β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2组术后第8 d血清TNF-α,IL-6,IL-1β水平均较术前有所降低(P<0.05);早期治疗组术后第8 d血清TNF-α,IL-6,IL-1β水平显著低于延期治疗组(P<0.05)。早期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延期治疗组(P<0.05);早期治疗组的恢复良好率显著高于延期治疗组(P<0.05);早期治疗组的致残率显著低于延期治疗组(P<0.05)。2组重残率、植物生存率及病死率无显著差异(P>0.05)。早期治疗组的颅内感染和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延期治疗组(P<0.05),脑积水和再出血的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早期治疗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术后血清炎性指标水平变化较显著,疗效及预后均较好,并发症发生率低;血清炎性指标水平可能与患者的疗效和预后有关,可作为aSAH发生发展的预测指标。
叶晖柳再明周龙陈治标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手术
颅内动脉瘤破裂并发脑内血肿的危险因素被引量:17
2019年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并发脑内血肿(ICH)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颅内破裂动脉瘤425例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并发ICH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影响因素截断值。结果 425例中,合并ICH 107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动脉瘤位于大脑前动脉及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直径较大是合并ICH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以动脉瘤直径=1.1 cm预测颅内动脉瘤破裂合并ICH的曲线下面积为0.736,灵敏度为78.3%,特异度为64.1%。结论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动脉瘤位于大脑前及大脑中动脉,以及动脉瘤直径在1.1 cm以上的颅内动脉瘤病人,一旦动脉瘤破裂,合并ICH风险较高,临床注意防治。
李斐陈谦学柳再明叶晖周龙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内血肿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相关性脑血栓事件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相关性脑血栓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接受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2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栓塞治疗后是否发生脑血栓,将患者分为脑血栓组和无脑血栓组,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相关性脑血栓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40例患者中,55例(22.9%)有MRI证实的术后脑血栓,其中15例(6.2%)有神经系统症状。栓塞后脑血栓组与无脑血栓组患者间的年龄、是否有高血压、是否有高脂血症、手术持续时间、栓塞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手术持续时间[比值比=1.036,95%置信区间(1.018,1.054),P<0.001]是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脑血栓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手术持续时间是动脉瘤介入栓塞相关性脑血栓事件的可调控独立危险因素。提高神经介入医师的手术技能,缩短手术时间,有利于减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后脑血栓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
李斐陈谦学王军民柳再明叶晖周龙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脑血栓
脑室-腹腔分流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脑积水合并硬膜下积液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脑积水合并硬膜下积液行脑室-腹腔分流术(V-P分流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2年12月共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脑积水合并硬膜下积液患者的临床资...
叶晖陈治标
关键词:脑积水硬膜下积液重型颅脑损伤脑室-腹腔分流
手术持续时间对颅内动脉瘤线圈栓塞后血栓栓塞的影响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线圈栓塞后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可调控危险因素。方法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科收治的240例接受线圈栓塞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以下与手术相关的因素纳入作为可调控危险因素:手术时间、...
李斐陈谦学王军民柳再明叶晖周龙
关键词:血栓栓塞介入栓塞颅内动脉瘤手术时间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