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华伟

作品数:27 被引量:123H指数:6
供职机构:苏州市自来水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苏州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建筑科学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化学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9篇活性炭
  • 7篇太湖
  • 6篇饮用水
  • 5篇臭氧
  • 4篇饮用
  • 4篇水质
  • 4篇污染
  • 3篇东太湖
  • 3篇应急
  • 3篇有机物
  • 3篇原水
  • 3篇生物活性炭
  • 3篇水厂
  • 3篇水处理
  • 3篇水源地
  • 3篇酸盐
  • 3篇太湖流域
  • 3篇浊度
  • 3篇溴酸盐
  • 3篇粒径

机构

  • 27篇苏州市自来水...
  • 8篇河海大学
  • 5篇同济大学
  • 1篇苏州立升膜分...
  • 1篇苏州市水务局

作者

  • 27篇华伟
  • 13篇蒋福春
  • 7篇张雪
  • 7篇张璐
  • 5篇林涛
  • 5篇陈卫
  • 4篇陈玲瑚
  • 4篇董坚
  • 3篇董秉直
  • 2篇李伟英
  • 2篇陶辉
  • 2篇胡翔
  • 2篇管闻
  • 2篇张兰芳
  • 2篇陈惠
  • 1篇李琴
  • 1篇陆俊宇
  • 1篇何欢
  • 1篇陈杰
  • 1篇何畅

传媒

  • 6篇中国给水排水
  • 5篇供水技术
  • 4篇给水排水
  • 2篇水处理技术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城镇供水
  • 1篇净水技术
  • 1篇水资源保护
  • 1篇水工业市场
  • 1篇第六届海峡两...

年份

  • 1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8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再生活性炭在太湖流域某水厂中的应用实践被引量:7
2016年
在运行近3.5年后,太湖流域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的某水厂对一格炭池中的活性炭进行了热再生,并对比研究了再生活性炭的应用情况。经热再生后活性炭的碘值、亚甲蓝值和比表面积的恢复率分别达到85.9%、98.6%和87.7%,但活性炭强度下降了7.0%。在运行的前1年,再生活性炭的碘值、亚甲蓝值等吸附性能指标下降较快,分别下降了46.2%和41.5%,运行两年后其碘值和亚甲蓝值恢复至再生前的水平。再生活性炭经4周后即可完成挂膜过程,炭上生物量和生物活性分别达到186 nmol P/g和30.3 U/g;挂膜结束后炭上生物量略小于旧炭,但微生物活性与旧炭的一致。再生活性炭对氨氮的去除效果与旧炭类似,出水氨氮一般在0.1 mg/L以下。在运行前期,再生活性炭出水CODMn含量低于1.5 mg/L,明显优于旧炭;但运行两年后出水CODMn与旧炭接近。
蒋福春董坚华伟张阳凯徐峰陶辉
关键词:饮用水再生活性炭
粉末活性炭粒径对其吸附水中土臭素的影响被引量:6
2015年
粉末活性炭吸附去除水中土臭素(GSM)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利用小试研究了粉末活性炭粒径对GSM吸附速率和吸附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粒径越小,对GSM的吸附速率越快,吸附效果也越好,这与活性炭自身的性质有关,活性炭粒径越小,比表面积和微孔数量越大,吸附能力越强,向其内部径向扩散路程越短,吸附速率越快;在80mg/L的投加量下,粒径为(80~90)、(90~100)目的活性炭对GSM的吸附基本可以在10min内完成,且吸附效果非常好:在10mg/L的投加量下,粒径为(100~200)、(200~300)、(300~320)和〉320目的活性炭对GSM的吸附效果都比较理想,90min后对GSM的去除率均在96%以上;活性炭对GSM的吸附容量随着粒径的减小而逐渐增大,粒径〉320目的活性炭对GSM的吸附容量达到最大值,为408.17μg/g;粒径在(200~300)、(300~320)和〉320目区间内的活性炭对GSM的吸附容量值非常接近。
陶辉徐春燕杨嘉玮陈卫蒋福春华伟
关键词:粉末活性炭粒径土臭素吸附速率
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去除AOC和有机物的效果研究被引量:25
2014年
对某水厂深度处理各段工艺出水水质进行了分析,重点考察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对太湖原水AOC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深度处理工艺对DOC和UV254去除效果良好,去除率分别为35.76%和57.58%;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对AOC去除效果有限。
王继萍华伟蒋福春赵世瑕何畅何欢董秉直
关键词:深度处理工艺生物稳定性可同化有机碳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臭氧化阶段溴酸盐生成影响因素的响应面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采用响应面方法,对臭氧化过程中BrO3-和其他含溴类物质(HOBr/OBr-)生成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降低初始溴离子(Br-)质量浓度、臭氧投加量、接触时间或pH值均可减少BrO3-生成量;自由溴生成含量亦受Br-质量浓度、臭氧投加量和pH的显著影响,而接触时间对其影响则不明显;当初始Br-质量浓度小于300μg/L时,降低臭氧投加量对BrO3-生成影响最大,可使其生成量降低达80%;当初始Br-质量浓度大于300μg/L时,pH调节则最多可降低50%的BrO3-生成,同时可使相对臭氧投加量降低.
陈卫周悦华伟陈玲瑚
关键词:饮用水臭氧溴酸盐溴离子
西塘河应急水源工程建设与运行被引量:2
2010年
介绍了苏州市西塘河应急水源工程的概况、应急泵站水泵和管道的布置情况以及应急水源的水质。工程建成后组织的两次生产试运行实践表明,西塘河作为应急水源启用,能够有效满足相城水厂正常出厂水水量和水质的要求,切实保障苏州市区北部的饮用水安全。
尢志磊蒋福春华伟
关键词:应急泵站水量水质
臭氧化阶段溴类物质生成及其对溴代副产物的影响被引量:9
2014年
通过小试考察了含溴水在臭氧氧化阶段溴类物质的生成规律及Br-的分配情况,以及Br-初始浓度、臭氧投加量、pH值和氨氮含量对溴酸盐和其他溴类物质生成的影响,并针对溴代三卤甲烷生成势(THMFP-Br)、溴代卤乙酸生成势(HAAFP-Br),进一步分析了Br-分配对溴代消毒副产物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溴离子浓度较臭氧投加量对各类溴代副产物的生成量影响大。降低pH值可获得较好的控制BrO-3和降低消毒副产物生成势及其溴代程度的效果,但同时也造成臭氧氧化阶段有机溴化物生成量的增加。氨氮可使THMFP、HAAFP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华伟蒋福春林涛陈惠
关键词:溴离子溴酸盐
两种不同材质超滤膜处理饮用水的综合性能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研究了两种不同材质超滤膜处理饮用水的综合性能。结果表明,聚醚砜(PES)膜对CODMn及TOC的去除效果优于聚偏氟乙烯(PVDF)膜;PES与PVDF膜对浊度的去除效果相差不大,大部分出水浊度小于0.10 NTU;PES和PVDF膜对UV254无去除效果;PVDF膜比PES膜的跨膜压差高15%左右,且抗污性能比PES膜强,其电耗水平比PES膜高50%左右。
张雪周洵张璐华伟蒋福春
关键词:饮用水超滤膜
降低硫酸铝投加量对高藻水处理过程中pH及浊度的影响被引量:2
2008年
净水工艺设施中水的pH、浊度与液体硫酸铝的投加量有很大相关性。在高藻水期间,通过生产性试验,深入了解降低硫酸铝投加量对净水工艺沿程水的pH及浊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硫酸铝投加量的下降,净水工艺沿程水的pH显著提高,而浊度缓慢上升;硫酸铝投加量的下降对出厂水pH的提高有积极意义,出厂水由酸性变为弱碱性,浊度虽有所上升,但仍远小于1NTU。
张兰芳华伟李琴董坚
关键词:硫酸铝净水过程PH浊度
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对微污染水中有机物的去除特性被引量:14
2012年
对南方X水厂的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进出水进行监测分析,重点探讨了臭氧—活性炭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和机理及对消毒副产物的抑制特性。结果表明:臭氧—活性炭对有机物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CODMn、TOC和UV254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8.17%、13.75%和39.38%;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对UV254/DOC的去除率较高,平均去除率为30.8%,占整体处理效率的50%以上,对消毒副产物的抑制效果较好;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对有机物各项指标去除效率排列为UV254>CODMn>TOC。
张雪张璐华伟
关键词:微污染水
西塘河应急水源工程建设与运行
近年来,太湖水源所受的有机污染日趋严重,蓝藻爆发、太湖腐朽底泥泛起的问题在气候适宜的条件下随时都有可能发生。针对苏州市区各主力水厂供水水源地单一的现实情况,市政府有关部门规划建设了西塘河应急水源工程,应对水源灾害。工程建...
尢志磊蒋福春华伟
关键词:应急水源泵站运行饮用水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