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玉
- 作品数:34 被引量:225H指数:10
-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林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建筑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不同遮阴处理大叶黄杨叶片生理响应被引量:24
- 2009年
- [目的]研究遮阴处理大叶黄杨叶片生理响应。[方法]以大叶黄杨为研究对象,在50%、75%和90%3个遮阴处理下,测定叶面积、比叶重、叶形指数等形态指标以及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值、质膜透性、游离脯胺酸等生理指标。[结果]结果表明,大叶黄杨具有极强的耐阴性,且随着遮阴强度的加强,其叶片形态与生理指标表现出规律性响应。[结论]园林绿化中应充分利用大叶黄杨的耐阴性,合理配置。
- 包玉王志泰
- 关键词:遮阴大叶黄杨叶片生理响应
- 城市遗存山体植被群落特征对不同人为干扰方式及强度的响应被引量:7
- 2023年
- 快速城市化发展对城市内植被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了显著的影响,研究植物群落特征对人为干扰的响应规律可为城市残余生境生态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及植被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典型的喀斯特多山城市贵阳市为研究区域,城市遗存山体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解译与群落生态学调查和分析等方法,探讨了不同人为干扰方式及强度对城市遗存山体植被特征、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中度人为干扰强度下城市遗存山体植被覆盖度(FVC)和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数值最高;复垦干扰下FVC和NPP值相一致且为最高,中小型公园化利用山体FVC和NPP值完全不一致且NPP最低。(2)不同人为干扰强度和方式下城市遗存山体间的平均物种数和生活型构成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整体上城市遗存山体的平均物种数在不同干扰强度下表现为轻度人为干扰>中度人为干扰>重度人为干扰;不同干扰方式下的平均物种数呈现为人为踩踏>构筑物>工程建设>公园化利用>复垦>工程开挖的趋势;重度干扰下城市遗存山体的落叶乔木、灌木占比最高,中度干扰下常绿灌木和多年生草本为主。(3)不同干扰强度下城市遗存山体植物群落垂直结构各层次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偏低且存在显著性差异,乔木层、灌木层Shannon-Wiener(H′)、Simpson(D)、Margelf(R)指数在中度干扰强度最大,而在草本层均最小;均匀度Pielou(Jh)指数在乔木层和草本层中表现为轻度人为干扰>中度人为干扰>重度人为干扰,而在灌木层完全相反。(4)乔木层4种多样性指数在不同干扰方式下的差异较大;灌木层和草本层的多样性指数在人为踩踏和构筑物建设干扰方式下显著高于其它干扰方式,工程开挖为主的干扰方式下灌木层和草本层多样性各指数均偏低且存在显著性差异。总体而言,轻中度人为干扰对城市遗存山体植物群�
- 孙玉真王志泰包玉魏文飞杨兴艺
-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
- 基于河流湿地公园的游憩服务效能及其提升策略研究——以贵阳市花溪公园为例被引量:1
- 2022年
- 河流湿地公园具有独特的价值,因此以贵阳市花溪公园为例,通过行为观察法研究与问卷调查法研究对公园游憩者群体的年龄结构特征、活动特点、游憩偏好类型与游憩设施特点类型等这几个主要方面分别展开进行了实证研究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年和老年人都是公园里的主要游憩者群体,大都是利用周末假期和亲友一起结伴游玩;游客大多是由花溪附近的住户所组成,中老年人群体也相对的较多;游客最喜欢参加的户外休闲娱乐活动主要是去观赏郊野公园自然风光以及去遛弯儿和遛狗。对花溪公园游憩景观路线加以控制和引导;合理布置场地和组织游憩活动;注重自身特征游憩产品的开发应用、提高与挖掘;整治花溪公园周边的天然生态环境,落实环保措施;对花溪公园的景观价值加大旅游宣传力度,推行绿色市场营销;完善花溪公园经营管理体制和服务经营管理水平;完善花溪公园的相关基础配套设施;考虑花溪公园的周边社区居民利益。
- 韦光富包玉
- 关键词:游憩行为
- 多山城市遗存山体植物多样性斑块效应研究
- 2022年
- 为探讨城市遗存山体植物多样性的斑块效应,以贵阳市建成区城市遗存山体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SD),比较不同山体以及坡向、坡位的植物多样性差异,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城市遗存山体植物多样性指数与城市遗存山体斑块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除地表粗糙度(SR)和分维数(Fd)指数外,23个城市遗存山体的斑块特征指标斑块面积(Pa)、表面积(Sa)、斑块形状指数(PSI)、破碎度(F)、相对高度(Rh)、平均坡度(As)、平面曲率(Hc)和剖面曲率(Pc)等指数差异比较大;不同城市遗存山体的植物群落整体植物、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多样性指数均有显著差异。植物多样性各指数均与城市遗存山体的斑块特征指数F、Hc、Pc、Hc、Pa和Sa有相关性,与Rh、Fd、SR、PSI和As指数相关性不显著;不同坡位植物多样性各指数与城市遗存山体斑块指数响应强度由高到低顺序为山顶>山脚>山腰。不同坡向的植物多样性指数与城市遗存山体斑块指数响应强度由高到低顺序为西坡>北坡>南坡>东坡。总体而言,城市遗存山体的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存在斑块效应,城市遗存山体斑块的F、Hc和Pc指数对其植物多样性的影响显著。研究结果能对多山城市遗存山体生境保护和城市绿地生态系统规划与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 韦光富包玉王志泰陈信同于子涵葛虹艺
- 关键词:植物多样性
- 居住小区环境景观设计中个性文化的挖掘与表达——以贵州省台江县苗疆·御锦苑环境景观设计为例被引量:4
- 2009年
- 挖掘民族文化资源,以芦笙、铜鼓、民族建筑要素等作为设计元素,在贵州省台江县苗疆.御锦苑居住小区环境景观节点中进行表达,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方,使居住小区环境景观具有文化上的认同感和情感上的归属感。
- 王志泰包玉张静
- 关键词:居住小区环境景观个性文化
- 喀斯特多山城市生境质量对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响应——以贵阳市为例被引量:14
- 2023年
- 在喀斯特地区,随着城市的快速扩展,城市建设用地在山间平缓地带延展,大量的自然山体被包围,最终被镶嵌于城市建成区内,形成了城市遗存山体。喀斯特多山城市内部的城市遗存山体是城市生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多种不可替代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以典型喀斯特多山城市贵阳市建成区为例,基于2008—2018年土地利用数据和InVEST模型定量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和生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最后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揭示生境质量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的响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2008—2018年耕地、城市遗存山体、林地在研究期间分别减少94.56 km^(2)、8.74 km^(2)、6.8 km^(2),土地利用变化主要以耕地、城市遗存山体和林地转化为建设用地为主,景观斑块破碎化和空间异质性逐渐加强。(2)2008—2018年生境质量空间聚集效应明显,平均水平较低且呈现下降的趋势,低水平生境质量面积占比从2008的38.29%增加到2018年的60.32%。适中和高水平生境质量面积占比分别下降1.95%和4.15%,生境质量退化面积达82.78 km^(2);较高水平生境质量面积占比增加3.98%。生境质量斑块表现出趋于破碎化、多样化和均匀化的特征,高水平区主要分布在城市公园和城市遗存山体所在区。(3)城镇绿地、城市遗存山体、林地和水体土地利用变化与生境质量总体呈正相关,建筑用地、交通用地、耕地和未利用地土地利用变化与生境质量总体呈负相关;人类活动对生境质量变化起主导作用。(4)城市遗存山体是多山城市高水平生境质量的主要贡献源,但在2008—2018年随着城市土地利用的复杂化程度增加,城市遗存山体生境质量退化明显。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喀斯特多山城市土地利用变化与生境质量之间的关系,可为我国乃至世界其他类似地区生态保护与景观规划提供科学支持。
- 魏文飞包玉王志泰陈信同孙玉真曾慕琳莫亚国
- 关键词:土地利用
- 生态·景观·文化: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新取向——以安顺市双阳新区道路绿地景观设计为例被引量:8
- 2008年
- 在对城市道路绿地景观功能再认识的基础上,以安顺市双阳新区道路绿地景观设计为例,分析了集生态、景观、文化于一体的现代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新取向及其表达方式。
- 王志泰包玉张静
- 关键词:景观文化城市道路景观设计
- 东祁连山高寒草地柳灌丛群落种间关联性被引量:25
- 2006年
- 采用联结系数和共同出现百分率,对东祁连山高寒地区柳灌丛群落种间关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柳灌丛群落内灌木植物种群间的关系表现为以下3种类型1)正联结。海拔3050m除坡柳与杯腺柳之间无关联外,其它种对均表现为正联结,海拔3050、3100、3200以及3250m处金露梅与高山绣线菊之间、海拔3150~3350m山生柳与金露梅之间、海拔3300、3350以及3450m处山生柳与头花杜鹃之间等,表现出正关联;2)负联结。海拔3100m处金露梅和川滇柳之间、海拔3150m处山生柳与坡柳以及金露梅和坡柳之间、海拔3450m处山生柳与杯腺柳之间、川滇柳和头花杜鹃之间,表现为负关联;3)无联结。海拔3050m坡柳与杯腺柳之间、海拔3100~3250m头花杜鹃与其它种群之间以及海拔3400m处除高山绣线菊与头花杜鹃之间外,各种群之间,无任何关联种对。
- 王志泰包玉李毅
- 关键词:群落种间联结高寒地区
- 遮荫对两种彩叶灌木叶形、叶色的影响被引量:6
- 2012年
- 以金叶女贞(Ligustrum×vicaryi)和红花檵木(Lorpetalum chindense var.rubrum)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遮荫处理下两种彩叶灌木叶形、叶色及色素变化。结果表明:随遮荫程度加大,两种灌木的叶面积逐渐缩小,叶形均由长条形向椭圆形变化。不同遮荫处理都对叶色变化有显著影响,金叶女贞由明亮的金黄色变为暗绿色,红花檵木由暗红褐色向红褐色转化,红色变浅;遮荫使两种灌木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升高,与遮荫程度呈正相关;随遮阴程度加强,金叶女贞类胡萝卜素含量逐渐下降,红花檵木类胡萝卜素含量逐渐上升;遮荫时间越长,红花檵木的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含量越低,但遮荫时间不影响金叶女贞色素含量。遮荫程度可显著降低两种灌木叶片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其可溶性糖含量也表现了出差异性,含量均下降。
- 包玉王志泰
- 关键词:遮荫色素
- 石质边坡植被建植两周年群落特征与土壤养分动态被引量:13
- 2012年
- 为了解边坡生态防护工程植被建植初期植被特征与基质养分变化规律,依托实际工程,采用定位研究法,对3个不同坡向、坡度的边坡在人工植被建植后2年主要群落特征(物种、盖度和高度等)和土壤养分因子(有机质和速效态养分元素)等每月进行跟踪测试。结果表明,1)边坡人工植被建植初期,群落特征总体上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建植后第1年物种主要以初播物种为主,物种数相对较少,第2年,随着当地植物的入侵,物种数大量增加。边坡植被一年存在2个枯黄期,分别出现在夏季高温期和冬季低温期,存活部分盖度在冬春季平均盖度最低,到5月随气温回升而突增,8、9月下降,10月又上升,到11月覆盖度最高。群落高度第2年同比第1年均高,表现出较旺盛的长势。2)土壤中碱解氮和有效磷质量分数在植被建植后2年内波动下降,均低于建植初水平;1、2号坡速效钾质量分数在波动变化后有所下降,3号坡在波动变化后略有上升;有机质的质量分数在第1年波动变化后大幅度增加,第2年前3个月明显下降,之后基本持平,第2年末比第1年末有所下降。3)在植被建植初期的2个月内,不同坡向和坡度的边坡之间在群落物种组成和盖度等特征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1),之后随着边坡植被的大面积覆盖,坡向和坡度对群落特征的影响已不明显。
- 王志泰包玉李毅
- 关键词:土壤养分岩石边坡植物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