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疗效
  • 3篇性病
  • 3篇胃癌
  • 3篇慢性
  • 3篇肝炎
  • 2篇胆红素
  • 2篇胆红素血症
  • 2篇毒性肝炎
  • 2篇性病毒性肝炎
  • 2篇胰腺
  • 2篇胰腺炎
  • 2篇抑素
  • 2篇上消化道
  • 2篇生长抑素
  • 2篇肿瘤
  • 2篇泮托拉唑
  • 2篇黏膜
  • 2篇细胞
  • 2篇腺炎
  • 2篇消化道

机构

  • 12篇江苏大学附属...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常州市武进人...

作者

  • 13篇刘鹏军
  • 4篇张利霞
  • 4篇葛亚强
  • 4篇张中平
  • 3篇许丽娟
  • 2篇薛志新
  • 2篇石红建
  • 2篇周仁伟
  • 1篇周平红
  • 1篇李献文
  • 1篇叶小峰
  • 1篇高峰
  • 1篇陆华美
  • 1篇陈涛

传媒

  • 2篇山东医药
  • 2篇实用临床医学...
  • 2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海南医学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09
  • 2篇2008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胃癌组织TRAF3、TRAF6阳性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3(TRAF3)、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阳性表达与肿瘤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选择胃癌组织及配对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各87份。制作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微阵列技术检测TRAF3、TRAF6表达,分析TRAF3、TRAF6阳性表达与胃癌浸润、转移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TRAF3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TRAF6阳性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TRAF3阳性表达与胃癌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TRAF6阳性表达与胃癌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有关(P均<0.05)。结论胃癌组织TRAF3阳性表达下调、TRAF6阳性表达上调,其表达变化可能参与胃癌的浸润及转移。
刘鹏军石红建张利霞张中平薛志新葛亚强许丽娟
关键词:胃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组织微阵列技术
长链非编码RNA AC138128.1靶向调控microRNA-9对胃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2022年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 AC138128.1(lncRNA AC138128.1)对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microRNA-9(miR-9)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质粒转染的方式构建过表达lncRNA AC138128.1和(或)过表达miR-9的胃癌细胞系,采用qRT-PCR验证两者表达水平,采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采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水平,通过裸鼠实验评价胃癌细胞的在体成瘤能力。结果lncRNA AC138128.1在胃癌细胞系中低表达;上调lncRNA AC138128.1可显著抑制胃癌细胞系增殖、促进凋亡。在体实验中,上调lncRNA AC138128.1可有效降低胃癌细胞的成瘤能力。上调miR-9可显著逆转lncRNA AC138128.1对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论lncRNA AC138128.1可能通过调控miR-9发挥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及促进凋亡的作用,提示lncRNA AC138128.1可能对胃癌治疗具有正向积极作用。
陈涛刘鹏军徐敏王彦舟承优裕
关键词:胃癌增殖凋亡
阿德福韦酯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疗效。方法72例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实验组38例,基础治疗基本相同,实验组加用阿德福韦酯。观察所有患者的症状、体征并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白蛋白(ALB)、血清HBV标志物、HBV-DNA定量等指标。结果实验组在临床症状、TBIL、ALT、AST、PT、血清HBV标志物、HBV-DNA定量等方面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or0.01)。结论阿德福韦酯对乙肝病毒复制有显著抑制作用,能明显改善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
刘鹏军陆华美
关键词:阿德福韦酯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
周剂量紫杉醇联合顺铂、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周剂量紫杉醇联合顺铂、卡培他滨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客观疗效、疾病进展时间和不良反应。方法77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9例晚期胃癌患者接受周剂量紫杉醇75 mg/m^2(d1、d8、d15),顺铂25 mg/m2(d1、d8、d15),卡培他滨每日1 250 mg/m^2,分2次口服,d1-d14,28 d为1周期,疗程2-6周期。对照组38例晚期胃癌患者接受奥沙利铂85 mg/m^2,d1,亚叶酸钙200 mg/m^2(2 h静脉输注)d1-d2,而后5-氟尿嘧啶(5-Fu)400 mg/m^2(10 min静脉推注)及5-Fu 600 mg/m^2(持续静脉泵入22 h),d1-d2,每14天重复,2次为1周期。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9.0%vs 47.4%,P〈0.05),TTP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延长(6.8个月vs 5.8个月,P〈0.05)。治疗组手足综合征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他不良反应按分级比较2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Karnofsky评分治疗组改善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周剂量紫杉醇联合顺铂、卡培他滨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近期疗效显著,耐受性较好。
刘鹏军张中平李献文
关键词:紫杉醇顺铂卡培他滨晚期胃癌
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5月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60例,按照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其基础上采用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临床相关指标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 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 67%(χ~2=5. 19,P <0. 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腹痛消失时间、腹腔积液消失时间、白细胞指标正常时间及血淀粉酶水平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 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 0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效果明显,可加速患者症状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杨健民刘鹏军
关键词:生长抑素泮托拉唑急性胰腺炎
苦参碱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苦参碱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48例黄疸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7例,在应用茵栀黄、丹参、还原型谷胱甘肽基础上加用苦参碱治疗;对照组21例,应用茵栀黄、丹参、还原型谷胱甘肽...
刘鹏军
文献传递
苦参碱对慢性病毒性肝炎伴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观察苦参碱对慢性病毒性肝炎伴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将96例黄疸指数均>171μmol/L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2例应用茵栀黄、甘草酸二铵、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试验组54例,在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苦参碱注射液治疗。观察所有患者的症状、体征并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白蛋白(ALB)等指标。结果试验组在临床症状、体征、TBIL、ALT、AST、PT等方面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苦参碱对慢性病毒性肝炎伴高胆红素血症有满意疗效。
刘鹏军高峰叶小峰
关键词:慢性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苦参碱
内镜下高频电凝刀电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240例的临床体会被引量:17
2015年
目的分析内镜下高频电凝刀电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为结肠息肉外科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240例结肠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0例患者中235例顺利完成内镜下治疗,4例患者因术中出血量大转外科治疗,1例因息肉偏大转外科手术。平均手术时间(30.46±5.27)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4.97±2.31)m L,平均卧床时间(2.36±0.54)d,平均住院时间(3.85±1.26)d。患者治疗后1周[(12.74±2.23)vs(9.28±1.59)]、2周[(20.06±3.72)vs(9.28±1.59)]的ADL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19.47±2.91)vs(43.68±5.26)]、2周[(19.47±2.91)vs(43.68±5.26)]的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方面,接受内镜治疗的患者中发生3例肠穿孔、5例腹胀、6例术后综合征,无腹腔感染、大出血等。结论内镜下高频电凝刀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但对于息肉直径大、术中出血量大及有恶性肿瘤的患者并不适用,实际应用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
刘鹏军葛亚强王晓燕张利霞许丽娟徐敏
关键词:内镜结肠息肉安全性
胃癌组织中肿瘤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44v6、CD133与OCT3/4的表达变化及意义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观察胃癌组织中肿瘤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44v6、CD133与OCT3/4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收集50例胃癌患者癌组织标本及其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44v6、CD133与OCT3/4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CD44v6、CD133、OCT3/4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CD44v6、CD133与OCT3/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不存在相关性。CD44v6表达与胃癌细胞浸润、淋巴结转移有关;CD133表达与胃癌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OCT3/4表达与胃癌细胞浸润、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 CD44v6、CD133与OCT3/4在胃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三者与胃癌的发生、转移及浸润等存在一定关系。
刘鹏军张利霞葛亚强张中平薛志新石红建
关键词:肿瘤干细胞标记物CD44V6CD133
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价值及术后病理分析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上消化道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IN)的临床疗效,并分析手术前后标本病理特点。方法 48例研究对象术前经胃镜活检标本检查确诊为黏膜HGIN,均经ESD治疗。观察手术时间、并发症、病灶大小、术后病理特点,评价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及治愈性切除率等指标。结果手术整块切除率100%,手术平均时间(76.8±23.4)min,1例穿孔。ESD切除标本最大直径(25.9±11.4)mm,术后病理证实维持HGIN 33例、HGIN伴局灶癌变11例、高-中分化腺癌3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LGIN)1例,术前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68.8%,与活检相比,ESD手术标本诊断HGIN更准确(χ2=17.778,P<0.05),HGIN癌变率29.2%,食管黏膜癌变率与胃黏膜癌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38,P>0.05);ESD术完整切除率95.8%,治愈性切除率95.8%。1例局部复发,2例食管ESD术后狭窄。结论上消化道黏膜HGIN具有潜在癌变风险,胃镜活检标本不能准确评估其性质,ESD可一次性完全切除病灶,且可以提供完整标本进行进一步病理学评估,值得临床推广。
刘鹏军葛亚强王晓燕张利霞许丽娟徐敏
关键词: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上消化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