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靖
- 作品数:24 被引量:555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 中国1991~2006年收入分布的动态变化:基于核密度函数的分解分析被引量:43
- 2009年
- 本文使用多年微观家计调查的数据,利用核密度估计分解方法,分析1991~2006年间收入分布变动的差异,通过分解差异的不同来源考察其所代表的不同的福利含义,并试图回答改革过程中增长与不平等对于分布变动的相对影响。研究发现,这十五年间收入分布的显著变动主要体现在中等收入组分布密度的下降以及中低收入组向高收入组的流动,同时分布多年呈现出双峰或多峰形状说明了异质性群体的存在。分布变化的首要原因为均值效应(增长),其次为方差效应(不平等),残差效应(异质性群体)的效果最小。分布变动主要源于收入的增长和福利的改善,不平等效应虽然也起到很大作用,但整体效果小于均值效应,而异质性群体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低收入组,且重要性相对较小。不平等削弱了增长的福利效果,使得部分低收入家庭受损,又可能使得部分高收入家庭获益。城乡虽然都享受到了收入增长的益处,但乡村地区经历了更为显著的收入分化,且异质性群体的作用更为明显。
- 刘靖张车伟毛学峰
- 关键词:核估计
- 母亲劳动供给、儿童照料与儿童健康:来自中国农村的证据被引量:17
- 2011年
- 随着经济结构转型与劳动力市场的发展,中国农村地区女性的劳动力市场参与和照料儿童责任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儿童照料的替代品,包括老人、亲戚以及育儿机构等,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使用CHNS数据,针对多个反映儿童健康的指标,重点考察了儿童照料替代品对于儿童健康所造成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了母亲劳动供给时间和收入的前提下,被他人照料时间的增加对儿童健康呈现出显著的负面影响,适合儿童年龄的育儿机构的可获得性对于儿童健康状况的影响显著为正。研究结果证实了目前农村地区儿童照料服务的差强人意以及针对儿童的公共政策的重要性。
- 刘靖董晓媛
- 关键词:儿童健康内生性
- 刘易斯转折点真的到来了吗被引量:17
- 2011年
- 近年来,农民工名义工资上涨与"民工荒"现象的出现,引发学术界关于刘易斯转折点是否到来的讨论。本研究在回顾现有文献的基础上,使用微观资料估计农业部门影子工资和农业劳动力的边际产出,结合农民工工资的匡算,试图对"刘易斯拐点"是否到来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尽管农业劳动边际产出有较大幅度提高,但是仍旧没有赶上农业部门工资,样本区间内中国劳动力市场上的"商业化"拐点没有到来,从农民工资匡算来看,尽管名义工资有上涨,但是实际工资却经历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仍旧没有恢复到之前的最高水平,实际工资水平不支持刘易斯拐点到来。
- 毛学峰刘靖
- 关键词:刘易斯拐点农民工工资
- 农民工家庭迁移模式与消费支出研究——来自北京市的调查证据被引量:17
- 2013年
- 农民工自1990年以来的大规模流动,跨越了城乡和区域,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现象。本文运用844个农民工家庭的微观资料,通过区分不同的家庭流动模式——独身来京、家庭部分人口来京以及举家来京,深入分析不同家庭流动模式下的农民工的消费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家庭迁移模式已经逐步取代个体迁移模式成为外出务工的主流,个体的转移支付和汇款远远高于家庭层面,而非举家迁移对老家的转移支付和汇款又远远高于举家迁移的家庭;家庭迁移者在孩子以及居住方面的消费较高,对于保险的需求也大于个体务工者。由于不完全的城市化,农民工尚未实现户籍身份的转换,自然也没能真正意义上享受城市基本公共服务。
- 刘靖
- 关键词:农民工迁移农民工消费
- 浅谈“入世”对银行业的挑战与机遇
- 2000年
- 我国银行业在加入WTO后会面临外资银行在市场、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冲击。对此 ,我国银行应利用自己熟悉国内市场 ,了解宏观经济和产业政策 ,掌握本国市场运行规则和民族文化 ,以及有着覆盖全国的机构网点和巨大的市场占有率等优势 ,把握机遇 。
- 刘靖
- 关键词:银行WTO
- 收入差距与城镇女性的婚姻选择被引量:2
- 2012年
- 本文运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考察了城镇地区男性收入差距对女性婚嫁行为的影响。我们先通过一个搜寻模型从理论上讨论了前者对后者产生影响的机制;再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一个地区男性之间的收入差距越大,女性越愿意增加其在婚姻市场中的搜寻时间,具体表现为女性更倾向于暂时选择单身,推迟结婚年龄。本文的结果还表明,女性的婚姻选择对中等收入以上的男性之间的收入差距更加敏感;大城市中的男性收入差距对女性婚姻选择的影响要高于中小城市。
- 禹静刘靖邢春冰
- 关键词:收入差距
- 收入不平等的衡量与比较被引量:3
- 2011年
- 中国收入差距在改革开放后经历了一个逐渐扩大的过程,虽然这样的结论基本已成为共识,但究竟不平等程度如何,尚难定论。现有研究由于研究目的或者数据来源的不同,涉及到了多种收入的概念,包括可支配收入、货币可支配收入、总收入、所得、市场收入等等诸多范畴,这些概念涵盖的收入项目有所交叉,但同时在具体项目中又有所不同。本文基于家庭住户调查数据,将考察的重点放在衡量不平等的前期步骤上,试图为后续研究提供一个可参照的分析框架和可比较的计算结果。
- 刘靖
- 关键词:收入不平等城乡收入比
- 农地“女性化”还是“老龄化”?——来自微观数据的证据被引量:19
- 2009年
- 识别农业内部真正为农业生产做出贡献的群体特征是农业政策富有针对性以及有效性的根本,这将给支农政策提供较强的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以往研究或者从非农就业的分析反向推论农业生产,或者混淆概念与定义,或者缺乏动态、地域或不同类型组群的对照,对于农业生产主体在经济转型时期经历了怎样变动的问题并没有给出一致性的结论。本文试图使用微观数据来检验农地是否"女性化"或"老龄化"。分析认为,中国的农业生产主体偏向女性,同时农业生产主体逐渐向年龄大的层次偏重,但与其说是农地"女性化",不如说是农地"老龄化",然而"老龄化"不等于"老年化",更不等于中青年人对于农业的放弃,或许女性和老人在中国的农业生产中占据了相对重要的位置,然而这或者是长久以来的趋势,或者只是比重较往年有所增加,但离真正的掌控农业生产还有着很大的距离。
- 毛学峰刘靖
- 关键词:女性化老龄化
- 中国农民工工资:概念澄清与数据核准被引量:7
- 2016年
- 整理中国农民工工资资料对于劳动力市场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立足于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和农业部固定观察点的公开资料,从概念澄清和统计口径出发,识别和筛选现有资料,对中国农民工工资进行匡算,发现国家统计局的农民工统计口径经历了较大变化。另外,使用全国固定观察点来衡量农民工工资可能是次优选择,但至少能够对农民工工资变动趋势给出全景的认识。
- 毛学峰刘靖
- 关键词:农民工农民工工资统计口径
- 本地非农就业、外出务工与中国农村收入不平等被引量:33
- 2016年
- 随着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变革,中国的收入不平等程度发生了巨大变化。依据CHIP家庭微观调查1988—2007年的数据,使用基尼系数分解以及非参数分解等多种方法,本文试图对本地非农就业、外出务工等不同类型的家庭从业模式与农村收入不平等的关系进行较为全面的探讨。研究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首先,从整体的收入分布来看,早期的农村地区的发展更多伴随着不平等程度提高,而后期经济增长则带来更多福利改善;其次,家庭主要非农收入来源是本地非农就业,外出务工所得具有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而本地非农就业则具有扩大作用,随着时间推移其作用程度也有所改变;最后,经济增长成果惠及不同群体,但并非平均分配,不同群体获益情况不同,增长和不平等通过作用于不同类型家庭影响到最终的收入分布。
- 毛学峰刘靖
- 关键词:收入不平等外出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