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靖
- 作品数:67 被引量:250H指数:9
-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瘤型麻风误诊1例被引量:3
- 2008年
- 患者男,61岁。因颜面部暗红色斑丘疹、结节伴轻度瘙痒2年余,于2006年5月8日至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就诊。2年前患者无明显原因在眉弓处出现2枚绿豆大红色斑丘疹,伴轻度瘙痒,不痛。其后皮损逐渐增多,范围扩大,渐累及额部、颞部、耳前部等处。其2年来曾多次在外院就诊,诊断为皮肤假性淋巴瘤、光线性类网织细胞增生症等。曾口服抗组胺药、羟氯喹、雷公藤多苷(具体用量不详)等治疗,症状无缓解。
- 刘靖杨爱成查旭山李勇
- 关键词:误诊
- 汗孔角化症1例
- 2005年
- 刘靖李东海
- 关键词:臀部就诊汗孔角化症皮损皮肤科门诊
- 靛蓝对白细胞介素4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极化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 目的研究靛蓝(IDG)对白细胞介素4(IL-4)诱导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RAW264.7)极化的影响。方法建立IL-4诱导的M2型巨噬细胞极化模型,分别用0.4μM、4μM、40μM的靛蓝干预细胞3天,用蛋白质...
- 刘靖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IDGRAW264.7炎症因子
- 单针射频联合白灵片对稳定期非节段型白癜风经络瘀阻证的治疗效果
- 2025年
- 目的探讨单针射频联合白灵片治疗稳定期非节段型白癜风经络瘀阻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6例稳定期非节段型白癜风患者随均机分为3组,治疗组运用单针射频联合白灵片治疗,对照1组予窄谱中波紫外线(narrow bound ultra violet B light,NB-UVB)联合白灵片治疗,对照2组予白灵片治疗,疗程12周;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治疗后疗效,观察治疗前及治疗第4、8及12周时白斑面积、色素恢复情况(平均复色率、白斑色素积分),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随访12周,观察预后。结果3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白斑数量及面积、白斑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01);治疗后,治疗组白斑面积小于对照1组及对照2组(P<0.05);治疗第4周开始,治疗组白癜风患者白斑处的复色率明显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01);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1组和对照2组白斑色素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治疗组白斑色素积分明显高于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01);在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随访患者12周,患者无明显新发白斑及迟发不良反应。结论单针射频联合白灵片治疗稳定期非节段型白癜风经络瘀阻证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 徐婉妮杨广智刘靖
- 关键词:白癜风白灵片窄谱中波紫外线
- 健脾祛风法治疗特应性皮炎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探讨健脾祛风法治疗特应性皮炎(AD)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方法,治疗组38例以健脾祛风复方治疗;对照组29例以清热祛风复方治疗,观察治疗前后SCORAD积分瘙痒程度(VAS)。结果:治疗组在治疗8周后SCORAD积分和VAS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治疗后SCORAD积分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在改善瘙痒程度方面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脾虚是特应性皮炎发病的重要环节,顾护脾胃应贯穿本病治疗的全过程,其治疗机理值得进一步探讨。
- 李东海眭道顺刘靖宋文英
- 关键词:特应性皮炎脾虚
- 凉血疏肝方对银屑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观察凉血疏肝方对银屑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治疗组给予凉血疏肝方治疗,对照组给予雷公藤多芳片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总均分无明显差异(P>0.05),阳性项目数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疗前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和正常人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疗后和正常人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凉血疏肝方对银屑病有较好疗效。
- 林少健肖红丽付双杏李勇查旭山刘靖
- 关键词:银屑病心理状态
- 银屑Ⅰ号对银屑病样动物模型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1年
- 目的研究中药银屑Ⅰ号对银屑病样动物模型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雷公藤多甙片治疗组和银屑Ⅰ号小、中、大剂量组,建立小鼠阴道上皮模型和鼠尾鳞片表皮模型,除生理盐水组外,各给药组给予相应药物;观察各组对小鼠阴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和促进小鼠尾部鳞片颗粒层形成的能力。结果银屑Ⅰ号小、中、大剂量组均可以显著抑制雌激素期小鼠阴道上皮有丝分裂(P<0.01);银屑Ⅰ号中、大剂量组均可以显著提高小鼠尾部鳞片颗粒层形成数(P<0.01)。结论银屑Ⅰ号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与抑制表皮细胞的过度增生和改善表皮角化不全有关。
- 刘靖储开宇查旭山
- 关键词:银屑病动物模型小鼠
- 补肾生发方联合非那雄胺治疗脂溢性脱发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观察补肾生发方联合非那雄胺治疗脂溢性脱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3例给予补肾生发方联合非那雄胺片治疗,对照组64例给予六味地黄丸和非那雄胺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显著改善13例,中度改善19例,轻度改善27例,无变化4例,总有效率93.65%;对照组显著改善9例,中度改善12例,轻度改善24例,无变化19例,总有效率70.3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治疗前后两组头发油腻程度、头皮屑数量以及头痒等伴随症状改善情况进行比较,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生发方联合非那雄胺治疗脂溢性脱发在临床疗效及伴随症状改善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 李勇刘靖李东海刘冠东齐庆
- 关键词:脂溢性脱发非那雄胺临床疗效
- 中药银屑1号对体外培养的银屑病中性粒细胞分泌TNF-α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8年
- 目的观察中药银屑1号方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探讨其治疗银屑病的机制。方法抽取18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外周血,分离培养中性粒细胞,实验组加入3个不同浓度(中药原液、1/2浓度及1/4浓度)的中药银屑1号含药血清,对照组分别加入雷公藤、生理盐水,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各组分泌的TNF-α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中药组TNF-α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且随着中药含药血清浓度的降低,TNF-α表达水平逐渐升高,与雷公藤组及生理盐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银屑1号方可通过下调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TNF-α的表达,从而改善银屑病炎症反应。
- 陈梦雅陈智斌刘靖涂绍忠高扬
- 关键词:TNF-Α银屑病
- 白鲜皮及汉黄芩素治疗银屑病的网络药理学研究及细胞验证被引量:8
- 2023年
-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探讨中药白鲜皮及其主要活性成分汉黄芩素治疗银屑病靶点和机制,并进行细胞验证。【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医百科全书数据库检索白鲜皮化学成分,以口服生物利用度(OB)和类药性(DL)筛选其主要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在GeneCard数据库检索银屑病疾病靶点,对二者取交集得到白鲜皮潜在调控靶点。对这部分靶点进行基因富集分析,并使用STRING数据库、Cytoscape软件制作蛋白互作图,再进一步使用CytoHubba插件进行关键基因的筛选。选取调控关键基因最多的主要活性成分汉黄芩素进行细胞实验:制作HaCaT细胞银屑病样模型,确定汉黄芩素的半抑制浓度(IC50),以10%IC50干预银屑病样细胞模型,对关键基因进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结果】白鲜皮共筛选出11种有效单体成分,共计对应106个有效靶点,银屑病包含4055个可供调控的靶点,取交集发现其中63个可能是白鲜皮治疗银屑病的潜在调控靶点。基因富集分析结果显示白鲜皮主要有效成分调控银屑病主要通过免疫与炎症相关通路。CytoHubba插件筛选出10个关键基因,主要受槲皮素、木犀草素、汉黄芩素调控。汉黄芩素进一步被作为研究对象,处理以1μg/mL脂多糖(LPS)诱导细胞4 h构建的HaCaT细胞银屑病样模型,汉黄芩素对HaCaT细胞的IC50为415μmol/L。以汉黄芩素10%IC50干预模型细胞,结果显示其可以显著提高PPARG mRNA表达,降低ESR1、HSP90AA1、IL-6、NF-κB、PTGS2、TNF-α、TP53 mRNA表达(P<0.005)。【结论】白鲜皮主要有效成分汉黄芩素可能通过调控TNF-α、IL-6、NF-κB、TP53、HSP90AA1、ESR1、PTGS2、PPARG mRNA表达,降低炎性水平,从而治疗银屑病。
- 林丽云林钰雷海青刘靖张粤琳黄伟乐杨丽红陶佳豪
- 关键词:白鲜皮银屑病汉黄芩素炎症通路HACAT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