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焱

作品数:28 被引量:69H指数:5
供职机构: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沙坦
  • 6篇细胞
  • 6篇氯沙坦
  • 6篇螺内酯
  • 6篇梗死
  • 5篇蛋白
  • 5篇心肌
  • 5篇积液
  • 4篇心脏
  • 4篇浆膜
  • 4篇浆膜腔
  • 4篇浆膜腔积液
  • 3篇蛋白酶
  • 3篇对心
  • 3篇心肌梗死
  • 3篇血管
  • 3篇血压
  • 3篇金属蛋白
  • 3篇金属蛋白酶
  • 3篇基质

机构

  • 17篇石家庄市第一...
  • 9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大学
  • 1篇河北省医科院
  • 1篇石家庄市第二...

作者

  • 23篇刘焱
  • 7篇刘坤申
  • 4篇张文亮
  • 4篇吕晓梅
  • 3篇刘刚
  • 3篇吕小梅
  • 3篇赵静
  • 3篇刘霖
  • 3篇刘宏远
  • 2篇戚国庆
  • 2篇周晓东
  • 2篇刘超
  • 2篇籍振国
  • 2篇杨玉华
  • 2篇李增新
  • 2篇张玉
  • 2篇林文静
  • 1篇郭清
  • 1篇李兰芳
  • 1篇余振亚

传媒

  • 6篇河北医药
  • 3篇临床荟萃
  • 2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医学动物防制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疑难病杂志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TTF-1在浆膜腔积液肺腺癌细胞中的表达研究
2012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在浆膜腔积液肺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方法收集2009至2011年石家庄市第一医院临床科室送检浆膜腔积液转移性腺癌65例(胸水49例、腹水15例、心包积液1例)患者及活检证实肺腺癌45例,乳腺癌9例,卵巢癌4例,结肠癌4例,胃癌2例,胰腺癌1例的临床资料。制作细胞块切片对其进行HE染色和TTF-1免疫组化染色(SP法)。结果 45例肺腺癌中有39例TTF-1阳性表达,敏感性(86.67%),20例肺外腺癌有1例TTF-1阳性表达,特异性为(95%)。结论应用细胞块免疫化学染色针对TTF-1在浆膜腔积液肺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排除甲状腺癌的可能性后,TTF-1阳性表达很大程度上提示腺癌原发于肺。
刘焱刘霖吕晓梅
关键词:浆膜腔积液甲状腺转录因子-1肺腺癌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并发心脏疾患4例分析被引量:1
2003年
戚国庆刘焱甄宇治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心脏疾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包积液
儿童腹腔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6
2007年
吕小梅刘焱
关键词: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腹腔内病理分析儿童病理学特点
醛固酮与心脏重构被引量:6
2005年
刘焱刘坤申
关键词:醛固酮心脏重构
氯沙坦与螺内酯对心肌梗死大鼠早期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观察氯沙坦、螺内酯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早期应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20 mg·d^(-1)·kg^(-1)(螺内酯组)、血管紧张素-ⅡAT_1受体拮抗剂氯沙坦10 mg·d^(-1)·kg^(-1)(氯沙坦组)进行干预,另设假手术组(Sham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利用免疫组化的方法 ,观察各组心肌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AMI组MMP-9蛋白水平升高(P<0.01);与AMI组比较氯沙坦、螺内酯组平台期心肌MMP-9蛋白表达降低(P<0.01),且氯沙坦组较螺内酯组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氯沙坦、螺内酯有助于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重构。
刘焱戚国庆孟文格周晓东
关键词:氯沙坦螺内酯心肌梗死基质金属蛋白酶-9
螺内酯和氯沙坦及二者合用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愈合的影响
2006年
目的探讨螺内酯和氯沙坦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早期愈合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0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12)与AMI组(n=48)。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AMI大鼠模型。再将术后72h存活大鼠随机分为AMI组、AMI+螺内酯组(S组)、AMI+氯沙坦组(L组)、AMI+螺内酯+氯沙坦组(SL组),用氯胺T法观察梗死区与梗死周围非梗死区的胶原含量,观察各组梗死周围非梗死区毛细血管密度,利用逆转录-PCR技术的方法,观察AMI早期大鼠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mRNA的表达。结果组间梗死区与梗死周围区胶原含量差异并无显著性;AMI用药组梗死周围区毛细血管密度均高于AMI组;螺内酯和氯沙坦及2者合用组在心肌梗死后2周时MMP-13mRNA的表达均明显升高。结论螺内酯和氯沙坦及2者合用并不延缓心肌梗死后早期组织修复。
刘焱周晓东刘刚刘超籍振国刘坤申
关键词:心肌梗死螺内酯
氯沙坦和螺内酯及联合应用对心肌梗死大鼠早期新生血管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氯沙坦、螺内酯及二者合用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毛细血管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的心肌梗死模型,早期应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20 mg.kg-1.d-1,血管紧张素-ⅡATI受体拮抗剂氯沙坦10 mg.kg-1.d-1及二者合用进行干预与心肌梗死组比较,观察心肌梗死后3 d,7 d梗死周围区毛细血管密度的变化。结果梗死周围区毛细血管密度在心肌梗死后3 d和7 d用药组均高于心肌梗死组(P<0.01)。结论氯沙坦、螺内酯及其联合应用有助于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侧支循环。
刘焱张文亮李增新
关键词:氯沙坦螺内酯毛细血管密度
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与心脏重构被引量:2
2004年
本文介绍了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s )及其抑制剂新近发现的在心肌重构中的作用 ,选择性表达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的应用进展。
刘焱余振亚刘坤申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心脏重构心肌重构MMP
高血压合并肾动脉狭窄4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高血压可以导致弥漫性动脉粥样硬化,肾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一部分,肾动脉粥样硬化可进展至肾动脉狭窄(RAS),甚至完全闭塞,最后发展为肾功能衰竭。研究发现在高血压患者中,RAS的发生率为3%~5%[1]。早期做出诊断并进行有效及时的治疗,
张文亮刘焱张玉林文静
关键词:肾动脉狭窄高血压彩色多普勒超声
螺内酯和氯沙坦对心肌梗死大鼠血流动力学及心肌胶原重构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研究螺内酯、氯沙坦对大鼠心肌梗死后血流动力学和心肌胶原重建的影响。方法于2005年10月至2006年3月在河北省医科院药理实验室,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作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安慰剂组、螺内酯组、氯沙坦组、螺内酯+氯沙坦组。第2、6周观察平均动脉压(MB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相对重量、非梗死区心肌胶原含量及Ⅰ/Ⅲ型胶原蛋白比值。结果安慰剂组较假手术组LVEDP升高,心肌胶原含量及Ⅰ/Ⅲ型胶原蛋白比值增加。第2周,氯沙坦组和螺内酯+氯沙坦组较安慰剂组MBP、LV-EDP、心肌胶原含量及Ⅰ/Ⅲ型胶原蛋白比值下降。第6周,螺内酯组、氯沙坦组及螺内酯+氯沙坦组与安慰剂组相比较LVEDP、心肌胶原含量及Ⅰ/Ⅲ型胶原蛋白比值均下降,螺内酯+氯沙坦组较螺内酯组、氯沙坦组心肌胶原含量降低更显著。结论螺内酯、氯沙坦均可改善心肌梗死后血流动力学,抑制胶原增生。两药联合应用可充分抑制胶原重建作用。
刘刚周晓东籍振国刘超刘焱刘坤申李兰芳
关键词:螺内酯氯沙坦血流动力学心肌重构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