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10篇内镜
  • 5篇食管
  • 5篇黏膜
  • 4篇黏膜下
  • 4篇膜下
  • 4篇内镜黏膜
  • 4篇内镜黏膜下
  • 4篇镜检
  • 3篇肿瘤
  • 3篇胃镜
  • 3篇护理
  • 2篇食管肿瘤
  • 2篇黏膜下剥离术
  • 2篇挖除术
  • 2篇胃肠
  • 2篇胃肠道
  • 2篇胃肠道间质瘤
  • 2篇胃镜检查
  • 2篇内镜黏膜下剥...
  • 2篇内镜黏膜下剥...

机构

  • 16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6篇刘海燕
  • 14篇陈东风
  • 12篇兰春慧
  • 11篇沈小春
  • 10篇李平
  • 9篇王军
  • 8篇孙文静
  • 6篇兰丽
  • 5篇曹艳
  • 4篇敖兴
  • 3篇闫庆军
  • 3篇杨莹莹
  • 3篇沈晓春
  • 2篇杨均
  • 2篇李丽
  • 2篇王晓敏
  • 2篇颜綦先
  • 2篇王斌
  • 2篇崔红莉
  • 2篇肖华亮

传媒

  • 5篇重庆医学
  • 3篇检验医学与临...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The 14...

年份

  • 4篇2015
  • 4篇2014
  • 7篇2013
  • 1篇2012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食管Dieulafoy病2例报道被引量:6
2015年
食管Dieulafoy病为罕见的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之一,其临床表现与其他部位Dieulafoy病类似,病变隐匿,病情凶险,内镜下止血为首选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本文报道2例食管Dieulafoy病,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王教学杨均李丽刘海燕周世亮崔红莉颜綦先陈东风
关键词:DIEULAFOY病上消化道出血内镜下治疗
经口内镜肌切开术操作技巧及教学要点
2015年
国内外的多位专家对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诊断、手术指征、术前准备、术后处理都有详细的介绍,但是对于手术操作的难点、手术中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介绍尚不够详细[1-2]。目前对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肉毒碱注射、内镜下球囊扩张、外科手术和近几年新发展起来的经口内镜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
王军刘海燕沈小春陈东风
关键词:贲门失弛缓症教学
金属夹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25例胃底固有肌层肿瘤穿孔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金属夹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治疗胃固有肌层肿瘤穿孔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该院内镜中心2008年1月至2012年10月因胃底固有肌层肿瘤行ESD治疗的25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25例治疗过程中穿孔的相关因素及治疗方法。结果256例诊断胃固有肌层肿瘤患者行ESD治疗过程中共有25例发生穿孔,穿孔发生率为9.77%(25/256)。穿孔位置均位于胃底,切除标本直径为0.5~3.56 cm ,平均(2.37±0.7)cm ,病理诊断间质瘤16例,平滑肌瘤9例,操作时间为30~150 min ,平均(56.34±23.27)min ,穿孔后均于内镜术中金属夹闭合创面,共用4~15枚,成功率100%。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结论金属夹在ESD穿孔后能有效缝合创面,保证了内镜手术的安全性。
刘海燕王军孙文静李平陈东风兰春慧沈小春
关键词:内窥镜检查黏膜金属夹
口服二甲基硅油后水平翻转360°可提高胃镜下黏膜清洁度
目的 探讨服用内镜祛泡剂二甲基硅油后水平翻转360.可否有助于提高胃镜下黏膜可视度,并确定相对准确可达到最佳效果的翻身时间点.方法 遴选所有拟行胃镜检查的患者人组,常规空腹10h,口服100 mL(100 mg)二甲基硅...
王春华刘海燕王秀明沈晓春孙文静杨莹莹闫庆军曹艳王雪琴兰春慧陈东风
78例内镜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护理体会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内镜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的护理方法,总结ESD治疗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所有患者于术前给予心理护理、术前评估及术前饮食准备;治疗中完善手术操作器械准备及做好术中技术配合;术后给予一般护理、饮食护理、舒适护理、并发症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 78例患者接受内镜下ESD治疗中,1例(1.2%)患者在术中出现穿孔并发症,后转入外科治愈;3例(3.8%)患者术后出现消化道出血,经内科保守治疗后好转;74例(95%)患者于术后1个月胃镜随访提示手术部位已愈合。结论充分的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是手术顺利与否的关键,是提高治疗质量、减少并发症的保证;术后护理是促使患者早日康复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李平王军兰春慧刘海燕孙文静沈小春兰丽闫庆军曹艳陈东风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护理
贲门失驰缓症行内镜下经口食管环形肌切开术的护理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贲门失驰缓症患者行内镜下经口食管环形肌切开术(POEM)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3月大坪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贲门失驰缓症患者10例,进行术前心理护理、评估及饮食护理;治疗中做好术中配合及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进行心电监测、体位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治疗后3d进食流质饮食,有1例气胸并发症患者,其余9例患者无吞咽梗阻;所有患者均治疗有效;术后随访1~12个月,无1例吞咽困难。结论POEM是治疗贲门失驰缓症的一种安全、有效、恢复快、并发症少的新型治疗方法,而有效的护理方法及密切的人员配合是取得满意疗效的重要保证。
李平王军刘海燕孙文静兰丽沈小春敖兴曹艳陈东风兰春慧
关键词:贲门失驰缓症内镜护理
56例Peutz-Jeghers综合征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Peutz-Jeghers综合征(PJS)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11年6月该院收治PJS综合征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56例患者中有PJS家族史患者共21例。56例患者可见胃、十二指肠息肉及结肠、直肠息肉。56例患者共行病理检查113例次,错构瘤66例次、腺瘤24例次、炎性息肉11例次、幼年性息肉5例次、增生性息肉3例次、息肉癌变2例次、错构瘤息肉合并腺瘤性息肉1例次、幼年性息肉合并炎性息肉1例次。结论 PJS是临床上较为少见但易于诊断、容易复发的疾病,一旦明确诊断,主张早期治疗。
刘海燕兰春慧孙文静沈小春李平
关键词:外科学遗传学肠息肉
58例内镜黏膜下挖除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护理体会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护理方法。方法58例患者于术前给予心理护理、术前评估及术前饮食准备;治疗中做好术中护理;术后给予一般护理、饮食护理、出院健康指导。结果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镜中心5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ESE治疗。病变直径5~30mm,均一次性完整挖除病变,手术时间(自黏膜下注射开始至完整剥离病变的时间)40~135min,平均(51.7±14.2)min,术中出血5例(8.6%),经氩离子凝固术、电活检钳凝固术或金属夹闭合创面止血成功,有7例术中并发穿孔,穿孔发生率12.1%(7/58),应用金属夹夹闭缝合穿孔,腹腔穿刺抽气,术后给予胃肠减压、质子泵抑制剂抑酸、抗炎等治疗,均保守治疗成功。58例患者均无术后出血。ESE治疗后住院5~14d,平均7.5d,穿孔患者术后1个月胃镜复查见穿孔均闭合,所有患者接受随访3~26个月,未见病变残留和复发。结论充分的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护理是提高治疗质量、减少并发症、促使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环节。
李平王军刘海燕王晓敏兰丽曹艳沈晓春杨莹莹陈东风兰春慧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挖除术胃肠道间质瘤护理体会
超声内镜与CT检查对食管癌临床TN分期的比较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比较超声内镜(EUS)与CT检查在食管癌术前临床分期中的准确率。方法对临床诊断为食管癌的6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随机分为EUS检查组和CT检查组,每组各34例,于术前行EUS或CT检查,并按照TNM(2003)分期标准作出诊断,与术后病理分期结果比较。结果以食管癌术后病理分期作为标准,术前EUS检查T、N分期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Tis期0(0/2),T1期75.0%(3/4),T2期75.0%(6/8),T3期86.7%(13/15),T4期80.0%(4/5),T期总准确率为76.5%(26/34);N0期71.4%(5/7),N1期75.0%(9/12),N2期0(0/11),N3期0(0/4),N期总准确率为41.2%(14/34)。术前CT检查T、N分期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Tis期0(0/1),T1期33.3%(2/6),T2期28.6%(2/7),T3期78.6%(11/14),T4期83.3%(5/6),T期总准确率为58.8%(20/34),与EUS检查组T期总准确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0期77.8%(7/9),N1期76.9%(10/13),N2期66.7%(4/6),N3期50.0%(3/6),N期总准确率为70.6%(24/34),与EUS检查组N期总准确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US检查对食管癌的临床T期诊断准确率较高,而CT检查对食管癌的N期诊断准确率较高,术前采用EUS联合CT检查可能对指导术前制订治疗方案、评估预后有重要意义。
孙文静沈小春刘海燕李平兰丽陈东风兰春慧
关键词:胃镜检查食管肿瘤肿瘤分期
食管上段异位胃黏膜的组织学特点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观察食管上段异位胃黏膜(heterotopic gastric mucosa in upper esophagus,HGMUE)的组织学特点以及内镜下表现,研究患者各相关临床症状与HGMUE泌酸功能之间的联系。方法分析40例普通内镜下诊断为HGMUE的患者的临床表现、NBI内镜以及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confocal laser endomicroscopy,CLE)特点,采用透射电镜、HE、免疫组化观察其病理学特征。结果 40例患者中,平坦型38例(95%),隆起型2例(5%),病变形态有椭圆形18例(45%)、圆形9例(22.5%)、不规则岛状7例(17.5%)、条索状6例(15%);NBI内镜下,可清楚区分病变区域与周围正常食管黏膜,小凹形态以管状(92.5%)为主,未发现表面微血管扩张变异;CLE扫描腺管开口呈胃底型27例,非胃底型13例,结合HE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2.5%,有不同程度的荧光素钠渗出;透射电镜显示细胞超微结构与正常胃黏膜无明显差异,HE染色胃底型腺体28例(70%),非胃底型腺体12例(30%);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胃底型腺体中质子泵、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表达均为阳性;相关临床症状中除胸骨后疼痛与壁细胞有关外(P<0.05),其余症状壁细胞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HGMUE患者病理分型以胃底型为主,此种异位胃黏膜可能有分泌胃酸及胃蛋白酶的能力,与患者胸骨后疼痛的症状相关;NBI内镜及CLE对于HGMUE的诊断比普通内镜可能具有更好的分辨效果及价值。
陶林樊丽琳刘海燕沈小春闫庆军兰春慧王军李宁傅鑫赵敦勇刘卉刑寒阳张艳梅李丽杨均肖潇樊玲潘大维颜綦先敖兴李平牟江洪肖华亮陈东风
关键词:NBI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组织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