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燕
- 作品数:17 被引量:149H指数:6
- 供职机构:解放军理工大学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防科技技术预先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航空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军事更多>>
- 一种修正的证据理论合成方法
- 本文分析了D-S合成规则的局限性,如无法根据子集大小确定聚焦的权重,不能对完全不一致的证据进行合成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修正的合成规则.最后通过算例表明了新方法的有效性.
- 刘海燕刘熹巴宏欣
- 关键词:数据融合证据理论
- 文献传递
- 基于神经网络的多目标权系数修改算法被引量:2
- 2000年
- 多目标权系数赋值是多目标决策的重要环节 ,它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多目标决策的合理性、正确性。多目标权系数的赋值过程是权系数的学习调整过程 ,吴信东 [1]提出了一种多目标权系数的学习模型。结合人工神经网络 ( ANN)的学习功能 ,对吴信东的多目标定值的一种权系数学习模型一文中的模型做了改进 ,给出了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理论的权系数修改模型。算例表明了这种模型的正确性和优越性。
- 汪泽焱刘海燕倪明放
- 关键词:多目标决策人工神经网络
- 一种新的机动目标跟踪的多模型算法被引量:12
- 2005年
- 设计了一种仅仅使用两个模型实现对机动目标精确跟踪的多模型算法,采用了含有法向和切向加速度的加速度均值自适应的当前统计模型和扩展后的常速模型进行交互。该算法不受目标转弯率大小和变化的限制,对目标运动模式的未知参数变化的适应性较强。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对目标的跟踪精度明显优于传统的使用3个以上模型交互的IMM-CV/CT算法。由于本算法能够估计出目标的法向和切向加速度,进行适当的模型集设计后,可以实现对复杂、快速机动目标的全过程跟踪,具有可扩展性的应用前景。
- 巴宏欣赵宗贵杨飞刘海燕
- 关键词:目标跟踪自适应估计
- 一个带时延限制的最大连通度信息系统模型研究被引量:2
- 2001年
- 基于系统连通度和系统平均时延指标 ,研究了信息系统的抗毁抗干扰性能 ,利用 0 - 1非线性规划建立了一个带时延限制的最大连通度信息系统模型 ,给出了求解模型的一个线性逼近解法 。
- 刘海燕倪明放汪泽焱
- 关键词:信息系统时延限制
- 基于离散小波变换的航迹——航迹关联算法被引量:1
- 2010年
- 研究了传感器各维观测误差相关情况下的航迹关联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小波变换的关联算法。分析了离散小波变换仅对信号收缩而高斯白噪声仍然保持白化的特性,两个航迹的关联问题被形式化为二元假设检验,以W1小波空间与VJ-1尺度空间能量比定义检验统计量,证明了统计量在H0假设下服从F分布并给出了关联判决准则。在此基础上定义了航迹相似度,将多目标航迹关联问题转化为最大权值匹配问题。仿真结果表明在观测误差无关或相关的情况下本算法关联准确性显著提高。
- 刘熹尹浩刘海燕吴泽民
- 关键词:数据融合多目标跟踪航迹关联离散小波变换
- 测量噪声相关情况下的航迹融合和测量融合被引量:3
- 2008年
- 研究了测量噪声相关情况下的航迹融合和测量融合问题,根据线性无偏最小方差估计理论,推导了噪声相关情况下的多传感器跟踪系统的航迹融合和测量融合算法.经Monte Carlo仿真表明,文中给出的考虑噪声相关的航迹融合和测量融合算法的跟踪精度均高于相应的不考虑噪声相关的传统算法,且附加的计算量很小.
- 巴宏欣杨飞何心怡刘海燕
- 关键词:航迹融合目标跟踪
- “当前”统计模型机动目标跟踪的改进算法被引量:9
- 2007年
- 针对“当前”统计模型最大加速度取固定值,对加速度较小的非机动及弱机动目标的跟踪精度不高的弱点,提出了一种新的跟踪算法。新算法中根据当前加速度的大小给出前最大加速度并为尽快响应目标机动采用状态噪声方差补偿方法,因此能够根据机动特性自适应调整当前最大加速度的值,自适应调整系统方差,实现了对机动目标的更为精确的跟踪。
- 刘海燕赵宗贵刘熹
- 关键词:信息融合机动目标跟踪
- 一种基于加权证据合成的多传感器目标识别方法被引量:8
- 2005年
- 针对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目标识别问题,基于D-S证据理论,提出了加权证据合成的时空域目标识别算法。该方法充分利用了多传感器多周期的测量数据,并根据D-S合成规则要求参与合成的各证据具有相同权重的特点,充分考虑了提供证据的信源即各个传感器的可靠性。在合成中,引入证据权的概念,解决了不同权重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目标识别系统的性能。最后通过计算实例表明算法是有效的。
- 刘海燕赵宗贵巴宏欣
- 关键词: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目标识别D-S证据理论
- D-S证据理论中冲突证据的合成方法被引量:83
- 2008年
- 针对高度冲突证据的合成问题,分析了D-S合成方法及其改进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改进方法。新方法仍利用D-S合成公式,但针对该公式要求参与合成的各证据需具有相同重要程度的要求,考虑到融合系统中各证据的重要程度可能不同,直接利用公式合成可能得到与实际相悖的结论,因而引入证据权的概念,给出了证据权的具体算法,通过证据权对已有的基本可信度分配函数进行修正得到了重要性相同的新的证据的基本可信度分配模型。最后通过算例比较表明新方法的合成结果更为理想。
- 刘海燕赵宗贵刘熹
- 关键词:证据理论多传感器数据融合
- 一种应用于数据融合的不确定性推理方法被引量:7
- 2005年
- 在对高度冲突的证据进行合成时D-S合成公式存在着不足。为此,引入证据系统的可信度和证据系统中各证据的可信度概念,提出了新的合成公式。最后算例表明,新方法使得合成结果更为理想。
- 刘海燕赵宗贵刘熹巴宏欣
- 关键词:数据融合证据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