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永刚

作品数:20 被引量:57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南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肿瘤
  • 9篇肠癌
  • 7篇直肠
  • 6篇直肠癌
  • 6篇切除
  • 4篇蛋白
  • 4篇切除术
  • 4篇结直肠
  • 4篇癌患者
  • 3篇直肠癌患者
  • 3篇术后
  • 3篇贲门癌
  • 3篇结直肠癌
  • 3篇癌组织
  • 3篇肠肿瘤
  • 2篇蛋白酶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密度
  • 2篇直肠肿瘤
  • 2篇术式

机构

  • 20篇河南省肿瘤医...
  • 2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河南中医药大...
  • 1篇郑州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淮滨县人民医...

作者

  • 20篇刘永刚
  • 7篇高阳
  • 6篇庄競
  • 5篇张勇超
  • 5篇花亚伟
  • 4篇庄竟
  • 4篇孔烨
  • 3篇王金榜
  • 3篇李保东
  • 3篇韩广森
  • 3篇韩少良
  • 3篇程科
  • 2篇王程虎
  • 2篇张永超
  • 2篇徐勇超
  • 2篇徐冬利
  • 2篇冯伟宇
  • 1篇余朴
  • 1篇夏庆欣
  • 1篇张见哲

传媒

  • 3篇郑州大学学报...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中国肿瘤
  • 2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肿瘤基础与临...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09
  • 6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3
  • 1篇2002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肿瘤微创切除术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效果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比较开腹与腹腔镜下微创肿瘤切除术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1年2月~2014年8月我科收治的82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行开腹手术切除治疗38例,经腹腔镜下肝肿瘤微创切除术治疗44例。术后常规行影像学检查随访。结果术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围术期死亡,两组出现白细胞下降、消化道反应、乏力、手脚麻木、肝区疼痛、发热、黄疸、腹腔积液等不良反应,部分不良反应有显著差异;术后第7 d和14 d,两组血清AST、ALT均先升高后降低,血清白蛋白和胆碱酯酶均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患者1 a、2 a和3 a生存率分别为86.4%、47.7%和38.6%,开腹组分别为71.0%、42.1%和34.21%,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下肝肿瘤微创切除术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效果较好,但对患者全身情况要求较高,手术技巧需娴熟,其在这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还需要继续观察。
王金榜庄競刘永刚李保东冯伟宇徐冬利张辉亮程科
关键词:肝转移癌结直肠癌
人结直肠癌组织中E-cadherin、整合素α5β1的表达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探讨E-cadherin(E-cad)、整合素α5β1与人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方法,联合检测41例人结直肠癌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E-cad和整合素α5β1的表达。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E-cad的表达较癌旁正常组织减低(P<0.0001);整合素α5β1在癌组织中高表达,在癌旁正常组织低表达(P=0.0001);有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相比,E-cad低表达率分别为70.00%(14/20)和28.57%(6/21)(P=0.0080);整合素α5β1高表达率分别为90.00%(18/20)和33.33%(7/21)(P=0.0002)。在Dukes分期各期之间E-cad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06);整合素α5β1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4),Pearson列联系数P=0.51。结论:人结直肠癌组织中E-cad表达减低和缺失,可能导致人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整合素α5β1有一定表达,可能参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
李智庄競韩广森刘永刚黄涛
关键词:结直肠癌整合素Α5Β1
MMP-9 VEGF及MVD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与胃癌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5例胃癌组织标本中MMP-9、VEGF及MVD的表达。结果随着胃癌病理级别的升高,MMP-9、VEGF及MVD的表达率逐渐升高,各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MP-9的表达与VEGF及MVD的表达均呈正相关。结论MMP-9过度表达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和生长关系密切;联合检测MMP-9、VEGF和MVD能更准确评价胃癌的病理特征。
高阳刘永刚庄竞张永超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9微血管密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病理分级
直肠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的检测及临床价值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变化与直肠癌疗效、预后的关系。方法取250例直肠癌患者和40例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的静脉血,应用全自动血凝仪测定,血浆D-二聚体含量采用乳胶凝集半定量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采用Clauss法测定。结果250例直肠癌患者中,直肠癌初治组、难治转移组、治疗缓解组的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治疗缓解组的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较初治组及难治转移组有明显下降。结论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与直肠癌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明显相关性,可作为直肠癌的辅助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一项早期实验室参考指标。
高阳庄竟张勇超刘永刚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
全盆腔脏器切除的临床应用
2008年
吴树山庄競刘永刚
关键词:直肠肿瘤复发全盆腔脏器切除术
Endoglin与VEGF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研究Endoglin与VEGF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45例大肠腺瘤组织和41例大肠腺癌组织的Endoglin、VEGF的表达,对Endoglin单抗标记的血管在×200显微镜下计数MVD。结果Endoglin阳性的微血管主要分布在癌和腺瘤组织的表面,其所标记的MVD值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逐渐增加。结直肠腺瘤-腺癌序列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增加,各组织间VEGF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ndoglin标染新生微血管的特异性更强,可以作为常规的活性增殖期血管内皮标记物进行大肠癌血管生成方面的研究。
张斌金歌马二民刘永刚姬社青韩广森僧国珍
关键词:ENDOGLINVEGF大肠癌微血管密度免疫组织化学
AMPA受体磷酸化介导应激诱发的术后急性痛慢性化机制
李长生刘依凝刘风花杨宝锋刘永刚余朴巴玉峰
成果研究目的:研究术后疼痛的机制和治疗管理术后疼痛的方法成果研究方法:1临床试验研究采用随机分组对照的方法,探讨疼痛特别是术后疼痛(胸外科切口痛)的治疗和管理方法。2动物实验建立术后切口急性痛慢性化动物模型,并通过研究与...
关键词:
29例胃肠道类癌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2003年
[目的]探讨胃肠道类癌的诊断及合理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84年~2001年诊治的胃肠道类癌29例的诊断、手术方式和疗效。[结果]①消化道类癌早期无特异性表现,胃类癌患者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5例、进食后不适2例;而肠类癌主要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14例(63.6%)、大便带血9例(40.9%)、腹块6例(27.3%)、腹痛5例(27.3%)。②胃类癌的手术方式包括胃大部切除术6例及剖腹探查术l例,而肠类癌的手术方式是右半结肠切除术4例、Dixon手术2例、Miles手术l例及经肛局切术15例。③全部病例随防16~120个月,3例广泛转移者生存在2年以内。20例生存5年以上、6例已生存2年以上。[结论]胃肠道类癌的早期诊断较为困难,合理的外科治疗对提高胃肠道类癌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花亚伟刘永刚韩少良王程虎徐勇超孔烨
关键词:类癌胃肠道肿瘤外科学
贲门癌切除术后预防反流性食管炎术式探讨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探讨贲门癌胃大部根治切除术后理想的预防反流性食管炎消化道重建术式。[方法]对83例贲门癌患者行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后,分别行食管残胃吻合术(A组),食管残胃吻合并幽门成形术(B组),食管残胃吻合并残胃空肠吻合引流术(C组)三种消化道重建方式,术后观察临床症状和行上消化道钡餐、胃镜检查。[结果]A组反流性食管炎22例(64.7%),B组8例(34.8%),C组1例(3.8%)。通过术后随访对临床症状、上消化道钡餐、胃镜检查进行对比,贲门癌行近端胃大部根治切除、残胃食管吻合并残胃空肠吻合引流术在预防反流性食管炎上优于幽门成形术,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并发症少,体重恢复好。[结论]贲门癌行近端胃大部根治切除、残胃食管吻合并残胃空肠吻合引流术具有预防反流性食管炎和十二指肠液反流的作用,同时能促进残胃排空,是一种安全简便、较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术式。
花亚伟韩少良张鉴哲孔烨刘永刚
关键词:贲门肿瘤胃肠吻合反流性
贲门癌经腹纵隔内根治性切除术式探讨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探讨经腹纵隔内贲门癌根治方式。[方法]对1992年~1999年间经腹切开膈肌脚入路,用管状吻合器在纵隔内行食管胃(空肠)吻合5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根治性切除贲门癌及其上方6cm~7cm食管时,清除纵隔下部淋巴结,淋巴结转移率为19.2%(103/536)。全组病例无手术死亡,无食管切缘癌残留,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1%。[结论]经腹切开膈肌脚,扩大后下纵隔视野,有利于实施贲门癌根治术、纵隔内食管胃(空肠)机械吻合术,并发症少,适用于浸润食管长度小于2cm贲门癌的外科治疗。
花亚伟张见哲王程虎孔烨刘永刚徐勇超
关键词:贲门肿瘤纵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