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正国
- 作品数:24 被引量:118H指数:7
-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 品酌音乐圣殿的甘美之醇——读戴定澄博士的新著《音乐表演在澳门》
- 2006年
- 当今,正值音乐评论学开始在国内悄然走热、各大音乐院校纷相设立音乐评论专业、“中国音乐评论学会”也随之应运而生之际,澳门理工学院艺术高等学校的校长戴定澄博士已经将他在澳门积淀了两年多的音乐评论文章凝结为《音乐表演在澳门——戴定澄音乐评论集》一书,由《澳门日报》出版社日前正式出版。
- 刘正国
- 关键词:音乐表演音乐评论圣殿音乐院校
- 谈谈传统音乐教学中的理论误识之修正——以《弹歌》古谣和“唢呐”乐管为例被引量:1
- 2017年
- 在中国传统音乐的理论教学中,有一些异口同声的、似乎是人所共识的说解,实际上却是一种存在着严重问题的误识;当然,这些误识的形成,是有其特殊的历史缘由或时代局限的。当今之世,随着学术的不断进步和知识的日趋更新,一些原先的误识理当得到及时的改正和修订;然而,非常遗憾的是,传统音乐理论中的一些误说,至今仍还在我们的教材和教学中陈陈相因、代代相传。
- 刘正国
- 关键词:《吴越春秋》勾践
-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竹管乐器“篴”名考疑被引量:1
- 2011年
- 但凡当今出版的关于中国音乐史类的书籍,每论及马王堆出土的竹制吹管乐器器名时,大都以"篴"而名之,并称出土遗册中写明有"篴"的字样。然而,笔者在对该乐器的考证中发现,该墓出土遗册中并没有写明为"篴",而是"■"的字样。关于"■"字究竟可作何解,争论颇多,迄无定论。本文试就此作一考疑,以求教于诸家大方。
- 韦勇军刘正国
- 关键词:马王堆汉墓
- 黄梅戏早期特色伴奏乐器“筹”考被引量:4
- 2004年
- “筹”是中原一带民间流行的一种独特的斜吹管乐器,它曾进入过黄梅戏早期的伴奏文场,但在20世纪50年代中却被黄梅戏文场所丢弃。通过对“筹”、“楚”、“”三字音义的辨正,可以得出结论汉代《说文》中被训作“吹筒”的“”字就是“筹”乐器的本名;再以贾湖遗址出土的“骨龠”实物结合古文献的相互参证,可进一步认为“筹”乃是古南龠在民间的一种变体孑遗,属中国吹管的祖型乐器。该乐管质朴的斜吹之法,至少已有八、九千年的历史可考,蕴涵着重要的文化价值。因此,黄梅戏应该恢复“筹”乐器在伴奏文场中的使用,可为自己年轻的剧种输入古老的文化底蕴,同时也能为“筹”这一濒临灭绝的吹器提供一个生生不息的传承载体。
- 刘正国
- 关键词:黄梅戏伴奏乐器吹管乐器剧种戏文
- 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释龢言》析案
- 2021年
- 《甲骨文字研究》是著名古文字学家、“甲骨四堂”之一的“鼎堂”郭沫若先生早年研究甲骨文字的第一部专著。《释龢言》是《甲骨文字研究》中唯--篇涉及音乐乐器之名的考释之文。在该篇考释中,郭氏以“和”“龢”为古今字而起论,先援《尔雅·释乐》中的“小笙谓之和”为据,认定“和”字的本义就是“笙”。
- 刘正国
- 关键词:甲骨文字古文字学家古今字
- 论当代辞书史著对“龠”的错误定说被引量:5
- 2008年
- "龠"是我国上古时期的一件关乎音律音阶的起源乃至华夏礼乐文明源头的神秘吹管乐器。其形制,据汉代以降的历代文献记载,是一种如笛、似笛的"单管"乐器,是中国"笛"类乐器的先祖,其形制及吹法并未真正的失传,至今仍生生不息地活在民间。但在当代的辞书史著中,"龠"却被完全错误地定说为状若排箫的"编管"乐器。我们应当重新检点故籍、尊重历史的成说及当代客观科学的考证,对"龠"的错误定说予以全面的拨谬返正,还"如笛""似笛"的古龠历史之真实。
- 刘正国
- 关键词:单管形训声训
- 襄阳王寨南朝墓室惊现“伶伦作律”画像砖之考辨
- 2024年
- 2023年6—9月间,在湖北襄阳王寨墓地的第三次考古发掘中,惊现一种画面为“一人弹琴、一人听声”的南朝墓室画像砖,其内容疑似千古流传的伯牙与子期的知音故事,考古者遂将其命名为“高山流水”,并付诸多种媒体的报道。本文通过对该画像砖出土的实物和图像的辨识,揭示其画面的真实主题应是发生在5000年前黄帝时期的“伶伦作律”重大乐律事象。这一题材画像砖的惊世现身,拂去了2000多年来一直笼罩在“伶伦作律”文本载说上的神话迷雾,毋容置疑地破解了伶伦“听凤凰之鸣,以别十二律”其实就是“依琴定律”的千古之谜;其于中华乐律五千年文明的实证,堪称意义重大。
- 刘正国
- 关键词:琴声
- 相声界“雅俗之争”的美学异想被引量:2
- 2012年
- 相声界的"雅俗之争"引起了当今社会的关注,代表"俗"的郭德纲受到部分相声观众的强烈追捧却一直饱受"主流相声界"诟病。借批评郭德纲道德上的问题,来批判郭德纲的相声艺术这是无效的。也并不会使人忽视他在相声艺术上的成功。观众喜欢某位艺术家并非因为他的道德,而仅仅是针对他的艺术。
- 吴巧灵刘正国
- 关键词:相声艺术美学郭德纲观众道德
- 中国贾湖“骨龠”的出土、仿制与舞台呈现被引量:2
- 2014年
- 名闻遐迩的贾湖"骨龠",是中国音乐历史至少已有八、九千年可考的确凿物证,它的出土曾经极大地震动了世界乐坛。本文的作者,历二十多年锲而不舍的研究,继贾湖"骨龠"的考名、测音采样吹奏等研究之外,再一次对贾湖"骨龠"先后两批的总体出土情况、"骨龠"的多孔形制、以及各种仿制研究和近年来竹仿"骨龠"在海内外舞台演奏的呈现等,作了较为整体、翔实的介绍和述论。
- 刘正国
- 关键词:贾湖遗址舞台呈现
- “含弓调”音乐概述被引量:1
- 2009年
- "含弓调"是流行于皖地沿长江一带的"含弓戏"前身,为含山一带的瞽目艺人所创,其音乐特点隶属于"牌子曲",保留了不少明清时期江南滩簧音乐的曲牌,对明清俗曲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 刘正国
- 关键词:大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