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梅
- 作品数:16 被引量:35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 闲暇的悖论被引量:3
- 2006年
- 闲暇作为人的一种生命状态,是一个人发展自己丰富个性的前提条件,对于人的生活具有本体论的意义。在现代社会,由于资本逻辑的控制,表面上现代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闲暇时间,然而这种闲暇带给我们更多的却是束缚和压抑,闲暇又一次与自由擦肩而过。
- 刘梅王佳
- 关键词:闲暇闲暇时间
- 马克思的劳动概念--兼论“自由劳动”在马克思哲学中的本体论意义被引量:2
- 2012年
- 劳动是马克思哲学的一个重要主题。作为通向自由的途径,马克思的劳动概念摆脱了"被强迫的谋生活动"的标签,而发展为一种新的实践原则,即"自由劳动",这是一条由劳动开启的"解放之路"。因此,只有站在"自由劳动"的基点上,我们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亦即"资本批判"的理论旨趣和"劳动解放"的革命要求,以及马克思对西方传统哲学"意识内在性"的根本超越。
- 刘梅
- 关键词:黑格尔资本批判
- 反思现代性的生产逻辑
- 现代性的生产逻辑已经从过去的简单商品生产,发展到今天德勒兹笔下的“欲望生产”,使得资本增殖的逻辑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疯狂。人的现实生活被强制性的聚集在“资本”这一海德格尔式的“座架”之中,只剩下控制和计算的维度。最后,在资本...
- 刘梅
- 关键词:生命价值
- 马克思哲学中的时间问题——兼论自由时间与人的发展被引量:4
- 2004年
- 通过对早期和晚期马克思时间学说的对照考察,发现:他通过增加自由时间的途径,使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异化了的时间又回到了原初的感性时间,并在此基础上指出自由时间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而我们对自由时间的研究,实质上是对人的前途命运的一种思考,这也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出发点。
- 刘梅
- 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马克思辩证批判的内在张力被引量:2
- 2012年
- 当前的马克思哲学研究中内在的包含着一个理论上的困境:马克思的哲学或者是"历史的"、"弱弱的"发问,或者是"超历史的"形而上学。这是一个真实的理论难题,也是整个现代西方哲学乃至今天中国的社会现实所要面对的共同问题。这就是说,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不仅要有超越现实的希望和理想,还要时刻保持现实的和经验的思想维度,切实地找到事物自身否定的现实空间和现实可能性。这正是马克思辩证批判的核心要旨。
- 刘梅
- 当代分析哲学与黑格尔的“和解”
- 从'叛离黑格尔'到向黑格尔的回归,分析哲学与黑格尔哲学之间长达一个世纪的纠葛终于在本世纪初开始走向'和解'。分析哲学这种看似矛盾的前后表现,实际上却隐含着现代西方哲学为应对自然科学的步步紧逼,不断探索新的哲学方法的尝试和...
- 刘梅
- 关键词:逻辑语言形而上学
- 网红经济背后的大众文化走向与社群关系被引量:1
- 2017年
- 互联网的发展和移动通讯工具功能的扩展加速了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也推动了"平民偶像"的产生。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介为草根成名提供了低成本、低门槛的平台,催生了大批草根网红,也创造了亿元收入。分析了3种网红成名和盈利模式,对炙手可热的网红经济背后的大众文化走向以及将粉丝转化为消费者的弱关系和强影响力的社群关系进行了探讨。
- 刘梅
- 关键词:大众文化
- 来华外籍人口社会融入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北京市欧美籍人口为例
- 本文以实地调查资料为依据,对在京欧美籍人口的社会融入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影响来华欧美籍人口社会融入的因素,主要与迁移者的经济整合能力、社会关系网络、迁移者与迁入地的文化隔阂以及迁移者的主观心理认同以及迁...
- 何俊芳刘梅
- 关键词:社会融入经济整合心理认同
- “对话马克思”青年学术研讨会综述
- 2017年
- 2017年5月20~21日,“对话马克思”青年学术研讨会在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召开,来自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的28家单位的六十余名专家学者围绕“马克思与西方形而上学传统”展开深入讨论。一、马克思哲学与西方形而上学传统的比较马克思与西方形而上学传统的关系是马克思哲学研究中必须直面的重大问题,它直接影响着对于马克思思想根基的理解。本次研讨会以比较研究的方式,将马克思哲学置入西方形而上学传统中加以审视,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理论进路。
- 王莅刘梅
- 关键词:马克思哲学研究青年西方形而上学马克思思想
- 回到“感性活动”——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理论起点
- 2017年
- “感性活动”是马克思批判地吸收德国古典哲学的理论成果的产物,其提出和阐发经历了从“形体化时间”到“对象性活动”再到“感性活动”的发展过程。经过系统梳理我们发现,马克思的“感性活动”概念本身就是受动和能动的否定性统一,它作为思维的异质性规定是思维能动性的根据。这是马克思第一次以超出近代意识哲学“内在性”的方式来重新揭示人与世界的否定性统一关系的产物。基于此,马克思既克服了费尔巴哈的单纯直观又克服了唯心主义的“抽象”,真正地把握到了“社会现实”本身。
- 刘梅
- 关键词:感性对象性感性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