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晓鑫

作品数:30 被引量:107H指数:6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4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经济管理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16篇金融
  • 7篇失衡
  • 7篇经济关系
  • 5篇银行
  • 5篇中美经济
  • 5篇中美经济关系
  • 4篇全球金融
  • 3篇银行体系
  • 3篇金融视角
  • 3篇金融数据
  • 2篇演进
  • 2篇影子银行
  • 2篇人民币
  • 2篇数据标准
  • 2篇数据标准化
  • 2篇全球金融危机
  • 2篇美元本位
  • 2篇美元本位制
  • 2篇金融发展
  • 2篇金融体系

机构

  • 17篇中国人民银行
  • 16篇吉林大学

作者

  • 30篇刘晓鑫
  • 10篇项卫星
  • 3篇王达
  • 1篇李仙子
  • 1篇乔继红
  • 1篇孙维仁
  • 1篇梁伟
  • 1篇裴绍军
  • 1篇崔善花
  • 1篇刘建华
  • 1篇陈晓红
  • 1篇吴越
  • 1篇严俊
  • 1篇林长杰
  • 1篇吕茉
  • 1篇刘洪飞
  • 1篇郑凯元

传媒

  • 7篇吉林金融研究
  • 3篇东北亚论坛
  • 2篇当代亚太
  • 2篇中国金融
  • 2篇金融发展研究
  • 2篇金融发展评论
  • 1篇国际金融研究
  • 1篇世界经济研究
  • 1篇经济视角
  • 1篇记者摇篮
  • 1篇亚太经济
  • 1篇现代日本经济
  • 1篇全国美国经济...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金融业综合统计框架下的金融数据标准化及国际借鉴被引量:5
2019年
金融业综合统计需要及时有效识别重大风险隐患,但当前金融业综合统计难以全面覆盖所有金融机构、金融基础设施和金融活动。近年来美、欧金融监管部门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开放、标准化的微观金融数据体系,场外交易市场成为金融数据标准化改革的突破口。我国应积极借鉴国际经验,重视金融业综合统计体系建设与国际数据标准对接,积极参与微观金融数据标准制定并持续加大对监管科技的研究与开发力度。
刘晓鑫
关键词:场外交易市场
我国金融宏观调控的市场化被引量:1
2013年
2013年6月中旬,我国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骤然趋紧,但中央银行并未在第一时间直接释放流动性。6月20日,个别报价行的Shibor隔夜拆入报价飙升至18%,当日Shibor隔夜拆借利率亦高达13.4%,为近年罕见的高点。受此影响,沪深两市纷纷大幅震荡,6月24日上证指数单日跌幅高达5.3%,创下近三年来最大单日跌幅。尽管银行间市场流动性趋紧的状况在随后几日有所缓和,但金融当局通过此次事件向市场传递出的信息,尤其是金融宏观调控思路的变化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事实上,我国金融宏观调控的市场化正在悄然加速。
刘晓鑫
关键词:金融宏观调控市场化SHIBOR银行间市场隔夜拆借利率上证指数
中美经济关系:基于金融视角的分析
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世界经济格局正发生着根本的变化:进入21世纪以来,中美两国作为当今世界上增长强势国家与竞争强势国家。已经无可争议地确立了作为全
项卫星刘晓鑫
文献传递
论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中美经济关系失衡及其调整被引量:17
2011年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美经济关系日益紧密;但与此同时,两国贸易关系与投资关系失衡也不断加剧。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对中美贸易关系失衡与投资关系失衡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并导致二者的调整路径明显分化。在后危机时代,美联储的宽松货币政策及退出时机、中美两国的经济结构调整、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速都将影响中美经济关系失衡的调整。从长期来看,中美投资关系失衡的调整将慢于贸易关系失衡的调整,但二者最终都将向均衡水平回归。
王达项卫星刘晓鑫
关键词:中美经济关系失衡全球金融危机国际货币体系人民币国际化
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演进、影响与监管
2014年
2010年以来,在一系列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国的影子银行体系规模迅速扩大,影子银行的形式不断变化、演进,并由此对中国的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产生了复杂的影响。影子银行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金融监管,从而成为可能影响金融体系安全的不稳定因素。影子银行体系的信贷衍生和货币创造在相当程度上削弱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是中国现阶段特殊的宏观经济背景和制度因素共同决定的,因此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与合理性,应当辩证地看待影子银行体系的作用,并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采取适当措施发挥其积极作用。
刘晓鑫
关键词:金融监管互联网金融
全球最新金融数据标准化借鉴被引量:2
2018年
继2017年9月和10月,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先后发布了特定产品识别码(UPI)的技术指导文件和全球治理框架征求意见稿之后,FSB又于2018年4月和7月出台了两份关于特定产品识别码的指导文件。这标志着继全球法人机构识别码(LEI)系统之后,全球金融数据标准化进程在复杂金融产品的识别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球金融数据的标准化是国际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对于维护全球金融稳定具有重大意义。现阶段是我国积极参与这一进程并对其施加影响的重要时间窗口。长期来看,参与其中对于提升我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至关重要。
刘晓鑫
关键词:数据标准化新金融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国际金融体系金融稳定
数字金融发展中的数据治理问题研究
2021年
近年来,数字金融在中国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然而,金融数据治理问题不容忽视。现阶段,中国金融数据治理须关注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数据对事物信息的反应可能存在失真;第二,数字金融的快速发展在国家安全和金融风险方面带来新挑战;第三,数字金融的治理更加复杂。数据质量不高、协调难度较大、数据标准化程度不够以及数据权益归属不明是导致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应当利用金融科技完善金融数据标准体系,在国家层面推动数字金融治理体系建设,加强金融数字治理专业人才培养,并积极开展数据跨境流动国际协调,从而推动中国数字金融的健康发展。
刘晓鑫毕文祥
关键词:数字金融
论中美金融关系失衡与金融发展模式的差异
2014年
中美金融关系的失衡主要表现为双边资本流动的结构性失衡以及两国在金融政策博弈中的地位不对等。金融发展模式的巨大差异是导致中美金融关系失衡的重要原因。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美两国的金融发展模式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然而,中美金融关系失衡的调整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中国须本着务实的态度不断为摆脱对美国金融体系的依赖创造有利条件。
刘晓鑫
关键词:失衡金融发展模式
存款保险早期纠正机制的国际经验及我国框架设计被引量:12
2017年
2015年5月1日,《存款保险条例》在我国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条例》明确提出,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具有对问题金融机构开展早期纠正的职能。早期纠正职能主要包括早期发现和及时纠正两部分,核心在于尽早识别投保机构风险隐患,启动干预措施和程序,从而降低投保机构倒闭的可能性,减少处置成本,维护金融稳定。目前,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尚未构建起完善的早期纠正机制。本文主要阐述了存款保险早期纠正机制的含义、框架和内容,论证了实施早期纠正机制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梳理总结了美国、韩国等国家(地区)存款保险制度早期纠正机制的框架和经验,为构建我国存款保险早期纠正机制框架提供参考。
裴绍军梁伟刘晓鑫吴越吕茉
关键词:存款保险
朝鲜货币改革失败的原因及未来政策取向被引量:1
2010年
2009年11月30日,朝鲜突然宣布实施货币改革,这是17年来第一次货币改革,也是自1947年以来第五次兑换货币。朝鲜此次货币改革的目的主要是抑制通货膨胀、控制市场、回流货币以及缩小贫富差距等。但宣布币改后,朝鲜国内物价暴涨,国民财富急剧缩水。币改后2个月,朝鲜即宣布货币改革失败。
刘洪飞刘晓鑫刘建华李仙子崔善花陈晓红
关键词:货币改革贫富差距货币兑换抑制通货膨胀兑换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