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晓芳

作品数:34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建筑科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文学
  • 5篇语言文字
  • 3篇建筑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11篇文学
  • 7篇黏弹性
  • 7篇连梁
  • 5篇伦理
  • 5篇刚度
  • 4篇译介
  • 4篇黏弹性材料
  • 4篇抗震
  • 4篇告白
  • 3篇自然主义
  • 3篇文学创作
  • 3篇伦理困境
  • 3篇抗震标准
  • 3篇剪切
  • 3篇荷载
  • 3篇钢板加固
  • 3篇初始刚度
  • 2篇地震
  • 2篇地震荷载
  • 2篇叙事

机构

  • 34篇同济大学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上海第二工业...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34篇刘晓芳
  • 8篇周颖
  • 1篇赵思嘉
  • 1篇沈彩虹
  • 1篇吴庭
  • 1篇蔡蕾

传媒

  • 6篇日语教育与日...
  • 5篇日语学习与研...
  • 4篇日语教育与日...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国外文学
  • 1篇外国文学研究
  • 1篇日本问题研究
  • 1篇解放军外国语...
  • 1篇结构工程师
  • 1篇上海理工大学...
  • 1篇艺术百家
  • 1篇东北亚外语研...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6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岛崎藤村在中国的译介和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1岛崎藤村的生平及主要创作活动介绍岛崎藤村,原名岛崎春树,生于明治五年(1872)三月,卒于昭和十八年(1943)八月,享年七十一岁。他的一生都处在波澜壮阔的时代——不仅经历了明治、大正和昭和三代天皇的更迭,而且还亲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他正好在法国)。在文学创作方面,从他二十岁开始发表习作,到他七十一岁去世前创作《东方之门》,他的创作生涯整整跨越了五十个春秋,算得上日本近代文学史上文笔生涯最长的作家。步入晚年之后,他担任了首任日本笔会会长并一度活跃于世界文坛。作为日本近现代文学史上的代表性人物。
刘晓芳
关键词:文学创作生涯文学史
基于黏弹性材料的连梁加固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黏弹性材料的连梁加固方法,该方法使用的构件及材料包括钢板,黏弹性材料,垫板,连接件。黏弹性材料黏结在的钢板之间,钢板上开有螺栓孔,用连接件将钢板与垫板连接到连梁两侧的剪力墙墙肢上。本发明通过利用黏弹性材...
周颖刘晓芳
文献传递
岛崎藤村在中国的译介和研究
1岛崎藤村的生平及主要创作活动介绍岛崎藤村,原名岛崎春树,生于明治五年(1872)三月,卒于昭和十八年(1943)八月,享年七十一岁。他的一生都处在波澜壮阔的时代——不仅经历了明治、大正和昭和三代天皇的更迭,而且还亲历了...
刘晓芳
文献传递
跨文化语境下的日语教学——2017年日语教育与日本学研究国际研讨会会议简述被引量:2
2018年
自上世纪50年代以北京大学为首的国内多所高校开设日语专业至今,我国的日语教育事业已经走过了60余载春秋。在此期间,随着中日两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发展以及社会各方对日语人才需求的增加,我国的日语专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日语一跃成为仅次于英语的第二大语种。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在国内外引发强烈共鸣。日本与中国是不可搬家的'邻居',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与社会需求下。
刘晓芳陈毅立
关键词:日语教育文化语境
歇斯底里:伦理破坏者的疾病标签——森鸥外《半日》论
2020年
森鸥外的短篇小说《半日》以作家自身的家庭生活为素材创作而成,描写了主人公高山俊藏家庭内部无法调和的婆媳矛盾,以及博士妻子在恶语攻击婆婆的过程中表现出的"歇斯底里"。本文借助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研究方法,分析作品的疾病书写与伦理之间的关系,认为妻子的歇斯底里表象背后隐含着近代新女性的伦理诉求——建立以夫妻为单位的新式家庭,然而在高山家以"孝"为核心的传统家庭伦理秩序下,她的伦理诉求被彻底视为异常而被冠以"歇斯底里"的标签。《半日》反映了明治时期新旧观念冲击下的极其复杂的夫妻关系和家庭关系,透过男性主义的叙事视角,读者可以窥见明治时代新女性的艰难人生。
沈彩虹刘晓芳
关键词:歇斯底里伦理诉求伦理秩序
《春》的断层现象与藤村文学创作方法的确立
2015年
《春》是岛崎藤村继《破戒》大获成功之后创作的又一力作。《春》所存在的断层现象正是作者在创作方法上进行摸索和转型的象征。在自我凝视精神的哺育下,作者不仅确立了以自己的个人生活为主导的文学主题,也通过直接把自己作为小说主人公而成功摆脱了原型问题的困扰,并由此在小说观念上发生了变化,放弃了虚构的手法,转而以自传体的自我告白的形式进行创作。《春》意味着藤村文学创作方法的正式形成。
刘晓芳赵思嘉
关键词:《春》
2016年度中国的日本文学研究综述被引量:2
2017年
本文对2016年度我国的日本文学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总体上看,本年度成果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一定提升,尤其是在中日文学关系方面成果突出,但往年存在的一些问题依然存在,包括低水平重复现象。另外,不注重文本细读的"泛文化研究"现象有背离文学研究之嫌,应引起学界的注意。如何加强日本文学的文学性研究并提升其学术价值,仍是我国日本文学研究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刘晓芳
关键词:日本文学研究文学性研究
岛崎藤村战争责任问题考
2015年
文章从岛崎藤村与战争责任相关的几大"悬案"入手,通过对他在战争期间参加的文学组织及相关活动中的具体表现的分析,以及对藤村的战争体验、藤村文学所反映的战争观的考察,尝试着对其战争责任问题进行了厘清和评判,从而为彻底清算日本文学家的战争责任问题提供参考。
刘晓芳
关键词:战争观战争责任
从《新生》看岛崎藤村文学的告白性特征被引量:2
2012年
《新生》是岛崎藤村根据自己与侄女之间的乱伦关系创作的自传性小说,自问世之日起就因其惊世骇俗的内容和别具一格的告白方式引起日本文坛的高度关注。《新生》所具有的多重告白的特征,也为后来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创作手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新生》的告白,不只是对过去生活的暴露,同时也是对现在生活的肯定,对未来生活的期望。作者本人也通过《新生》的自我告白实现了自我拯救。《新生》在告白的形式与内容上的完美结合堪称世界文学史的绝唱,也使它成为了日本近现代告白小说的巅峰之作,成为日本私小说的代表作。
刘晓芳
关键词:《新生》乱伦自我拯救
收纳与融合:1911—1945年日本自然主义文学在我国的译介研究
2019年
自然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被广泛用于多个领域。自然主义文学始于法国。我国的自然主义文学主要是以法国为中心的欧美诸国和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共同影响下,传播、发展起来的。本文以日本自然主义文学在我国的译介为研究对象,将时间聚焦在1911—1945年这一区间。首先,对自然主义文学在我国的总体概况细分成三个阶段,即始发与兴起期、发展与高潮期、滞缓期。其次,对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文学史、理论以及主要代表作家的作品在我国的译介进行了考察、分析。可以说,我国自然主义文学对日本自然主义文学是一种收纳与融合。
吴庭吴庭
关键词:自然主义文学译介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