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晓芳

作品数:34 被引量:207H指数:10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7篇抽动
  • 12篇多发
  • 12篇多发性
  • 12篇多发性抽动
  • 12篇多发性抽动症
  • 12篇抽动症
  • 11篇健脾
  • 8篇小儿
  • 7篇纹状体
  • 6篇儿童
  • 6篇抽动障碍
  • 5篇多巴
  • 5篇多巴胺
  • 5篇随机对照试验
  • 5篇临证
  • 4篇蛋白
  • 4篇中医
  • 4篇综合征
  • 4篇纹状体多巴胺
  • 4篇临证经验

机构

  • 29篇北京中医药大...
  • 17篇北京中医药大...
  • 6篇中国中医科学...
  • 3篇北京中医药大...
  • 3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北京市垂杨柳...

作者

  • 33篇刘晓芳
  • 18篇王素梅
  • 16篇卫利
  • 12篇王道涵
  • 9篇薛小娜
  • 5篇赵荣华
  • 5篇陈自佳
  • 4篇郝宏文
  • 3篇国生
  • 3篇魏培栋
  • 2篇杜彦云
  • 2篇崔霞
  • 1篇付国兵
  • 1篇张雯
  • 1篇刘奕
  • 1篇高黎
  • 1篇陈琪
  • 1篇李诗梦
  • 1篇张恒
  • 1篇尹英敏

传媒

  • 4篇中华行为医学...
  • 4篇药物评价研究
  • 3篇北京中医药
  • 3篇现代中医临床
  • 2篇中国中医急症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世界中医药
  • 2篇第二十九次全...
  • 1篇医学综述
  • 1篇生理科学进展
  • 1篇四川中医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世界中西医结...
  • 1篇环球中医药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2011年北...

年份

  • 3篇2025
  • 4篇2024
  • 4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1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王素梅教授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临证经验的数据化整理
在采用传统名老中医临床研究方法的基础上,以导师王素梅教授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所建立的科研病历为依据,有机结合计算机数据库挖掘技术等现代研究手段进行研究,对收集的病历进行数据整理与挖掘,再通过与导师的深度访谈,总结导师治疗...
刘晓芳王素梅张润顺卫利张雯李珉景金洪
关键词: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中医药治疗临床病历
文献传递
振腹推拿治疗餐后不适综合征伴不良情绪状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胃功能的影响
2025年
目的观察振腹推拿治疗餐后不适综合征(Postprandial distress syndrome,PDS)伴不良情绪状态的临床疗效及对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1日—2022年5月30日期间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推拿科门诊收治的PDS伴焦虑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口服枸橼酸莫沙比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采用振腹推拿疗法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胃动力学指标[胃泌素17(Gastrin-17,G-17)、胃蛋白酶原Ⅰ(PepsinogenⅠ,PGⅠ)和胃蛋白酶原Ⅱ(PepsinogenⅡ,PGⅡ)]的变化,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的变化;统计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5.74%(45/47)明显高于对照组82.98%(3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腹灼热评分、食后腹胀不适、嗳气评分、早饱评分和胃纳减少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胃动力学指标G-17较治疗前降低,PGⅠ和PGⅡ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G-17低于对照组,PGⅠ和PGⅡ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两组患者HAMA、HAMD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HAMA、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2.77%(6/47)明显低于对照组31.91%(15/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结论振腹推拿疗法可有效改善PDS症状,包括腹胀、早饱等,并有效缓解焦虑与抑郁,起到减少并发症的作用。
刘杨薛小娜吕亚楠国生刘晓芳付国兵魏培栋
关键词:不良情绪胃功能
健脾止动汤对Tourette综合征模型鼠纹状体多巴胺转运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1
2012年
目的研究健脾止动汤对多发性抽动症(Ts)模型鼠纹状体多巴胺转运蛋白(DAT)表达的影响。方法32只雄性ICR小鼠分成4组,即空白组、模型组、泰必利组、健脾止动汤组。除空白组外,其余3组小鼠腹腔注射亚氨基二丙腈建立Ts小鼠模型。除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外,其余2组分别灌胃给予相应药物。4周后采用博士德公司的小鼠DATmRNA原位杂交试剂盒检测小鼠脑组织DATmR-NA的表达和分布。结果Ts模型鼠表现出抽动症特征性的运动行为和刻板行为。模型组、泰必利组以及中药组小鼠纹状体部DATmRNA的表达[分别为(0.17±0.017),(0.20±0.021),(0.24±0.022)]分别比空白对照组(0.30±0.036)减少13%、10%和16%。结论健脾止动汤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DAT基因表达,进而抑制多巴胺神经元功能亢进,达到抗抽动的效果。
刘晓芳王素梅卫利刘岩王道涵李莉
关键词:多发性抽动症纹状体多巴胺转运蛋白
王素梅教授从病因病机论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治疗被引量:27
2016年
多发性抽动症是儿科较复杂的一种疾病。王素梅教授根据其多年的临床经验,从病因病机的角度出发,认为该病由感受外邪及情志、饮食因素引起,以脏腑失调、脾虚肝亢为本,风痰鼓动、流窜经络为标,应从肝脾论治,提出了扶土抑木的治疗方法,运用此法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收到了较满意的疗效。
刘晓芳卫利张雯王素梅
关键词:抽动症病因病机临证经验
健脾止动汤对Tourette综合征模型大鼠自主活动及纹状体多巴胺突触囊泡蛋白表达的影响
2024年
目的研究健脾止动汤对Tourette综合征(Tourette syndrome,TS)模型大鼠自主活动及纹状体内多巴胺(dopamine,DA)突触囊泡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4周龄雄性SD大鼠,采用亚氨基二丙腈腹腔注射法建立TS模型;将造模成功的30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中药组、泰必利组,每组10只,另取体质量相匹配的10只大鼠作为对照组。中药组、泰必利组大鼠分别给予健脾止动汤(1.6 g/100 g)和硫酸泰必利混悬液(2.1 mg/100 g)灌胃干预,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灌胃,1次/d,持续4周。采用自主活动程控仪监测大鼠的自主活动次数,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纹状体DA水平,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纹状体多巴胺转运蛋白(dopamine transporter,DAT)、Ⅱ型囊泡单胺转运体(vesicular monoamine transporter-2,VMAT2)以及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4组大鼠自主活动次数比较,时间和组别的交互作用显著(F=184.354,P<0.001)。灌胃1~4周,模型组大鼠的自主活动次数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中药组和泰必利组大鼠自主活动次数均低于模型组(均P<0.05),且中药组和泰必利组在灌胃1~4周的自主活动次数均较造模后减少(均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4组大鼠纹状体的α-syn(H=29.098)、DAT(F=54.632)及VMAT2(H=18.98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中药组和泰必利组大鼠α-syn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0.39(0.36,0.51),0.39(0.36,0.50),0.62(0.50,0.70)](均P<0.05);中药组DAT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且低于泰必利组[(0.37±0.06),(0.26±0.07),(0.49±0.09)](均P<0.05),VMAT2蛋白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LISA结果显示,4组大鼠纹状体D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5.370,P<0.001)。模型组DA水平高于对照组[(7.65�
李钰萍薛小娜陈自佳王道涵林绿萍刘晓芳
关键词:TOURETTE综合征Α突触核蛋白多巴胺转运蛋白
小儿咳喘灵颗粒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Meta分析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 观察评价孟鲁司特钠联合小儿咳喘灵颗粒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使用计算机对中英文数据库(中文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和Web of Science)进行文献检索,收集建库至2023年5月22日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双人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分析数据。结果 共纳入9个试验,912例患儿。孟鲁司特钠联合小儿咳喘灵颗粒组对比对照组的Meta分析结果:症状消失时间[MD=4.04,95%CI(4.49,3.60),P<0.000 01]、总有效率[RR=1.28,95%CI(1.20,1.36),P<0.000 01]、FEV1%[MD=7.99,95%CI(7.30,8.69),P<0.000 01]、复发率[RR=0.29,95%CI(0.16,0.54),P<0.000 01],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率[RR=1.00,95%CI(0.30,3.37),P=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联合组和对照组的安全性相近,但鉴于联合组的疗效更佳,因此临床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可选择孟鲁司特钠联合小儿咳喘灵颗粒。
林绿萍高旭姜晓红刘晓芳
关键词: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孟鲁司特钠小儿咳喘灵颗粒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
从痰瘀论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被引量:19
2019年
发性抽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时期起病的神经精神性疾病,易反复发作,且病情复杂,阻碍了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已被众多临床工作者高度关注。笔者在辨证治疗小儿抽动症的过程中,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本病病因为内生痰浊、痰凝气滞、痰阻络脉、瘀阻不通,继而痰浊瘀血交阻,而形成痰瘀阻络。痰浊闭阻清窍脉络,瘀血滞遏经脉,与风气相搏结,随风气走窜经络而见面部、四肢抽动不休,阻塞气道故见喉间吭吭有声。痰瘀入络,络脉不畅,痰瘀固着,病邪更盛,日久痰瘀阻滞络脉,形成恶性循环,顽疾怪病丛生,致使多发性抽动症更加缠绵难治。治疗方面,应从"痰""瘀"辨证入手,以祛痰通络,化痰熄风为主。
薛小娜卫利刘奕王素梅刘晓芳
关键词:多发性抽动症痰瘀互结化痰熄风临证经验
王素梅教授从肝论治小儿遗尿被引量:7
2022年
遗尿是指5岁以上的小儿较长时间于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症。王素梅教授基于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本病病位在肾与膀胱,与肝关系密切,“肝常有余”是遗尿肝郁化热的病机基础,提出本病应从肝论治,以清泻肝胆实火为主,补肾固涩、缩尿止遗为辅。同时,需注重家庭护理干预治疗。
刘晓芳薛小娜张雯卫利王道涵王素梅
关键词:遗尿中医名医经验
温经止痛汤联合推拿对原发性痛经患者的治疗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温经止痛汤联合推拿对原发性痛经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收治的原发性痛经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给予推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温经止痛汤。比较2组临床疗效,同时评估其中医证候积分以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另外测定2组列腺素F_(2α)(PGF_(2α))、前列腺素E_(2)(PGE_(2))、β-内啡肽(β-EP)、P物质(SP)、多巴胺(DA)、5-羟色胺(5-HT)水平、子宫动脉血流搏动指数(PI)、血流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舒张期峰值(S/D)。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中医证候评分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1.21±0.15)分低于对照组(2.03±0.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49,P=0.000);观察组治疗后血清PGF_(2α)、SP、DA、5-HT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PGE_(2)、β-EP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PI、RI、S/D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经止痛汤联合推拿治疗原发性痛经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以及疼痛,还能改善其血清PGF_(2α)、疼痛相关因子水平以及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
刘杨薛小娜吕亚楠国生刘晓芳魏培栋
关键词:温经止痛汤推拿原发性痛经血流阻力指数
多发性抽动症大鼠皮质及纹状体强啡肽表达特点及健脾止动汤干预作用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研究多发性抽动症(TS)模型大鼠皮质及纹状体区内源性阿片肽——强啡肽(Dyn)及其前体物质强啡肽原(PDyn)的表达情况,以及中药组方健脾止动汤对二者的干预作用。方法 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造模组(45只)和空白对照组(15只),造模组采用亚氨基二丙腈(IDPN)腹腔注射法建立TS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的动物纳入实验,随机分为模型组、泰必利组、健脾止动汤组,每组15只。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其余2组分别给予等体积的泰必利混悬液(21 mg/kg)和健脾止动汤颗粒溶液(16 g/kg),连续给药6周,每周末次给药后记录TS大鼠刻板行为积分情况。6周给药结束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实时定量荧光PCR(RT-PCR)分别检测大鼠皮质区、纹状体区Dyn和PDyn表达。结果 (1)泰必利组和健脾止动汤组TS大鼠刻板行为积分均值呈下降趋势,末次观察结果显示,2组积分均低于模型组(P<0.05),其中健脾止动汤组积分低于泰必利组(P<0.05);(2)组间比较,皮质区Dyn含量和PDyn mRNA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差异性(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纹状体区Dyn含量和PDyn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给药后,泰必利组和健脾止动汤组Dyn含量和PDyn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模型组(P<0.05),2组与空白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纹状体区Dyn和PDyn表达增加可能参与TS大鼠刻板行为发生,健脾止动汤抗抽动机制可能与抑制纹状体区Dyn过表达、降低直接通路的易化作用有关。
王道涵王素梅赵荣华卫利刘晓芳
关键词:多发性抽动症强啡肽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