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会林 作品数:25 被引量:90 H指数:6 供职机构: 安徽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安徽省卫生厅临床医学应用技术项目 安徽省临床医学应用技术项目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电子电信 机械工程 更多>>
Miller-Fisher综合征变异型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1 2006年 许文华 刘会林 任明山关键词:病例报告 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异常在脊柱手术中的原因和解决策略 目的 研究分析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异常在脊柱手术中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合理解决策略。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采用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的脊柱手术的患者113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将113例患者的资料... 马锐祥 张文志 贺虎 方诗元 黄炎 邓大丽 刘会林关键词:脊柱手术 50例正常人脑干三叉神经诱发电位分析 被引量:4 2000年 目的:探讨无伤害性刺激脑干三叉诱发电位(BTEP)的检测方法和波形特征。方法:对5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上唇电脉冲刺激,用远场记录法在头皮上记录刺激后10 ms内出现的反应波,寻找最适宜的刺激和记录参数。部分被试者同时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正中神经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测。结果:50例正常人均记录到满意的BTEP反应波,其峰潜伏期、波间期值与文献资料近似。BTEP的脑干成分较BAEP和SSEP清晰、明确。结论:用无伤害刺激在正常人可以记录到清晰、稳定的BTEP反应波。BTEP为评价三叉神经周围结构和脑干中枢通路提供了新的、可靠的电生理学方法,是研究脑干功能的又一指标。 马仁飞 李淮玉 赵江明 刘会林关键词:诱发电位 脑干 听神经瘤手术切除术中面神经电生理监测与保护 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分析听神经瘤患者术中面神经监测技术以及在显微外科联合应用的手术中面神经保留、预后情况分析。方法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手术切除179例听神经瘤患者,对术中面神经监测情况以及术后面神经保留情况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179例听神经瘤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保留率83%,解剖保留率96%;其中听神经瘤最大直径大于等于4.0 cm有88例,小于4.0 cm 91例。结论随着人们生活质量不断的提高,听神经瘤治疗目的不再仅仅是切除肿瘤延长生命,而是要求在尽可能彻底切除肿瘤的同时完整保留面神经功能作为听神经瘤治疗最佳效果。术中面神经监测技术和显微内镜的联合应用,以及手术者经验的不断丰富,可以大大提高听神经瘤手术时面神经保留率。 刘会林 邓大丽 喻廉 王黎关键词:听神经瘤 显微外科 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和显微外科技术联合应用切除听神经瘤 刘会林 陈光贵 丁宛海 姜晓峰 傅先明 梅加明 计颖 陈海宁 喻廉 牛朝诗 凌士营 该项目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术式联合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和显微外科技术切除听神经瘤113例,提出STP点、乳突尖、内耳门、颈静脉孔是颅后窝内外重要骨性结构,是CPA区手术入路的重要定位标志,并在国内首次提出IFNM技术“...关键词:关键词:听神经瘤 显微外科治疗 听神经瘤患者BAEP特征和术中面听神经保留情况分析 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分析听神经瘤(AN)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特征和显微外科手术中面、听神经保留情况。方法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外科自2006年5月至2009年5月共采用肿瘤切除术治疗76例AN患者,术前术中均进行BAEP检查,分析患者术前、术中BAEP异常情况及AN直径大小与和术后面、听神经保留情况的关系。结果AN患者术前患侧BAEP异常76例(76/76,100%),健侧BAEP异常63例(63/76,82.9%),两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健侧BAEP异常70例(70/76,92.1%),与术前健侧BAEP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健侧BAEP异常与面、听神经的保留分别呈正相关关系(r=0.912,P=0.000;r=0.613,P=0.000);而AN直径与面、听神经的保留分别呈负相关关系(r=-0.869,P=0.000;r=0.738,P=0.000)。结论术前BAEP检测对AN病变提供诊断依据,术中进行BAEP监测可提高面听神经的保留率,且AN直径越大,面、听神经越难保留。 刘会林 牛朝诗 凌士营 计颖 姜晓峰 喻廉 丁宛海 傅先明关键词:听神经瘤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听力保留 视频脑电图监测BECT患儿诊疗研究 <正>目的总结伴有中央颞区棘波的小儿良性癫痫(BECT)视频脑点图监测诊疗研究。方法对139例本病患儿的脑电图监测的表现和治疗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发病年龄为:2岁到12岁134例占总数的96%,13到14岁5例占总数的3... 刘会林 徐莉文献传递 肌电图监测在听神经瘤手术中面神经保护及其功能预后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肌电图在听神经瘤切除手术中对面神经的保护作用及术后对面神经功能预后的评价。方法56例听神经瘤患者,其中男性24例,女性32例,年龄10~68岁,平均年龄48.3岁。使用美国Nicoli公司Endeavor-CR16通道术中监护仪,对患者的面神经监测资料进行归纳、分析和整理。面神经监测主要采取两种方式:自发连续肌电图(onlian EMG)和间断电刺激诱发肌电图(triggered EMG)。结果onlian EMG结合triggered EMG可以准确定位面神经。肿瘤切除后在面神经出脑干端进行电刺激,刺激量为0.1~4.0mA,相应的术后面神经功能保留优良率高。超过10mA术后面神经功能很难恢复。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87.5%(49/56)。结论听神经瘤切除术中肌电图监测可以精确判断面神经的走向,提高面神经的解剖和功能保留率。 喻廉 刘会林 殷晓梅 牛朝诗 傅先明关键词:听神经瘤 术中监测 面神经 肌电图 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肌电图检测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患者肌电图的特点及其意义。 [方法]采用肌电图检测技术,对86例临床诊断为GBS的患者进行肌电图检测,并比较分析其与脑脊液检测结果的... 刘会林关键词:格林-巴利综合征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异常肌肉反应与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监测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 探讨电生理监测在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中鉴别责任血管、评估减压效果以及判断预后方面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4年5月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研究所在MVD术中行异常肌肉反应(AMR)和经颅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Facial—MEP)监测的76例面肌痉挛患者资料,并分别在术后1周和3个月进行疗效评估,比较不同AMR监测结果(消失、波幅下降、无明显变化)患者术后疗效及Facial—MEP监测与早期面神经功能的差异。结果76例患者术中发现单个责任血管60例,多个责任血管16例;患者均记录到典型的AMR波形,术后1周和3个月有效率分别为85.5%(65/76)、92.1%(70/76)。其中AMR消失组的有效率高于AMR波幅下降组,但无论近期还是远期疗效,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MR消失组和波幅下降组的近、远期有效率均优于AMR无变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术中AMR监测可辅助判断责任血管,评估减压效果,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 邓大丽 牛朝诗 刘会林 喻廉 李冬雪 丁宛海 姜晓峰关键词:面部单侧痉挛 微血管减压术 面神经 诱发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