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东立

作品数:52 被引量:247H指数:9
供职机构: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13篇菌病
  • 11篇布鲁氏菌
  • 11篇布鲁氏菌病
  • 7篇炭疽
  • 7篇流行病
  • 7篇流行病学
  • 5篇疫情
  • 5篇原虫
  • 5篇利什曼原虫
  • 4篇基因
  • 4篇杆菌
  • 3篇多态
  • 3篇多态性
  • 3篇荧光
  • 3篇荧光定量
  • 3篇志贺菌
  • 3篇人间布鲁氏菌...
  • 3篇噬菌体
  • 3篇强力霉素
  • 3篇鲜鸡蛋

机构

  • 42篇陕西省疾病预...
  • 6篇西安交通大学
  • 5篇延安市疾病预...
  • 3篇中国疾病预防...
  • 3篇西安市疾病预...
  • 3篇渭南市疾病预...
  • 2篇汉中市疾病预...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咸阳市卫生局
  • 1篇榆林市疾病预...
  • 1篇西安医学院
  • 1篇生物技术有限...

作者

  • 42篇刘东立
  • 19篇石一
  • 16篇张铮
  • 14篇马国柱
  • 14篇马琳
  • 12篇李文涓
  • 8篇王安礼
  • 7篇刘峰
  • 5篇孙亮
  • 5篇安翠红
  • 5篇曹磊
  • 5篇刘长宏
  • 5篇张义
  • 5篇张恩民
  • 4篇史伟
  • 4篇关蓉晖
  • 4篇李伟
  • 3篇贺莉
  • 3篇孙养信
  • 3篇魏建春

传媒

  • 7篇中国人兽共患...
  • 5篇医学动物防制
  • 3篇中国寄生虫学...
  • 3篇中国病原生物...
  • 2篇疾病监测
  • 2篇职业与健康
  • 2篇中国卫生检验...
  • 2篇中国食品卫生...
  • 2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中国地方病防...
  • 1篇中国地方病学...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地方病通报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卫生统计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2006全国...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2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2
  • 3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3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22年陕西省一起霍乱疫情调查及全基组溯源分析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对2022年陕西省城固县1起霍乱疫情调查溯源。方法对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对现场环境进行卫生学调查,收集当地气温及降水资料。采集病例、同餐人员及同期腹泻患者粪便或肛拭子样本,采集剩余食品、环境水体、水产品样本,进行霍乱弧菌核酸检测及分离培养。对分离到的霍乱弧菌进行血清学和质谱鉴定,利用国家致病菌识别网药物敏感试验指南进行药敏试验,提取菌株DNA进行毒力基因检测,利用二代测序平台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用测序拼接数据进行毒力基因及耐药基因预测,与既往分离的霍乱弧菌、pubMLST下载的国内外霍乱弧菌基因组序列进行核心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析(cgMLST)及核心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cgSNP)。结果本起疫情从1例霍乱病例和1例带菌者中各分离到1株霍乱弧菌,均为O139群,携带ctxAB毒力基因,对磺胺类、碳青霉烯类、三代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药物均敏感,而对氯霉素、多粘菌素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有抗药性;cgMLST分析结果显示,菌株为大流行菌克隆株序列型(ST)69型,与陕西省既往霍乱菌株无关联。同餐人员及同期腹泻病例共106人均未检出霍乱弧菌。水体样本96份,鱼类样本35份,环境样本7份,畜禽粪便样本7份。经霍乱弧菌核酸检测阳性2份,分别为文川河某处采集的鱼类样本2份中检出霍乱弧菌hlyA、O139群基因核酸阳性,ctxAB毒力基因阴性。结论本起疫情为霍乱弧菌O139群引起的散发疫情,其病原为国内的大流行菌株,感染来源可能与水产品污染有关,高温、干旱等因素是霍乱发生的原因之一。
刘东立陈雅丽张振才丁全明张铮李斌白洋马琳石一
关键词:霍乱弧菌
TaqMan-LNA探针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炭疽芽胞杆菌的研究
目的 设计检测多个靶基因的炭疽多重荧光定量PCR反应系统,建立快速准确的基因诊断方法,解决蜡样芽胞菌群基因诊断交叉反应问题.方法 选择炭疽杆菌PX01毒素质粒基因pagA,PX02毒素质粒基因capB,以及染色体上的前噬...
刘东立李文涓石一张铮马国柱张恩民李伟
关键词:炭疽锁核酸前噬菌体
TaqMan-LNA探针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炭疽芽胞杆菌的研究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设计检测多个靶基因的炭疽多重荧光定量PCR反应系统,建立快速准确的基因诊断方法,解决蜡样芽胞菌群基因诊断交叉反应问题。方法选择炭疽杆菌PX01毒素质粒基因pagA,PX02毒素质粒基因capB,以及染色体上的前噬菌体λBa03基因PL3作为靶基因,利用在线荧光定量PCR引物设计软件设计、优化多重PCR引物以及相应的TaqMan探针序列,对探针进行LNA标记并优化荧光PCR反应体系,构建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系统。以3对引物PCR扩增并克隆靶基因的质粒标准品,倍比稀释后进行敏感度试验,以炭疽、蜡样芽胞杆菌、苏云金杆菌、蕈状杆菌以及常见肠道致病菌进行特异度试验,利用炭疽弱毒株污染土壤及奶粉进行模拟检测。结果 TaqMan-LNA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可迅速检出3个炭疽杆菌靶基因,常用的探针法荧光定量PCR反应液均适用;pagA、CapB、PL3基因克隆标准品序列正确;该方法对pagA、CapB、PL3基因的检出限分别为63、398、114copies/μl,且仅检出炭疽杆菌基因,其余4种蜡样芽胞菌扩增均阴性。土壤及奶粉样品检测均阳性,其中pagA近检出限为6.6×104/ml,PL3基因检出限为6.6×105/ml。结论 TaqMan-LNA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适用性广,检测迅速,灵敏度及特异度高等特点,能够将炭疽杆菌与蜡样芽胞菌群中其他细菌相鉴别,可试用于炭疽杆菌的感染检测。
刘东立李文涓石一张铮马国柱张恩民李伟
关键词:炭疽锁核酸前噬菌体
农村寄宿制学校宋内氏志贺菌菌痢暴发调查及全基因组溯源分析
目的 对陕西省3起寄宿制学校感染性腹泻暴发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鉴定及分子溯源分析.方法 开展现场暴发调查,描述疫情三间分布,分析流行特征.采集病例肛拭子标本、剩余食物、环境及水源标本,进行病原分离鉴定.选择代表...
刘东立张义马国柱曹磊石一李文涓刘长宏史伟王舒张铮宁少奇孙亮关蓉晖张同军刘峰
关键词:宋内氏志贺菌PFGE
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鲜鸡蛋贮藏过程蛋壳表面优势菌的变化被引量:1
2020年
为了分析不同地区鲜鸡蛋蛋壳表面微生物在储存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分别从3个地市采集鲜鸡蛋,于25℃储存56 d,并于第0、14、28、42和56天取样,利用pMD18-T载体通过构建4种优势菌属(葡萄球菌属、乳酸杆菌属、链霉菌属和肠球菌属)标准品,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对样本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葡萄球菌属和乳酸杆菌属在储存14 d前呈增多趋势而后呈现下降趋势,链霉菌属在整个储存过程中呈上升趋势,肠球菌属28 d后呈下降趋势。葡萄球菌属和肠球菌属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乳酸杆菌属和链霉菌属地区间无统计学差异。综上所述,荧光定量PCR的方法能够更加具体地反映蛋壳表面微生物污染情况,从而为间接研究鸡蛋货架期提供理论依据。
石一武颂文李文涓袁璐李焱张浩帆马国柱刘东立
关键词:荧光定量PCR葡萄球菌乳酸杆菌
陕西省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分析及防治对策探讨被引量:29
2010年
目的分析2001-2008年陕西省人间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疫情提供依据。方法对陕西省人间布病报告病例及布病监测结果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2001-2008年人间布病发病率上升8倍,疫区面积扩大,感染人数众多。结论长期坚持高密度大范围畜间免疫,形成免疫屏障,控制畜间布病,降低人间发病。
刘东立左树春任斌强钱会兰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
陕西省韩城市利什曼原虫SSU rRNA基因系统发育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了解陕西省韩城市黑热病区利什曼原虫种类及分子遗传特征。方法对来自韩城市的利什曼原虫阳性标本,进行SSU rRNA基因序列扩增,扩增产物进行测序,与其它不同种类、不同地区利什曼原虫的SSU rRNA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突变位点规律,建立系统发育树。结果有3份标本SSU rRNA基因序列扩增测序成功,其基因序列与杜氏利什曼原虫、夏科氏利什曼原虫、婴儿利什曼原虫的SSU rRNA序列同源性较高,与婴儿利什曼原虫在UQ-II突变区有一个位点的变异,并与新疆荒漠虫株、甘肃省利什曼虫株聚为一类。结论结合流行病学与SSU rRNA序列分析结果,陕西省韩城市黑热病病原体应为婴儿利什曼原虫。
张铮李欣妍刘东立王凤萍王安礼王天海
关键词:利什曼原虫SSURRNA分子鉴定
抗菌素联合用药治疗布鲁氏菌病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研究"利福平+强力霉素"、"利福平+链霉素"两种治疗方案治疗布鲁氏菌病的效果。方法 选择330例各期布鲁氏菌病患者,采用两种不同方案联合用药进行治疗,于疗程结束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表明联合用药有良好治疗效果,...
刘东立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利福平强力霉素链霉素
文献传递
西安市职业人群布鲁杆菌病爆发的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20
2007年
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是流行于牧区和半农半牧区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在大城市爆发流行并不多见。2004、2005年,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先后诊断了西安市雁塔区和莲湖区2例城市布病首发病例,并以此为线索展开了流行病学调查。
刘东立孙亮杨海刘军永邵均英杜天麟
关键词:布鲁杆菌病流行病学
陕西省布鲁氏菌病监测点三年人间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分析陕西省2005-2007年人间布氏菌病监测点监测结果,了解全省人间布氏菌病监测点疫情动态及流行特征。方法根据《陕西省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实施方案(试行)》进行。结果连续三年,血清学检查平均阳性率为6.44%,各年份阳性率逐年提高,波动在3.49-8.79%之间;感染率为1.20%。从病人关节液中分离出羊1型布氏菌。结论人间布氏菌病疫情形势严峻,局部地区疫情活跃,出现爆发现象。
安翠红白江春刘东立
关键词:布氏菌病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