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红芬
- 作品数:24 被引量:49H指数:5
- 供职机构:十堰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两种方法清洗氧气湿化瓶的效果观察
- 2016年
- 目的观察不同清洗方法对氧气湿化瓶消毒效果的影响。方法实验组采用稀盐酸涮洗+酶液清洗,对照组采用常规单一的酶液清洗。结果重复使用7次后湿化瓶清洁度情况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储存条件符合标准要求的情况下,14天细菌残留情况有统计学意义(P<0.01),7天细菌残留情况(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稀盐酸刷洗+酶液清洗氧气湿化瓶,效果优于采用单一的酶液清洗;在规定的温度、湿度和其它条件下储存湿化瓶可保存14天。
- 凌红芬李成云
- 消毒供应室护理缺陷防范措施分析被引量:6
- 2012年
- 护理缺陷是指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不足、差错及事故。新形势下消毒供应室护理缺陷不单单是指护士在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各环节中的过失或疏忽以及仪器设备操作不当,给临床带来的或轻或重的负面作用和人员消亡,还包括与临床科室的主动服务意识、服务态度及账目管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健康促进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对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有效防止和(或)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为临床提供满意的护理服务和高质量的无菌物品,是新形势下消毒供应室工作的重点。本文将我消毒供应室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的日常工作中常见护理缺陷,发生的原因和防范措施报告如下。
- 凌红芬
- 关键词:护理缺陷
- 两种再生手术器械清洗方法效果的比较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评估两种再生手术器械清洗方法的效果,以选择最佳清洗方法。方法选择使用后中等污染的手术器械600件,随机分为试验组(300件)和对照组(300件)。对照组(B组)采用含氯消毒液浸泡30 min后清水冲洗,试验组(A组)采用含氯消毒剂浸泡30 min后再用多酶清洗液浸泡10 min后清水冲洗,分别采用目测法和隐血试验法比较两组器械清洗后的洁净度及残留血迹污染情况。结果目测法结果显示试验组中各种穿刺针洁净率高于对照组。隐血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中不同器械洁净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含氯消毒剂浸泡后再用多酶清洗液浸泡冲洗是供应室较理想的清洗方法。
- 郑三菊王蕾凌红芬
- 关键词:清洗方法
- 护士分层管理在消毒供应室的实施
- 2011年
- 目的:通过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寻找合理护理人员管理方法,从而提高护理质量管理和临床护理服务。方法:根据职称将护士分为三级,按照级别制订培训计划并分配不同工作任务。结果:给临床提供了高质量的无菌物品和满意服务。
- 凌红芬
-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护士分层管理
- 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
- 2011年
- 目的:通过对32例心脏瓣膜疾病患者实施机械瓣膜置换手术前后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心脏瓣膜置换病人通过一系列的治疗和护理所达到的效果。结果:32例患者顺利治愈出院,平均住院19天,院外随访健康状况良好。结论:在护理工作中,加强术前健康宣教和术后呼吸、循环系统的监测及电解质和凝血酶原的监测,帮助患者平稳度过围术期,提高手术疗效。
- 丰桂平凌红芬祝玲
- 关键词: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
- 语言障碍病人护理服务手拍的设计与应用
- 2014年
- 大部分心脏手术病人术后24 h内需进行呼吸机辅助呼吸,导致病人语言功能受限,不能准确地表达需求,影响护患沟通。笔者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设计了一个服务手拍,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 凌红芬
- 关键词:机械通气
- 供应室再生医疗器械清洗方法及质量影响因素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探索再生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因素,提高器械的清洗质量。方法总结器械清洗方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给予相应对策。结果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因素众多,清洗人员应采用规范性程序清洗,定期进行清洗质量的评估和监测。结论熟悉器械清洗质量的各个影响因素,并选择适宜的清洗方法,可保证器械的清洗和灭菌成功,控制医院感染。
- 郑化芝凌红芬王蕾
- 关键词:再生医疗器械影响因素
- 消毒供应室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被引量:10
- 2009年
- 郑三菊郑化芝凌红芬王蕾
-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
- 再生橡胶吸痰管使用寿命的追溯
- 2013年
- 目的:观察再生橡胶吸痰管的使用寿命。方法:对同一厂家不同批次的再生橡胶吸痰管按常规处理程序进行试验。结果:随着洗(浸泡)-消(酶液)-洗(软水)-高压灭菌循环使用试验次数的增多,再生橡胶吸痰管弹性和柔软度越来越差。结论:再生橡胶吸痰管循环使用8次以后应该更换。
- 凌红芬冉成华
- 关键词:追溯
- 血浆置换术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50例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术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效果。方法 50例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在护肝、降酶、退黄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血浆置换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凝血功能的变化,比较早、中、晚期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后病人的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较治疗前下降(P<0.01),凝血酶原时间缩短(P<0.01),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升高(P<0.01),临床症状改善;50例患者中32例(64.0%)存活,ACLF早、中、晚期的有效率分别为95.8%、43.8%、20.0%,早期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中期和晚期(P<0.01);治疗中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血浆置换术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安全、有效,早期患者疗效更佳。
- 郑三菊郑化芝凌红芬王蕾
- 关键词:慢加急性肝衰竭血浆置换术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