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凌燕

作品数:41 被引量:250H指数:8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 3篇专利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中医
  • 9篇失眠
  • 6篇病机
  • 5篇辨证
  • 5篇不寐
  • 3篇用药规律
  • 3篇中药
  • 3篇疗效
  • 3篇慢性
  • 3篇发病
  • 3篇病因病机
  • 2篇大枣
  • 2篇大枣汤
  • 2篇胆囊
  • 2篇胆囊收缩
  • 2篇胆囊收缩素
  • 2篇递质
  • 2篇新药
  • 2篇血压
  • 2篇循证

机构

  • 34篇广州中医药大...
  • 20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上海中医药大...
  • 2篇天津中医药大...
  • 2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江苏省中医院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作者

  • 40篇凌燕
  • 20篇冼绍祥
  • 8篇杨忠奇
  • 8篇刘树林
  • 6篇唐雅琴
  • 5篇王陵军
  • 5篇杜彦萍
  • 4篇廖慧丽
  • 3篇周政
  • 3篇刘健红
  • 2篇李小兵
  • 2篇元唯安
  • 2篇高蕊
  • 1篇谢雁鸣
  • 1篇袁天慧
  • 1篇陈洁
  • 1篇罗苑苑
  • 1篇江湧
  • 1篇张磊
  • 1篇黄习文

传媒

  • 5篇中国中药杂志
  • 3篇吉林中医药
  • 2篇新中医
  • 2篇中药新药与临...
  • 2篇中国中医基础...
  • 2篇长春中医药大...
  • 1篇中医杂志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国中医药现...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环球中医药
  • 1篇中医学报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4
  • 3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7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注射用血栓通(冻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被引量:4
2022年
不稳定型心绞痛属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临床上的高危疾病,也是常见病和高发病,给全社会带来沉重的公共卫生负担和经济负担,其防治刻不容缓。中医学中不稳定型心绞痛属于“胸痹心痛”范畴。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和实践表明,中成药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预防、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注射用血栓通(冻干)(药品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25652)是由广西梧州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原研品种,主要成分为三七中提取的三七总皂苷,分别收录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注射用血栓通(冻干)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广泛用于治疗视网膜病变、脑梗死、冠心病等,尤其是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方面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为进一步指导其临床合理使用,提高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水平,中国药学会中药临床评价专业委员会邀请来自全国相关研究领域专家,对注射用血栓通(冻干)基本信息、药理作用、临床研究等进行系统性梳理回顾与总结,讨论并起草了《注射用血栓通(冻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旨在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龙文杰谢雁鸣张俊华高蕊元唯安叶小汉冼绍祥吴辉凌燕唐雅琴汤慧敏杨忠奇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注射用血栓通
一种呼叫系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呼叫系统,其包括若干呼叫终端、若干接收终端和护士站主机,呼叫终端和接收终端均与护士站主机无线通信连接;呼叫终端包括呼叫按钮、用于接收呼叫病人的语音的第一麦克风、第一扬声器、第一无...
廖慧丽洪榆刘健红杨忠奇龙文杰凌燕段骄林炜基孙葓米春霞
冼绍祥教授对高血压头痛病中医辨证分型规律的探讨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头痛病的中医辨证分型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冼绍祥教授门诊中113例高血压头痛病病人基本情况、临床症状及中医辨证分型,并总结中医辨证分型的基本规律。结果痰浊头痛在高血压头痛病中居首位(35.4%),其次为肝阳上亢(20.4%)、肝肾阴虚(12.4%);复合证型中气虚痰凝证比例较高(14.2%),其次为痰瘀互结证(13.3%);女性较男性更易患痰浊证及肝肾不足证头痛病。结论冼绍祥教授门诊中痰浊头痛为高血压头痛病的多发证类,年龄、性别与高血压头痛病的中医证类存在一定关系。
江凯利刘迪继段骄凌燕王陵军陈洁冼绍祥
关键词:高血压头痛中医辨证分型
清心神安方对失眠大鼠脑组织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观察清心神安方对失眠大鼠脑组织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取10只为空白组,其余为对氯苯丙氨酸(PCPA,300 mg·kg^(-1))造模组,造模2 d后随机分为模型组,清心神安方高、中、低(32,16,8 g·kg^(-1))剂量组和安定组(0.5 mg·kg^(-1)),连续灌胃给药10 d。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海马组织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组织5-羟色胺(5-HT)含量;ELISA法检测下丘脑胆囊收缩素-8(CCK-8)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中Glu含量显著升高(P<0.01),GABA含量显著降低(P<0.01),5-HT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降低(P<0.01),下丘脑组织中CCK-8的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清心神安方高、中剂量组Glu含量显著下降(P<0.01),GABA含量显著升高(P<0.01);清心神安方高、中、低剂量组均能显著提高海马组织中5-HT阳性表达率(P<0.01),提高失眠大鼠下丘脑组织中CCK-8的含量(P<0.01)。结论清心神安方具有降低失眠大鼠脑组织Glu含量,提高GABA、5-HT、CCK-8含量的作用。
凌燕冼绍祥陈汉裕段骄闫翠周政
关键词:失眠Γ-氨基丁酸5-羟色胺胆囊收缩素-8
补肺化痰方对肺虚痰阻证模型大鼠Na~+-K~+-ATP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肺虚痰阻证模型大鼠Na+-K+-ATP酶活性变化及补肺化痰方的干预效果。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各10只,采用冷风刺激加烟熏法致大鼠肺虚痰阻证模型,治疗组给予补肺化痰方,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共14天。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活动情况、浓氨水刺激后3min内咳嗽次数、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及Na+-K+-ATP酶活性变化。结果用浓氨水刺激诱发咳嗽后,3min内模型组及治疗组咳嗽次数较正常组增加(P<0.05);治疗组大鼠病理切片示气管、支气管杯状细胞增生,腺体肥大、增生均较模型组减轻;模型组和治疗组的Na+-K+-ATP酶活性均低于正常组(P<0.05),但治疗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补肺化痰方可上调肺虚痰阻证模型大鼠Na+-K+-ATP酶活性,肺泡膜上Na+-K+-ATP酶的活性降低可能是产生肺虚痰阻证的机制之一。
李小兵沈丽萍刘小虹王丽新吴启端江湧凌燕蔡彦
关键词:肺虚痰阻NA+-K+-ATP酶
广州地区失眠(不寐)患者发病特点及病机治法研究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岭南地区门诊量最大的医院,2014年门诊、急诊量达307万人次.文中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失眠(不寐)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主要研究失眠患者的性...
凌燕冼绍祥
关键词:失眠辨证论治
仲景甘麦大枣汤治疗抑郁症探微
抑郁症是当今社会最多发的精神性疾病之一。导师冼绍祥教授以治疗&quot;脏躁&quot;之甘麦大枣汤为基础方用于抑郁症状患者的治疗取得很好疗效。本文对甘麦大枣汤治疗抑郁症的中医机理进行探讨,认为抑郁症是以心气不足、肝气不...
凌燕冼绍祥刘树林
关键词:甘麦大枣汤抑郁症病机
高脂血症中医研究现状与展望被引量:11
2013年
通过对近5年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文献复习,从脏腑及气血津液学说、三焦学说、脉(络)病学说等方面阐述高脂血症病因病机,总结其辨证分型、症候类型分布、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在综述的基础上,提出未来中医对高脂血症的研究应加强基础研究;统一中医病名及辨证分型;结合患者体质特点,进行发病不同阶段病机研究;从整体观出发,加强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等慢性代谢疾病的共同病机及有效单方、复方研究等。
凌燕冼绍祥刘树林
关键词:高脂血症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老年病科临床带教体会被引量:2
2018年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口增长,疾病、失能率和残障率必将迅速增加,老年医疗保健任务艰巨,如何发挥中医优势、培养中医老年病医学人才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中医老年病科有其自身特点,需结合老年病科特点和学生特点进行临床带教。
凌燕
关键词:中医老年病学临床带教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探讨冼绍祥治疗不寐用药规律被引量:11
2018年
收集冼绍祥教授自2013年1月至2017年4月期间治疗不寐的门诊病案共计181例,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运用该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冼绍祥教授治疗不寐的用药经验。结果显示:181首处方共涉及中药175味,使用频次居前9位(频数>50)的药物分别为:法半夏、茯苓、炒酸枣仁、生地黄、陈皮、栀子、熟党参、枳实、制远志。其中法半夏使用频次最高,出现在140首处方中;其次为茯苓,出现117次,炒酸枣仁的使用频次为110次。共提取出"竹茹,炒酸枣仁,栀子"、"熟党参,生地黄,盐牛膝"、"大枣,浮小麦,甘草"等30组药物核心组合以及"竹茹,炒酸枣仁,栀子,柏子仁"、"熟党参,生地黄,盐牛膝,白术"、"大枣,浮小麦,甘草,炙甘草"等15首演化新处方。从分析结果可知冼绍祥教授临床上总以补其虚、泻其实作为不寐的治疗法则,从痰浊着手,治疗时处方用药喜用、善用、多用诸如法半夏、茯苓、陈皮、炒枳实等祛除痰湿的药物,注重顾护患者正气,标本同治,三因制宜,辨证论治。
林炜基关卓骥鲁可贺雅琪陈汉裕凌燕冼绍祥
关键词:不寐用药规律中医传承辅助系统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