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鲁中

作品数:7 被引量:19H指数:1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物
  • 1篇丹参
  • 1篇丹参葡萄糖注...
  • 1篇胆酸
  • 1篇胆汁
  • 1篇胆汁淤积
  • 1篇动物模型
  • 1篇动物试验
  • 1篇毒剂
  • 1篇熊去氧胆酸
  • 1篇血栓
  • 1篇血栓形成
  • 1篇血液
  • 1篇血液流变
  • 1篇抑菌
  • 1篇抑菌实验
  • 1篇油酸
  • 1篇淤胆
  • 1篇杀菌
  • 1篇实验性大鼠

机构

  • 7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冯鲁中
  • 2篇齐长永
  • 2篇孙路虹
  • 2篇张晓平
  • 2篇丁如宁
  • 1篇傅汉菁
  • 1篇张孝清
  • 1篇李红兵
  • 1篇张学智
  • 1篇袁申元
  • 1篇陈隆典
  • 1篇温泽锋
  • 1篇赵秀丽
  • 1篇王晓黎
  • 1篇杨金奎

传媒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微循环
  • 1篇实验动物科学...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年份

  • 2篇2010
  • 1篇2003
  • 2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丹参葡萄糖注射液被动皮肤过敏安全性评价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评价丹参葡萄糖注射液的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丹参葡萄糖注射液为抗原,在不同试验条件下进行PCA试验。结果丹参葡萄糖注射液未见明显过敏反应,蓝斑反应为阴性,符合注射剂安全要求。
齐长永冯鲁中张晓平温泽锋
关键词:丹参葡萄糖注射液被动皮肤过敏
皮乐宝(C_3H_6BrNO_2)对皮肤的杀菌消毒效能之评价研究
1995年
 皮乐宝(C3H6BrNO2),化学名称2-溴,2-硝基,1,3内二醇(简称溴硝基丙二醇),该新药对实验动物工作者被污染的手部皮肤的灭菌作用,实验结果为:皮乐宝0.4:1000(g/ml)细菌杀灭率为77.49%;1:1000细菌杀灭率可达87.65%,且无臭无味,对皮肤刺激性小。
王晓黎冯鲁中
关键词:消毒剂
油酸所致肺损伤兔模型的研究与探讨
2010年
目的探索油酸致肺损伤兔模型的合适剂量。方法对油酸致肺损伤兔模型进行梯度剂量试验,从肺脏外观表型和病理组织学两方面对兔模型进行评估。结果通过梯度剂量模型实验,对造模成功率、肺损伤程度、肺脏外观表型以及肺脏病理组织学等指标评估动物模型,得出了油酸致肺损伤兔模型的最佳实验剂量为0.06m l/kg。结论通过实验找到了油酸致肺损伤模型的最佳实验剂量,为同类实验模型的建立提供剂量依据,实验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齐长永张学智冯鲁中张晓平
关键词:油酸肺损伤动物模型
体内和体外实验中美洛昔康对免疫活性的负性调节作用
1999年
目的 研究美洛昔康体外和体内给药对免疫活性的调节作用。方法 小鼠体外脾淋巴细胞增殖实验和腹腔巨噬细胞 (MΦ )产生白细胞介素 1(IL - 1)实验以及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结果 不同浓度美洛昔康体内、外给药 ,对脾淋巴细胞增殖、腹腔 MΦ产生 IL - 1和对足爪肿胀的抑制作用 ,均随药物剂量增大而增强 ,且呈剂量依赖性。
孙路虹丁如宁冯鲁中
关键词:美洛昔康佐剂性动物试验免疫活性
八正清淋栓抑菌和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1999年
目的 观察中药八正清淋栓的抑菌和抗炎作用。方法 制备含不同浓度八正清淋栓的药物平板 ,观察大肠杆菌等 5种细菌在该平板上的生长情况 ,并测定其最低抑菌浓度 (MIC) ;建立雄性大鼠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 ,观察八正清淋栓对该炎症模型的治疗作用。结果 八正清淋栓体外对大肠杆菌、宋内志贺菌、伤寒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 MIC分别为 0 .0 12 5 g· m l- 1 、0 .0 2 5 g· m l- 1 、0 .0 12 5 g· ml- 1 、0 .0 12 5 g· m l- 1 和 0 .0 2 5 g· m l- 1 。八正清淋栓对大鼠实验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具有抗炎作用 ,疗效甚至优于阳性对照药野菊花栓。
丁如宁孙路虹冯鲁中顾曰茹蔡恒飞
关键词:抑菌实验前列腺炎中药
熊去氧胆酸对实验性大鼠淤胆保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
1998年
为建立大鼠淤胆模型,并观察熊去氧胆酸(UDCA)对其的作用。将雌性大鼠分成4组:对照组每只灌胃0.5%羧甲基纤维素(CMC);模型组每只灌胃雌二醇(EE)及氯丙嗪(CPZ);大剂量UDCA组每日给EE及CPZ,同时灌胃UDCA60mg/kg;小剂量UDCA组则给UDCA30mg/kg。给药14天,分别于第7及14天处死5及10只,停药7天后处死剩余5只,宰杀时取血测肝功能,称空腹体重及肝重,并取鼠肝标本切片光镜检查。结果:给药1周后模型组与对照组在脏器系数与生化指标方面有显著差异,2周后差异明显加大,且与UDCA剂量相关。本实验以EE及CPZ制成的大鼠淤胆肝损模型可用于临床肝内淤胆性疾病的基础研究;UDCA使大鼠免受肝毒性药物的攻击。
陈隆典冯鲁中倪伟虹黄钦田张辰官
关键词:熊去氧胆酸胆汁淤积
羟苯磺酸钙对血液流变及血栓形成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6
2003年
目的研究国产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药物羟苯磺酸钙对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血液粘滞度、红细胞脆性以及出血时间等影响 ,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与结果羟苯磺酸钙0.15、0.21和0.30g/kg,灌胃 ,每日1次 ,连续3d ,可明显抑制ADP和胶原引起的大鼠血小板聚集 ,其抑制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明显降低大鼠血液粘滞度及改善大鼠红细胞中间脆性 ,其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羟苯磺酸钙0.15、0.30和0.60g/kg灌胃 ,一次给药 ,可明显抑制大鼠颈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 ,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P<0.05) ;对于小鼠 ,羟苯磺酸钙0.15、0.30和0.60g/kg 灌胃 ,一次给药 ,可明显对抗胶原诱导的血栓形成 ,其降低血栓引起的死亡和偏瘫率呈剂量依赖性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P<0.05) ;能明显延长小鼠出血时间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羟苯磺酸钙对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相关的血液学指标有改善作用。
杨金奎袁申元冯鲁中张孝清李红兵傅汉菁赵秀丽
关键词:血栓形成羟苯磺酸钙糖尿病微循环
共1页<1>
聚类工具0